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廿二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廿二万,另称22万,全称“行走中的廿二万”,是2023年兴起的澳门网络文化中的网络流行语,前者指行人不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后者是形容一些在社交平台如仿效小红书新浪微博在马路中央“打卡”拍照的旅客,澳门本地网民们戏称这些乱穿马路或马路中央“打卡”的行人如果被车撞及,“一律”获得22万赔偿,此举造成澳门交通与道路安全的乱象,后来更成为澳门本地居民对这些乱过马路或危险“打卡”行为,特别是针对中国大陆旅客的流行语贬义[1][2]

背景[编辑]

2023年11月16日上午,一名18岁于澳门城市大学就读的中国大陆籍留学生,在高美士街近利澳酒店一带,怀疑因望错来车方向被一辆私家车撞至飞起,伤者前额挫伤肿胀随即送院治理。治安警察局随后对该名18岁留学生因未有使用行人过路设施作出检控,另外更对一名20多岁澳门居民男司机,以“涉嫌未有安全停车”作出处罚,引起本地网民关注和不满[3][4]

事实上,“廿二万”这一词的真正来源是指发生在2017年10月25日晚上于澳门半岛提督马路的一宗交通意外,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于2021年对这宗交通意外上诉作出了判决。事发在2017年10月25日的晚上,一名年约60多岁的本地男途人在提督马路落巴士后,在横过聚龙轩酒楼门口的红绿灯时,因没有理会红灯横过马路,被一名年约30多岁本地男子驾驶的电单车撞倒,造成途人和电单车司机受伤,其中该名途人撞至头部大量出血重伤送院,最终撞至成为植物人[5]。初级法院先被判电单车驾驶者无需赔偿,后来行人向中级法院上诉并改判途人和电单车司机各需承担一半责任,直至终审法院上诉改判裁定行人需承担九成责任,获赔偿约22万澳门元;终审法院合议庭在判决书中指出,行人有义务遵守交通灯指示快速横过马路,驾驶者则有义务在灯位前减速,在案中行人和电单车驾驶者皆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下,被禁止前行者应更有义务去遵守交通规则,裁定案中行人对事故的发生负绝大部分责任[6]。故此,这些网民戏称如果他们被车撞及会获22万赔偿,“行走的廿二万”在澳门被形容为乱过马路的行人[7]

自2023年起,随着COVID-19疫情缓和,澳门与中国大陆以至世界各地通关复常,访澳旅客的数字不断上升兼创新高,旅客的年龄层更趋向年轻化。部分中国大陆旅客透过社交平台如新浪微博小红书不断宣传打卡热点、网红食店等,吸引不少这些使用这些社交平台的旅客前往,部分位处“民生区”的景点突然一夜爆红,变成“新景点”,由于部分打卡点的取景处较为危险,一些旅客无视道路安全走出马路“横冲直撞”、“大摇大摆”地走到马路中央“打卡”拍照,造成部分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隐患,严重可能会酿成交通意外,本地网民称这些危险“打卡”的旅客为“打卡的廿二万”[8]

众多澳门社会人士指出,治安警察局应对这些危险行为加强巡查及执法,当前罚款金额实在偏低,更偏向支持修法加大相关罚款,以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部分社会人士更建议于所谓的“打卡热点”设置告示标语,透过一些传统传媒、出入境口岸或社交平台网络,介绍澳门本地法律,并针对常见问题重点宣传,尽量减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以提醒旅客避免作出行人在马路上违规包括乱过马路、危险“打卡”等不当行为而被罚[9][10]

部分交通黑点违规情况及事故[编辑]

北区[编辑]

巴波沙大马路[编辑]

巴波沙大马路巴士站

巴波沙大马路作为北区关闸附近一带以至全澳行人乱过马路的重灾区兼交通黑点,同时是2023年最多行人违规检控的地点,其中在2023年1月至9月期间共录得636宗[11]。而违规乱过马路之现像已存在30年之久,主要原因是该路段设有巴士站,乘客落车便惯性横过马路,这个巴士站是前往关闸马路关闸口岸的最佳路线,因为大部分巴士下一站就是关闸总站牧场街总站,加上邻近关闸水货街,导致人流较多;虽然邻近菜园涌边街的行人天桥设有上行扶梯及升降机,但多数途人不作使用,导致违规过马路乱象,屡劝不听、屡罚不止[12]

至于巴波沙大马路为何成为警方对乱过马路人士作出检控宗数最多,主要原因是行人天桥的设计出现诟病,其中交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昭怡张淑玲表示,巴波沙大马路一带至关闸广场4座行人天桥分布较分散,过往政府也曾派遣交通督导员到现场对违规行人加以劝导,但违规过马路现象一直未得到明显改善;由于行人天桥分布较分散,加上天桥与天桥之间未能连接起来,四座行人天桥其中三座均为旧式设计,缺乏无障碍设施,使用不方便,导致行人使用意欲较低[13]。其实市政署早在2023年7月表示,计划全面优化翻新近李宝椿街交界处的行人天桥,增设升降机等方便行人使用,不过至2024年上半年未有动工时间表[14][15]

关闸马路[编辑]

关闸马路是作为澳门北区乱过马路黑点之一,其中靠近劳工事务局职业培训中心是行人乱过马路的“重灾区”之一,其中在2021年1月起将关闸马路中段斑马线调整为交通灯[16]。但就算该道路上设置了两组交通灯,大多数的行人均不遵守红色交通灯号横过马路[17]。其中在2023年12月16日傍晚时分,该路段发生了一宗夺命车祸,一名58岁本地女子怀疑因没有遵守交通灯讯号横过车行道,被一辆沿关闸马路驶往拱形马路的轻型货车撞倒,涉事女子被撞后头部裂伤出血,没有呼吸心跳,送往医院抢救后延至当晚9时通报抢救无效不治身亡[18]

青茂口岸[编辑]

2021年9月8日,连接珠海至澳门的“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正式开通,为珠澳人流第二大陆路跨境口岸;据澳门街坊总会或北区社区服务咨询委员会等地区人士接到市民反映,“青茂/青葱大厦”巴士站行人违规横过马路情况十分严重,虽然鸭涌马路已设有行人天桥或交通灯等安全过路设施,但相关问题一直存在,加上该地段车辆车速较快,以及经常有大型旅游车及巴士往来,情况是险象环生[19]。青洲坊会更反映行人天桥指示不清,附近的行人路栏杆亦需要优化,以免行人乱过马路[20]民众建澳联盟直指口岸附近经常行人乱过马路情况,建议有关部门于相关位置增派警员巡逻检控,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同时,建议政府应检视周边指示牌并优化设置,以便利出入境人士[21]

多个保安司辖下部门代表于2023年11月6日出席澳门电台中文频道时事节目《澳门讲场》回顾2023年度保安范畴的施政工作,其中治安警察局代表表示,2023年1月至9月的行人违规过马路被检控个案宗数中,位处青茂口岸路段的何贤绅士大马路为第二多共400多宗,仅次于巴波沙大马路共636宗[22]

渔翁街[编辑]

靠近新口岸水塘北侧、位于澳门中德学校对开的行人天桥,因为属于旧式设计的行人天桥,没有安装电梯及扶手电梯,加上天桥桥身残旧,扶手不连续、缺乏无障碍设施等,尤其对行动不便人士十分不便,导致行人冒险选择乱过马路[23][24]。2022年2月,交通事务局在渔翁街双向车道中间分隔线增加水马数量,以改善行人乱过马路的现象,但部分行人见水马数量较多,改为使用行人天桥,甚至有人选择绕着水马而行[25]。2023年2月,公共建设局正式开展渔翁街行人天桥优化工程,除了优化天桥设施外,更增设升降机以及于新口岸水塘北侧公园外侧近渔翁街的出入口设置无障碍斜坡[26];升降机加设工程于2023年9月竣工,但未有增设无障碍斜坡连接至水塘公园,对伤建人士仍然不便[27][28]

另一方面,俗称“牛皮厂”地段的烂尾楼(信誉天汇)于2018年重新获批继续兴建,土地工务运输局亦规定发展商需负责兴建连接至玛利二世皇后眺望台(海角游云) 的公共步行系统,包括设置升降机;并需负责兴建横过渔翁街的行人天桥,天桥两端需同样设置扶手电梯及升降机,相关工程于2020年基本完成[29][30]。2021年,渔翁街近晋海往来信誉天汇的行人天桥正式建成,但只开放步行梯级,北区社区服务咨询委员会委员建议当局完善公共建设工地的标示,清晰标示施工期、完工期、验收期等资讯,如有改变,应及时更新资讯[31]。2022年2月,行人天桥正式开放启用,但澳门街坊总会黑沙环社区服务中心指收到反映,部分居民不清楚行人天桥设有电梯直达俗称“海角游云”眺望台,导致人流量较少,期望当局多做宣传,减少市民横过马路风险[32]

中区[编辑]

东望洋新街[编辑]

从东望洋新街望向新葡京

东望洋新街因著名海外杂志封面而爆红,自2023年起,部分游客无视道路安全于马路或行人过路斑马线中央“打卡”,引起道路安全和危险问题,甚至有人拍摄婚纱照,有关行为极度危险,然而在当局大力执法下,无论是违规过马路抑或是网红拍照打卡,仍屡禁不止[33]。对于不少新人选择在澳门街头上进行拍摄,甚至在斑马线、红绿灯前、马路中央等容易引起危险的地点进行拍摄,不顾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并构成威胁,有部分澳门本地婚摄公司表示过往有客户自选婚摄地点当中涉及马路中央,而新人们亦清楚知道该项目有一定风险,他们亦曾经被罚款过至少一次,但这些婚摄公司被指大部分是中国大陆客户开设,新人们更连同拍摄人员一同到澳门拍摄[34]

在2023年6月,部分使用小红书的网民更提醒“新葡京最佳拍照位可能被罚款”,认为警察做法“离了大谱!”,有澳门本地网民表示“罚得好”[35]。在被罚消息得出后,部分旅客普遍自律遵守交通规则留在行人路拍照,但个别人士见警员短暂离开视线范围,便罔顾交通安全,走出马路打卡,有途经车辆响号善意提醒。另有游客试图利用斑马线掩饰,“边行边拍照”,警察执勤时更对一些在马路上拍照的旅客作出检控[36]治安警察局于2024年4月下旬更提到,部分旅客在澳门网红打卡热点的车行道拍照,影响其他道路使用者安全,其中东望洋新街于2024年第一季共检控21宗违规[37]

东望洋街近马大臣街上落客货区[编辑]

邻近东望洋新街的东望洋街近马大臣街上落客货区是行人违规过路的黑点之一,虽然土地工务运输局在2014年计划优化东望洋街行人天桥设计并加装升降机,以改善雀仔园及东望洋一带的无障碍步行环境[38],相关工程于2017年3月25日起展开[39][40];加装升降机工程于2018年2月下旬完工,并于同年4月30日正式启用[41]

2024年2月下旬,交通谘询委员会“简化手续及安全工作小组”工作会议,当中探讨了该问题,警方于该年1月已检控300宗行人违规,该路段2023年内共有引起34宗交通事故。警方指出,现在该位置并没有设置围栏,成为了行人过路违规的黑点,而委员则认为,应考虑以其他方式改善行人过路安全,例如增设交通灯、指示牌、警示及宣导方式等,引导行人安全过路[42][43]。水荷雀坊会表示,该上落客区作为雀仔园街市一带摊贩和附近商户的主要上落客货区,若为了行人乱过路问题而取消,定必对附近商户造成很大的不便,“斩脚趾避沙虫”做法并非有效之举,旅客更向坊会反映不清楚附近有过路设施才贪方便违规过路,为无心之失,认为当局应在该处增设指示牌或增派人员驻守,提醒行人该处不能过路,相信加强公民教育更能有效改善违规过路的问题[44]

交通咨询委员会委员古庆祥表示,随著东望洋区一带陆续开设特色店铺及“打卡”热点,客流量增加,部分行人出于方便违规横过马路,危及自身安全及影响驾驶者,亦使该区成为其中一个“交通黑点”;古庆祥认为解决方法应设置指示牌引导行人正确使用过路设施横过马路,指出东望洋街近雀仔园一带设有行人天桥,华士古达嘉马花园周边亦设有斑马线及交通灯足够引导行人到不同目的地,并期望有关部门在塔石体育馆一带及东望洋街近十字路口的位置设置显眼的标语及引导,及早提醒过路行人使用行人天桥及斑马线横过马路,否则将被罚款;并持续派驻警员执法及交通辅导员劝喻,减少行人乱过马路的可能[45]

水坑尾/荷兰园[编辑]

水坑尾街汇业银行中心荷兰园大马路一段的商店街被称为“澳门波鞋街”,每逢工作日晚高峰或临近节假日时人流量会较大,整段马路不设斑马线,只有三条行人天桥往返对面,部分行人为求贪方便,不走行人天桥直接横过马路,导致交通意外频生[46]

可见及此,土地工务运输局于2009年6月16日起对水坑尾街进行为期七个星期的整治工程,改善水坑尾街的行人道和过路设施。包括装设新设计的行人道栏河、加铺导盲砖、延长中央分隔带和增加绿化等设施,工程期间拆除行人路边栏河及混凝土基座,安装新设计的栏河;在水坑尾街所有行人道过路口及行人天桥口加铺导盲砖;以及在天神巷路口使用活动式圆柱以防车辆驶入及乱停车[47]。2011年10月,土地工务运输局宣布拟在水坑尾行人天桥安装升降机,以方便伤残人士横过马路[48];随后于2012年6月26日正式动工;同年12月下旬基本完成升降机落脚点的基础施工,工程人员分阶段吊装升降机预制件和钢结构组件,即场组装[49][50];2013年4月24日,行人天桥加装升降机工程接近完工,承建商开始拆卸棚架,随后在2013年6月14日正式启用[51]

虽然有关措施有助改善水坑尾和荷兰园一带的交通安全问题,但仍有途人无视法律跨栏横过对面马路,其中在2017年8月11日的下午,一名27岁中国大陆女游客,怀疑突然跨越铁围栏过路。当时一辆澳巴驶因距离太近,巴士司机煞掣不及,该名女子被撞倒地上;女途人后脑裂伤出血、右手手腕肿胀及怀疑骨折,重伤送院治理[52][53]。此外,民众建澳联盟于2024年3月更接到反映,于荷兰园大马路近柏蕙花园路段,经常有行人贪图方便,没有使用行人过路设施而直接横过车道,尤其晚间情况更为严重[54]

高士德[编辑]

2023年3月,据澳门街坊总会提柯街坊会收到市民反映,高士德大马路沿路虽然设有中央分隔岛,亦有绿化带阻挡途人通行。但有街坊反映指出,位于罗神父街连胜马路之间的一段大马路不时有居民为求方便,跨越分隔岛到巴士站搭车,不仅影响道路交通顺畅,造成堵塞,更影响道路使用者的行车安全[55]。提柯街坊会希望政府当局要认真对待、早些介入,根据道路周边地形研究在分割岛增设围栏以阻挡居民跨越,同时亦建议加强交通执法,以减少行人乱过马路的现象[56]。另外,提柯坊会于2020年1月接到街坊反映,指澳门国际银行高士德分行对出的电单车泊车区,因设于道路中央,两旁缺乏行人过路设施,导致电单车驾驶者出入泊车区时都只能横过马路,人车争路的情况严重[57]

新马路[编辑]

新马路作为澳门半岛市中心重要主干道,部分旅客不守交通规划横过马路十分普遍,经常有旅客“失惊无神”乱过马路,严重影响道路安全;早在2014年6月,民政总署计划将新马路的人道与行车路的分隔设施再次调整,会由原先铁柱连铁链改为更坚固、更高的铁栏,阻人不守交通规则乱过马路[58]。另外,在2014年2月春节假期期间,交通事务局因应新马路人流增加,经常出现人车争路的现象,临时取消近平安戏院的士站,随后于同年5月改为永久措施,以及把苏亚利斯博士大马路澳门国际银行大厦之临时的士站改为固定的士站[59]

以2024年1月28日中午为例,两名中国大陆籍女性访澳旅客在原六国饭店旁边的街口,没有使用行人过路设施的情况下横过马路,导致一辆正在行驶中的开往亚马喇前地方向的101X路线澳巴紧急刹车,所幸事件未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涉事两名中国大陆女游客随后被现场正在执勤的治安警察局交通厅警员作出检控[60]

十六浦内港[编辑]

靠近新马路的十六浦经常出现行人冒着危险乱过马路的问题。2011年,两海坊会表示新马路与十六浦交界一带的区斑马线和红绿灯设计均存有不足,令过路乱象百出;位于十六浦对出的红绿灯,每天使用人流众多,但由于红绿灯时间设置不科学,其中行人指示红灯时间约三分半钟,行人指示绿灯仅只有约十五秒[61]。加上十六浦附近靠近旧半岛酒店的行人天桥,由于设施不足引致使用率偏低,两海坊会于2014年已建议相关部门研究优化天桥设施配套,并研究增设升降机的可行性,以符合长者及旅客使用要求,减少行人为贪方便从行车道过横过马路造成的险象[62]

2023年12月,为配合内港南雨水泵站及下水道工程,连通国际酒店十六浦的人行横道临时取消,行人要改用附近的行人天桥或邻近柏港停车场的行人横道过马路,相关工程工期预计约需五个月[63]。虽然澳门特区政府的交通及工程部门已放置临时指示牌,指引行人安全过路,但仍然有部分行人违规乱过马路;截至2024年3月20日,警方于新马路及巴素打尔古街交汇处检控行人违规合共405宗。交通事务局回复澳门立法会直选议员梁鸿细书面质询中表示,警方一直关注新马路与巴素打尔古街交汇处的行人违规情况,每天恒常派员巡查,并不定时部署作出劝喻或检控,同时在有关路段增设水马、护栏、防护杆,防止行人越过水马违规过马路[64]。2024年4月下旬,中区社区服务谘询委员会委员黄万滨关注到,新马路与火船头街之间的行人交通灯设施,暂停使用多时,尤其对长者、携带大型行李旅客等造成不便,亦容易衍生违规过路,建议尽快开通原位置的过路设施,回应实际所需[65]

沙栏仔街[编辑]

沙栏仔街作为连接内港前往新桥单向行车主干道或往返行人路,该街道与十月初五日街交界十分狭窄,巴士转弯时往往“唔够位转”,转弯时前后轮容易铲上行人路,影响行人安全[66]。中区社咨会委员于2024年4月建议政府部门十月初五街转出沙栏仔方向的转弯处,增设明确的交通标志和指示牌,指导驾驶者和行人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和了解路况[67]

2020年9月4日,与海边新街交界的十字路口发生致命车祸,一名69岁男性老翁行经上址时被一辆轻型私家车撞倒,头部受到撞击,送院抢救后延至5日凌晨证实伤重不治,涉事38岁私家车女司机被控“过失杀人”罪移送检察院侦办[68]。社会有意见指沙栏仔街一带街道狭窄,需增加交通设施的条件并不足,交通谘询委员会副主席黄承发建议增设一些提示行人过路的闪灯,并在狭窄的街道上加设“望左望右”的提示过马路讯息[69]。两海坊会建议在沙栏仔街巴素打尔古街交界街口,以及沙栏仔街与海边新街、十月初五街交界的适合位置设置斑马线,并扩阔沙栏仔街与海边新街交界处弯位的行车路面,以保障行人安全、行车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发生[70]

白鸽巢[编辑]

2014年,民政总署完成重整白鸽巢前地,但三巴门坊会指白鸽巢前地交通问题仍未解决,行人乱过马路问题十分严重,乱过马路集中位于白鸽巢公园前地一方的斜坡处,行人普遍都只选择在前方路口横过马路,而较少选择往后几步路的斑马线[71]。直至2024年,白鸽巢前地一带乱过马路有关问题仍未解决,特别是2024年的中国大陆春节长假期期间因人流太多造成交通混乱,导致乱过马路情况变得严重,更反映旧区在旅客承载力方面出现有限及不堪应付庞大客流等问题浮现,虽然警方白鸽巢前地附近为应对人流已派驻多名警员在场指挥行人过路,但仍有不少行人冲出车道,或是在车道上慢行,更一度人流占据半条车道,令附近行人不禁误以为划成了“行人专道”,大家一起走出车道,随即被在场警员喝止并提醒行人“要走行人道”。不少车辆路过时都要响咹示意,人车争路,险象环生[72]

三巴门坊会已多次指出该处行人路的规划本身就不完善,因为若从沙栏仔街白鸽巢只有左边行人路是相对完整,右边的行人路靠近圣安多尼堂路口时则缺失了,故若旅客参观完圣安多尼堂想返回沙栏仔旧区,或从大三巴牌坊后方前往白鸽巢公园时,未必可见到原来在白鸽巢公园对出已设有斑马线,因此只能直接违规横过车道过马路,可见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定程度与道路规划不完善有关;三巴门坊会则短期建议增派交通督导员、治安警察局警员于该处,提醒和指示途人可使用白鸽巢公园前地对出的斑马线横过马路;长期而言应考虑与右侧行人路的一幅私人土地业权人商讨,争取腾出空间用作规划行人路之用,完善该处行人路[73]

早在2021年,社会人士冀在邻近白鸽巢一带兴建并加设升降机连接花王堂街与永福围,解决行动不便人士直达永福围游览参观,以配合永福围活化;项目已于2023年判予柏雅工程顾问公司进行快艇头里升降机及无障碍通道建造工程的编制工程计划连探土服务,造价为36万元[74]市政署于2024年5月表示预计同年6月开展工程招标工作[75]

友谊大马路[编辑]

回力海立方娱乐场,下方为友谊大马路交通意外肇事路口

友谊大马路虽然有安全的行人过路设施,如行人隧道、行人天桥或交通灯,但经常出现乱过马路情况,自2008年起交通事务局将设于友谊大马路靠近何贤公园对出位置之分隔水马,随后于2010年延长至澳门世界贸易中心对出之位置,以改善该路段长期有市民或旅客乱过马路的情况[76]。2010年2月,因应行人流量增加,交通部门更于邻近总统酒店的位置增设行人交通灯[77]。邻近的星际酒店永利澳门一带,即仙德丽街与城市日大马路交界处于2014年9月虽然增设交通灯,新口岸坊会指出先前交通情况一直呈混乱状况,行人与驾驶者互不相让,行人妄顾安全爬栏乱过马路场面时刻上演,人车争路问题引起附近居民不满[78]

2013年2月7日,邻近回力海立方娱乐场一段的友谊大马路,一双内地夫妇没有使用旁边的行人天桥乱过马路,其中一名46岁的山西省籍贯男子被汽车高速驶至,司机收掣不及,将其撞飞逾一米,倒卧逆向行车线上,当场流血昏迷,脑部大量出血,送院抢救后证实不治[79]。涉事22岁私家车女司机被控告过失杀人罪,澳门初级法院于2014年7月26 日作出判决,认为被控过失杀人罪的女司机,不存在过错,即使民事索偿方提出被告行车时无靠右,但这与死者被撞无关,因该处路段确实繁忙及有大巴停泊在最右边,决定开释被告,被告及保险公司亦无须赔偿[80]。2015年11月18日,中级法院推翻初院裁决,指肇事司机未按规定靠左行驶,与被害人本身的过失行为具有共同责任,裁定其过失杀人罪名成立,将量刑及民事损害赔偿请求发还原审法院审理[81]

氹仔路环[编辑]

官也街(氹仔旧城区)[编辑]

氹仔旧城区自2000年代起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每逢周未或节假日等旅游旺季,吸引大批旅客前往游览,由于路网有限,导致人车争路情况十分严重,亦衍生景点承载力的问题[82]。早在2009年,交通事务局试行一系列交通改动措施,包括开通泉福新邨旁一段体育路,让轻型汽车及摩托车可从地堡街驶往体育路,从而对行车作出分流;同时将扩大黑桥街靠近松树尾一边的的士候客区,以让更多的士能靠站上落客[83]

在2024年农历新年正月初一至初九期间,政府跨部门联同氹仔坊会首次在官也街附近首次设置临时行人专用区,范围由飞能便度街与素啤古街交界(嘉模泳池巴士站前),至告利雅施利华街与巴坡沙总督街交界(路氹历史馆) ,当中包括兵房斜巷至嘉路士米耶马路部份路段[84]。临时行人专区获得市民和旅客的高度评价,有助解决氹仔旧城区节假日人车争路情况,营造舒适安全的步行环境,更有商户和旅客希望行人专用区能够在周未和节假日期间再实施[85][86][87]

然而,临时行人专用区措施结束后,游客主要集中在区内个别街道,如官也街与施督宪正街交界,行人路比肩接踵,不少人更未有理会车辆驶至,在马路上漫步,经常出现人车争路情况;由于马路两侧行人路相对窄小,阔度只能够勉强一人通过,部分路段更被路柱收窄行人空间,剩馀与在旁建筑间的路面,根本不足以婴儿车及拖箧旅客通行,相关人士惟有被迫走出马路[88]。特别是每逢长假期期间,氹仔旧城区街道再出现人车争路的情况,治安警察局一度在下午时段对氹仔旧城区一段道路作出临时交通管制措施;商会和商户分别期望有关部门研究在节假日或人流众多的时候再设步行区可行性,相信可以打造更好的社区及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区内人流秩序[89][90]

对于大批旅客到氹仔旧城区一带观光,氹仔社区发展促进会及澳门街坊总会离岛办事处于2023年7月下旬时指出,位于黑桥街的士站轮候区空间所限,当候车乘客太多时,部分人被逼挤至马路上,部分旅客没有使用斑马线过路,直接从黑桥街或消防局前地奔跑至的士站,险象环生,并提出三点建议包括于适合位置增设行人过路设施或设安全岛、将的士站搬迁至松树尾社区中心地面层的松树尾总站,以及将原黑桥街的士站改建成旅游巴和轻型客货车临时上落客区,并设道路监测系统,理顺该区和附近交通问题[91][92]。2024年3月,传新澳门协会联同“澳门公共交通关注组”提出重新规划澳门巴士路线及站点,以解决巴士路线迂回、重叠等问题,并建议以氹仔旧城区作为分级试点,扩建松树尾总站,成为集合巴士、的士站、旅游巴上落客区的交通枢纽,让一些主干巴士路线如2233等路线不进入氹仔旧城区,同时扩阔奥林匹克大马路的行人道及巴士站,使两辆巴士可以并排行驶,兴建行人天桥连接花城公园松树尾交通枢纽[93]

2024年6月上旬,交通谘询委员会召开恒常会议,交通事务局代表提到将于官也街一带周边街道实施临时巴士调整措施,所有行经旧城区内的巴士路线于长假期期间的指定时段内(11:00-20:00)不进入,改为行经奥林匹克大马路,仅维持两条巴士路线驶入地堡街,以保留有限度巴士服务,该措施于端午节假期首度实行[94]

莲花海滨大马路[编辑]

2023年4月8日,为配合奥林匹克游泳馆圆形地西南匝道桥建设工程,考虑到车流将因此增加,为保障行人过路安全,当局于近圆形地之斑马线将临时增加两组手控式交通灯,当行人需要过路时可按下按键,交通灯会转为红灯供行人通行,其馀情况下则为绿灯供车辆通行,有关交通灯已改为行人斑马线[95][96]

2023年6月6日,离岛社区服务咨询委员会举行会议,多名委员关注莲花海滨大马路,经常人车争路,险象环生。其中有委员指出为配合行人天桥兴建并实施临时交通措施,但随着行人旅客大幅增加,不时有行人、旅客贪方便,利用绿化带与水马之间的位置横过马路,更有人拖着行李箱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穿越,人车争路、险象环生,故建议增设杜绝违规过马路硬件设置,在水马等临时设施外加设围板,隔绝行人乱过马路,并于“莲花海滨大马路/银河-1”及“皇庭海景酒店”巴士站设置明确方向指示,引导行人经安全设施横过马路。另一委员更指出该道路为行人乱过马路的一个黑点,该路段车流急且多,乱过马路对行人及驾驶者来说均有极大危险,建议审视该路段的行人过路设施,并设法增加,同时竖立提示牌提醒行人使以适当方式过马路,以免因乱过马路被罚[97]

2023年9月12日,路氹城澳门银河对出的莲花海滨大马路发生一宗电单车因闪避乱过马路行人而自炒的交通意外,意外导致电单车驾驶者及乘客倒地受轻伤,治安警经调查后寻获两名涉事行人,并作出检控;网传片段指出一对男女疑在莲花海滨大马路对开车龙中穿梭过马路,期间一辆电单车疑视线受阻,车辆急刹失控,铁马自炒撞上旁边行车线的一辆私家车,电单车乘客倒地受伤。至于该对乱过马路的男女稍作停留后,便继续越过马路间的水马离去,治安警随后对两名年约30至40多岁中国大陆居民,以违反《道路交通法》规定作出检控,而在同年1至8月,警方于该路段共检控91宗乱过马路个案[98]

交通事务局随后于2023年9月14日表示,一直关注氹仔莲花海滨大马路的行人过路情况,持续优化相关交通设施及安排,针对较多违规过路的路段,现已于中央分隔带缺口位置加密及延长水马,以加强围封效果,同时将于相关行人道两侧增设行人指示牌,提醒行人使用过路设施及指引方向。另外,正协调采取合适措施,如将现时封闭的调头位置改为绿化带、设置较高的围栏等,以进一步防止行人违规过路[99]公共建设局亦于2023年5月对花海滨大马路行人天桥设计连建造工程进行公开开标,连接邻近皇庭海景酒店一侧及银河酒店一侧的行人路,两端上落点各设置一台升降机,一台电动扶手电梯和一条楼梯等设施[100]

石排湾公屋群[编辑]

2014年6月下旬,石排湾公屋群四组行人天桥正式启用,由于天桥之间距离较短,反而对行人带来不便,区内行人天桥或现供过于求[101]。导致有居民宁愿违规和冒着生命危险横过马路,导致出现险象横生的情况,而连接石排湾社区综合大楼的行人天桥设计更不人性化,对往返乐群楼的居民做成不便[102]。加上行人天桥分布及配套不佳,设计不人性化,,存在多种缺陷,包括上盖难以遮风挡雨,导盲砖湿水后易跣,连接蝴蝶谷巴士总站至居雅大厦及乐群楼天桥无扶手电梯等,加上行人天桥皆设于街头及街尾,为居民出行带来不便[103][104]。众多社会人士包括澳门街坊总会、离岛社咨委以至澳门立法会议员反映石排湾公屋群行人天桥系统设计出现重大问题,欠缺人性化,居民基本少用,大多选择违规横过马路,险象环生[105][106]

2023年8月,石排湾公屋群迎来正式入伙的第十年,社区配套设施仍然不便,不过传来了好消息[107]公共建设局表示,澳门轻轨石排湾站设有上盖的人行通道连接至现有的行人天桥,方便区内居民使用轻轨。特区政府亦正研究串联区内的行人天桥,建立连贯的步行系统的可行性。随着工程的推进,交通事务局会配合建设部门,检视并优化周边路网及交通配置,便利公众出行[108]石排湾坊会表示欢迎和支持,皆希望政府尽早落实计划,回应街坊诉求[109]。2024年5月和6月,公共建设局规划中项目新增“石排湾业兴大马路空中走廊”和“石排湾和谐大马路空中走廊”,两条空中走廊为相连通,以及连接现有的三组行人天桥及轻轨石排湾站[110]

社会回应[编辑]

澳门特区政府及立法会[编辑]

2023年11月24日,澳门立法会举行保安司施政范畴辩论,“行走的廿二万”一词引起多名议员关注关注行人违规过路检控大增的问题。保安司司长黄少泽回应称曾与治安警察局局长吴锦华就此讨论,自疫情开放后,旅客大量增加,尤中国大陆旅客习惯站在路中拍照打卡,又或过马路看电话,对有关情况作出加强检控,治安警对行人乱过马路非“一味靠罚”,而是以宣传教育为主,是想透过“罚一儆百”来起阻吓作用[111]

2023年12月4日,澳门立法会全体会议议程前发言中,多位议员关注道路安全问题;直选议员罗彩燕再度谈及“行走的廿二万”,指这已成每一位驾驶者每日的威胁。提及在景点区域、关口等某一些高峰时段,乱过马路情况十分严重,甚至出现大规模集体乱过马路的状况,故促请政府应审时度势,对相关乱象采取应对措施,以回应社会诉求。除加强执法外,还要尽快提交修改道路交通法,调升相关罚则,加强阻吓作用,并从交通规划设计着手,合理设置过路设施,引入智能闪灯系统及实时调整交通灯系统等。另一直选议员林宇滔也关注相关情况,认为除加强宣传外,当局有必要认真考虑在道路上增设有效提醒标示,如在可过路处增加“望左/望右”标示以提醒留意来车方向,以及在常有乱过路地点增加违规警告标示等[112]

2023年12月11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完成讨论修改《道路交通法》法律草案,法案内容修改建议包括引入累积“扣分制”, 扣满12分停牌半年,扣超过6分会则停牌3个月。在针对行人在马路上违规方面,新增行人过马路时使用手机会被处罚,同时更改为规定若马路不适宜行人横过,行人必须在过路设施过马路,否则将面临处罚[113][114]。对于传媒问及会否行人违规过马路的罚则?交通事务局局长林衍新却表示,在2019年修法公开谘询期间,市民对增加行人乱过马路的罚款表现抗拒,故该修法未建议增加罚款[115]

2024年2月5日,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澳门立法会引介修改《道路交通法》法案,其中唯一新增的只是“扣分制”,其馀都是罚则轻重改变的细节,部分议员关注行人过马路使用手提电话被罚、是否增加行人乱过马路的罚款并修改司机撞倒行人乱过马路时的处罚[116]。同年4月11日,澳门立法会全体会议正式讨论《道路交通法》法案,并在27票赞成、2票弃权下,获得一般性通过;运输工务司司长罗立文表示,法案建议除了法定情况外,禁止于驾驶时使用流动电话或其他电信工具及影视设备,且在完善行人横过车行道的规则当中,也建议引入禁止使用流动电话等规范,对此公众比较关注,政府须明晰有关规定细则和执法标准,持续听取居民意见,让法律在有效保障交通安全之馀,也具有可操作性[117]

社会团体[编辑]

2021年6月,祐汉第八街与永定街发生行人卷入巴士车底意外,引起居民对斑马线设计问题作出关注[118]。交通谘询委员会委员辜文达表示,澳门整体斑马线情况必须改善,特别在旧区存在不少旧式斑马线,导致每一个 街口都要停车,其实这些设计已经与现时人口、行人流量存在很大落差。以祐汉区为例,不少游客、劳工以及在国内生活的澳门居民都在关闸进入该区,人流数量大增,旧式斑马线的设计不适合现时情况,又指出当时的巴士车种,无论是车的长度或宽度均较以前有所增加,导致行车盲点较以前更多,引发更多意外,并建议安装行人过路灯设施,并增加马路侧边围栏,同时加大宣传教育,灌输更多交通安全知识予大众,提醒市民在过马路须看清路况,并采用先教育、后执法的手法[119]。事实上,交通事务局自2020年起不断在北区中区的部分十字路口陆续设置斜行斑马线,改善行人乱过马路的情况[120][121]

2023年9月,澳门街坊总会公布“北区行人过路设施(斑马线、行人天桥)及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超过600名居民接受问卷访问,当中66%认为北区行人过路设施起到保障行人的作用,三成多人认为斑马线设计需改善,30%人认为行人天桥、红绿灯有问题。受访者认为斑马线的前三大问题是斑马线设置距离过近或过远、斑马线设置于转弯处、安全岛过窄;行人天桥前三大问题分别是行人天桥残旧、升降机及扶手梯经常故障停用、遮阳挡雨设计不足;交通灯前三大问题分别是欠缺秒数倒数显示、转灯时间过快或过慢、安全岛过窄,该会建议应增设斜行步道以及加快兴建东北大马路空中走廊[122]

2023年12月22日,社会综合研究学会会长葛万金接受报章专访时表示,对于行人违规过马路没有加大罚则,认为应该加重行人违规过马路的罚款金额和加大宣传,在调升罚款金额方面初时肯定有不少人投诉,但当所有人都遵守法律,调升罚款不是问题,而对于违规过马路的黑点,应加装围栏,令行人必须使用行人天桥和设施过马路,执法人员亦要加大执法力度,令行人不容易以最简单的方式点对点违规过马路。对于行人违规过马路被汽车撞伤,责任一方却在驾驶者身上的事件,葛万金表示修法目的是公平原则,行人突然违规冲出马路,若驾驶者视线被挡,未能即时刹车是很正常的,若驾驶者没有超速,仍判驾驶者违规便非常无辜,将责任推到驾驶者身上是不公平的,希望政府在是次修法中,思考更多去保障驾驶者的权益,同时应更多使用天眼等设备判断交通意外的责任,平衡驾驶者和行人的权益[123]

2024年6月下旬,行人违规个案按年激增4.5倍,交通谘询委员会委员、街总社会事务委员会主任张淑玲认为,上述数字仅属“冰山一角”,实际违规过马路现象可能更严重。冀当局持续优化行人过路的动线,加快检视全澳斑马线、行人天桥的优化和设置,结合车速研判各路段行人乱过马路的严重性,并分析具体原因,科学地查找问题的根源。透过“宣传、教育、执法”三管齐下,减少行人乱过马路,提高社会大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另建议在旅客热门的拍照打卡点,设立相关警示牌及罚款提示,并在游客较多使用的社交平台,加足马力广泛宣传;另应评估现行罚款金额是否足够起到阻吓和震慑作用,并加强对违规行人的现场执法,确保法规得到严格执行。在行人违法过马路的交通黑点,建议安装高清摄像镜头,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对违规行为即时记录、监控和分析,提高执法效率,打击违规过马路[124]

报章社评[编辑]

2023年5月24日的《力报》社评指出,随著疫后复常,吸引不少中国大陆旅客来澳,但指出马路中心、危坐高墙等无视安全行为去作出“打卡”,容易引起本地居民反感,又指出澳门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应该能让本地居民能够与外地旅客友善共存,澳门本身就是地狭人稠,经济又高度仰赖外地旅客,在本地人消费外移的情况下,大家都在想办法吸引旅客进入社区,照顾社区经济,但有时候也应该停一停想一想,甚么才是可以长久的共存之道[125]

2023年10月,《正报》社评指出旅客乱过马路情况、不顾安全走到马路中间拍照、居民不走安全的行人过马路设施,挺而走险违规过马路等情况常有发生,不单止是违规过马路引发交通安全问题,有居民即使走斑马线,都被驾驶者撞到;乱过马路成因是部份道路、街口,只有行人天桥,取消了斑马线,要上上落落,部份人士厌麻烦,而且天桥落脚位可能与其想往的方向正是反方向,令部份人士不愿意使用行人天桥,希望以最快/短时间过马路,便选择违规过马路;各种险象环生情况,引发交通意外,需要提升不同交通持份者的交通安全意识[126]

2024年2月15日,汇青研社会在《力报》的社论形容澳门“乱过马路成灾”,主要成因是旅客对澳门的交通规则不太熟悉,特别是来自其他地方的游客。他们可能习惯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交通规则,导致在澳门时容易产生混淆。另外,一些游客可能因为不耐烦或匆忙而忽略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他们可能希望节省时间,于是选择在不适当的地方过马路,这样可能会对其他行人和车辆造成困扰和危险。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缺乏交通安全意识的教育。一些人可能未接受过足够的教育,了解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和过马路的正确方法[127]

2024年4月23日的晚上,在氹仔伟龙马路近澳门国际机场离境层行车天桥发生一宗严重车祸,一名68岁中国大陆籍妇人及同行人士没有用行人过路设施横过马路,期间被一辆私家车撞至重伤,28岁男性澳门居民肇事司机所驾驶的私家车在撞倒途人后不顾而去,随后警方锁定肇事司机并将其拘捕,另被警方揭发酒后驾驶[128]。2024年5月3日,《华侨报》的旁观者言社论提到似乎对行人们不守法律的做法更为不耻,问及如果驾驶者没有醉驾的情况下,在这种对方乱过马路情况下不小心撞倒人,亦能及时报警,那么罪责是否不在驾驶者身上?然而在澳门和许多国家和地区,交通法规通常要求行人在交通号志和标志的指示下遵守交通规则。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并乱过马路可能对交通安全造成威胁,并且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但由于驾驶者是在交通工具上,特别是如果他们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来应对行人的行为,例如减速、注意观察或避免碰撞。在澳门大部分情况下,驾驶者可能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甚至责任高于行人不少。当然有人认为行人犯错,自讨苦吃,作为驾驶者怎可能完全迁就?在澳门自从那天开始学驾驶,已被告知有这个不平等条款,但亦无可奈何,毕竟人与车相撞,受伤的大多是行人,给予他们倾斜式的保障,又是否非常不公允?[129]

法律基础[编辑]

根据第3/2007号法律《道路交通法》第70条第5款的规定,若在50公尺距离内有相关设施而行人不使用,执法人员可对有关人士科处罚款澳门币300元。如驾驶者不让行人优先通行,甚至加快车速穿越,最高可被科罚金2,500元,两年内重犯,最高更可被科罚金5,000元及禁止驾驶(俗称停牌)六个月[130]

直至2024年,正在审议的修改《道路交通法》法案文本提出,明确禁止行人过马路时使用流动电话、其他电信工具及影视设备,违者可被处罚300澳门元,但使用免提功能通话者除外;在桥梁、引桥或隧道范围内不遵守禁止行人通行的交通信号,将被罚款900元[131]

执法情况[编辑]

2024年2月,保安司司长办公室网页“安全与您”指出,治安警察局于2023年录得13,000宗交通事故,其中没有使用行人过路设施横过马路超过4,100百宗,可见行人违规情况严重。此外,治安警于2023年全年共录得5,273宗行人违规个案,当中没有使用行人过路设施横过马路为4,184宗,阻碍其他道路使用者通行的个案为587宗,行人违规情况严重既影响公共道路安全,亦导致行人与驾驶者不断出现纠纷;至于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为478宗,当中共造成四人死亡,而部分旅客于区内“网红打卡热点”车行道拍照,此等违规行为是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不良影响[132][133]

2024年6月下旬,治安警察局公布的交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首5月共检控行人违法过马路个案达641宗,首五个月累计4,081宗,按年增加4.5倍[134]

参考资料[编辑]

  1. ^ 【亂過馬路的迷思與路權之爭:司機撞人必賠22萬?違規的都是旅客?】. 大象媒体 Macau Elephant. 2024-02-23. 
  2. ^ (新聞小語)對症綜治行人亂過馬路. 澳门日报. 2023-12-13 [2024-04-25]. 
  3. ^ 內地女疑亂過馬路被撞傷. 澳门日报. 2023-11-17. 
  4. ^ 高美士街交通事故司機途人均有錯. 澳广视新闻. 2023-11-16. 
  5. ^ 鐵馬重創六旬途人待查. 澳门日报. 2017-10-26 [2024-04-24]. 
  6. ^ 行人於紅燈時橫過馬路被撞至重傷 終院判處行人承擔九成責任. 终审法院院长办公室(GPTUI).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21-05-04. 
  7. ^ 紅燈過馬路成植物人 終院判行人需承擔9成責任. 澳广视新闻. 2021-05-04. 
  8. ^ 婦青:危險打卡冀指引教育減亂象. 正报. 2023-07-05 [2024-04-24]. 
  9. ^ 亂過馬路貪方便. 澳门日报. 2023-10-07. 
  10. ^ 打卡須重安全. 澳门日报. 2024-01-27 [2024-04-24]. 
  11. ^ 巴波沙行人天橋宜增升降機. 澳门日报. 2023-11-10. 
  12. ^ (市民之言)提升行人違規過路罰款減險象. 市民日报. 2023-12-27. 
  13. ^ 交諮委促優化行人天橋串聯片區. 市民日报. 2023-10-05. 
  14. ^ 巴波沙行人天橋將增升降機. 澳门日报. 2023-07-13. 
  15. ^ 巴波沙大馬路成行人違規黑點 交諮委倡串聯天橋做好人車分流. 力报. 2023-10-05. 
  16. ^ 關閘馬路中段斑馬線調整為交通燈進一步保障道路安全. 交通事务局(DSAT).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20年12月16日. 
  17. ^ 行人亂過路屢禁不止. 澳门日报. 2023-12-18. 
  18. ^ 關閘馬路五旬婦輪下亡. 澳门日报. 2023-12-17. 
  19. ^ 【青進協X社諮會】許治煒︰冀優化青茂口岸周邊交通配套. 
  20. ^ 青茂口岸下月8日正式啟用 24小時通關紓關閘壓力. 捷报. 2021-08-31. 
  21. ^ 民建聯總結去年地區工作 筷子基及青洲區接千四宗個案. 力报. 2024-01-26. 
  22. ^ 巴波沙最多人亂過馬路. 澳门日报. 2023-11-07. 
  23. ^ 漁翁街途人亂過路危險. 澳门日报. 2019-11-02. 
  24. ^ 街總促全面檢視行人天橋 創無障礙步行系統. 力报. 2020-08-27. 
  25. ^ 漁翁街“加馬”防亂過路. 澳门日报. 2022-02-12. 
  26. ^ 漁翁街行人天橋優化動工. 澳门日报. 2023-02-21. 
  27. ^ 漁翁街行人天橋下月完成優化. 澳门日报. 2023-08-31. 
  28. ^ 街總冀進一步完善東北區出行環境. 正报. 2023-09-29. 
  29. ^ 漁翁街「高價爛尾樓」改建有望 步行系統將連通海角遊雲. 力报. 2018-03-22. 
  30. ^ 漁翁街新天橋改善過路難. 澳门日报. 2020-08-13. 
  31. ^ 天橋安全工地標示待完善. 澳门日报. 2021-06-04. 
  32. ^ 漁翁街新行人天橋人流不多 街總冀當面多宣傳增指示牌. 力报. 2022-03-09. 
  33. ^ 加強宣傳執法打擊違規過馬路. 捷报. 2024-01-08. 
  34. ^ 街頭婚攝窒礙交通影響自身安全 婚慶公司:本地公司好少咁樣做. 力报. 2023-07-29. 
  35. ^ 續揭澳門道路亂象 旅客出馬路打卡終被罰. 濠游天下 MACAUONJOURNEY. 2023-06-26. 
  36. ^ 遊客網紅點打卡者衆. 澳门日报. 2024-01-02 [2024-04-25]. 
  37. ^ 警方料五一黃金周340萬人次出入境. 澳广视新闻. 2024-04-26. 
  38. ^ 東望洋街行人天橋計劃加裝升降機.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4年11月17日. 
  39. ^ 東望洋街天橋裝升降機. 澳门日报. 2017-03-13. 
  40. ^ 東望洋街行人天橋改善工程周六展開 東望洋街近巴冷登街增設臨時交通燈. 正报. 2017-03-24. 
  41. ^ 東望洋街行人天橋升降機明啟用. 土地工务运输局(DSSOPT).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8年4月29日. 
  42. ^ 當局治亂過路黑點. 澳门日报. 2024-02-22. 
  43. ^ 東望洋街變行人過路違規黑點 1月檢控近300宗亂過馬路. 力报. 2024-02-22. 
  44. ^ 坊會倡東望洋街設“最佳打卡點”. 澳门日报. 2024-02-23. 
  45. ^ 交諮委:顯眼標語助行人守法過路. 澳门日报. 2024-02-22. 
  46. ^ 分隔設施不足人車呈險象. 澳门日报. 2009-06-16. 
  47. ^ 水坑尾街整治工程明動工.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09年6月16日. 
  48. ^ 水坑尾行人天橋擬加裝升降機. 正报. 2011-10-08. 
  49. ^ 水坑尾行人天橋加裝升降機昨日動工.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2年6月28日. 
  50. ^ 水坑尾行人天橋將裝升降機預製件. 新华澳报. 2012年12月27日. 
  51. ^ 水坑尾行人天橋升降機拆棚. 新华澳报. 2013年4月25日. 
  52. ^ 疑在荷蘭園大馬路跨越圍欄過馬路 女遊客遭巴士撞倒骨折. 华侨报. 2017-08-12. 
  53. ^ 五小時三宗車禍涉七車十傷者. 正报. 2017-08-12. 
  54. ^ 執法宣傳與優化設施並行 減違規過馬路情況. 力报. 2024-03-28. 
  55. ^ 途人跨越分隔島搭巴士. 澳门日报. 2023-03-05. 
  56. ^ 一人錯兩家傷敬畏馬路珍重生命. 正报. 2023-03-04. 
  57. ^ 設計缺陷讓人置身危險 提柯坊會冀優化電單車泊車區步行環境. 正报. 2020-01-20 [2024-04-26]. 
  58. ^ 阻亂過馬路 新馬路鐵欄將再加高加固. 正报. 2014-06-12. 
  59. ^ 交通事務局維持取消新馬路的士站措施.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4年5月9日. 
  60. ^ 兩名女子違規橫過新馬路 一人睇手機 險撞上巴士 警方:已對兩人作出檢控. 2024年2月2日. 
  61. ^ 坊會促改善火船頭街行人過路設施. 正报. 2011-12-24. 
  62. ^ 坊會倡優化天橋增使用率減意外. 正报. 2014-03-15 [2024-04-25]. 
  63. ^ 內港南泵站工程周六起開挖新馬路十六浦附近路段. 澳门新报. 2023-11-30. 
  64. ^ 十六浦口首季罰四百途人. 澳门日报. 2024-04-20. 
  65. ^ 新馬路近海傍人車爭路. 澳门日报. 2024-04-24. 
  66. ^ 道路問題逐個捉. 论尽媒体 allaboutmacau media. 2016-05-06. 
  67. ^ 社諮委倡二龍喉街擴雙線. 澳门日报. 2024-04-11. 
  68. ^ 沙欄仔車禍男傷者不治. 澳门日报. 2020-09-06. 
  69. ^ 沙欄仔致命交通意外引關注 交諮委:政府可考慮設過路提示. 力报. 2020-09-07. 
  70. ^ 沙欄仔街人車爭路 坊會建議加設斑馬線. 力报. 2020-09-16. 
  71. ^ 坊會關注白鴿巢前地行人亂過馬路現象. 现代澳门日报. 2014-06-27. 
  72. ^ 旅客湧舊區“冇路可走”. 澳门日报. 2024-02-14 [2024-04-27]. 
  73. ^ 聖安多尼堂前三岔口呈亂象. 澳门日报. 2024-01-08. 
  74. ^ 快艇頭里建升降機連接花王堂永福園. 正报. 2023-05-11. 
  75. ^ 筷子基北灣箱涵渠爭七月完工. 正报. 2024-05-09. 
  76. ^ 延長友誼大馬路分隔水馬 防止行人亂過馬路.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0年12月17日. 
  77. ^ 友誼大馬路增設交通燈提高行人過路安全.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0年2月11日. 
  78. ^ 杜絕星際酒店周邊交通亂象 坊會倡不定期派警員執法. 华侨报. 2014-10-18. 
  79. ^ 內地客亂過馬路被撞死. 正报. 2013-02-09. 
  80. ^ 撞斃內地客女司機脫罪. 澳门日报. 2014-07-27. 
  81. ^ 中院:駕者未靠左行罪成. 澳门日报. 2015-11-19. 
  82. ^ 冀完善氹仔舊城區旅遊配套. 力报. 2023-05-16. 
  83. ^ 五.一假期試行開通體育路紓緩交通. 交通事务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09-04-28. 
  84. ^ 優化人流及交通管理: “農曆新年氹仔舊城區臨時行人專用區”. 经济及科技发展局 / 交通事务局 / 旅游局 / 治安警察局 / 市政署.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24年2月2日. 
  85. ^ 氹仔舊城新春行人專區受歡迎. 澳门日报. 2024-02-04. 
  86. ^ 氹仔舊城臨時行人專區 商戶叫好望周六日節假再實施. 正报. 2024-02-19 [2024-04-27]. 
  87. ^ 氹仔城區公司:行人專區成效顯著 新春日均訪客超五萬達疫前兩倍. 力报. 2024-02-27. 
  88. ^ 氹舊區復常再現人車爭路. 澳门日报. 2024-02-20. 
  89. ^ 商會倡氹仔舊城區打造步行區節假日先行先試. 澳广视新闻. 2023-02-12. 
  90. ^ 商會冀研究節假日設氹仔步行區可行性. 澳广视新闻. 2024-05-05 [2024-05-16]. 
  91. ^ 旅客湧官也街交通亂. 澳门日报. 2023-07-24. 
  92. ^ 三點建議改善氹仔官也街交通. 市民日报. 2023-07-25. 
  93. ^ 傳新協會倡松樹尾建交通樞紐. 澳门日报. 2024-03-06. 
  94. ^ 6月8日至10日端午節假期臨時交通安排. 交通事务局(DSAT).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24-06-07. 
  95. ^ 氹仔蓮花海濱大馬路增臨時手控式交通燈. 交通事务局(DSAT).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23年4月6日. 
  96. ^ 奧林匹克游泳館圓形地西南匝道行車天橋本月19日開通. 交通事务局 / 公共建设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24年1月12日. 
  97. ^ 委員促完善路氹過路設施. 澳门日报. 2023-06-07. 
  98. ^ 兩內地客涉亂過馬路被檢控. 澳门日报. 2023-09-14. 
  99. ^ 氹仔蓮花海濱大馬路加強圍封 兩側設指示牌指引行人過馬路. 力报. 2023-09-15. 
  100. ^ 氹仔蓮花海濱大馬路行人天橋開標 造價介乎2,380萬元至3,060多萬元. 力报. 2023-05-30. 
  101. ^ 石排灣行人天橋供過於求?. 澳门日报. 2014-12-31. 
  102. ^ 建烨. 淺談澳門近年新興建的行人天橋. 讯报. [2023-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25). 
  103. ^ 工聯:石排灣四天橋問題多. 澳门日报. 2014-07-03. 
  104. ^ 工聯倡完善石排灣過路設施. 澳门日报. 2020-12-06. 
  105. ^ 梁銘恩:完善配套便民過馬路. 澳门日报. 2016-09-07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106. ^ 區錦新關注石排灣社區設施不足問題. 现代澳门日报. 2017-05-29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107. ^ 石排灣出行仍不便. 澳门日报. 2023-08-14. 
  108. ^ 當局硏串聯石排灣天橋. 澳门日报. 2023-08-13 [2023-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3). 
  109. ^ 石排灣街坊歡迎連通天橋. 澳门日报. 2023-08-13 [2023-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8-13). 
  110. ^ 連通區內三行人天橋及未來業興空中走廊 政府推建石排灣和諧大馬路 空中走廊. 正报. 2024-06-20. 
  111. ^ 罰一儆百 加強檢控行人亂過馬路. 正报. 2023-11-25. 
  112. ^ 議事堂. 正报. 2023-12-05 [2024-04-25]. 
  113. ^ 行政會完成討論《道路交通法》法律草案. 行政会(CE).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23年12月11日. 
  114. ^ 行政會完成討論新版《道路交通法》 擬引入累積「扣分制」 扣滿12分停牌半年. 论尽媒体 allaboutmacau media. 2023-12-11. 
  115. ^ 交通法修法引入扣分停牌制. 市民日报. 2019-12-12. 
  116. ^ 扣分制惹爭議修交通法擇日再議. 市民日报. 2024-02-06. 
  117. ^ 修交通法一般性通過 羅司:扣分制是底線. 新华澳报. 2024年4月12日. 
  118. ^ 兩男童斑馬線捲車底 警:車轆無輾過男童. 新华澳报. 2021-06-03. 
  119. ^ 當局明日起優化祐漢多條斑馬線 亂過馬路點改?交諮委:先教育後執法. 力报. 2021-06-07. 
  120. ^ 永定街斜行斑馬線 有望未來兩個月推出. 力报. 2021-09-27 [2024-04-25]. 
  121. ^ 提督馬路斜行過路設施11日啟用. 交通事务局(DSAT).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23年2月9日. 
  122. ^ 街總冀優化北區行人過路設施. 澳门日报. 2023-09-21. 
  123. ^ 葛萬金:重新諮詢修道路交通法. 市民日报. 2023-12-23. 
  124. ^ 交諮委:優化過路設施科技執法. 澳门日报. 2024-06-24. 
  125. ^ 【社論】避免拍照打卡成為交通安全隱患. 力报. 2023-05-24. 
  126. ^ 提升不同交通持份者安全意識. 正报. 2023-10-16 [2024-05-01]. 
  127. ^ 亂過馬路成災 到底點先可以改到?. 力报. 2024-02-16. 
  128. ^ 內地婦澳門機場對開遭車撞飛重傷 警拘司機控酒駕逃避責任等四罪. 香港01. 2024-04-24 (中文(香港)). 
  129. ^ (旁觀者言)行人與駕駛者之間的不公允 泰來. 华侨报. 2024-05-03. 
  130. ^ 檢控違規過馬路. 澳门特别行政区新闻局. 2014年10月17日. 
  131. ^ 修交通法交立會倡引入扣分制 邊過馬路邊用手機擬罰300元. 力报. 2024-01-22. 
  132. ^ 行人亂過路較往增四倍多. 澳门日报. 2024-01-21. 
  133. ^ 旅客車行道拍照須正視. 澳门日报. 2024-02-18. 
  134. ^ 亂過馬路激增4.5倍. 澳门日报. 2024-06-24.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