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攀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攀龙(1901年5月2日—1983年1月16日[1]),南阳,生于日治台湾台中厅猫罗堡阿罩雾庄本乡村(今台中市雾峰区),教育家企业家。出身台中雾峰林家,是林献堂长子。他曾参与创办“雾峰一新会”、台中县立雾峰初级中学、私立莱园高级中学(台中市私立明台高级中学前身)及明台产物保险等机构组织。由于笃信基督新教加尔文宗长老会,与其父颇有龃龉。

生平

[编辑]

早年生活

[编辑]

其母杨水心,是林献堂的长子[2]。其弟林犹龙与林云龙。

六岁时,他跟随鹿港人士施家本学习汉文。十岁时,他跟随父亲及其秘书甘得中前往日本,寄宿于嘉纳治五郎家中并进入东京市小日向台町寻常小学校日语文京区立小日向台町小学校接受教育。稍后,他又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日语東京高等師範学校附中就读。[3]1922年3月在熊本市日本基督教会受洗,同月底毕业于熊本第五高等学校,一个月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政治科(一说“法政科”)。在东京帝大期间他参与了启发会新民会等组织活动,并在《台湾青年》、《台湾》杂志(皆为《台湾民报》前身)上发表文章。[3]

1925年3月,林攀龙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4月,他同意放弃继承家产[3],换取父亲同意自日本乘船前往英国求学,并于9月进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宗教哲学。1927年林献堂前往欧洲各国考察时,他也跟随在侧[4]

1928年11月4日,林攀龙返抵台湾,次年在《台湾民报》上发表专文〈欧洲文化的优越性〉。1930年初,他随林献堂、蒋渭水等人于台北铁道饭店会见国际联盟所派任的鸦片问题调查委员,并为其担任翻译。

1930年3月5日,他再度出发前往欧洲;此后,他先到巴黎-索邦大学就读哲学与文学课程,后转至慕尼黑大学主修哲学、文学(一说德文[3]

兴办教育及企业

[编辑]
林攀龙(中排立左六)与父亲林献堂(其左侧)及一新会成员合影于该会会馆前,摄影于1932年11月9日。

1932年2月2日林攀龙再度返台,他辞谢了台北帝国大学担任教席的邀请,在24日著手筹备“雾峰一新会”。4月起,他在《台湾新民报》报社担任其编辑局学艺部长。[3]同年,他也曾在教会举办儿童亲爱会[1]。此后,他更创办以汉学研究为宗旨的“一新义塾”,并延请学者庄太岳免费授课[5]

1933年,他经过雾峰基督长老教会小会(以下简称“小会”)议长刘忠坚牧师推荐申请入会(入该教会会籍),并于2月19日经小会同意获准。3月1日起,他开始在该教会定期召开宗教座谈会。7月29日,他经小会推荐为长老候选人;11月3日,他经多数决当选为该教会长老,并由小会议长刘忠坚牧师按立[1]

1934年,创立了三荣兴业公司。[4]次年4月2日,在林献堂委请蔡培火担任媒人,与曾珠如结婚。

二次大战结束后初期,他曾分别受邀担任台北建国中学校长、台中一中校长[4]东海大学文学院院长,但他都予以婉拒。[1]1946年,林攀龙捐地设立台中县立雾峰初级中学并担任创校校长。1949年,他又创立私立莱园高级中学,并将台中县立雾峰初级中学纳入其中。[3]

在父亲及弟弟纷纷逝世后,林攀龙接下了维持家族经济来源的责任,因此在1961年创设明台产物保险。1966年11月30日,又创立“明台轮船公司”,并被推选为首任董事长[1]。此外,他也担任过中央书局董事、彰化银行董事、私立延平中学董事[6]中华民国红十字会台湾省分会常务理事[4]栎社第四任社长[7]等职务[8],并参与创办南阳幼稚园等机构。[5]

1979年3月11日,妻子曾珠如逝世于台大医院。1983年1月16日7时,他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被紧急送至国泰医院救治,但仍于9时因心肌梗塞过世。随后,遗体经火化后安葬于台中东海公墓。[1]

家庭

[编辑]

其妻曾珠如,为台中企业家曾文川之女。1947年与吴素贞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

两人婚后,因多次流产,无子女。其弟林犹龙将长子林博正过继给林攀龙,作为家族继承人。

著作

[编辑]

专书

[编辑]
  • 《人生随笔》(1954年,中央书局)
  • 《人生随笔及其他》(2000年,林博正主编、秦贤次整理,传文文化事业公司)[5]

专文

[编辑]
  • 〈颜水龙画作入选秋季沙龙─我同胞逐渐登上世界画坛〉(1931年11月21日,《台湾新民报》,后收录于颜娟英译著《风景心境─台湾近代美术文献导读》)
  • 〈近代文学主潮〉(1922年8月,《台湾》第3年第5号)[2]

轶事

[编辑]
  • 林献堂尊重任何宗教,也让林攀龙以基督教仪式举办婚礼。但非常重视祭祖,曾在林攀龙婚礼隔日,要求其与新婚妻在祖先位牌前行古礼向祖先致敬,但林攀龙不愿拜偶像,因而婉拒,称:“我对祖先非无尊敬之念,我日日之生活未敢有污辱祖先之行为,但世上多数子孙荒淫乱行,毁坏先人基业名誉,如是及日日在位牌前三跪九叩,有何意义?世上多有藉托形式掩饰其恶心、行者,此风不可长,惟望见谅。”林献堂因而当场愤怒离去。[1]
  • 林攀龙曾与女权运动者北村兼子诗文往来,并邀请其前往台湾拜访。[9]
  • 1951年台中县长选举中,林攀龙没有支持家族内的林鹤年,反而公开登报支持陈水潭

参见

[编辑]
  • 朱昭阳,教育家,台北市私立延平高级中学创办者之一。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谢仁芳. 霧峰林家的基督徒--林攀龍長老. 雾峰基督长老教会. 2004-04-08 [2018-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1) (中文(台湾)). 
  2. ^ 2.0 2.1 林攀龍. 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 [2018-01-04]. 
  3. ^ 3.0 3.1 3.2 3.3 3.4 3.5 郭启.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国家图书馆. [2018-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4)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林攀龍. 开拓文教基金会. 1996-08-20 [201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4). 
  5. ^ 5.0 5.1 5.2 吴东晟. 台灣文學辭典資料庫檢索系統-林攀龍(1901.5.2~1983.1.16).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4). 
  6. ^ 臺北市私立延平高級中學. www.yphs.tp.edu.tw. [2018-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5). 
  7. ^ 张惟智. 台灣文學辭典資料庫檢索系統-櫟社. 国立台湾文学馆. [201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8). 
  8. ^ 日治時期日人與台人書畫數位典藏計畫:林攀龍. www.lib.nthu.edu.tw. [2018-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4). 
  9. ^ 吴佩珍. 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 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2 [2018-01-04]. ISBN 97898603376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4)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