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铁线里 (台南市)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丙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拟改名为铁线桥[编辑]

拟参考同类条目(Category:台北州大字Category:新竹州大字所属各郡大字分类),改依传统街庄/大字名称作为条目名称。--Kolyma留言2016年10月23日 (日) 04:34 (UTC)[回复]

相较之前的案例,此条目聚焦程度较高,以里为命名没什么问题吧--Liaon98 我是废物 2016年10月23日 (日) 06:56 (UTC)[回复]
@Liaon98不太了解“聚焦程度较高”是何意?如果是指曾获选DKY,那么其阶段性任务已经结束,毕竟它不像优、特条目还有可能再轮上首页。以里作主题(命名)当然也可以,问题是有谁要补足新营区其馀27个里的条目?如果没有,仅2个里有条目不是很怪异吗?况且,本条目打从开始,很明显主题就是“铁线桥”,而非“铁线里”。即使到了今日,绝大部分内容也都是在谈“铁线桥”,只有最后一小段才提到“秀才”,其份量实在不成比例。当然我知道条目中的“铁线桥”大多指聚落,而非大字。然而聚落并无明确范围,而且有的聚落甚小,实在不适合当作“全面性撰写条目”的标的。旧大字则不然,其范围明确载于《台湾堡图》,而且大小适中,参考资料也多,因此我才以此为基础创建许多条目。至于为什么不以村里为基础,那是因为村里拆并实在太过频繁,尤其在都会区。我想将本条目改名为“铁线桥”,并补充大字相关内容;然后再另外撰写“秀才”条目(现有秀才内容相当贫乏,谈不上拆分)。以上,敬请惠予支持。--Kolyma留言2016年10月26日 (三) 17:34 (UTC)[回复]
聚焦的意思是,这个条目很明显就是以“里”当主题来写,而不是大字或聚落,那些反而被归在里下面;我认为村里是现行区划,建村里条目比建古代聚落(纵然它们现在可能还在,但可能有些界线已变)还有用处,至少它是现在还存在的且影响居民生活的。如果原本没有条目,那建了聚落条目就算了,但明明原本就是村里条目,为什么硬要改成古代聚落/区划名?就像清代的一些聚落后来被日本政府合并,成为新街庄或大字下面的土名、小字,那么民国也一样把一些日治时期的聚落切分合并,成为村里,为何不以现在村里去写条目,却要用近100年前的区划和聚落来写呢,那为何又不是以200年前的区划跟聚落写呢--Liaon98 我是废物 2016年10月26日 (三) 17:48 (UTC)[回复]
看起来理念不同,解读也会不同,因此多说无益,就此打住。--Kolyma留言2016年10月27日 (四) 12:15 (UTC)[回复]

这条是我救回来的,最初的撰稿人为此条设定的范围框架就是铁线里,但在定义句也包含自然村的村史,后来扩充的时候我们就把自然村的村史给补上去了。大字和里都只是一时的建制,但是写村史则是不变的。--Jasonzhuocn留言2016年10月29日 (六) 04:17 (UTC)[回复]

在图书馆里有看到彰化县的一批村史,应该是当时的县政府有奖励措施,可惜没有持续。--Kolyma留言2016年10月29日 (六) 06:28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