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
1942年八路军编制序列,为列举1942年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编制序列。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团结抗日。该部队仍归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与指挥。同年9月11日,按照全国抗一的战斗序列,又称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副总司令为彭德怀。但对内仍称八路军。
八路军自建制以来逐步进行扩编,至1942年秋,其下属已经包括115师、山东军区、120师兼晋绥军区、129师、冀鲁豫军区、晋察冀军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抗日军政大学等。总兵力为340,000人[1]。
背景
[编辑]自1940年,八路军晋察冀军区、120师、129师发动20万人参加的百团大战,与日军展开大规模正面作战。战役虽然获得大量武器装备、以及提升全国民众抗日气氛。但亦造成八路军大量伤亡,以及日军、国军对八路军实力的正视。此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向八路军进行物质补充,以及侵华日军长达数年的扫荡与“三光政策”。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的第4纵队、第5纵队亦补充事变中被国军围剿的新四军兵力。八路军自1941、42年开始遭受物质困乏以及兵源减少的威胁,1942年八路军前方军部被日军偷袭,前总参谋长左权殉国;此后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仍然把集团军部设置在山西前线。
总部
[编辑]司令部
[编辑]野战政治部
[编辑]其他部门
[编辑]- 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杨立三(兼)、管理主任程启光、审计主任余启云、政治部主任吴富善
- 供给部:部长周玉成、政治委员周文龙
- 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政汉部主任曹光琳
- 卫生学校:校长钱信忠(兼)、政治委员肖大甫
- 军工部:部长刘鼎、副部长刘鹏、政治部主任宋煊南
- 银行:行长兼政治委员高捷成(兼)、副行长熊光炳、政治主任陈希愈、营业部主任杨介人、发行部主任姚一廷
- 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政治委员郭林祥、邹开胜(后)、政治处主任邹开胜(兼)
- 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校长林彪、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副校长滕代远、何长工、教育长何长工(兼)
第115师
[编辑]第115师,代理师长陈光、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陈士渠、政治部主任萧华。
教导第一旅
[编辑]教导第二旅
[编辑]教导第三旅
[编辑]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
[编辑]教导第六旅兼冀鲁边军区
[编辑]教导第7旅
[编辑]鲁南军区
[编辑]山东军区
[编辑]1942年8月1日,山东纵队改称山东军区,归第115师指挥。原山东纵队第2旅改为滨海独立军分区;第3旅改为清河军区;第4旅改为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第5旅归山东军区建制;第5支队改为胶东军区。第115师鲁南军区划归山东军区建制[3]。政治委员黎玉、副司令员王建安、政治部主任江华、参谋处长罗舜初。
鲁中军区
[编辑]清河军区
[编辑]胶东军区
[编辑]第五旅
[编辑]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后,第120师兼西北军区(1942年10月改晋绥军区),归联防军指挥。120师兼西北军区,师长兼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副司令员续范亭、参谋长周士第、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第358旅兼第3军分区
[编辑]第359旅
[编辑]独立第1旅兼第4军分区
[编辑]- 独立第1旅兼第4军分区,旅长高士一、政治委员朱辉照、冼恒汉(后)、副旅长兼司令员王尚荣、副司令员雷任民、参谋长谷志标,政治部主任杨琪良
-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4纵队,司令员雷任民、孙超群(后),政治委员雷任民,副司令员孙超群,参谋长王梦祥,政治部主任刘仰峤,副主任王兰麟
独立第2旅兼第2军分区
[编辑]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第8军分区
[编辑]第5军分区
[编辑]- 兴岚直属军分区:司令员陈漫远
第129师暨晋冀鲁豫边区
[编辑]1942年5月8日,第129师决定各旅机关与军分区机关合并,所属部队编为军分区基干团。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副主任黄镇。
- 司令部
- 政治部
- 勤务部:部长兼政委杨立三
- 供给部:部长施作林、副部长周文龙
- 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政治委员孙仪之
- 兵站部:部长杨立三(兼)
- 抗日军政大学第6分校(1942年2月与总校合并),校长刘忠、政治委员黄欧东、参谋长姚继凤、政治部副主任胡光义。
第385旅
[编辑]新编第一旅
[编辑]太行军区(由129师部兼)
[编辑]司令员刘伯承(兼)、政治委员邓小平(兼)、参谋长李达(兼)、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兼)、副主任黄镇(兼)、副司令员王树声。
第1军分区
[编辑]第2军分区
[编辑]- 第2军分区(新10旅兼),1941年10月,新编第10旅与太行军区第2军分区合并。旅长兼司令员曾绍山(兼)、副司令员张国传、政治委员赖际发、副政治委员陶鲁笳、参谋长蒋克诚、政治部主任穰明德、副主任翁可业
第3军分区
[编辑]- 第3军分区(决死第3纵队兼),1941年1月,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3纵队与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合并。司令员鲁瑞林、政治委员王一伦、副司令员刘昌义、参谋长刘昌义(兼)、史景班(后)、政治部主任车敏瞧、副主任彭光
第4军分区
[编辑]第5军分区
[编辑]第6军分区
[编辑]第386旅兼太岳军区
[编辑]1942年1月,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归第129师建制。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薄一波、副司令员谢富治、副政治委员王新亭、参谋长毕占云、政治部主任王新亭(兼)
决死第1旅
[编辑]第386旅
[编辑]军分区
[编辑]- 第1军分区,司令员苏鲁、政治委员刘植岩、副司令员张春森、副政治委员王观潮、政治部主任刘平
- 第2军分区,司令员李明如、政治委员史健、副司令员袁学凯、参谋长蔡发祥、政治部主任张学治
- 第3军分区,司令员解学恭、副司令员李述之、副政治委员王成林、参谋长阎国梁、政治部主任黄胜明(代)
- 第4军分区(1942年2月原第212旅与军分区合并,所辖三个团合编为一个团——第54团),司令员马英、副司令员钟美科、副政治委员朱佩宣、参谋长肖元忠、政治部主任陈力
豫晋联防区
[编辑]冀南军区
[编辑]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宋任穷、刘志坚(代)、副司令员王宏坤、副政治委员李菁玉、刘志坚、参谋长范朝利、王蕴瑞(后)、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兼)、副主任朱光
新4旅
[编辑]- 新4旅(1942年4月与第4军分区遭日军合击;6月重建新4旅,辖第771团、第20团和骑兵团;11月旅机关与第4军分区机关合并,第771团归第4军分区,第20团归第1军分区,骑兵团直属冀南军区),旅长徐深吉、政治委员文建武、副旅长杜义德、参谋长陈明义、政治部主任袁鸿化、副主任陈元龙
新7旅
[编辑]新8旅
[编辑]军分区
[编辑]- 第3军分区(1942年6月与新8旅合并后,辖第22、23团和永北支队),司令员高厚良、张维翰(后)、政治委员李定灼、肖永智(后)、副司令员赵海枫、孔庆德(后)、副政治委员李福祥、参谋长张西三、高厚良(后)、政治部主任甘思和、王幼平(后)、副主任张谭、甘思和(后)、参谋主任张西三
- 第4军分区,司令员杨宏明、易良品(后)、范朝利(后)、李定灼(后),政治委员文建武、李定灼(后)、文建武(后)、副司令员雷绍康、李继孔(后)、副政治委员钟汉华、郭森(后)、参谋长郑行衢、周光策(后)、张明义(后),政治部主任孙毅民、傅配(后)、季铁中(后)、王贵德(后)
- 第6军分区(1942年6月,新7旅与军分区合并,下辖第19、21团;第20团归第5军分区),司令员邹国厚、李定灼(后)、易良品(后),政治委员夏祖盛、文建武(后)、钟汉华(后)、副司令员夏祖盛、副政治委员董启强、赵一民(后)、参谋长余品轩、雷绍康(后)、王树棠(后),政治部主任刘福胜、董启强(后),副主任吴剑统
冀鲁豫军区
[编辑]1941年,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仍由第2纵队兼。1942年6月,撤销第2纵队番号。
第2纵队兼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军区司令员崔田民。政治委员黄敬、苏振华(后),副司令员杨勇,副政治委员苏振华,参谋长阎揆要、政治部主任崔田民。军区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王辉球。
教导第3旅
[编辑]教导第7旅
[编辑]南下支队
[编辑]军分区
[编辑]- 第8军分区(1942年3月分区机关遭敌合击,分区机构撤消,所辖各区成立游击区;4月在昆山、张秋、汶山一带新建第8军分区),司令员吴机章(后)、政治委员刘德海、副司令员吴机章、参谋长张捷勋、政治处主任魏金山。
晋察冀军区
[编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副政治委员刘澜涛、程子华,参谋长唐延杰,政治部主任舒同,副主任朱良才。
- 司令部
- 第1科:科长唐永健
- 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校长孙毅。
第一军分区
[编辑]第二军分区
[编辑]第三军分区
[编辑]第四军分区
[编辑]第十一军分区
[编辑]第十二军分区
[编辑]第十三军分区
[编辑]第三纵队兼冀中军区
[编辑]- 司令部:秘书长金声、参谋处处长张方、第1科科长张方(兼)、第2科科长原星、第3科副科长李健、第4科科长郑扶、机要科科长李振刚、副官处处长王光文、警备科科长李胜岭、情报处处长张存实、副处长王文波
- 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李梦龄、宣传部部长李继之、敌工部部长史立德、锄奸部部长卓雄、民运部部长王逸群、军法处处长边伴山
- 供给部:部长封永顺、政治委员于斌、副部长高志杰
- 卫生部:部长顾正钧、政治委员张庆泰
第六军分区
[编辑]第七军分区
[编辑]第八军分区
[编辑]第九军分区
[编辑]第十军分区
[编辑]警备旅
[编辑]第6支队
[编辑]第8支队
[编辑]第10支队
[编辑]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编辑]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2年5月31日决定,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于延安成立,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继而根据中央军委同年9月15日命令,留守兵团司令部与联防司令部合并,对外保留留守兵团名义。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高岗(代)、副司令员徐向前、肖劲光、副政治委员林枫、高岗(后)、参谋长徐向前(兼)、张经武(后)
- 后勤部:部长:张令彬、政治委员:张启龙、副部长:姚醒吾
- 军需局:局长:南汉宸
- 炮兵团:团长:邱创成、政治委员:邱创成(兼)
- 保安第1团:团长:刘懋功、政治委员:杨中行
- 保安第3团:团长:陈国栋
- 保安第4团:团长:杨文模、政治委员:王再兴
- 骑兵旅(1942年10月30日成立)
警备第1旅
[编辑]警备第3旅
[编辑]第385旅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3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简体)).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36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简体)).
-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八路军·表册. 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 第37页. ISBN 9787506522908 (中文(简体)).
参见
[编辑]八路军编制 |
1937年秋 → 1938年冬 → 1940年冬 → 1942年秋 → 1945年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