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丝绸之路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已撤销的典范条目丝绸之路曾属典范条目,但已撤销资格。下方条目里程碑的链接中可了解撤销资格的详细原因及改善建议。条目照建议改善而重新符合标准后可再次提名评选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06年2月5日典范条目评选入选
2010年5月20日典范条目重审撤销
当前状态:已撤销的典范条目
基础条目 丝绸之路属于维基百科历史主题的基础条目扩展。请勇于更新页面以及改进条目。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中国文化遗产专题 (获评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文化遗产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文化遗产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经济学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经济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经济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世界遗产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世界遗产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世界遗产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欧洲历史专题 (获评丙级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欧洲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欧洲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高重要度
历史专题 (获评丙级极高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历史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历史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极高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极高重要度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专题 (获评丙级
丝绸之路条目质量已经提升,根据条目质量标准参考的评分,结果如下: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 丝路 (6) == 移动自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票选主题

支持[编辑]

  1. --阿福 04:12 2004年12月26日 (UTC)
  2. 用心阁 09:25 2005年1月11日 (UTC)
  3. Alexcn 07:15 2005年1月26日 (UTC)
  4. Refrain 11:21 2005年3月9日 (UTC)
  5. 金翅大鹏鸟 09:50 2005年4月8日 (UTC)
  6. hunry 06:21 2005年5月2日 (UTC)

评论[编辑]

  • 现在丝路这一个条目,真的是只有可怜两字形容...请大家一起来把它写的比英文版更好吧!--阿福 04:12 2004年12月26日 (UTC)
  • 正在进行收集相关资料:P,争取早一天能够入选。--Refrain 11:26 2005年3月9日 (UTC)
  • 俺支持这个,要是这一条也写不过英文版,中文版也太丢脸了 金翅大鹏鸟 09:50 2005年4月8日 (UTC)
  • 看了一下英文版,真是为中文版汗颜。--hunry 06:21 2005年5月2日 (UTC)


避免中国中心[编辑]

现在的内容有些中国中心的倾向。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还应该包括西段和中段开拓的历史。--Alexcn 06:01 2005年5月16日 (UTC)

明白。此外我有个问题:英文版认为“丝绸之路”的地理范畴包括了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界限。但我手头的资料貌似不支持这一观点。--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10:00 2005年5月16日 (UTC)
您手头的资料是否以中文为主?英文版条目则写得比较广义。以张骞出使西域定义丝绸之路似乎并不合适,毕竟亚欧大陆之间的交流并不源于汉朝,请在条目开端斟酌。---肚脐 | 。| 01:30 2005年5月19日 (UTC)
我目前以参考英文的丝绸之路为主。以张骞出使来定义我也觉得不妥甚至说是准确性有争议的——不过这不是我所添加的,我想回头问问User:Momoca这样写的理由。另外我手中的资料好在能补充很多中国以外的观点,我会尽可能注意中国中心的。--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05:05 2005年5月19日 (UTC)
我的依据:

【篇名】 “丝绸之路”命名原是外国人 【作者】 黄河. 【刊名】 北方蚕业 1994年04期 --Momoca 15:54 2005年5月20日 (UTC)

张骞出使西域定义丝绸之路确实不妥,毕竟他只打通了其中一段。而且概述中的最后两段应该后移到历史部分。概述部分用整整两大段来叙述张骞出使西域,显得太中国中心了。另外,“历史发展”部分为什么以国家划分,这样很不方便叙述啊。--Louer 16:23 2005年5月20日 (UTC)

地图使用的语言[编辑]

原想的是将现在的地图换成中文的……但我发现很多地方的一名还不统一,也要顾虑到两岸三地中国内外的各不同语言的使用者……是用英语标注地名,在“路线”大标题下的“沿途各城市”注明中文(这样就可以利用繁简转换功能了),还是在地图上就将各地直接翻译成中文?--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08:48 2005年5月17日 (UTC)

丝路上很多城市和国家具体地点尚有争论,一条条说明很麻烦的,建议简化一些,写一下具体路线就行了,重点我觉得还是要放在后面的文字介绍上。 金翅大鹏鸟 08:52 2005年5月17日 (UTC)
现在这个版本如何?如果还说得过去就不用再改动了。--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08:54 2005年5月17日 (UTC)

三套地名系统[编辑]

我写了一点线路的内容,但是丝绸之路的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很难处理相关的地名。至少有三套地名系统都要在条目中兼顾到:现代地名、汉代地名、唐代地名。究竟以哪一套为主?怎么处理?我都感觉力不从心。--hunry 15:50 2005年5月20日 (UTC)

根据你的资料,我略为整理,但我自己也明白其中错误不少,还请你多加核对校正。--yang (☎) 17:41 2005年5月20日 (UTC)
按照今地名|汉地名|唐地名|走吧,拿不准用(空缺)也许可行。或者拿不同的颜色标注出各地历史上的名称。--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11:09 2005年5月22日 (UTC)

对条目内容组织的一点看法[编辑]

现在条目里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是按照地域分开写的,这样有很明显的缺点:丝路在东西方交流的活动中本身是一个整体,单独按照中国、波斯、埃及这样的地理线索写割裂了这样一个整体的关联,对于整个丝路的发展很难有一个总体的把握。而且在这样长的历史中,丝路所经过的地方国家的政权和地域都有重大变动,按照单一国家为框架的记述会显得比较混乱。比如西亚地区从古到近代,有波斯、大食、蒙古帝国等等进行统治,现在写了波斯,是不是这些也要分成子栏目写上?是不是太乱了一点。

我觉得按照时间为线索可能会比按照地域来写要好,就像en的那个版本。各个地域发生的重大事件用时间串连,每个事件引出丝路相关的变化和影响。比如前2世纪时中国的张骞出使西域,对丝路有什么影响,后来中国失去对西域的控制又有什么影响,12世纪蒙古征服亚洲大陆对丝路的影响,后来奥斯曼帝国占据小亚细亚又对丝路有什么影响,等等。

其他事件,比如丝路交流的成果(造纸术、宗教、凿井等等)应该怎么安排我还没什么想法。还是请各位对这些历史有把握的大人重新整理现有的材料,改写一下吧!--Alexcn 10:24 2005年5月22日 (UTC)

我觉得也是如此,现在远古时期的中国发展也补上了,那请User:Alexcn帮忙进行整理把。我一向对文章分类把握不好,抗日战争就挺失败的。还成了NPOV--11:06 2005年5月22日 (UTC)
现在时间挺紧,应该处于维基温标里面“我不玩了”的程度*><*……不过还是忍不住,允许自己每个周六周日跑上来看几个小时^_^时间少,只能在talk里面提点意见了。你也可以整理整理啊,勇于更新页面!--Alexcn 11:21 2005年5月22日 (UTC)
我怕阿~抗战就被我搞成了NPOV,我担心这个也是……历史上等亚历山大和古罗马处理完就进行整理。我的打算是分成1.公元前1世纪以前(张骞以前)2.公元前1世纪到7世纪(第一次繁荣)3.7世纪到12世纪(二度繁荣)4.12世纪以后(衰落),各大段之间再加一个总结性陈述(像目前历史部分的开头就挺适合介绍第一部分)大体上是这样……我要是加上压力计估计也不低……。--学习第一|有事找我:P 11:33 2005年5月22日 (UTC)
我按学习第一大人的分法试着整理了一下。不满意的地方尽管提出好了。如果实在不行那就回退吧。--玻璃洋葱 07:18 2005年5月29日 (UTC)

照时间为线索[编辑]

我也有这个想法,按年代来写,读者比较容易了解,如果还能有不同年代的路线发展图比较就更好了--阿福( Talk) 22:29 2005年5月22日 (UTC)

欧亚学研究网站[编辑]

欧亚学研究网站有上百篇和丝绸之路有关的文章可以参考。

--Mountain(Talk) 05:23 2005年5月23日 (UTC)

从西方到东方[编辑]

该段中的

19世纪初期,尽管欧洲强权已在海上遍布,中国依然被西方认为是向往之地,是最兴旺与古老的文明,学者多认为这是丝路在中西交流史上所带来的精神性影响,也造成西方在近代200年期间,认为与中国交易能获得巨大利润的印象。 不对!

“不对”是怎么回事,谁来解释一下?虽然很有特色,但我暂时删去了Lightest (留言) 2009年4月20日 (一) 07:01 (UTC)[回复]

克里奥帕特拉之死[编辑]

为什么要放上一张表现克娄巴特拉七世临死时情景的画?是因为画中的衣服是丝绸吗?我觉得把表现死亡的画放在这里比较奇怪。--辻畠 2014年6月22日 (日) 13:35 (UTC)[回复]

Remove Link FA link[编辑]

Please remove Link A from the page. All info is not kep in wikidata. -- Magioladitis留言2015年4月7日 (二) 12:31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丝绸之路中的4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8月2日 (三) 15:15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丝绸之路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9月8日 (五) 02:3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