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中立的观点/布告板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标题[编辑]

应该是“中立的观点布告板”?—达师信访工作报告 2009年6月25日 (四) 12:22 (UTC)[回复]

您说的有道理,我是根据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FAQ#对付有偏见的贡献者取名的。--1k1p3 (留言) 2009年6月25日 (四) 12:36 (UTC)[回复]


建议开设中立观点的布告板[编辑]

维基百科:中立的观点/FAQ#对付有偏见的贡献者里面提到了一个叫做“中立观点的布告板”的东西,它的作用是当几个编辑者无法就条目如何编辑才符合NPOV原则达成一致意见时,让社群来讨论达致NPOV的最佳编辑方式。现在的中文维基百科还没有这个东西,但是英文已经有en:NPOVN。它可以使得一些编辑争议有专门的地方解决,而不会占用方针页的大量篇幅。因此,我提议设立中立观点的布告板,并且希望听一下大家的意见。--1k1p3 (留言) 2009年6月14日 (日) 14:47 (UTC)[回复]

不错,(+)赞成开设。--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09年6月16日 (二) 14:44 (UTC)[回复]
(+)支持设立,并且建议设立以后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的顶端提示用户可以到“中立观点的布告板”讨论关于涉及NPOV条目的最佳编辑方式。—小周(XiaoZhou)留言2009年6月17日 (三) 12:57 (UTC)[回复]
已经设立,至于在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Wikipedia:互助客栈/求助的顶端加上提示就有劳小周了。--1k1p3 (留言) 2009年6月25日 (四) 12:21 (UTC)[回复]

日本官员为何要参拜靖国神社?[编辑]

一直以来,我在想,日本人对自己在二战期间的那段历史是怎样看的,在周边国家严正声明和强烈谴责下,日本政治人物仍三番五次、强硬的去参拜靖国神社,难道这真正代表了日本民意吗?不懂不解。

春冰虎尾 (留言) 2011年8月17日 (三) 07:45 (UTC)春冰虎尾[回复]

我曾经在一本由一位曾经留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兆中对日本这个国家民族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一书中,曾经提及,日本学界对二战,参拜靖国神社等等问题上,有一种说法叫"一亿战犯".因为,如果当年天皇所下得不是<终战诏书>而是"一亿玉碎"(即在日本本土全民作战),当年的日本人绝大部分都会参加这个行动.所以可以说,至少当时的几乎所有日本人都是战犯.现代日本人至少已经有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自身当年的错误,尤其是学界和很多年轻人.甚至某些当年参军的士兵也如此认为,例如远山英治.至于说政府方面的不停参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如果不参拜靖国神社,那么靖国神社里历代因为军国主义而死(里面包括日俄战争,中日甲午海战或者日本人说的日清战争中牺牲的将士)的日本人,对于日本人来说等于是被白白牺牲,而且是因为天皇(对于当时日本人来说,是现人神,即使是现在天皇在日本民众心中也是人望颇高,尤其是老一辈和中年人.当时日本人提倡"尊皇")的命令而白白牺牲的.建议阁下您去看看李兆忠写的这本书,<暧昧的日本人>.也许是因为作者是东方人,所以更容易理解日本.我认为在很多方面不逊色于<菊花与刀>.以上是个人一点浅见,请各位指点.陈默先生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08:08 (UTC)[回复]

有关中共建国后历史观点的中立性问题[编辑]

我发现在使用维基百科时,时常发现关于中共建国后的历史事件当中主要使用的是官方资料以及大部分本土学者资料,但大部分史学观点都属于典型的马克思/列宁历史观,而缺乏外国对该事件的评论,导致严重缺乏中立性.是否能够在事件条目内开辟以其他历史观(例如民主史观等等)来评论事件条目,使得事件条目更加能够显示中立性或者说能够提供不同角度的观点?!陈默先生 (留言) 2011年12月9日 (五) 07:41 (UTC)P.S:第一次使用讨论,请各位前辈多多指教.[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