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无双山
布农语Masuzukan
(左起)自西侧眺望东峦大山、东郡大山与无双山连岭
无双山在台湾的位置
无双山
无双山
无双山的位置
最高点
海拔3,231米(10,600英尺)
地形突起度16米(52英尺)
列表台湾百岳九嶂
坐标 23°35′27.4″N 121°03′26.3″E / 23.590944°N 121.057306°E / 23.590944; 121.057306坐标23°35′27.4″N 121°03′26.3″E / 23.590944°N 121.057306°E / 23.590944; 121.057306
地理
位置 台湾南投县
山脉中央山脉
攀山
首次登顶(有明文记录者)鹿野忠雄、布农向导 Funrev Takiscivanan[注 1](1931年9月2日)[1]:146,180

无双山布农语Masuzukan,音译为马西柔干山[1]:37,185台湾中央山脉的一座高山,标高3,231公尺,设有三等卫星点MP82、森林三角点补近(05),台湾百岳排名第71。位于南投县信义乡东埔村,属于中央山脉核心部主棱脊由义西请马至山向西北分出的大支脉东郡山汇,再由东郡大山向南分支连接本乡山再接槠山转向西伸的尾棱。无双山南边隔著郡大溪上游支流哈伊拉罗溪马博拉斯山西北棱的盆驹山对望;西边隔著郡大溪上游与玉山山脉郡大山对望。布农族称无双山为Masuzukan,意为“尖突”,是由数座密接的连峰组成狭瘦的屏风状山峰,最高处由三个石笋屼立的岩峰组成:基点设在西侧海拔3231公尺、最高峰海拔约3240公尺为中峰、东侧海拔3228公尺为东峰,国土测绘中心最新标高基点为3244公尺、最高峰中峰3254公尺、东峰3239公尺[2],此三峰高度相若,中隔深鞍紧连密接,远望如三指朝天,为百岳中的“九嶂”之一。[3]

日治时为加强监控郡大溪沿岸的郡社群布农族人,台湾总督府进行五年理蕃计画,强行没收族人所有的枪枝,又从1913年开始沿郡大溪修建“中之线警备道”(又称“郡大溪警备道”),成为连络此地山区的重要道路。[注 2][4]1928年发生“郡大社脱出事件”,郡大溪沿岸有五十多位郡社群族人脱离监控逸走到荖浓溪上游的抗日基地“玉穗社”(布农语Tamuhu的日语音译[日语:玉穂たまほ Tamaho],又有音译“塔马荷社”),[5]故在无双山西麓、郡大溪上源与哈伊拉罗溪支流合汇点东北河阶台地上的“无双社”(布农语“Imusu”的日语音译[無雙むそう Musou]),[注 3]设置“无双驻在所”更加严控族人活动,成为随后附近山区登山活动的重要基地。在1930年代以前,东郡山汇的山峰除了东郡大山东峦大山以日式命名,其他的山峰仍以固有布农语称之。随后即因位于无双社背后所依托的山峰以社名称之。[3]

1931年8月底,鹿野忠雄由郡大社出发纵走东郡山汇,于9月2日与布农向导芬列布(Funrev Takiscivanan[注 1])达成无双山有记录的首登。[注 4]现今登山队伍多由郡大林道陡下900公尺落差到无双吊桥(原桥建于1937年)往东跨越郡大溪,经由无双社旧址攀登无双山,再纵走东郡山汇,登山界形容攀登的艰困路程,以“陡坡无双”、“茅草无双”、“岩峰无双”戏称。或是也有纵走南三段丹大–东郡横断等行程之后从无双山下山。[3]

注释[编辑]

  1. ^ 1.0 1.1 首登无双山的布农向导,鹿野忠雄在其著作《山と雲と蕃人と》记录为フンレブ·タケシチバナン[14]:127杨南郡汉译本译为芬列布Funrev·Takeshichivanan[1]:146,180查布农族名制其氏族应为Istanda中音近的亚氏族Takiscivanan,然Funrev在布农族名制中查不到音近者。[15]:50-52,109
  2. ^ 中之线警备道”从1913年开始沿郡大溪修建,又称“郡大溪警备道”,1929年完工,是北边“关门古道”与南边“八通关越岭道”之间重要的南北联络道路,主要经过布农族的郡社群、峦社群、丹社群等三大社群。[4]
  3. ^ 布农“Imusu”部落,清代1870年代以来的文献以台语音译为“毛碎”[6]、“毛啐”、[7]:92“毛主”[8]、“毛注”[9]、“毛许”,日治时日语音译有“無雙むそう Musou”、“モツ”、“イムソ Imuso”、“モーソ Mouso[10][11]等社名。清治文献与地图中,“毛注”等同音地名在早期是指称峦社群的社名(峦社群所称的Musu今称“合流坪”,位在丹大溪汇入浊水溪的合流处对岸);在1874年开山抚番之后的清、日文献,则亦另指称无双山西麓、郡大溪上游郡社群的同名布农部落;[12]:138[4]:27-54此外卡社群有Takimutsu氏族,邹族达邦群有称Imutsu的分支大社。[13]:122-124,241可能都是传说中矮黑人姆姆诸邹语Mumutsu)在郡大溪流域一带的地名遗留。[12]
  4. ^ 鹿野忠雄在就读东京帝大地理科期间,1931年夏天来台湾先完成了为期三周雪山方面的登山活动,随后在7月底由东埔当天来回攀登郡大山,在8月初,由八通关越岭道经观高,北转借由“中之线”警备道往返“无双驻在所”,以此为基地连续进行盆驹山马博拉斯山秀姑峦山大水窟山纵走,转往八通关越岭道上的南驻在所,8月7–8日再由此两次单日往返尖山独登,回到无双驻在所,再续走“中之线”警备道往北前往郡大社,因连续暴雨等待多日,又因丹大社发生滋扰事件东郡山区遭封锁,只好回到无双驻在所、观高改往玉山方面登山,以新高驻在所为基地,8月27日单日纵走玉山主峰玉山南峰南玉山,以及8月29日攀登玉山东峰东北岩沟,随后滋扰平息8月30日在一天之内由新高驻在所急行军经由无双驻在所沿“中之线”警备道往北赶回到郡大社,次日8月31日由郡大社出发纵走东郡山汇:东郡大山宇达佩山东峦大山本乡山槠山等,与布农向导芬列布(Funrev Takiscivanan)于9月2日达成纵走中最后一座无双山的首登(1931年当时尚未有日式山名,仍以固有布农语称之)。[1]:146-180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1.2 1.3 鹿野忠雄. 東郡大山塊縱走. 山と雲と蕃人と [山、云与蕃人]. 由杨南郡翻译 汉译初版. 台北: 玉山社. 2000年2月 [日文原著1941年8月 东京:中央公论社]. ISBN 957-8246-33-1. 
  2. ^ 國土測繪圖資(無雙山) (地图). 国土测绘中心. 
  3. ^ 3.0 3.1 3.2 無雙山. 上河文化 线上台湾百岳. 2018年3月16日 [2022年1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3月20日). 
  4. ^ 4.0 4.1 4.2 郑安睎. bnn:Min uka in naka no sen: Kikilim mas bunun tu isbukun, Takbanuaz maimadadaingaz tu maiasang [消逝的中之线:探寻布农峦郡旧社] 初版. 采荟文创美学. 2019-09. ISBN 978-986-97020-1-0. 
  5. ^ 杨南郡; 徐如林. 最後的拉比勇-玉山地區施武郡群史篇 第一版. 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 2007-12. 
  6. ^ 紀埔里社. 台灣府輿圖纂要. 1871: 24–28. 埔里社者... 山以外所与接界者... 曰毛碎 
  7. ^ 陈计尧. 試論日月潭地區原住民的歷史遷移(1815-1934). 台湾史研究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 2001年4月, 7 (1): 81–134 [2000年6月] [2022-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 毛注社(即毛啐社) 
  8. ^ 余宠. 夏献纶 , 编. 台灣輿圖並說 卷二 台灣府彰化縣分圖四 (地图). 美国国会图书馆. 1879 [2022-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 外毛主社 
  9. ^ 濁水溪上游聚落與道路手繪地圖 (地图). [原图曾由林圮埔士绅陈上达持有,推定于1875–1895年手绘] [202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通过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典藏 2019.031.0033. 郡大溪上游与外治卯社旁边各有标示‘毛注’ 
  10. ^ 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地图).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地理资讯科学研究专题中心. 空间查询 行政区: 南投县 信义乡 东埔村. [2022-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0). 1897年日治台湾假制二十万分一图:白毛注社?;1898年二万分一台湾堡图全图:毛註社モーツオ(但位置标在[群]郡大溪河口而不是郡大溪上游);1899年日治四十万分一台湾全图:毛许社;1934年日治三十万分一台湾全图(第三版):イムソ社 
  11. ^ 台湾总督府民政部警察本署. 郡大社 (地图). [五万分一]. 蕃地地形图 拔仔庄 第3号. 台北州台北市: 台湾日日新报社. 1929-08-10 [1911年3月测图] [202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20) –通过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数位化馆藏 (日语). モーソ 
  12. ^ 12.0 12.1 苏峯楠. 14.化外之地好營生:濁水溪上游聚落與道路手繪地圖. 看得見的台灣史·空間篇:30幅地圖裡的空間與想像. 策画·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初版. 联经. 2022-05: 138–145 [原图曾由林圮埔士绅陈上达持有,推定于1875–1895年间手绘]. ISBN 978-986-532-591-6. 
  13. ^ 汪明辉. 96年度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調查後續計劃成果報告I (PDF).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委托 邹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 [2022-03-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11-18). 
  14. ^ 鹿野忠雄. 東郡大山塊の縱走. 山と雲と蕃人と. 东京市: 中央公论社. 1941-08-10: 127–191 [2022-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9) –通过国立国会图书馆 (日语). 
  15. ^ 刘千甄. 台東布農族的人名:戶籍登錄與改姓名 (PDF) (硕士论文). 指导教授·林修澈. 国立政治大学民族学系. 2017-02 [2022-11-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1-27). 
  • 杨建夫,《台湾的山脉》,2001年,台北,远足文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