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士
徐佳士 | |
---|---|
本名 | 徐佳士 |
出生 | 中华民国江西省奉新县 | 1921年5月22日
逝世 | 2015年12月22日 台湾台北市 | (94岁)
笔名 | 徐晓、方村、麦岱[1] |
职业 | 作家、记者、教师 |
国籍 | 中华民国 |
教育程度 | 明尼苏达大学、史丹佛大学新闻硕士 |
母校 | 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 |
代表作 | 《大众传播理论》 《符号的陷阱》 《冷眼看媒体世界》[1] |
奖项 | 中山文艺创作奖 新闻金鼎奖副刊专栏奖[1] 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新闻教育贡献奖 |
配偶 | 秦代珍 |
子女 | 徐维良 |
徐佳士(1921年5月22日—2015年12月22日),江西省奉新县人,曾是一位台湾作家、记者与新闻学家,曾任国立政治大学新闻学系主任、国立政治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他是台湾第一部大众传播教科书《大众传播理论》的主编者,也是台湾许多新闻学教授的老师[2][3]。
生平
[编辑]徐佳士年轻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他时经常投稿发表有关抗日的时事文章,因此对新闻工作产生兴趣。高中毕业后,考入了不须缴学费的中央政治学校新闻系;但大学二年级时,因响应中国青年军计画而从军,赴昆明担任美军翻译官。抗战胜利后恢复学业,毕业后至南京《中央日报》任职实习记者。1949年,他随《中央日报》迁台,期间并获得奖学金,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大众传播系与史丹佛大学传播系攻读硕士学位。返台后,徐佳士开始在国立政治大学担任兼课教师,1955年起在政大新闻所兼课、1959年起又到新闻系兼课。1967年向《中央日报》辞职,专任政大新闻系教授兼系主任;1975年担任政大文理学院院长,1988年召集规划筹设政大传播学院[4][5]。
并曾担任考试院考试委员、中华民国新闻评议委员会委员、行政院文建会委员及影剧传播委员会委员兼召集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云门舞集文教基金会董事等职,也在报纸杂志撰写专栏。主要著作有《大众传播理论》、《资讯爆炸的落尘:今日传播与文化问题探讨》、《冷眼看媒体世界》、《大众传播的未来》、《符号的游戏》、《符号的陷阱》、《模糊的线》、《大众传播八讲》等[6]。
徐佳士在政大新闻系期间致力新闻教育,他首先设立“集中选修”制度,规定学生在新闻系课程以外,必须任选一系选修20学分的课。为了充实学生知识,他将当时学生实习报《学生新闻》改为以报导社区消息为主的《栅美报导》,延伸实习采访触角,成为台湾第一份登记有案的社区报,并带动日后社区报的风潮(“栅美”是指政大所在地木栅和景美,即现在的台北市文山区)。他从美国带回大众传播思维,培育许多优秀新闻人才,见证台湾新闻界发展。晚年还支持倡议媒体改革[7]。2009年获得第一届星云真善美新闻传播奖新闻教育贡献奖,并自掏腰包补足税金,将奖金新台币100万元全数捐给政大新闻系作为学术发展基金[8]。
2015年12月22日,徐佳士因年事已高,病逝于台北。为表彰徐佳士教授的贡献,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颁发褒扬令,肯定他‘引领台湾新闻教育思潮,尽瘁广电媒体传播志业,雅化风猷,宗将陶钧;懋绩霞绪,芳垂彤史’[3]。国史馆也决定将徐佳士列入《民国名人录》,以为流传和纪念[9]。
轶事
[编辑]徐佳士实际上是民国九年出生;因为晚报户口,所以登记是民国十年生[5]。
徐佳士因为人很高、上课的时候双脚交叉,很像“顽皮豹”,从此学生们给他取了个“顽皮豹”的绰号。当年某届新闻系参加运动会,女生一举获得田赛、径赛总冠军,倒是男生成绩平平,徐佳士便改编歌谣自创新闻系歌:“新闻系的姑娘壮如山,新闻系的少年美如水”,展现他的幽默和亲切[10]。
徐佳士生性浪漫,生活上也时时展现“徐式幽默”。2003年台湾SARS流行期间,徐佳士的学生、政大传播学院院长林元辉在校园遇到从福利社买完绿豆的徐佳士,还分送一些绿豆给他,表示绿豆可以解毒。林元辉纳闷,科学根据何在?徐佳士才解释,其实重点不在绿豆,而是“出门透透气”更能增加免疫力。又有一次,林元辉在政大侧门遇到刚下计程车的徐佳士,一问才发现他是趁夫人睡觉而偷叫计程车出门,原本担心他偷溜出门没带钱,只见徐佳士打趣地掏出小白布袋,说是随时备好“逃亡用的银子”,原来他又是找个理由出门透透气。林元辉说,“徐教授晚年虽然因为膝盖不好、行动不便而遭家人限制行动,但他仍然精神奔放,经常找机会突破困境,并在生活中展现他的‘徐氏幽默’,可说是生活哲学的典范”[5]。
徐佳士独子徐维良怀念父亲的浪漫,透露徐佳士年轻时是个文艺青年,曾和同乡一起在街头演出抗日行动剧,因为扮演反派过于逼真,还差点遭路人攻击;只可惜后来没有“舞台”的机会,就转往“讲台”发展了。徐佳士非常喜欢画画,出国必访美术馆,行李箱装满画册,更曾说过这辈子若不作教师、想当画家。过世后,家属清点遗物,意外发现了许多他生前的静物摄影作品,展现他充满艺术的一面[5]。
政大新闻系毕业校友、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四端称赞徐佳士幽默、风趣及敏锐。有次还对他说:“李四端,我有在电视上看到你,你不知道我有在看你吧!”[5]。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徐佳士.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许敏溶. 傳播學大師徐佳士 95歲辭世. 台湾苹果日报. 2015-12-24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3.0 3.1 褒揚令-徐佳士. 中华民国总统府新闻稿. 2016-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 ^ 萧容慧. 大眾傳播學者徐佳士:「追求快樂並非享受美食與華服,而是要活得心. 安理得」. [2016-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16).
- ^ 5.0 5.1 5.2 5.3 5.4 罗皓恩. 紀念新聞大師徐佳士 政大30日舉辦追思會. 政治大学网站. 2016-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6).
- ^ 沈超群. 「見證現代新聞史」 資深傳播大師徐佳士95歲過世. 风传媒. 2015-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1).
- ^ 林丽云、严智宏. 媒體改革路上的明燈──徐佳士老師. 新闻学研究. 2016-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
- ^ 高堂尧. 《獲星雲真善美新聞獎》政大新聞系茶會 徐佳士捐百萬. 人间福报. 200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 ^ 胡清晖. 追思徐佳士 懷念「頑皮豹」精神. 中国时报. 2016-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 ^ 覃彦瑄. 新聞系三代同堂 向頑皮豹大師徐佳士致敬. 政治大学网站. 200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