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来水博物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39°56′42″N 116°25′55″E / 39.944928°N 116.431969°E / 39.944928; 116.431969

清代自来水厂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东城区东直门香河园3号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
编号8-25
登录2011年6月13日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6号院(清水苑社区)内,隶属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座展示北京供水事业发展历史的专业博物馆。[1][2][3][4]

历史[编辑]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建成于2000年10月,馆址设在北京第一座水厂――东直门水厂的蒸汽机房旧址。该馆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节水宣传教育基地”。自2008年7月17日起,北京自来水博物馆闭馆重新设计布展。经过一个月试展,北京自来水博物馆于2008年11月8日重新开馆。该馆通过文物、照片、文字等方式,回顾了北京自来水事业从清朝末年开始的历史发展过程。[3]

东直门水厂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自来水厂。光绪三十三年八月(1907年)的一天,慈禧太后颐和园召见袁世凯,恰好有个小太监向慈禧太后报告宫内失火,慈禧太后问袁世凯“防火有何善政?”袁世凯答“以自来水对”。袁世凯在天津任职多年,天津早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便已有自来水。同时,袁世凯向慈禧太后举荐周学熙进京筹办自来水,慈禧太后乃决定调周学熙进京筹办自来水事宜。周学熙抵达北京后,当即筹办京师自来水公司,公司性质为“官督商办”,采用股份制,周学熙被任命为公司总理。[4]

1908年4月,京师自来水公司正式成立,这是北京第一家自来水公司,也是北京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建成初期,公司设在前门顺城街的一座西式小楼内,而自来水厂设在东直门外的香河园。这是因为周学熙认为自来水厂“筹足水源为第一要务”,便亲自率工作人员到京郊各地勘探水源。经过多番勘察,周学熙认定“以安定门外沙子营迤下孙河水源尚旺”。孙河位于如今的朝阳区、顺义区交界处、温榆河一带,其上游分别是沙河清河,两河合流到孙河,当时孙河“水势颇大”,适宜作为水源地。周学熙对水源地周边地区反复勘察,决定将自来水厂设在距离水源地直线距离最短的东直门外香河园。东直门水厂当时采用了三种售水方式:一是在街头巷内安装公用水龙头,凭水票取水。二是直接把自来水管引入家中,安装专用水表计量销售。三可以雇用水夫以快递方式送水到户。经过半年时间的精心经营,自来水得到了普遍认可。1910年,自来水厂正式投产供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座自来水厂是北京唯一一座自来水厂。[4]

据说,直到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东直门一带的小区用水仍都出自这座清代建造的自来水厂,水质清凉。此后,该厂不再作为自来水厂使用。[1]

2016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北京自来水博物馆新馆举行开馆仪式,3月23日起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5]

建筑[编辑]

东直门水厂旧址为欧式风格建筑,如今仍保留许多遗迹,包括蒸汽机房、八角造型的烟囱、来水亭、办公用的四合院。[1]东直门水厂旧址如今分为两处。靠南的一处位于香河园路西北侧的院子由北京水表厂使用。院子最深处有一座老式门楼,门楼的门楣题有“北京自来水厂”字样,该门楼是清代自来水厂的正门。穿过门楼,院中为一排清代建筑。再向里走,还有一座小院,里院的建筑与外院一样。[4]

靠北的一处即北京自来水博物馆,位于北京水表厂北边,要绕经二环路才能进去。北京自来水博物馆的院子内,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来水亭”,始建于1908年,当年该建筑接收孙河取水厂的原水,经过沉淀消毒后送入清水池。该建筑是由天津商瑞记洋行设计的欧式建筑,修建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工艺糯米灌浆、磨砖对缝。亭内曾建有一尊坐北朝南的汉白玉观音菩萨像,观音菩萨脚踏莲花,身后为假山,身前为净水池,观音菩萨身旁雕刻有一龟一蛇,有“龟蛇二将”之称。这尊观音菩萨像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拆毁,如今亭内的观音菩萨像是后来建的。[4]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的展厅设在清代自来水厂的主体建筑“蒸汽机房”内。蒸汽机房建于1910年,红砖外墙使用的红砖价值连城,那时中国尚不能生产红砖,红砖全部自德国进口,按当时物价,一块红砖值一枚银元,所以仅红砖一项便耗资巨万。[4]博物馆内有一幅巨型电子管网图,几乎占据一整面墙,管网线十分细密,记录了北京自来水流过之迹。[2]

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内的沙盘模型显示,当年有一座铁质水塔屹立在厂区西南角,该水塔通高54米,总容积750立方米,是欧式建筑,塔身分成六层,呈六面形,每面镶有两条蟠龙,共12条蟠龙盘踞在塔身,塔身每面还装有风铃。这座铁质水塔于1957年被拆除,如今该博物馆从德国设计师的后人手中找回图纸,重新制做了一个铁质水塔模型,摆放在展厅内。[2]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