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讨论:刘도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好,刘도!欢迎加入维基百科!

感谢您对维基百科的兴趣与贡献,希望您会喜欢这里。除了欢迎辞以外,也请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权问题解答
贡献内容必须是您所著或获得授权
并同意在CC-BY-SA 3.0和GFDL条款下发布
手册
手册
问号
问号
有问题?请到互助客栈询问,或在我的对话页提出。别忘记:讨论后要签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个波浪纹“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阿卡林阿卡林了· Email 2020年6月16日 (二) 23:08 (UTC)[回复]

您创建的条目延喜之治可能侵犯版权[编辑]

您好,您先前创建或编辑的页面“延喜之治”被认为与他人的文字雷同
维基百科非常欢迎您的编辑,但请先看看版权常见问题解答何为侵犯著作权,以免犯了常见的错误

请不要修改疑似侵权页面,或再重复创建相同内容的页面,版权验证皆因维基百科十分重视版权;维基百科只能接受公有领域或兼容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协议的内容。请前往问题页面了解情况。您亦可以与提出检查的维基人进行沟通。

如何解决版权验证?

  • 请您用自己的话重写条目:点此开始重写;若您需要关于重写的建议,可以点击此处寻求帮助;
  • 若您认为这是一场误会,请前往这个页面对应段落进行申诉(立即申诉);
  • 若您是出处文字的原作者或版权持有人,请考虑捐献版权(如何捐献?);
  • 若您不是原作者或版权持有人,您也可以考虑向版权持有人请求版权许可

谢谢合作!
帮助:互助客栈 · IRC聊天频道 · 版权常见问题解答 · 何为侵犯著作权 --Poem留言2020年10月5日 (一) 16:02 (UTC)[回复]

Draft:延喜之治的快速删除通知[编辑]

您好,有编者认为您创建的页面Draft:延喜之治内容不当,符合快速删除条件,该页面很快会由管理员进行复核并决定是否保留。
维基百科非常欢迎您的编辑,但请先看看编辑帮助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以免犯了常见的错误

如果您想查看已删除页面的页面内容,您可访问已删除内容查询。如果您认为删除不当,请到存废复核请求处提出申请,多谢合作!
帮助:互助客栈 · 删除指导 · 存废复核请求 · IRC聊天频道--SANMOSA SPQR 2020年10月6日 (二) 07:52 (UTC)[回复]

您好:目前该条目内容贫乏,除了血统资料外,并无个人经历内容,缺乏阅读价值,敬请参考日语维基条目添加内容。另外,导言章节仍存有日语,敬请改善。--Kolyma2留言2020年10月21日 (三) 05:41 (UTC)[回复]

Draft:江户三大火的快速删除通知[编辑]

您好,有编者认为您创建的页面Draft:江户三大火内容不当,符合快速删除条件,该页面很快会由管理员进行复核并决定是否保留。
维基百科非常欢迎您的编辑,但请先看看编辑帮助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以免犯了常见的错误

如果您想查看已删除页面的页面内容,您可访问已删除内容查询。如果您认为删除不当,请到存废复核请求处提出申请,多谢合作!
帮助:互助客栈 · 删除指导 · 存废复核请求 · IRC聊天频道--Jimmy-bot留言2021年4月1日 (四) 07:35 (UTC)[回复]

莫朝[编辑]

请阁下停止向莫朝人物条目添加虚假庙号谥号的破坏行为。--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02:01 (UTC)[回复]

我所写的庙号和谥号在其他语版(越南语、日本语)和越南史略出现请查照 刘도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10:05 (UTC)[回复]
请在越南语、日本语版编辑。《越南史略》没有这些伪造的虚假庙号谥号,不要伪造来源。请查照。--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12:06 (UTC)[回复]
刚打错了是出自莫氏家谱Hợp biên thế phả họ Mạc, sđd, trang96-102、Vương Thất Hậu Duệ Dữ Phản Loạn Giả, chương 2: An Nam Mạc Thị Cao Bình Dữ Minh Triều Quan Hệ - Tiết 2: Mạc Thị Cao Bình Chính Quyền Thế Hệ Khảo. 刘도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13:07 (UTC)[回复]
阁下真是把我逗笑了。请问阁下能出示Hợp biên thế phả họ Mạc的相关书页截图吗?Vương Thất Hậu Duệ Dữ Phản Loạn Giả是中国学者牛军凯所著《王室后裔与叛乱者》,这书我翻过好几遍了,并无这些伪造的虚假庙号谥号,2016年时我向牛老师请教过这些网传的庙号谥号,牛老师答复对这些庙号谥号没有印象,不知道出处。--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14:59 (UTC)[回复]
光祖、德宗确实像是恶作剧,而且影响还非常严重。甚至用百度搜寻相关文字都能找到结果。--Allervous初音ミクのセーラー服 2023年12月20日 (三) 02:33 (UTC)[回复]

通知:山南承宣移动至草稿空间[编辑]

您最近创建的条目山南承宣没有足够的来源脚注,或者还未完成。维基百科的条目需要可靠来源来彰显其有足够的关注度。因此,我已经将它移动到了草稿(在条目名前有一个"Draft:"前缀))。您可以慢慢改善它,若您认为它满足通用关注度指引并且可以成为一篇维基百科的条目时,请点击页面顶部的"提交草稿"以待有经验的编者审核并将其移动到条目空间。--Tim Wu留言2024年5月1日 (三) 07:32 (UTC)[回复]

RE:承宣辖下府州县[编辑]

我当然写得黎圣宗时期的资料了,改为处、镇以后的府县州需要写进对应的XX处、XX镇条目中,而非XX承宣。我依据《洪德版图》、《大南一统志》等越南汉喃资料总结出的名单。不知阁下又是依据什么资料、写得是哪一年的府县州?--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14日 (二) 13:24 (UTC)[回复]

我部分依据的是越南地舆图说和越南语维基百科对照,因为我看到的是说“甯山”,而不是“宁山”所以感到疑惑是哪个“甯”字,还有处和镇我是认为他们只是承宣的延续,只需在条目中写明其下辖的府州县当中是在几年的资料即可,还有可以请问您是在哪里看到大南一统志的(网上有资料吗)我想找但都找不到?安邦承宣那里我感到疑惑的是大越史记全书光顺十年四月载明安邦承宣辖一府三县三州,但我看到越南语的维基百科时却看到的是7县州(安邦承宣部分我有疏忽到还有州的编制,甚感抱歉)。因为现在我是高三生我能弄到的确切资料比较少。 刘도留言2024年5月14日 (二) 14:42 (UTC)[回复]
我不清楚你是哪里人(陆台港澳新马韩日越?)。如果你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运营还不错的话,可以查一下你附近的公共图书馆藏书中是否有这套书,或者向图书馆推荐购买这套书《大南一统志(嗣德版)》。这是中国大陆的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南一统志》影印本;或者你可以在Google图书中以大南一统志的越南文拼写搜索看看,越南共和国曾按省份(一省一册或两册)分别翻译出版过《大南一统志》中的大部分省份内容,Google图书扫描了这些书并提供下载。《洪德版图》在维基共享资源中就能直接阅读和下载:Hồng-đức bản đồ (洪德版图, 1962)
越南地舆图说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书,受清代避讳影响,很少写“宁”字的。此外,区划是一直在变动的,虽然十三宣的整体划分相当稳定,但各府县州受避讳等各类原因影响,是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比如位于今天宁平省的长安府、天关府两个府在归山南还是归清华管辖,两百多年间反复数次。光顺十年的安邦承宣是一府三县三州,到了洪德年间增设一州,也是很合理的事情。由于后黎朝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官府又不注意资料保存。到后黎朝末期时,后黎朝自己的官员都吐槽说,已经搞不清楚本朝的区划沿革了。想弄清楚各个承宣的府县州情况,需要爬梳大量的资料才行。这是历史学者们的工作,我们普通人实在力有未逮。--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14日 (二) 18:33 (UTC)[回复]
哦,我是台湾桃园市人,我看看我这附近图书馆到底有没有,我上次翻了老半天都没看到本越南的史书。 刘도留言2024年5月14日 (二) 22:38 (UTC)[回复]
还有我比较疑惑的是安邦承宣的永安州应该是在如今广西境内,那块地到底是什么时候拿到又什么时候丢的?您知道否?然后冒昧的问下您是哪里人呢? 刘도留言2024年5月14日 (二) 22:43 (UTC)[回复]
我在广东。永安州就在今天广西的京族三岛一带(已经淤塞,与大陆连成一片。)。清末和法国人划界时划归中国。那里是边境地带,又是沿海滩涂,明清以前,人口稀少,中越两国官府都管不到。海防涂山有民众沿海迁徙到此,越南后黎朝安邦的地方官过去招抚,设立永安州管辖,后来因丁口不多,废除州建制,划归临近的州管辖。永安州与安邦之间的中国领土,便是两国争执多年的边界领土之一:越南认为那里越南旧领土,莫登庸南关乞降时送给了中国。而中国认为这里是中国旧领土,明初时被越南招抚,后来郡县安南到安南再独立,越南招抚过的中国领土大半归了越南,这里是少数留在中国版图的地方。大致如此,具体细节记不清了。你可以找一找《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辑》、《古代中越关系史资料选编》。--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01:09 (UTC)[回复]
中国网路可以看到维基百科? 刘도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01:36 (UTC)[回复]
谢谢你的解惑,这几天我会再把清华、乂安、谅山、海阳承宣再编完,清华外镇那两府我会再翻是什么时候划入清华承宣以便标注,我暂先以光顺十年四月的资料来标注承宣辖下府州县 刘도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01:39 (UTC)[回复]
抱歉再度打扰,在清华承宣的部分“青”都府您会认为是避郑文祖王号而改的吗? 刘도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02:00 (UTC)[回复]
除了青廉,我大致有印象一直是青,青兰和青林我忘记原因了,其他一律是清,在避清都王封号时改成了青。--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15日 (三) 15:36 (UTC)[回复]
嗯,谢谢🙏您 刘도留言2024年5月16日 (四) 02:29 (UTC)[回复]
清华承宣让我有点疑惑,在大越史记全书光顺十年明写清华辖四府十六县四州,洪德版图则是六府二十二县四州,但在大南一统志清化省部分却说潘(尧斤)辉所写地志清华辖六府二十二县四州是有误的,您有什么看法 刘도留言2024年5月16日 (四) 15:46 (UTC)[回复]
《洪德版图》这本书名叫“洪德”,实际内容却并非洪德二十一年的区划,而是黎中兴时期的区划,冠以洪德十三承宣之名。从内容里避讳“新”、“宁”诸字可知。具体辨析可以参见韩周敬, 郭声波, (2015), 越南洪德版图制作年代考,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十一辑: 203-214.--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16日 (四) 15:51 (UTC)[回复]
你为啥要将海阳、安邦两处后黎朝以前的政区沿革删掉啊?我看顺化承宣也有之前的沿革,资料是出自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卷二十一 刘도留言2024年5月17日 (五) 14:59 (UTC)[回复]
顺化承宣漏删了。从古至今通史类的沿革写到现存的行政区划条目里,已经废止的历史条目只写从开始到结束,与条目相关的沿革。--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17日 (五) 16:34 (UTC)[回复]
所以向之前写在安邦海阳两处的沿革应当写到广宁、海阳两省啰 刘도留言2024年5月18日 (六) 01:31 (UTC)[回复]
是的,可以参照承天顺化省广治省的历史沿革。--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18日 (六) 07:37 (UTC)[回复]
👌 刘도留言2024年5月18日 (六) 13:13 (UTC)[回复]
现在我对清华改名清化有点疑惑,在大南一统志写说:绍治元年更名清化,但钦定越史通鉴纲目写是绍治三年。您怎么想?我是认为绍治元年比较合理,因为要避佐天仁皇后讳名 刘도留言2024年5月20日 (一) 08:09 (UTC)[回复]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是正确的。清华是阮氏发祥地,一开始并没有和其他华字地名一并更名。绍治元年是仍名清华省,但称呼和写在纸面上写作“清省”,不写“华”字。绍治三年才正式更名为清化省。在绍治元年到绍治三年间,清华省的名字一直处于一种不改而改,不废而废的模糊状态。--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20日 (一) 14:25 (UTC)[回复]
大南寔录有写这个事情吗?因为我找不到寔录绍治元年到绍治三年。除了通鉴纲目还有其他书能佐证吗? 刘도留言2024年5月20日 (一) 15:21 (UTC)[回复]
除了《大南实录》,阮朝朱本档案也有记录。--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20日 (一) 17:04 (UTC)[回复]
现在我有两点怀疑
1是乂安承宣是否真的依大越史记全书所写的辖9府27县2州?我能翻到的似乎只有25县
2是谅山承宣在大越史记全书中写领一县七州,是否误载,应当是一府七州 刘도留言2024年5月22日 (三) 15:35 (UTC)[回复]
现有资料很难还原光顺十年的府县州,一般都是用《洪德版图》往前推测洪德二十一年的府县州。我对光顺十年的资料掌握不多,无法回答你。--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22日 (三) 17:22 (UTC)[回复]
你对《大越史记全书》记载光顺十年宁朔(太原)领1府7县,而《钦定越史通鉴纲目》记载领3府8县7州;全书记载安邦领1府3县3州,而纲目记载领1府3县4州;全书记载乂安领9府27县2州,而纲目记载领8府18县2州。你是如何理解的?在纲目记载洪德十年置镇宁府7县之前,全书和纲目就已经出现了镇宁府的记录,是哪个记录有误?纲目说宣光改明顺,那明顺是哪一年改回宣光的呢?全书在圣宗后期和宪宗时期没有山西,取而代之的只有三江,这段时间是改山西为三江了吗?通读全书圣宗之后各卷,乃至洪顺之后,为何称镇者寥寥无几,称处者仍有诸多记录,洪顺改处为镇靠谱吗?--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23日 (四) 13:28 (UTC)[回复]
确实两本书互有疑问,你说的乂安8府那儿是还没合并镇宁府,宣光该镇更名确实有疑问,先说更名明顺,但在之后仍旧称作宣光,纲目是说嘉隆初年复称宣光,之后我再考证一下大南寔录。处镇我的推测是他俩只是承宣的简称,因为在史记全书、通鉴纲目我仍见到承、宪二司的存在。三江我在通鉴纲目(卷二十四、五)没看到,不知您是在哪卷看到的?镇宁该地我的理解是原本是属于土官琴公统治,洪顺十年黎朝朝廷方才实领,但在实领前是否已划承宣管辖,我不太确定 刘도留言2024年5月23日 (四) 15:36 (UTC)[回复]
全书的乂安有镇宁府,纲目的乂安为何没有?你说处镇是承宣的简称,但在《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收录的碑铭内,在黎中兴时期,称处、称道、称镇者皆有,但没有称承宣的,所谓洪顺改处为镇并非史实。我说全书中有三江,你翻纲目当然找不到。--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23日 (四) 17:15 (UTC)[回复]
太原承宣在两书的不同现在我也有点搞不懂,但我推测后面一定不只一府,因为以高平府析出高平镇,越南维基似乎引用陶维英的sách đã dẫn, tr 191-192(这本书我找不太到)而乂安的部分我怎么算怎么翻就是只能算出纲目记载的数量(参阅大南一统志)越南的维基也是一样数字和引用陶维英的那本书(196-198)。三江一称确实在全书卷十三、四有出现,但十五卷之后没看到,三江是山西的旧称,我现在不知道这俩事相不相干,我再找有没有其馀山西地方志。道处镇应当是混用,那时的镇写作“镇”,大南一统志、钦定越史通鉴纲目都是写道洪顺中改为镇,我在思考是语境不同用不一样的吗(都司称镇,宪察使司称处、承政司用道?)还是有其他因素,比较能确定应该是西山、阮初是用镇这行政区的。
不知您怎么想? 刘도留言2024年5月24日 (五) 08:38 (UTC)[回复]
陶维英的书是《越南历代疆域》,1973年中国大陆出版过中文版,网上能找到扫描pdf,你可以找来看看。承政司或者说承宣司,全称是赞治承宣使司(赞治承政使司),和具体地名连用时是“海阳等处赞治承宣使司”、“山南等处赞治承政使司”,和同时期中国明清的“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同类。承司称处,宪司称道,都司称镇,但这可能仅仅是这种叫法的源头。在黎中兴时期的民间,乃至于官府中人,已经混称处道镇了。你用Google检索关键词,可以查到例如“安邦道赞治承宣使司”、“清华道赞治承宣使司”、“宣光处赞治承政使司”的叫法。在拓片总集内,嘉隆时期民间碑刻仍有称处的。其实无论是黎中兴、西山还是阮初嘉隆时期,民间碑刻不加“处”、“道”、“镇”这类通名,像同时期中国明清一样只写“广东”、“广西”一样只写“山南”、“乂安”可能才是最通行的做法。--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24日 (五) 13:21 (UTC)[回复]
了解,另外我看下史料有点怀疑莫朝和黎中兴后期是否又恢复了“路”作为行政区? 刘도留言2024年5月25日 (六) 12:13 (UTC)[回复]
此外,针对条目本身的Infobox Former Subdivision信息框模板应置于条目正文第一段之前,而非第一段之后。--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23日 (四) 13:30 (UTC)[回复]
这是什么意思? 刘도留言2024年5月23日 (四) 15:36 (UTC)[回复]
一个条目有Infobox Former Subdivision信息框的话,要先写信息框,然后开始写正文。--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23日 (四) 17:17 (UTC)[回复]

2024年5月[编辑]

请勿添加没有可供查证可靠来源的内容。请查看Wikipedia:列明来源中的相关指南,并借此机会替条目补充参考资料。敬希合作。 Tim Wu留言2024年5月20日 (一) 03:48 (UTC)[回复]

您说的是哪一个? 刘도留言2024年5月20日 (一) 03:52 (UTC)[回复]

建议[编辑]

建议阁下先多学习一下维基百科的基本编辑规则,再编辑维基条目。Infobox Former Subdivision信息框应该放置在条目开头,而非插入在正文之中。以广南承宣为例,先放信息框,然后在信息框后面才开始写条目正文的第一句'''廣南承宣'''({{vie|v=Thừa Tuyên Quảng Nam|hn=承宣廣南}}),是[[越南]][[后黎朝]]十三处[[承宣]]之一。在每段文字结束时需要写标点符号。--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31日 (五) 02:35 (UTC)[回复]

维基百科写年份不需要处处点出年号所属帝王的名号;郑主阮主直称名字即可,无需称呼庙号;维基百科能自动转换繁简,像“[[洪順|洪顺]]”这种操作没必要。--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4年5月31日 (五) 02:40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