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运载火箭
用途 | 小型固态运载火箭 |
---|---|
制造者 | 日产汽车 (-2000) IHI AEROSPACE (-2006)[1] |
制造国家 | 日本 |
单次发射费用 | 75亿日圆[2] |
外型及质量参数 | |
高度 | 30.8 米 (101呎) |
直径 | 2.5米 (8.2 呎) |
质量 | 137,500 - 139,000 公斤 (303,100 - 306,000 磅) |
级数 | 3或4 |
业载量 | |
近地轨道 有效载荷 | 1,800 公斤(1号机) 1,850 公斤(5号机)[3] |
极轨道 有效载荷 | 1,300 公斤 (2,800 磅) |
发射历史 | |
现状 | 退役 |
发射场 | 种子岛太空中心 |
总发射次数 | 7次 (M-V: 4次, M-V KM: 3次) |
成功次数 | 6次 (M-V: 3次, M-V KM: 3次) |
失败次数 | 1次 (M-V) |
首次发射 | M-V: 2000年2月10日 M-V KM:1997年2月12日 |
末次发射 | M-V:2006年9月22日 M-V KM:2003年5月9日 |
著名载荷 | HALCA、希望号、 ASTRO-E、隼鸟号 Suzaku、AKARI 日出卫星 |
第一级 – M-14 | |
高度 | 13.73米[4] |
直径 | 2.5米[4] |
空重 | 11公吨[4] |
总重 | 83公吨[4] |
发动机 | 1固态 |
单发推力 | 3760千牛顿[4] |
比冲 | 274秒[4] |
推进时间 | 51秒[4] |
燃料 | BP-204J[4] |
第二级 – M-24 | |
高度 | 6.61米[4] |
直径 | 2.5米[4] |
空重 | 4公吨[4] |
总重 | 37公吨[4] |
发动机 | 1固态 |
单发推力 | 1520千牛顿[4] |
比冲 | 292秒[4] |
推进时间 | 62秒[4] |
燃料 | BP-208J[4] |
第三级 – M-34 | |
高度 | 3.61米(发射时) 4.29米(延展)[4] |
直径 | 2.5米[4] |
空重 | 1公吨[4] |
总重 | 12公吨[4] |
发动机 | 1固态 |
单发推力 | 337千牛顿[4] |
比冲 | 301秒[4] |
推进时间 | 94秒[4] |
燃料 | BP-205J[4] |
第四级[注 1] – KM-V1 | |
发动机 | 1固态 |
单发推力 | 51.9千牛顿 |
比冲 | 298秒 |
推进时间 | 73秒 |
燃料 | 固态火箭发动机 |
M-V运载火箭又称M-5或Mu-5运载火箭[注 2],为日本研制的固态燃料火箭,以发射科学酬载为主,属于Mu系列运载火箭,宇宙科学研究所于1990年代投入165亿日圆研制M-V运载火箭[5]。火箭长30.7米,直径2.5米,总重约140公吨,为三节式火箭,可酬载1800公斤的卫星至250公里的低地球轨道。
M-V运载火箭属于较大型的三节式固态燃料的导弹或火箭中,总重约139公吨,较美国空军的LGM-118A和平守护者导弹洲际弹道导弹(88.5公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雅典娜II型运载火箭(120.7公吨)及俄罗斯的R-39 Rif潜艇发射弹道导弹(90公吨)大。而M-V火箭采用了较少见的斜向发射。
国家安全考量
[编辑]固态燃料火箭的燃料能长时间储存,且整备时间较短,于军事应用上较具优势;宇宙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并入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由于当时已运作液态燃料的H-IIA火箭,M-V火箭则面临退役,但日本国会议员曾提出国家安全相关数据支持固态火箭技术[6]。M-V运载火箭可迅速改装成军事武器[7],但可能于政治上面临相当阻碍[8]。
发射纪录
[编辑]M-V火箭于1997年首次发射HALCA无线电望远镜,隔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希望号,但于2000年2月10日发射的Astro-EX射线天文卫星则遭遇失败。由于该次失败,隼鸟号延至2003年5月9日发射,目标小行星则改为小行星25143[9]。至2005年7月10日发射了Astro-E2以替补2000年失败的Astro-E。于2006年9月22日发射日出(SOLAR-B)太阳观测卫星,为M-V火箭的最后一次发射。
发射日期(UTC) | 编号 | 酬载卫星 | 结果 |
---|---|---|---|
1997年2月12日04:50:00 | M-V-1 | Muses B (HALCA) | 成功 |
1998年7月3日18:12:00 | M-V-3 | Planet B (希望号) | 成功 |
2000年210日01:30:00 | M-V-4 | ASTRO-E | 失败,第一节火箭故障 |
2003年5月9日04:29:25 | M-V-5 | Muses C (隼鸟号) | 成功 |
2005年7月10日 03:30:00 | M-V-6 | ASTRO-E2 (朱雀) | 成功 |
2006年2月21日21:28:00 | M-V-8 | ASTRO-F (光) CUTE-1.7-APD SSP (solar sail sub payload) |
成功 (SSP未能完全展开) |
2006年9月22日21:36 | M-V-7 | Solar-B (日出) HIT-SAT SSSAT (solar sail) |
成功 (微卫星SSSat失败) |
终止任务
[编辑]M-V火箭运载的2号机及9号机原先预定发射LUNAR-A及破晓号,前者因开发进度落后,最终取消该计划,而后者则变更由H-IIA运载火箭发射。
接续计划
[编辑]继M-V运载火箭后,日本开发成本较低且能迅速装配的固态运载火箭,称Epsilon运载火箭[注 3][10],该火箭将运用H-IIA运载火箭的固态辅助火箭(SRB-A)作为第一级。[11][12][13]
相关图片
[编辑]-
M-V四号机搭载Astro-E
-
M-V六号机搭载Astro-E2(进行发射前测试)
-
M-V四号机因第一节发生故障,姿态控制系统稳定箭体而绕行螺旋状轨迹,第二节火箭启动后,轨迹较为平直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Projects&Products. IHI AEROSPACE. [2011-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06).
- ^ 文部科学省宇宙开発委员会推进部会 次期固体ロケットプロジェクトの事前评価结果 付录2 次期固体ロケットについ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宇宙航空研究开発机构 宇宙基干システム本部 固体ロケット研究チーム 森田泰弘 / 2007年8月27日
- ^ 5号机以降の低轨道打ち上げ能力は2.3tであるとする说もある。低コスト化で岐路に立つM-Vロケット (日経B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M-V運載火箭 (PDF).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2011-08-3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8-10).
- ^ 総合科学技术会议 第20回宇宙开発利用専门调查会资料 世界におけるロケットの现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宇宙航空研究开発机构 / 2004年3月25日
- ^ Karl Schoenberger. Japan ponders nuclear weapons. Detroit Free Press. July 11, 2003 [2011-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6-25).
- ^ Matsuura, Shinya. 政治の目指す“日本版NASA”の落とし穴 [The Trap Hole in the Government-Driven "Japanese Version of NASA"]. 松浦晋也の“宇宙开発を読む”. Nikkei BP: 5. 2009-08-28 [201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24).
- ^ William E. Rapp. Paths Diverging? The Next Decade in the US-Japan Security Alliance (PDF).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U.S. Army War College: 82. January 2004 [2011-08-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6-06-25).
- ^ Japan's Hayabusa [MUSES-C] Swings By Earth on Way to Asteroid Itokawa – Planetary News | The Planetary Society. Planetary.org. 2004-05-20 [2010-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8).
- ^ Epsilon launch vehicle. JAXA. [201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28).
- ^ Yasuhiro Morita, Takayuki Imoto, Hiroto Habu, Hirohito Ohtsuka, Keiichi Hori, Takemasa Koreki, Apollo Fukuchi, Yasuyuki Uekusa, Ryojiro Akiba. Advanced Solid Rocket Launcher and its Evolution (PDF). 2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2009-07-10 [2009-09-20]. [失效链接]
- ^ Kazuyuki Miho, Toshiaki Hara, Satoshi.Arakawa, Yasuo Kitai, Masao Yamanishi. A minimized facility concept of the Advanced Solid Rocket launch operation (PDF). 2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2009-07-10 [2009-09-20]. [失效链接]
- ^ New Japanese Solid Rocket On Way. AVIATION WEEK. 2009-11-10 [2009-12-30].[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