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明
曾蓝田 | |
---|---|
大清记名提督台湾镇总兵利勇巴图鲁 | |
籍贯 | 福建泉州府晋江县 |
字号 | 字玉明 |
出生 | 1805 |
逝世 | 1868 |
曾玉明(台湾话:Tsan Gio̍k-bîng,1805年—1868年)[1],名蓝田,字玉明,又号冰儒,以字行,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为中国清朝武官。
生平
[编辑]1841年时为千总,以剿匪出力,赏蓝翎。后历任嘉义守备,凤山县游击、建宁镇总兵等职。1862年(同治元年)奉旨接任曾元福担任台湾镇总兵。是台湾清治时期此期间,受台湾道制约的台湾地区最高军事首长。
曾玉明曾率林文察与乡勇在基隆击退小刀会,也曾参与平定戴潮春事件。咸丰、同治年间,台湾武官中有所谓的大曾与小曾,大曾指曾玉明,小曾指曾元福。两曾原籍均福建泉州晋江县,早年均行伍出身均官至台湾总兵,皆参予平定戴万生之役,两人均在台南置有宅第,且其次子均中举人[1]。
戴潮春事件评价
[编辑]林豪在《东瀛纪事》一书中,以唐代哥舒翰以及明末孙传庭的典故[a],描述台湾镇总兵林向荣的困境,直言致使斗六门失守、林向荣阵亡,远在百里外的监军(暗指台湾道道台洪毓琛)应引此为咎。此外,林豪也批评鹿港驻军(曾玉明)作壁上观、不作为的态度。[2]
根据奏章纪录,原护理福建陆路提督石栋是派拨 1000 名“水陆精兵”随曾玉明赴台,但实际上仅 600 名兵员,而且并非曾玉明所熟悉的台勇,兵源乃由石栋提供,而曾玉明也收到新任福建巡抚徐宗干的指示,他来台任务是“意在剿抚兼施,带兵勇无多。”于是曾玉明来台也以策反、离间天地会部众为主。根据台湾学者柯志明《熟番与奸民.下册》一书中,叙述曾玉明来台之后,几乎仅守鹿港一方之地,少见战功,被清末乡绅林豪不时批评,吴德功亦评价不高,但柯志明却认为曾玉明在仅有 600 兵员的条件下,能坚守一方,并多方汇整战场状况反应予朝廷,更与民间各路村庄建立联络管道,实属不易。[3]:843-846
家族
[编辑]曾玉明共五子,长云从(筱田),次云书(浦)三云峰,四云登,五云镛,次子曾浦系举人出身,1866年曾玉明因其子科举舞弊,坐徇庇,革职[1]。
相关条目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书目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 顾敏耀,东瀛纪事校注,台北:台湾书房,2011。
- 引用
- ^ 1.0 1.1 1.2 連景初,《大曾小曾兩總兵》. 台南文化,第4卷第1期,页56-58, 1954年. [2020-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 ^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7 [2022-03-25]. ISBN 9570092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台湾)).
- ^ 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Cultivated Aborigines and the Unruled Hans: Governance Deployment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Qing Taiwan]. 台北市: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2021. ISBN 9789863504764 (中文(台湾)).
官衔 | ||
---|---|---|
前任: 曾元福 |
台湾镇总兵 1862年上任 |
继任: 曾元福 |
前任: 叶长春 |
台湾北路协副将 1853年上任 |
继任: 曾元福 |
前任: 曾元福 |
台湾北路协副将 1859年上任 |
继任: 夏汝贤 |
这是一篇关于清朝人物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