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娘出門前儀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娘出門前儀式漢字文化圈傳統婚禮中新娘出嫁前在家中進行的儀式。常見的有祭祖醮禮拜謝下婿奠雁辭親。新郎到女家迎親前後,新娘家中都有不少儀式進行,有些是新娘獨自進行,有些則是新娘和新郎一同進行。

中國民間傳統婚禮中,除了以上所述之習俗外,還有一些特有的習俗,是部份地區所有。

祭祖[編輯]

新娘出嫁前須先在母親陪同下祭祖,向祖先酹酒。

醮禮、拜謝[編輯]

古禮中母親會給新娘酌,新娘喝後不需回敬。[1]。後來演變成新娘拜謝父母,會向父母敬茶或敬酒,感謝父母養育之恩。

下婿[編輯]

中式婚禮中親迎時,新郎迎娶隊伍到達新娘家時並不能馬上進門,而需完成一系列向女方行禮或有一定難度的事情後才能得入女家迎娶新娘。

奠雁[編輯]

在中國和朝鮮傳統婚禮中,新郎踏入女家迎娶新娘,須先奠雁。[2]

偷富[編輯]

一些地區男方迎親賓客於送親宴上要伺機「偷」女家一樣小物件如酒杯、壺蓋、筷子之類帶走,叫 「偷富」。[3]待女家送客到男家,在婚宴間也要「偷富」,等回門時雙方再交換所「偷」之物。[4]

摘果[編輯]

沁陽等地招待迎親者要用四盤糖果,以示新郎「摘果」之意。[4]

蹲女婿[編輯]

部分地區親迎時時酒宴、祭祖、及藏鞋婚俗禮儀結束後,需先送新郎到門外轎中靜侯新娘上轎,此俗傳為考驗新郎之耐性,實為讓女方眾鄉鄰認識新郎。[4]

請新郎[編輯]

新郎家的迎娶隊伍過了討要開門利市的這一關後便可進入新娘家裡了,但花轎不得入內,還須停放在新娘家大門外。這時會請新郎:女方開門後會派一名好命男童手托茶盤向新郎奉送兩枚桔子或蘋果,寓意吉祥或平安(根據地區而異,一般南方獻桔子,北方獻蘋果)。新郎下轎或下馬後受禮,之後須賞此童紅包感謝,[5]謂之開門禮,所以請新郎這一婚俗又稱開門禮[6]

送親宴[編輯]

送親酒又有許多不同稱謂,例如別親酒、別親宴、送親宴、開面酒、[7]起嫁酒、[8]離別宴等。[9]送親宴上新娘要吃離母飯(又稱上轎飯),[8]寓意勿忘哺育之恩。[7][9]但有些地方的婚俗是新娘吃離母飯只可吃一半,以示出嫁後也要有餘錢留給娘家。[10][11] 有些地區在男方迎娶隊伍進新娘女家後,女方會引其至專門招待他們的房屋內擺宴款待。

閩南地區則有新娘出嫁前吃飯籬肉的習俗。

新娘沐浴[編輯]

中國一些地區有新娘穿婚衣上轎前需沐浴之婚俗,為新娘要用仙草、石榴花等十二種象徵吉祥的花草泡水沐浴。[10][11]更有些地方的新娘在沐浴後,要坐在浴盆里吃下兩顆熟雞蛋,以祈婚後產育順利。[10][11]

新娘穿婚衣[編輯]

傳統上新娘喜娘、伴娘的協助下穿上新娘服,準備出嫁。

壓腰錢[編輯]

壓腰錢之用意和揣懷錢相同,兩者之不同為壓腰錢是新娘娘家為新娘準備的,而不是男方所贈。壓腰錢不是嫁妝。家境貧困的新娘家於婚禮後會把壓腰錢取回,壓腰錢之用意純粹為討個吉利,其作用可由揣懷錢代替。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新娘母親須親手為將上轎出嫁的女兒系上一條紅腰帶,腰帶里塞着錢。[12][13]另外,在中國南方地區用於傳統中式婚禮的壓腰錢也指親迎時,新郎到新娘家後,新娘父母給新郎的紅包。

戴絨花[編輯]

新娘上轎前要戴上簪花,多為一朵絨花。此俗源於民間傳說楊貴妃鬢角有顆小痣,常戴鮮花以遮掩,民間遂仿效成俗。由於鮮花易枯,遂以絨花代之。絨花編吉祥之物,如麒麟送子之類。[14]此乃民間借用名人故事以祝福新娘。 閩南地區,新娘則髮上會插一對紅色的人造花,俗稱春仔花,也添上稲穗一對,有避邪作用,也象徵開花結果,多子多孫。 有的還加上茉草、海芙蓉的植物,也是避邪保護新娘子。

戴金飾[編輯]

女方親友除了禮金實物,也有額外贈送新娘金飾之習俗,一般於訂婚宴上贈送,如婚禮為一日完成時而無訂婚宴,則提前贈送。新娘上轎前要戴上女方親友所贈的金飾,[13]也須在婚禮上全程佩戴所贈金飾,直至入洞房後方能摘下。而這些金飾均為新娘的私房錢,而不是嫁妝[15][16]贈金飾最重要的原則是所有金飾大小必須相近,其原因是避免親友尷尬:如金飾大小不一,賓客們便可一眼看女方出家境不佳的親友買不起大件金飾贈與新娘,婚宴上閒談之中得知是誰的話就會讓家境不佳的親友難堪。因此,所有所贈金飾大小必須一樣。家境殷實的女方親友如想多贈金飾,可增加金飾件數,或於金飾上精工細琢下工夫,如金手鐲上的雕刻。因為金飾雖因精工細琢而價格大大高於其他同等大小的金飾,但鐲上雕刻為細節,賓客們無法將每件金飾都捧在手中從頭到尾詳細觀測。金飾大小一樣不會像大小不一時那麼直觀,能避免親友的尷尬。此俗反映了傳統中華所崇的和諧美德。除了在婚禮現場增加喜慶的氣氛,金飾還有祝福新人的寓意:例如金耳環象徵有子有孫,開枝散葉。金項鍊或吊墜常為花式樣,如牡丹或蓮花,寓意吉祥。一對黃金龍鳳鐲則祝福新人龍鳳呈祥、情比金堅。[15]各地婚俗不同,新娘戴金飾的規則也不一樣,絕大部分地區新娘只須從每戶親友所贈金飾中選出一件佩戴即可,但現代嶺南地區新娘則須將所有所贈金飾戴上,才算尊重贈金飾的親友,[16]但如此佩戴大量金飾也引發了炫富爭議。[16]

蓋紅巾[編輯]

即為新娘蓋上蓋頭:即蓋紅巾。唐朝之前的婚禮上,新娘會以團扇遮面。蓋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僅遮蓋頭頂用以避風,至唐時演變成帷帽。到南宋時,婚禮上使用蓋頭就已定製,揭開蓋頭也成為一種儀式。[17]新娘入洞房後才能由新郎家福壽雙全的女眷,婆婆或新郎本人揭開。自明朝起,蓋頭定製為紅色,而蓋頭又稱障面[14]

逶富貴[編輯]

舊時北方大部分地區男方納徵聘禮中會包括一床大紅金花被面的新被,新娘須坐在新被上穿戴打扮,如戴絨花、戴金飾、上頭開臉之類,預示婚後的日子厚厚實實,此乃逶富貴。逶富貴時,女方要將男方送的四色禮之一:酒倒在別的瓶子裡,再在原來的酒瓶里倒上水,栽一根蔥,由迎親隊伍隨新娘帶至新郎家,預示着「栽根立後」,子孫繁茂。[3][18]

掛肉避白虎[編輯]

合帳響帳一樣,掛肉避白虎也源於民間傳說桃花女斗周公的故事中的七煞之四白虎煞。白虎星擔任的白虎煞於任何時候地點都為害新娘,比只在特定時間地點才能為害新娘的七煞中的其他六煞更為兇險,稍有疏忽白虎煞就可乘虛而入害人。所以為了在娶親路上保護新娘,要掛塊豬肉引開白虎煞。各地婚俗不同,掛肉避白虎的方式也不一樣,粵東直接將豬肉綁在轎(門)前,[19] 閩南將豬肉綁在一根連枝帶葉的青竹上,俗稱「竹掃」,代表新娘有「節」(貞節),由一人持竹掃行於花轎之前。[20]嶺南地區還有綁肉同時還要在花轎上綁兩株連根帶尾的甘蔗,意為有頭有尾,從頭到尾都甜,幸福美滿。但此俗也有於回門時進行的。[20]不管何時行此婚俗禮儀,各地相同之處是甘蔗和肉一樣,必須由新娘家提供,送至新郎家。[19][20]

踩斗[編輯]

一些地區的新娘上轎前要踩斗,其寓意是婚後生活富裕,不愁吃穿。但各地婚俗不同,踩斗方式也不一樣。有的地區是新娘坐在椅上,雙腳踩着裝滿五穀的米斗邊緣,有的地區是新娘坐在倒置的米斗上。[21]有的地區是新娘站在米斗上。[22]很多地區行踩斗禮時也會不用米,而是將麩皮裝滿米斗,因麩與「富」音近,以麩寓「富」,同時也有以麩皮寓意新娘將來須艱苦樸素,勤儉持家,決不可奢侈浪費的傳統中華美德。部分地區踩斗時須在斗中燃一盞七芯油燈,謂之七星斗,以討吉利。[23]踩斗用的麩/米斗因之被稱為「富貴斗」,[21]須帶至新郎家為以後的各項婚俗禮儀如提斗踩四角使用。

踏蒸[編輯]

部份富貴人家和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家有「踏蒸」婚俗,為上轎前新娘的腳踏在糕上,寓意「步步升高」。[24]

獻扇、獻箸[編輯]

新娘上轎前由一好命男童以茶盤敬獻紅色的扇子和筷子,以為後面的擲箸禮卻扇禮做準備。新娘則回贈紅包答謝。[25][5]

餓嫁[編輯]

此俗源於新娘出嫁時腳不能沾地的婚俗,所以新娘上轎以後,在前往新郎家的路上是不能下轎的,因此節食是避免在路上如廁的唯一辦法。餓嫁婚俗因地而異,有些地區新娘在出嫁的前幾天,就逐漸開始節食了,到出嫁的前一天,僅吃少量的肉、雞蛋和羹湯。有些地區在結婚的前幾天就只吃一些棗、乾果之類的食品來充飢,禁止吃煙火之食。[21]

哭嫁[編輯]

又稱哭婚,為很多地區流行的一種婚俗,[26]有些地方至今還有「不哭不發,越哭越發」和「新娘哭得越響,婆家越有財」之說。[27][28]新娘所哭訴的是父母的養育之恩和兄嫂弟妹、友伴們之情,少女時的歡樂和對新生活的迷茫不安,有的地方還有哭罵媒人亂斷終身。[13]母親所哭訴是一般是哭嘆女兒日後的艱難處境,哭教女兒在婿家要守婦道家規等。也有地方民俗認為新娘離家時是喜極而泣,哭聲的越大聲越好,這叫留下「水頭」旺女家,也是越哭越發之意。[29]有的地方以歌代哭,但各地相同之處是一旦花轎啟程,就必須停哭。[21]

大姨裙[編輯]

中國傳統強調長幼尊卑,所以結婚一定要有順序,以體現長幼有序。若妹妹早於姊姊出嫁,稱為爬頭結婚,新娘出門時須從未婚姐姐的褲襠或裙下通過,有些地區地區認為從女子襠下或裙底通過不吉利,故以送條裙子給未婚姐姐,稱「大姨裙」。[30]

現代有些地區保留此俗,除了符合傳統外,還有就是當姐姐因忙於工作而尚未結婚,新娘家又用姐姐之工作收入為妹妹的嫁妝增資,新人送條裙子給未婚姐姐代表感謝之舉。

分家契[編輯]

部分地區有新娘上轎前行分家契之儀式,即新娘和其兄弟姊妹分家儀式,正式確認新娘的嫁妝為其所分得的家產,出嫁之後就是其夫家的人了。[23]

參考文獻[編輯]

  1. ^ 醮礼. [2018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5). 
  2. ^ 奠雁. [2018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4). 
  3. ^ 3.0 3.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nmgxbnchsqw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4. ^ 4.0 4.1 4.2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hnszmszrslyhjls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 ^ 5.0 5.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zsjjxzs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6. ^ 結婚習俗與結婚流程. [2014年10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4月21日). 
  7. ^ 7.0 7.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zshyjqxs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8. ^ 8.0 8.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nsbzddzggjhsdcy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9. ^ 9.0 9.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huajiaodechuanshuo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0. ^ 10.0 10.1 10.2 关于潮汕地区的生活习俗介绍. [2017年11月1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10日). 
  11. ^ 11.0 11.1 11.2 “红色炸弹”来袭,结婚进入旺季,潮汕传统婚礼习俗你知多少?. [2017年12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14日). 
  12. ^ 如果林心如在天津,婚礼就得这么办!咱天津卫结婚的老例儿,您还真不见得知道. [2016年7月2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14日). 
  13. ^ 13.0 13.1 13.2 遂溪婚俗. [2018年1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9日). 
  14. ^ 14.0 14.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mssydq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5. ^ 15.0 15.1 中国传统婚礼上 新娘子戴的那些金饰的含义. [2016年10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20日). 
  16. ^ 16.0 16.1 16.2 曝光新娘戴十斤黄金出嫁 名曰风俗实为炫富. [2014年4月2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9日). 
  17. ^ 南宋·吳自牧夢粱錄》卷二十《嫁娶》:「(男女)並立堂前,遂請男家雙全女親,以或用機杼挑蓋頭,方露花容,參拜堂次諸家神及家廟,行參諸親之禮畢。」
  18.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nmgbtdqjhsxk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19. ^ 19.0 19.1 粤东婚俗礼仪. [2017年7月2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9日). 
  20. ^ 20.0 20.1 20.2 闽南民间婚礼习俗. [2013年7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10日). 
  21. ^ 21.0 21.1 21.2 21.3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bmjwhgj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2. ^ 传统婚俗(川西传统婚俗、客家婚俗). [2014年12月8日]. [永久失效連結]
  23. ^ 23.0 23.1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sszqdfjgdjhxsnzdm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4.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bjsmbxj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5. ^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献扇、献箸. [2014年7月2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7月20日). 
  2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zhongguowenhuabolan3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7. ^ 嚴鍇. 结婚老风俗. 婚丧喜庆指南. 北京市: 華齡出版社. 2007年1月1日: 311頁 [2007年1月1日]. ISBN 97878017843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年9月17日) (簡體中文). 
  28.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hdtgswhyhb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9.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lyjrbnh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30. ^ 结婚那些事儿. [2011年9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