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國家象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基斯坦擁有數個官方的國家象徵,包括一個歷史檔案、國旗、國徽、國歌、紀念塔和數名民族英雄。這些國家象徵在巴基斯坦立國以來的不同階段開始被採用,也有不同規則去規管它們的定義和用途。第一個國家象徵是拉合爾決議。該決議表達了英屬印度穆斯林的訴求,就是要成立一個屬於他們(而不屬於印度教徒)的獨立國家,並於1940年3月23日被全印穆斯林聯盟採用。建於1968年的巴基斯坦之塔就是位於當年拉合爾決議的簽署地。至於國旗就在獲得獨立之前被採用,而國歌和國徽均在1954年被採用。除了以上數個以外,巴基斯坦還有其它的國家象徵,包括國獸國鳥國花國樹等。

拉合爾決議和巴基斯坦之塔[編輯]

1940年拉合爾的穆斯林聯盟工作委員會成員

拉合爾決議》(烏爾都語قرارداد لاھورQarardad-e-Lahore)或《巴基斯坦決議》, [1] 是一個於1940年3月22日到3月24日在拉合爾民多公園(現為伊克巴勒公園)舉行政治會議時被全印穆斯林聯盟採用的正式政治決議。該決議為英屬印度穆斯林爭取更多自治權,廣義地被解釋為成立一個屬於穆斯林的國家。[2] 成立一個屬於印度穆斯林的國家這個提議最初由穆罕默德·伊克巴勒於1930年提出, [3] 而巴基斯坦的國家名則由喬德哈里·拉瑪特·阿里在他發行於1933年的小冊子《巴基斯坦宣言》裡提出。[4] 最初,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和其它領袖都較為屬意組成一個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聯合國家,但1930年代反覆無常的政治氣候和宗教之間的衝突,使他們放棄這個理念。[5][6] 在真納的演說中,他批評印度國民大會黨和那些大印度主義的穆斯林、支持兩國論,並說明了穆斯林需要建立一個屬於他們的國家之原因。[7]旁遮普地區首長斯坎達爾·哈亞特·汗起草了決議的原稿,但他自己卻推翻了決議的最終版本[8],導致全印穆斯林聯盟需要面對冗長的重新起草決議程序。該決議明確地表示,由於各個宗教小區之間的衝突,因此反對『聯合印度』的概念, [9] 並建議建立一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10] 很快地,孟加拉地區首長A·K·法茲勒·胡克在大會上把決議提出來,並得到幾個領導的支持。《拉合爾決議》的主要內容在會議的最後一天1940年3月24日得到通過,並在1941年成為穆斯林聯盟憲章的一部分。在1946年,決議的基本原則更成為穆斯林聯盟爭取成立穆斯林國家時所遵從的方向。[11] 決議宣佈:

除非地理上的聯合體(指大印度)進行了有必要的分治和重新調整,否則任何憲法方案對於穆斯林來說都是不可接受和不可行的。在穆斯林為多數的地區,例如印度西北部和東部,應該建立擁有自治權和主權的獨立國家...在組成獨立穆斯林國家的過程中,為了保護該地區人民的宗教、文化、經濟、政治、行政和其它方面的權利,因此在諮詢該地區人民後,應為他們提供適當、有效和強制性的特別保護。當穆斯林在當地屬少數時,為保衛他們的安全,必要時應該進行一些政策上的調動。[12]
巴基斯坦之塔

巴基斯坦獨立紀念塔مينارِ پاكستان; 拉丁化:Mīnār-ĕ Pākistān)是一座位於拉合爾伊克巴勒公園的60米高混凝土尖塔。[13] 該塔建於當年拉合爾決議的簽署地。巴基斯坦現以決議簽署的3月23日作為巴基斯坦的國慶節,這是因為1956年3月23日是巴基斯坦頒布憲法,改自治領為世界上首個伊斯蘭共和國的日子。[14] 巴基斯坦之塔由穆罕默德·瓦利·烏拉·汗設計,米安阿卜杜勒哈利克公司建造。塔的底座距離地面四米。尖塔設置於一個13公尺高、像是花朵般造型的雕塑底座上,塔身呈現下粗上細的尖錐狀。距地四米的底座形似五角星,被新月形的水池包圍在中間。它由加固的混凝土所建造而成,並由石頭和大理石粉刷地板和牆身。[13]

國旗[編輯]

國旗

巴基斯坦國旗是由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基於設計穆斯林聯盟會旗設計出來的。[15] 它在巴基斯坦獨立前的一天1947年8月11日被制憲大會採用。[16][17][18][19] 巴基斯坦國旗在巴基斯坦國歌中被稱為新月和五角星之旗(پرچم ستارہ و ہلال;拉丁化:Parcham-e-Sitāra-o-Hilāl)。右側為深綠色長方形,中央有一顆白色五角星和一彎白色新月。白色象徵和平,代表國內信奉其它宗教的居民和其它少數民族;綠色象徵繁榮,代表伊斯蘭教[15] 國旗中央的新月象徵進步,五角星象徵光明和知識; [15][15] 國旗還象徵對伊斯蘭教的信仰、伊斯蘭世界和其它少數民族的權利。[20] 國旗會在一年之中數個重要的日子中懸掛,例如共和日和獨立日。[21] 此外,巴基斯坦重要政治人物(如總統總理)的居所和座駕也會懸掛國旗。

國歌[編輯]

巴基斯坦國歌或《祝福這神聖國土》(قومى ترانہ;拉丁化:Qaumi Tarana),是巴基斯坦重要日子(例如共和日和獨立日)升國旗時伴奏的歌曲。由於巴基斯坦獨立時還沒有國歌,因此升國旗時奏的是歌曲「巴基斯坦萬歲,自由到來了」。真納於是邀請一位居住於拉合爾的印度裔作家賈加·那特·阿扎德為巴基斯坦編寫國歌,[22] 其目的可能是為巴基斯坦創造現實的理想主義。[23] 阿扎德編寫的國歌迅速得到真納的認可,並在巴基斯坦電台上播放。[24] 不過這首國歌地位只保持了十八個月。 1948年,巴基斯坦政府組成了國歌委員會,但是委員會成員們卻難以找到適合巴基斯坦國歌的歌曲和歌詞。由於伊朗沙阿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即將在1950年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導致國歌委員會只好匆忙採用艾哈邁德·古拉馬里·查格拉所編寫的三節樂曲作為巴基斯坦國歌。最初在1950年10月8日演奏給巴基斯坦總理利雅卡特·阿里·汗聽時的版本並沒有歌詞,[25] 而這段沒有歌詞的國歌,在伊朗沙王出訪巴基斯坦時被批准作演奏之用。但是直到1954年8月,這首國歌仍沒有被正式採用。[25] 國歌委員會最終認可了由哈菲茲·朱蘭德里所寫的國歌歌詞,並在1954年8月13日於巴基斯坦電台上首播國歌連歌詞的版本;[26] 官方的批准聲明則由資訊與廣播部於1954年8月16日發布。隨後在1955年,電台又播放包括艾哈邁德·魯什在內11名巴基斯坦歌手合唱國歌的表演。[27]

國徽[編輯]

國徽

巴基斯坦國徽在1954年被採用,象徵着巴基斯坦意識形態的基礎、 經濟的基礎、 文化遺產和指引方針。[28] 國徽共有四個組成部分:頂端是五角星和新月圖案,下方是盾徽,兩者均被花冠包圍。花冠下方是捲軸。[28] 國徽上的新月和綠色都是傳統的伊斯蘭圖案:中間的盾徽分為四部分,分別繪有棉花、小麥、茶、黃麻四種農作物,因為它們都是巴基斯坦獨立時主要種植的農作物,並意味着農業是巴基斯坦的經濟支柱;[28] 包圍着盾徽的花冠是利用傳統莫臥兒絵畫技術繪畫出來的,突顯出巴基斯坦的文化遺產:[28] 下端的綠色捲軸上用烏爾都語寫着真納的座右銘、巴基斯坦的國家格言ایمان ، اتحاد ، نظم(「虔誠,統一,戒律」)。 [20]

其它象徵[編輯]

標題 象徵 註譯
國父 穆罕默德·阿里·真納[20][29] 烏爾都語讀法:Quaid-e-Azam
國母 法蒂瑪·真納[30] 烏爾都語讀法:Madar-i-Millat
國家詩人 穆罕默德·伊克巴勒[20]
官方地圖 由馬哈茂德·阿拉姆·蘇拉瓦迪製作[20]
國家語言 烏爾都語[20]
國花 秀英花[20]
國樹 喜瑪拉雅雪松[20]
國獸 捻角山羊[20]
國鳥 石雞[20]
國技 曲棍球[31]
國家清真寺 費薩爾清真寺[32][33]
國家文化古蹟 巴基斯坦之門[34][35][36]  
國家文化古蹟 巴基斯坦紀念碑[37][38]
國家圖書館 巴基斯坦國家圖書館
國家格言 虔誠,統一,戒律

參考資料[編輯]

  1. ^ 魯濱遜, 法蘭西斯. 穆斯林和他们的划分. 今日歷史 (倫敦: 今日歷史有限公司). 1997年9月, 47 (9): 40–46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09). 
  2. ^ 加弗洛特, 克里斯托夫. 巴基斯坦的历史及起源. 倫敦: 聖詩出版社. 2004: 16. ISBN 1843311496. 
  3. ^ 密爾, 穆斯坦綏爾. 伊克巴勒. 倫敦、紐約: I·B·陶里斯. 2006: 138. ISBN 1845110943. 
  4. ^ 布朗, W·諾曼. 印度的巴基斯坦问题. 訴訟出版社 (美國哲學學會). 1946年10月19日, 91 (2): 161 [2007-11-29]. 
  5. ^ 塔爾博特, 伊恩. 巴基斯坦:现代历史. 新德里紐約: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9. ISBN 0195650735. 
  6. ^ 布勒德, 彼得·R. 巴基斯坦:一个国家的研究.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美國國會圖書館聯邦研究部. 1995: 28–29. ISBN 0844408344. 
  7. ^ 沃爾波特, 斯坦利·A. 巴基斯坦的真纳. 紐約: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84. ISBN 0195034120. 
  8. ^ 廷克, 休. 推翻帝国的人:战士、梦想家和阴谋家. 麥迪遜: 威斯康辛大學出版社. 1987: 50. ISBN 0299114600. 
  9. ^ 馬歷克, 穆罕默德·阿斯拉姆. 巴基斯坦协议的起草. 卡拉奇: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01. ISBN 0195795385. 
  10. ^ 艾哈邁德, 賽義德·伊夫蒂哈爾. 论说巴基斯坦. 拉合爾: 阿爾法布拉沃出版社. 1983. 
  11. ^ 庫雷希, 伊什蒂亞·侯賽因. 建立巴基斯坦的斗争. 卡拉奇: 卡拉奇大學. 1965. 
  12. ^ 庫雷希, 伊什蒂亞·侯賽因. 巴基斯坦简史. 卡拉奇: 卡拉奇大學. 1967. 
  13. ^ 13.0 13.1 巴基斯坦之塔.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rchNet.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1). 
  14. ^ 布勒德, 彼得·R. 巴基斯坦:国家的研究.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美國國會圖書館聯邦研究部. 1995: 41. ISBN 0844408344. 
  15. ^ 15.0 15.1 15.2 15.3 巴基斯坦国旗. 巴基斯坦政府資訊與廣播部.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5). 
  16. ^ 巴基斯坦国旗规格:由制宪议会通过的决议. Pakistani.org.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3). 
  17. ^ 议会历史. 巴基斯坦國會.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05). 
  18. ^ 巴基斯坦议会历史 (PDF). 巴基斯坦政府議會部. [2007-11-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2-16). 
  19. ^ 1947年巴基斯坦(省宪法)法令下的信德省立法议会. 信德省立法議會.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15). 
  20.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基本概况. 巴基斯坦政府資訊與廣播部.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7). 
  21. ^ 巴基斯坦国旗(Pakistan Flag). 巴基斯坦政府內政部.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4). 
  22. ^ 贾加·那特·阿扎德编写了第一首巴基斯坦之歌. 巴基斯坦每日時報.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03). 
  23. ^ 一个印度人编写了巴基斯坦第一首国歌. 半島.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3). 
  24. ^ 阿什法克·納克維. 贾加·那特·阿扎德简介. 黎明報.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28). 
  25. ^ 25.0 25.1 国歌. 巴基斯坦政府資訊與廣播部.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5). 
  26. ^ 馬茲哈爾·伊克巴勒、馬茲哈爾·DK. 巴基斯坦国歌. [2006-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15). 
  27. ^ 馬茲哈爾·伊克巴勒、馬茲哈爾·DK. 艾哈迈德·鲁什迪. [2006-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4-25). 
  28. ^ 28.0 28.1 28.2 28.3 国徽. 巴基斯坦政府資訊與廣播部.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1). 
  29. ^ 传奇. 巴基斯坦政府.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14). 
  30. ^ 庆祝:对国母的敬意. 巴基斯坦政府.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08-04). 
  31. ^ 国家象征. 巴基斯坦政府旅遊部.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6-29). 
  32. ^ 倫·麥格雷恩. 一座位于伊斯兰堡的清真寺. 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世界雜誌. 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服務公司. 1/2 1992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18). 
  33. ^ 尼蘭·納茲. 土耳其建筑师维达·达洛卡伊对巴基斯坦民族建筑所作出的贡献 (PDF). 建築系雜誌 (土耳其安卡拉: 中東技術大學). 2005年9月13日, 22 (2): 56–64 [2007-11-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年2月16日). 
  34. ^ 巴基斯坦之门工程项目. 巴基斯坦政府.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7). 
  35. ^ 总统穆沙拉夫批准建设巴基斯坦之门. 巴基斯坦政府. 2004年3月29日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4月7日). 
  36. ^ 巴基斯坦之门将在2009年8月建成. 巴基斯坦每日時報. 2007年4月6日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4月8日). 
  37. ^ 总统佩尔韦兹将于23日为国家纪念碑揭幕. 巴基斯坦政府. March 22, 2007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6). 
  38. ^ 伊姆蘭·納伊姆·艾哈邁德. 国家纪念碑—团结的象征. 巴基斯坦每日時報. 2007年3月30日 [2007-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4月8日). 

其他鏈接[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