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家胡同
小杨家胡同是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东北部的一条胡同。作家老舍出生于该胡同,后来又多次将该胡同写入作品中。
简介
[编辑]小杨家胡同西起新街口南大街,曲折向北到大杨家胡同。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的《详细帝京舆图》中,此处与今大杨家胡同统称“羊圈”。大杨家胡同的南侧是小杨家胡同,小杨家胡同平均宽3米,大杨家胡同平均宽4米。中华民国时期,将“羊圈”谐音为“杨家”,再根据胡同的宽窄分别定名为“大杨家胡同”、“小杨家胡同”,沿用至今。[1]
小杨家胡同形状很特别,口小内大,很像一个葫芦。小杨家胡同开在新街口南大街东侧的西口非常窄小隐蔽,连接大杨家胡同的北口也很狭窄,但在胡同在胡同内有两个相互分离的空场,较为宽阔。[1]如今,老舍笔下的“葫芦肚”小广场上加盖了一些平房。[2]小杨家胡同内均为平房民居,其北侧稍宽的胡同为大杨家胡同。作家老舍于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生于今小杨家胡同8号院。[1]
老舍之子舒乙称,“老舍成了作家以后,曾三次大规模地把小羊圈和诞生了他的小院子写进自己的小说。最早的一次是1937年,小说叫《小人物自述》;第二次是1944年,小说叫《四世同堂》;第三次是1962年,小说叫《正红旗下》。老舍让它们把小羊圈当作地理背景和活动舞台,演出一幕又一幕20世纪上半叶苦难中国的悲壮史剧。”[2]
小杨家胡同2号已被西城区人民政府列入西城区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名单。[3]
老舍笔下的小杨家胡同
[编辑]说不定,这个地方在当初或者真是个羊圈,因为它不像一般的北平的胡同那样直直的,或略微有一两个弯儿,而是颇像一个葫芦。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芦嘴和脖子,很细很长,而且很脏。葫芦的嘴是那么窄小,人们若不留心细找,或向邮差打听,便很容易忽略过去。进了葫芦脖子,看见了墙根堆着的垃圾,你才敢放胆往里面走,像哥伦布看到海上漂浮着的东西才敢向前进那样。走了几十步,忽然眼一明,你看见了葫芦的胸:一个东西有四十步、南北有三十步的圆圈,中间有两棵大槐树,四周有六七家人家。再往前走,又是一个小巷———葫芦的腰。穿过‘腰’又是一块空地,比‘胸’大着两倍,这便是葫芦的‘肚’了。‘胸’和‘肚’大概就是羊圈吧!
老舍在自传体小说《小人物自述》是这么描写自家的小院的:[4]
街门门楼是用瓦摆成了一些古钱的,到我记事的时候,可是那些古钱已然都歪七扭八的,在钱眼里探出些不十分绿的草叶来……两扇门的破旧是不易形容得恰到好处的,大概的说,它们是瘦透玲珑,像画中的石头那么处处有孔有缝。自然这一点也无碍乎我们天天晚上把它们关好……影壁是不值得一提的,它终年的老塌倒半截,渐渐地,它的砖也都被撤去有它用,于是它也就安于矮短,到秋天还长出一两条瓜蔓来,像故意率俏似的。 院里一共有三棵树:南屋外与北房前是两株枣树……两株枣树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当夏初开花的时候,满院都是香的,甜梭梭的那么香。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北京地名典,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第158页
- ^ 2.0 2.1 小杨家胡同:《四世同堂》见证抗战悲欢,新浪,2005年07月04日. [201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6).
- ^ 西城区四合院挂牌保护院落名单,北京市文物局,2009-01-09. [201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4.0 4.1 灶王爷上了天我却落了地,华夏经纬网,2004-12-22. [2013-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