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专题:地震/条目指引
外观
本页是维基百科的方针、指引或流程的草案。 该草案可能仍在草议中、讨论中或正在达成共识以便通过。 |
| ||||||||||||||
---|---|---|---|---|---|---|---|---|---|---|---|---|---|---|
| ||||||||||||||
| ||||||||||||||
| ||||||||||||||
| ||||||||||||||
| ||||||||||||||
|
以下指引是包括维基百科地震专题成员在内的维基人达成的条目编写共识。如果您有想法或疑问,请在主讨论页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您还应该熟悉更优秀条目写作指南。
命名和用语
[编辑]命名常规
[编辑]地震命名常规旨在完善维基百科命名常规,并非其替代品。简而言之,条目应以最通用的中文名称命名。鉴于华语各地区地名译名可能不同,涉及地名的条目命名地域归属,由编写者“先到先得”,并通过地区词转换解决译名差异问题。
地震事件条目应依照下列标准命名,
- 地震事件在华语社会有常用名称的,则应当优先使用其常用名称为条目名称,例如:汶川大地震、唐山大地震。
- 震中所在国家的国家地震机构给予正式名称,且该名称被普遍采用的,可以采用其正式名称,采取“年份+正式名称”方式命名。例如: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
- 无上列情形的,一般采取“年份+震中参考地点+地震”方式命名。例如:2018年瓦哈卡州地震。
- 单一震源同一年份内有两场及以上显著地震的,应进一步明确其时间,直至消除歧义为止,命名格式为“年份+月份+日期+震中参考地点+地震 (小时+分钟)”。例如: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2015年5月尼泊尔地震以及2017年10月6日福岛近海地震 (17时00分)、2017年10月6日福岛近海地震 (23时56分)。
- 命名中国大陆地震事件时,一般不冠以“中国”字样,如“2018年米林地震”不应命名为“2018年中国米林地震”。
地震事件引起次生灾害(包括余震、海啸、山体滑坡、火山爆发)的,应将该次生灾害并入地震主事件条目叙述,一般不另立条目。
地区词转换
[编辑]由于各地区地震学专业术语差异显著,为了方便各地区读者阅读,编者需要在相关条目中进行相应的地区词转换,部分条目还需同时进行译名重定向。所有地震条目均应当在文首加入地震公共转换组{{CGroup/Earthquake}}
和度量衡公共转换组{{CGroup/Unit}}
,并根据需要加入其他全文手工转换参数。代码格式例如:
{{noteTA
|G1 = 地震
|G2 = 单位
|1 = zh-cn:大陆用语; zh-tw:台灣用語; zh-hk:香港用語;
|2 = zh-cn:大陆用语; zh-tw:台灣用語; zh-hk:香港用語;
}}
地震震级(规模)的表示
[编辑]中文各地区在地震震级大小量度的表示上有较大差异。其中,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将地震震级以“级”为单位的实数表示,即“震级×级”,台湾则将地震震级以无单位的实数表示(不带“级”),即“规模×”,并另将烈度表示为“震度×级”。因此需对地震震级的表示作特别规定。以下内容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740-2017)、中华民国《交通部中央气象局有感地震报告发布作业要点》以及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的有关规定或实践。
- 为了便于字词转换,建议应优先使用{{M}}模板表示地震震级,用法为
{{ M | <标度*> | <值> | src = <来源> | link=y }}
。(如{{M|w|8.9|src=USGS|link=y}}
,显示效果为MW 8.9级(USGS))- 不便使用公共转换组时,应当使用手工转换,源代码相应地表示为“
M<sub>W</sub> -{zh-cn:7.8级; zh-tw:7.8; zh-hk:7.8級;}-
”或“-{zh-cn:矩震级7.8级; zh-tw:地震矩規模7.8; zh-hk:矩震級7.8級;}-
”模板表示。
- 不便使用公共转换组时,应当使用手工转换,源代码相应地表示为“
- 表示地震震级时,应当注明标度。标度应置于数字之前。地震震级标度除用文字表示外,还可以用字母表示。各种常见标度的具体用法如下,
- 大陆用语应表示为,矩震级(MW)、近震震级(ML,或称地方性震级、里氏震级)、短周期体波震级(mb)、面波震级(MS);
- 港澳用语相应地表示为,矩震级(MW)、黎克特制震级(ML)、短周期体波震级(mb)、面波震级(MS);
- 台湾用语相应地表示为,地震矩规模(MW)、芮氏规模(ML)、体波规模(mb)、表面波规模(MS)。
- 标度不明的,可表示为“规模(M)”或“震级(M)”。
- 大陆用语表示里氏震级时,可表示为“里氏×级”,如“里氏7.8级”。港澳用语可相应地表示为“黎克特制×级”,如“黎克特制7.8级”。
地震烈度(震度)的表示
[编辑]表示中央气象署地震烈度分级时,为避免过度转换,应手工隔开,如“最大震度为7-{}-级
”。
内容和格式
[编辑]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