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提爾聯合王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卡斯蒂利亞王權
卡斯提爾聯合王國
拉丁語: Corona Castellae
西班牙語: Corona de Castilla
1230年—1516年
國歌:西班牙進行曲
"Spanish March"
15世紀卡斯蒂利亞海外與本土地圖
15世紀卡斯蒂利亞海外與本土地圖
首都馬德里 (1561–1601; 1606–1715)
巴利亞多利德 (1601–1606)[a]
常用語言中世紀西班牙語拉丁語官方
巴斯克語加利西亞語阿斯圖里亞-萊昂語莫扎拉布語安達盧西阿拉伯語英語Andalusi Arabic猶太西班牙語加那利群島原住民語言英語Guanche language地方語言
宗教羅馬天主教國教
遜尼派伊斯蘭教猶太教民間
政府共主聯邦
卡斯蒂利亞國王 
• 1230–1252
斐迪南三世 (首位)
• 1474–1504
1475–1504
伊莎貝爾一世費爾南多二世
立法機構卡斯蒂利亞和萊昂法院西班牙語Cortes de Castilla y León
歷史時期西班牙中世紀時期英語Spain in the Middle Ages
1230年9月23日
1469年10月19日
1492年1月2日
• 卡洛斯一世登基
1516年1月23日
• 新基本法令,王國技術上消失
1715年11月28日
面積
1300[1]335,000平方公里
人口
• 1300
3 000 000
貨幣雷亞爾幣西班牙語Real español馬拉維迪幣西班牙語Maravedí
前身
繼承
卡斯蒂利亞王國
萊昂王國
納瓦拉王國
哈布斯堡西班牙
波旁西班牙帝國
英屬直布羅陀
今屬於 西班牙
a. ^腓力二世定都於馬德里前為巡迴政府英語Itinerant court

卡斯提爾聯合王國(西班牙語:Corona de Castilla;拉丁語:Corona Castellae)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複合君主國,形成於中世紀時期的1230年,由於費爾南多三世繼承了卡斯提爾王國托萊多王國英語Kingdom of Toledo (Crown of Castile)萊昂王國加利西亞王國的王位而產生。

1469年起,卡斯提爾聯合王國和阿拉貢聯合王國又形成共主邦聯,由天主教雙王聯合統治。1516年哈布斯堡家族的繼承人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以與其母胡安娜女王共治的名義同時繼承了這兩個王位,稱卡洛斯一世,但事實上胡安娜被關在一家修道院裡,卡洛斯獨自執政。1555年胡安娜駕崩後卡洛斯成為唯一君主。

18世紀上葉,來自波旁家族費利佩五世贏得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隨著他的新基本法令的頒布,卡斯蒂利亞聯合王國和阿拉貢聯合王國開始逐漸接近一個統一的西班牙。

歷史[編輯]

卡斯蒂利亞萊昂[編輯]

走向統一[編輯]

萊昂王國起源於阿斯圖里亞斯王國,而卡斯蒂利亞王國是作為萊昂王國的一個而出現。10世紀下半葉至11世紀上半葉,卡斯蒂利亞王國萊昂王國納瓦拉王國之間易手。11世紀中期,卡斯蒂利亞王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這兩個國家曾經兩次統一過:

占領納瓦拉西部[編輯]

1199年至1201年,在阿方索八世的領導下,卡斯蒂利亞的軍隊入侵了納瓦拉。此後,卡斯蒂利亞吞併了阿拉瓦杜蘭加爾英語Durangaldea吉普斯夸及包括了聖塞瓦斯蒂安維多利亞

斐迪南三世卡洛斯一世時代的卡斯蒂利亞[編輯]

斐迪南三世統治下的卡斯蒂利亞[編輯]

斐迪南三世於1217年從他的母親卡斯蒂利亞女王貝倫加利亞那裡獲得了卡斯蒂利亞的王位,並於1230年從他的父親阿方索九世那裡繼承了萊昂王位。從那時起,卡斯蒂勒被名義上統一。後來,斐迪南三世征服了瓜達爾基維爾河,他的兒子阿方索十世則從穆斯林手中取得了穆爾西亞,進一步擴張了卡斯蒂勒的版圖。鑑於此,後世的卡斯蒂勒君主都自稱為「卡斯蒂利亞、萊昂、托萊多、加利西亞、穆爾西亞、哈恩、科爾多瓦、塞維利亞國王以及比斯開與莫利納的領主」「阿斯圖里亞斯親王」

卡斯蒂利亞聯合王國領地的擴張
 

科特與法典的結合[編輯]

在斐迪南三世的統治下,卡斯蒂勒幾乎完全統一,此時的萊昂議會與卡斯蒂利亞議會已經完全統一。議會分為三個等級,分別對應貴族、神職人員與市民,包括卡斯蒂利亞、萊昂、加利西亞、托萊多和巴斯克省的代表。最初,議會裡代表各市的人數不多,直至胡安一世設置能永久派代表的城市,這些城市有布爾戈斯、托萊多、萊昂、塞維利亞、科爾多瓦穆爾西亞哈恩薩莫拉塞哥維亞阿維拉薩拉曼卡昆卡托羅巴利亞多利德索里亞馬德里瓜達拉哈拉格拉納達於1492年被征服後方才加入)。

阿方索十世的統治下,兩國會議通常是聯合舉行的。1258年,巴利亞多德的議會是由卡斯蒂利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和萊昂代表(de Castiella e de Estremadura e de tierra de León)。1261年,塞利維亞的議會由卡斯蒂利亞、萊昂和所有其他王國代表(de Castiella e de León e de todos los otros nuestros Regnos)。1301年,布爾戈斯的議會由卡斯蒂利亞和薩莫拉的萊昂代表,但議會的代表要求從那時統一議會。

儘管各個王國和城市最初保留了各自的議會歷史權利,包括卡斯蒂利亞的舊城(Viejo Fuero de Castilla)和卡斯蒂利亞、萊昂、埃斯特雷馬杜拉和安達盧西亞市議會。一個統一的新法律應被頒發。但是最新的西班牙民法典 Código Civil Español卻在1899年才被頒發。

西班牙語和大學[編輯]

在13世紀,萊昂和卡斯蒂利亞王國充滿各種語言,其中包括卡斯蒂利亞語萊昂語巴斯克語加利西亞-葡萄牙語。但是,經過幾世紀的發展,卡斯蒂利亞語作為文化和交流語言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其中一個例子是《熙德之歌》。

在斐迪南三世的晚年開始,卡斯蒂利亞語就已經用於一些重要公文上,例如在科爾多瓦回教徒治下的人所使用的法律,《西哥特法典》。要到了阿方索十世,卡斯蒂利亞語才獲得官方地位。自此,所有公文都使用卡斯蒂利亞語。而阿拉伯語的法律及政府文件也不再譯作拉丁語而是譯作卡斯蒂利亞語。

一些學者認為,卡斯蒂利亞語取代了拉丁語是因為新語言的強勢,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這是因為講希伯來語的知識分子對基督教會的語言拉丁語反感。

1492年天主教雙王統治年間,安東尼奧·德·內夫里哈出版了首部《卡斯蒂利亞語語法》。卡斯蒂利亞語於16世紀伴隨征服者傳入美洲。因為卡斯蒂利亞語於西班牙王權統治地的重要地位,它獲得了「西班牙語」的稱呼。

而且,13世紀國內建立了許多大學,並以卡斯蒂利亞語授課,例如萊昂的薩拉曼卡大學,卡斯蒂利亞的帕倫西亞大學和巴利亞多利德大學,都是一些歐洲最早期的大學。

特拉斯塔馬拉王朝的崛起[編輯]

阿方索十一世死後,兩個王子彼得(佩德羅一世)和特拉斯塔馬拉領主恩里克相互爭奪王位,並且捲入英法百年戰爭。阿方索十一世娶了葡萄牙的瑪麗亞並誕下了佩德羅王子,但也與古斯曼的埃莉諾誕下了一些私生子,包括先前提到的恩里克。佩德羅登基後恩里克馬上向他挑戰。

兩兄弟都自稱為王,鬥爭之下,佩德羅一世與威爾斯親王「黑太子愛德華」結盟。1367年,黑太子愛德華在納胡拉之戰打敗了恩里克二世的盟軍,讓佩德羅一世得以掌控全國。但是,黑太子愛德華發現佩德羅一世不願意向他支付補償,決定離開卡斯蒂利亞,讓流亡法國的恩里克有機可乘,重啟戰端。最終恩里克於1369年蒙鐵爾戰役勝出,並殺了佩德羅一世。

1371年,黑太子愛德華的弟弟岡特的約翰,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迎娶了佩德羅一世的女兒康斯坦茨。1386年,他以妻子名義認領卡斯蒂利亞王位,因為1361年塞維利亞議會決議了康斯坦茨是王位合法繼承人。他領兵攻下拉科魯尼亞,並接連攻下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蓬特韋德拉維戈。他要求恩里克二世之子胡安一世讓位給康斯坦茨。

胡安一世反對,並反過來建議他兒子恩里克王子與岡特的約翰的女兒凱瑟琳成婚。雙方達成協議,並且為恩里克和凱瑟琳創立「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的頭銜。王朝鬥爭結束,特拉斯塔馬拉王朝地位鞏固下來,並且與英格蘭達成了和平。

14世紀其與阿拉貢王權的關係[編輯]

14世紀末的卡斯蒂利亞版圖。

恩里克三世在位期間,王室權力修復,蓋過強大的卡斯蒂利亞貴族。恩里克三世晚年將部分權力交給弟弟安特克拉勛爵費爾南多一世作為攝政,聯同他妻子凱瑟琳扶助年紀尚輕的胡安二世。1412年卡斯佩妥協方案之後,費爾南多離開卡斯蒂利亞成為阿拉貢國王。

媽媽死後,年僅14歲的胡安二世登位並娶下阿拉貢的瑪麗亞。委任權傾朝野的阿爾瓦羅·德·盧納作為攝政遭到多數卡斯蒂利亞貴族反對,以及一眾阿拉貢王子,費爾南多一世的兒子們,他們想奪取卡斯蒂利亞王位。這最終導致1429至1430年兩國開戰,阿爾瓦羅·德·盧納戰勝,將阿拉貢王子們逐出卡斯蒂利亞。

第二次繼承之爭[編輯]

恩里克四世嘗試重建因為父親胡安二世而摧毀的王室與貴族關係,但以失敗告終。當他的第二任妻子葡萄牙的胡安娜王后誕下胡安娜公主,她被質疑是王后與國王的大臣之一,貝爾特蘭·德·拉庫伊瓦私通所生。

國王面對暴動的煎熬,以及貴族的壓力,只好簽署條約,將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阿方索定為王位繼承人,排除胡安娜公主於順位之外。阿方索意外喪生後,恩里克四世簽署《吉桑多公牛條約》將同父異母的妹妹伊莎貝拉一世定為王位繼承人,條件是她要嫁給他指定的王子。

天主教二君:與阿拉貢王權的聯合[編輯]

1469年十月,伊莎貝拉一世阿拉貢王儲斐迪南秘密在卡斯蒂利亞華拉度列結婚。於是在1479年斐迪南成為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之後卡斯蒂利亞王權就與阿拉貢王權聯合了。但這個聯合要到了他的孫兒卡洛斯一世(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才完成。斐迪南與伊莎貝拉有親戚關係,而且在未經教皇認可下結合。雖然伊莎貝拉很想與斐迪南結婚,但她在沒有教皇特準的情況下不願意成婚。最後,斐迪南的父親為兩人的結婚偽造了教皇特准。伊莎貝拉信以為真,於是成婚。真正的教皇特准後來才到達。後來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授予二人「天主教雙王」的稱號。

伊莎貝拉同父異母哥哥,恩里克四世認為此舉破壞了《吉桑多公牛條約》,因為條約說明伊莎貝拉必須嫁給他指定的人才能夠繼承卡斯蒂利亞的王位。恩里克希望與葡萄牙結盟而不是阿拉貢。於是他還是把他的女兒胡安娜公主封為王儲。當他於1474年駕崩,圍繞著誰來繼位的爭議發展成卡斯蒂利亞王位繼承戰爭。直到1479年伊莎貝拉派系獲勝。

在伊莎貝拉勝出內戰和斐迪南登上阿拉貢王位之後,兩國處於同一君主共治之中。但是,這只是共主邦聯,兩國行政某程度仍然分離,法律大體上都是各有各的。兩國議會保持分離,唯一共同的機構就是宗教裁判所。雖然頭銜已經是「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和西西里的君主」,但斐迪南和伊莎貝拉都是各自管治各自的土地,雖然兩人都會共同作出決策。藉著中心的位置、更大的疆域(比阿拉貢大三倍)和更多的人口(430萬比阿拉貢100萬),卡斯蒂利亞成為聯盟之中強勢的一方。

收復失地運動之後,卡斯蒂利亞行政人員的勢力極為龐大。雙王需要彰顯權力於貴族和神職人員。為此他們成立了一個執法部門,Consejo de la Hermandad,俗稱「聖兄弟會」(Santa Hermandad),受僱於各省,由各省出資。他們也進一步打壓貴族,拆除封建城堡,禁止私鬥以及削減阿德蘭塔多(Adelantados,一個專為新佔領土而設的類似總督的軍職)的權力。雙王於1495年頒布《Consejo de las Órdenes》將軍事修會收編,加強皇室司法能力並削弱封建,並且將皇家審問院轉變為最高司法機構。王室也嘗試加強控制城市,並於1480年托雷多議會創立corregidores,國王代表,負責監督市議會。宗教上,他們重組修會並將教會各分支統一。他們強迫猶太人改信天主教,甚或乎送上宗教裁判所將他們處決。最終於1492年,雙王決定將不皈依者驅逐。據估計有50,000至70,000人被逐出卡斯蒂利亞。1502年起,他們開始向穆斯林人口下手。

1478年至1497年之間,雙王的軍隊征服了加那利群島當中三個島嶼,大加那利島拉帕爾馬島特內里費島。1492年1月2日,雙王進入了格拉納達阿爾罕布拉宮,標誌著「收復失地運動」完滿結束。同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航行將新發現的美洲土地宣稱屬於卡斯蒂利亞,開始征服新大陸。1497年,卡斯蒂利亞征服北非北方海岸的梅利利亞。在卡斯蒂利亞征服格拉納達王國後,它的注意力轉向地中海,而卡斯蒂利亞在阿拉貢對抗法國時出兵援助,接著於1504年為阿拉貢王權重奪拿坡里。同年年底,11月26日,伊莎貝拉女王駕崩。

攝政時期——胡安娜一世[編輯]

1504年伊莎貝拉一世駕崩後,王位傳給其女胡安娜。胡安娜的丈夫為奧地利的菲利普。伊莎貝拉知道女兒可能有精神問題,故指定費爾南多在胡安娜「不想或不能履職時」攝政。1505年的《薩拉曼卡協定》決定政權由費利佩一世(即菲利普)、費爾南多五世和胡安娜分享。但得到卡斯蒂利亞貴族支持的費利佩與岳父關係惡劣,最後為了避免武裝衝突,費爾南多放棄卡斯蒂利亞攝政權。

通過1506年的比利亞法菲拉協定,費爾南多回到亞拉岡,菲利普被認可為卡斯蒂利亞國王費利佩一世,胡安娜為共治君主。據協定,費爾南多不僅將卡斯蒂利亞政權讓給女婿費利佩一世,還放棄了印度群島的領主權,但扣留了印度群島王國一半的收入。卡斯蒂利亞的胡安娜和費利佩立即在他們的頭銜中加入了印度群島、大西洋島嶼和大陸的王國。費利佩去世後,費爾南多在1507年重返成為胡安娜的攝政。1510年,費爾南多下令將胡安娜關在托德西利亞斯的聖克拉拉修道院。

1512年,卡斯蒂利亞-亞拉岡聯軍入侵納瓦拉,比利牛斯山脈以南的納瓦拉王國大部分地區被併入卡斯蒂利亞。

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卡斯蒂利亞王權[編輯]

卡洛斯一世[編輯]

因為先人們的聯姻和去世,卡洛斯一世得到了卡斯蒂利亞、亞拉岡及整個帝國的王權:

  • 1506年父親費利佩駕崩,他成為荷蘭君主;
  • 1516年外祖父亞拉岡的費爾南多二世駕崩,他以母親胡安娜的共治攝政王名義獲得亞拉岡和卡斯蒂利亞(及美洲殖民地)的統治權。胡安娜仍然被關在修道院裡,只是名義上的女王。
  • 1519年祖父馬克西米利安駕崩,卡洛斯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故他一般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

卡斯蒂利亞人認為生於根特的卡洛斯一世是生於外國的國王,並不接納。卡洛斯登基後授予佛蘭芒人要職,用卡斯蒂利亞的錢充實朝廷。卡斯蒂利亞貴族和城市都處在發起捍衛自己權利的起事的邊緣。許多卡斯蒂利亞人支持國王的弟弟、在卡斯蒂利亞長大的費爾南多登基。事實上,卡斯蒂利亞議會反對卡洛斯成為卡斯蒂利亞國王的想法。

1518年,巴利亞多利德的卡斯蒂利亞議會任命瓦隆人讓·德·索瓦吉為總統。這在議會中引發了憤怒的抗議,議會拒絕讓外國人參加其審議。儘管受到威脅,但代表布爾戈斯的胡安·德·祖梅爾領導的議會進行了抵制,並迫使國王尊重卡斯蒂利亞的法律,將所有外國人從重要的政府職位上免職,並學習講卡斯蒂利亞語。在宣誓後,卡洛斯得到了60萬杜卡特的補貼。

卡洛斯意識到,他可以選擇成為皇帝,需要將自己的權力強加於卡斯蒂利亞,以獲取其財富,實現自己的帝國目標。來自美洲的財富來自卡斯蒂利亞,卡斯蒂利亞是16世紀歐洲最有活力、最富有、最先進的地區之一。它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被吸收進一個帝國。這一點,加上卡洛斯背信棄義,只會加劇對國王的敵意。1520年,托萊多議會否決了對國王的進一步補貼。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議會也做出了同樣的決定。最後,當議會在科魯尼亞舉行時,許多議員受到賄賂,其他人被拒絕入場,結果補貼獲得批准。投贊成票的成員遭到卡斯蒂利亞人民的襲擊,他們的房屋被燒毀。議會並不是卡洛斯遇到的唯一反對者。1520年,當他離開卡斯蒂利亞時,卡斯蒂利亞的公社暴動戰爭爆發了,暴動者釋放胡安娜並意圖推舉為唯一女王,廢黜卡洛斯,但胡安娜雖然同情他們卻不願兒子被廢,未以女王身份簽署文件表達支持。一年後(1521年),暴動者被擊敗。他們失敗後,議會淪為一個純粹的諮詢機構。為防胡安娜再被反對者利用,卡洛斯繼續將她關在修道院裡直到1555年駕崩,此後卡洛斯成為西班牙唯一君主。

費利佩二世的皇室政策[編輯]

費利佩二世延續了卡洛斯一世的政策,不同的是他讓卡斯蒂利亞成為西班牙帝國的核心,所有權力集中於馬德里。其他西班牙地區保持某程度自治權,由總督管轄。

實際上,從卡洛斯一世時期開始帝國的財政壓力就已經主要壓在卡斯蒂利亞上,但到了費利佩二世開支翻了四倍。在他任內,不但把已有稅項加重,還創造了更多稅項,當中包括1567年出台的《excusado》。出台該稅則的同年,費利佩頒布《La Pragmática》,強迫所有摩里斯科人拋棄所有摩爾傳統習俗而成為真正的天主教徒。這打壓了摩里斯科人的宗教、語言和文化自由,導致摩里斯科叛亂(1568–1571),由奧地利的唐胡安所平定。

1575年卡斯蒂利亞進入衰退期,全西班牙隨後,觸發了欠薪(影響全國三分之一)。1590年議會通過《millones》,一項食品稅。這透支了卡斯蒂利亞的城市並阻礙了經濟。1596年,再度觸發欠薪。

後來的哈布斯堡君主[編輯]

以前在各國國家機構的職位都是由受過教育的紳士掌握。費利佩二世的官員正常來說不是來自阿爾卡拉大學就是來自薩拉曼卡大學,但到了費利佩三世貴族再次掌握治國的權利。為了彰顯新的管理秩序西班牙出現了種族清洗。繼宗教屠殺後費利佩於1609年宣佈驅逐摩里斯科人。

面對國庫崩潰,為了維持費利佩四世下的西班牙帝國霸權,奧利瓦雷斯伯-公爵,1621年至1643年的首席大臣,進行了一系列改革。當中包括《Unión de Armas》,建構一支擁有140,000後備兵的新軍。國家每一區都要按比例提供市民作為人手保持兵力。他的整合目標失敗,西班牙王權仍然是王國間的的聯盟。

路易斯·門德斯·德·哈羅接替奧利瓦雷斯擔任1659年至1669年費利佩四世的首席大臣。這是為了化解他的前任所造成的內部衝突(葡萄牙卡泰羅尼亞安達魯西亞都有叛亂)以及締造歐洲和平。

1665年費利佩四世死後,無能的卡洛斯二世執政,導致西班牙經濟放緩以及各權臣的權力鬥爭。1700年卡洛斯二世死後絕嗣,引發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戰爭之後,所有領土統一成一個國家,由西班牙王室統治。


  1. ^ Reilly, Bernard F. The Medieval Spai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139 [11 October 2019]. ISBN 9780521397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英語). The new kingdom of Castile had roughly tripled in size to some 335,000 square kilometers by 1300 but, at the same time, its population had increased by the same factor, from one to three millions, so that the average density remained steady at about 8.5 persons per square kilom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