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萬湖車站
位置 | 德國 萬湖 | ||||
---|---|---|---|---|---|
地理座標 | 52°25′17″N 13°10′45″E / 52.42139°N 13.17917°E | ||||
車站類別 | 通過站 | ||||
途經路線 | |||||
股道 | 3(長途)/4(快鐵) | ||||
其他資訊 | |||||
車站編號 | 8010405 | ||||
車站縮寫 | BWS/BWSS | ||||
車站等級 | 二等站[1] | ||||
歷史 | |||||
啟用日期 | 1874年6月1日 | ||||
|
柏林-萬湖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Wannsee)位於柏林萬湖的大萬湖附近,是當地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它地處柏林西南部的施特格利茨-策倫多夫行政區內,是萬湖鐵路、柏林-布蘭肯海姆鐵路和115號高速公路(AVUS)的交叉點。車站向北可分岔通往格魯訥瓦爾德和施泰格利茨的線路,向南則可通往德紹和波茨坦。
歷史
[編輯]連同1874年6月1日建成通車的萬湖鐵路,即柏林的首條市郊鐵路(從采倫多夫至格里布尼茨湖),新的「萬能湖(Wannensee)」車站也隨之投入使用。其名稱在1878年變更為「萬湖(Wannsee)」。該名稱最初僅被用於車站的萬湖鐵路站台,而韋茨拉爾鐵路所處的站台位置則被稱為「德萊林登」。直至1888年,當車站的軌道設施進行了擴建和合併後,整座車站才統一使用萬湖的稱謂。當時,兩座新站台還修建了普魯士國家鐵路典型的鑄鐵柱作為雨棚支承,雨棚頂部的構造則為雙坡屋頂。[2]
首座車站大樓於1878年(一說1874年)投入使用,它是移自原1873年維也納萬國博覽會時興建的木製帝王洋亭,凱撒威廉一世、凱撒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以及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曾在此共進早餐。洋亭所處的位置即如今的洛雷塔餐廳(Restaurants Loretta),它是在1927年因為新建站台而拆除,隨後,人們又開始建造規模更大的車站大樓。
車站自1891年成為柏林市郊資費區的分界點,因此無論是來自波茨坦萬湖車站的市郊列車或是從城市鐵路駛入韋茨拉爾鐵路的市郊列車,它們過了萬湖南部均不屬於市郊資費區。在長途運輸方面,萬湖車站僅停靠經韋茨拉爾鐵路往德紹方向的長途列車。[3]
1913年6月13日,車站開通了更多的線路分支,即通往施塔恩斯多夫的墓園鐵路。這條線路是由福音派教會出資興建,旨在讓信眾便於到訪位於施塔恩斯多夫的西南教堂墓地。它同時也被包含在市郊資費區內。直至1921年,這一資費區才將範圍擴大至貝利茨-海爾斯特滕。[4]
車站設施的改建
[編輯]在1920年代末期,車站進行了根本上的改建。相較於此前萬湖鐵路和韋茨拉爾鐵路的運輸需要藉由獨立的站台辦理、其列車需要定線運行,如今的市郊列車則僅需要進行定向運行。這使得從波茨坦和施塔恩斯多夫前往城市鐵路以及萬湖鐵路的列車可以實現同台換乘。萬湖鐵路的軌道也因此從尼古拉斯湖移至中間。因此,在哈弗爾河畔,即原軌道設施的西側,建起了一座新的站台,其頂棚在當時是通過帶有鉚接鋼梁套管的側翼形狀實現。原有的東側站台此時則被用作長途運輸。對於這項重建,原有的車站大樓也不得不讓路。
如今位於王妃路(Kronprinzessinnen)的車站大樓是在1927年至1928年間,由建築師理查德·布拉德曼按照中庸的表現主義風格建造。在這座三層樓的缸磚和灰泥建築的中央,設有一間帶屋頂天窗的八角形售票廳。其表現主義獨有的特色是多邊的平面形式、尖角錐形的門口和窗口,以及採用暗色缸磚並向地面逐漸變細的支柱。車站設施進行改造後的落成典禮是在1928年3月31日舉行。[5]
S-Bahn運營
[編輯]1928年6月11日,萬湖的電氣化S-Bahn服務在波茨坦-城市鐵路區段開通,自此有列車在波茨坦及埃爾克納間運行。其餘運行於萬湖鐵路的蒸汽市郊列車此時的終到站已大部分從波茨坦縮短至萬湖。至1929年7月10日,墓園鐵路也實現了電氣化運營。列車往返於施塔恩斯多夫和萬湖之間,除了周日可一直通抵城市鐵路。[6]
自1933年起,萬湖鐵路包括主線鐵路的軌道也完成電氣化改造,並加入S-Bahn運營。而隨着柏林南北隧道的開通,S-Bahn列車可以從萬湖直通奧拉寧堡。[6]
戰後時期
[編輯]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德國分裂的結果,萬湖車站也悄然荒廢。1952年5月18日,萬湖的長途鐵路如同柏林-斯潘道車站的廢止而暫停營運,同時關閉的還有安哈爾特車站和柏林北站。而從萬湖前往比利茨-海爾斯特滕的市郊鐵路運輸則被撤回至波茨坦-德雷維茨車站。[2]
隨着柏林牆於1963年8月13日修築,駛往波茨坦和施塔恩斯多夫方向的S-Bahn均告停運,從萬湖出發的列車僅能經由城市鐵路至腓特烈大街或經由南北隧道前往弗羅瑙。
自1972年起,才再有一條短途線路通往波茨坦:由柏林運輸公司開行的首條跨境巴士線路從柏林萬湖經由德萊林登過境往返於巴伯爾斯貝格(高速公路出口),並營運了逾20年(初期稱為「E」線,自1985年:99號線)[7]。
直至1976年9月26日,當時的跨境列車,即「國際區列車」才再次在柏林-萬湖辦客[8]。往漢堡方向的跨境列車自此再次經由柏林-斯潘道運行。萬湖車站本身則自1960年代末起發展成為人車同行列車的汽車裝運站[9]。
在1980年9月柏林鐵路工人罷工爆發後,S-Bahn線路曾短時間僅至城市鐵路運行。
1984年1月9日,西柏林的柏林運輸公司接管了德國國營鐵路的S-Bahn業務,並且初期僅在腓特烈大街至夏洛滕堡區間繼續運營,萬湖的S-Bahn服務就此被完全切斷。直至1984年5月1日,S-Bahn列車才重新自萬湖經由城市鐵路駛往腓特烈大街,它從此被標記為S3線。1985年2月1日,萬湖鐵路也重新投入運作,列車被標記為S1線往返於安哈爾特車站。[10]
兩德統一
[編輯]在柏林牆於1989年11月9日坍塌後,萬湖車站迎來了一個新的全盛時期:車站被前東德公民占據,他們搭乘特別列車從東德前往萬湖。1990年1月22日,萬湖再度辦理短途列車到發,S-Bahn列車作為短途往返列車繼續前行,並加掛雙層車廂直通當時的波茨坦火車總站。
2012年春天,車站的5/6號區域鐵路站台安裝了升降機。因此這裡和正對王妃路大門的兩個S-Bahn站台都可以無障礙出入[11]。
交通服務
[編輯]長途、區域及短途運輸
[編輯]萬湖車站主要被用作柏林西南部的區域及城市快鐵車站。由於柏林火車總站自2006年5月投入營運,如今這裡僅餘一項城際列車的非高峰期服務,發往科特布斯或諾爾登堤岸防波堤(每日一班)。此外還有一班前往慕尼黑的夜間列車會在萬湖停靠。也有一些個別班次,例如波茨坦-什切青間每日一對的區域快車和由全斯德薩克森-安哈爾特公司開行的哈茨-柏林快車[12]。
德鐵長途運輸在車站的東側設有一個終端,以裝卸利用汽車旅客列車出行的道路車輛[13]。其最終提供的是每日往返於慕尼黑的德鐵汽車列車服務。在2014年4月26日,最後一班開往慕尼黑的人車同行列車從萬湖車站開出,自此汽車及摩托車將獨立由載貨汽車運輸[14]。
巴士及渡輪運輸
[編輯]通過策倫多夫區內的幾條巴士線路,可以將萬湖車站及周邊的居民區連接起來。此外,還有一班歷史悠久的巴士218線通往柏林城市展覽會。
另一方面,由柏林運輸公司經營的渡輪F10線也提供每小時1班經由萬湖通往斯潘道行政區的老克拉多夫的渡輪服務。這是一個連接柏林西部至南部的快速運輸方式,也是一條重要的旅遊線路[15]。
線路縱覽
[編輯]線路 | 走向 |
---|---|
IC 56 | 埃姆登外港 - 奧爾登堡 - 不來梅 - 漢諾威 - 馬格德堡 - 柏林-萬湖 - 柯尼希斯武斯特豪森 - 呂本 - 科特布斯 |
HBX | 哈茨-柏林快車 柏林東 - 柏林-萬湖 - 波茨坦 - 馬格德堡 - 哈伯斯塔特 (列車分拆) - 奎德林堡 - 塔勒 / 韋爾尼格羅德 - 菲嫩堡 - 戈斯拉爾 |
RE 1 | 馬格德堡 - 勃蘭登堡 - 波茨坦 - 柏林-萬湖 - 埃爾克納 - 菲爾斯滕瓦爾德 - 奧德河畔法蘭克福 (- 艾森許滕斯塔特 - 科特布斯) |
RE 7 | 德紹 - 巴特貝爾齊希 - 貝利茨-海爾斯特滕 - 柏林-萬湖 - 柏林-舍訥費爾德機場 - 朗斯多夫 - 措森 |
RB 21 | 柏林腓特烈大街 - 柏林-萬湖 - 波茨坦 - 高爾姆 - 武斯特馬克 |
RB 22 | 柏林腓特烈大街 - 柏林-萬湖 - 波茨坦 - 高爾姆 - 薩爾蒙德 - 柏林-舍訥費爾德機場 - 柯尼希斯武斯特豪森 |
RB 33 | 柏林-萬湖 - 米興多夫 - 貝利茨城 - 特羅伊恩布里岑 - 於特博格 |
奧拉寧堡 - 萊尼茨 - 博格斯多夫 - 比肯韋德 - 上諾伊恩多夫 - 弗羅瑙 - 黑姆斯多夫 - 魏德曼斯盧斯特 - 維特瑙 - 威廉斯魯 - 申霍爾茨 - 沃蘭克大街 - 博恩霍爾姆大街 - 格孫德布倫嫩 - 洪堡海恩 - 北站 - 奧拉寧堡街 - 腓特烈大街 - 勃蘭登堡門 - 波茨坦廣場 - 安哈特 - 約爾克街 - 尤利烏斯·萊貝爾橋 - 舍訥貝格 - 弗里德瑙 - 費爾巴哈街 - 施泰格利茨區政府 - 植物園 - 利希特費爾德西 - 孫德高街 - 采倫多夫 - 墨西哥廣場 - 施拉赫滕湖 - 尼古拉湖 - 萬湖 - 格里博尼茨湖 - 巴伯爾斯貝格 - 波茨坦 | |
波茨坦總站 - 巴貝爾斯貝格 - 格里布尼茨湖 - 萬湖 - 尼古拉斯湖 - 格魯訥瓦爾德 - 西十字 - 夏洛滕堡 - 薩維尼廣場 - 動物園 - 蒂爾加滕 - 貝勒維宮 - 火車總站 - 腓特烈大街 - 哈克市場 - 亞歷山大廣場 - 揚諾維茨橋 - 火車東站 - 華沙大街 - 東十字 - 內爾德納廣場 - 利希滕貝格 - 腓特烈斯費爾德東 - 施普靈湖 - 珀爾肖大街 - 馬爾燦 - 拉烏爾·瓦倫貝格大街 - 梅洛大道 - 阿倫斯費爾德 |
參考資料
[編輯]- ^ Stationspreisliste 2014 (PDF). DB Station&Service. 2013-10-24 [2014-01-01] (德語).
- ^ 2.0 2.1 Die neue Vorortbahn Berlin–Potsdam (Wannseebahn) und der Umbau des Potsdamer Bahnhofs in Berlin. In: Centralblatt der Bauverwaltung, 11. Jahrgang 1891, Nr. 39 (vom 26. September 1891), S. 378 f.
- ^ Ohne Autorenangabe: Die Berliner Stadt-Eisenbahn. In: Zeitschrift für Bauwesen, Jahrgang 34 (1884), Sp. 1–24, 113–140, 225–240, 349–376, Tafel 1–21 sowie Jahrgang 35 (1885), Sp. 1–16, 297–332, 441–506, Tafel 1–18. Digitalis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Roloff: Die Friedhofsbahn Wannsee-Stahnsorf. In: Zentralblatt der Bauverwaltung, Jahrgang 34 (1914), S. 586–588 590–592. Digitalisa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Susanne Dost: Richard Brademann (1884–1965). Architekt der Berliner S-Bahn. B. Neddermeyer, Berlin 2002, ISBN 3-933254-36-1.
- ^ 6.0 6.1 Michael Braun, Udo Dittfurth, Berliner S-Bahn-Museum , 編, Die elektrische Wannseebahn. Zeitreisen mit der Berliner S-Bahn durch Schöneberg, Steglitz und Zehlendorf, Berlin: Verlag GVE, 2004, ISBN 3-89218-085-7
- ^ Heinz ReifBerliner Verkehrsbetrieben AöR (BVG), ., [Mobilität für alle - 75 Jahre BVG, 1929–2004 Mobilität für alle - 75 Jahre BVG, 1929–2004
- Festschrift zum 75. Jubiläum], Berlin. 2007 (德文)
- ^ Peter Bock: Interzonenzüge. Eisenbahnverkehr im geteilten Deutschland. GeraMond, München 2007, ISBN 978-3-7654-7118-6.
- ^ Udo Kandler: Autos im Gepäck. (= Eisenbahn Journal Extra). Fürstenfeldbruck 2011, ISBN 978-3-89610-349-9.
- ^ Wolfgang Kiebert, Die Berliner S-Bahn 1924 bis heute, Berlin: transpress. 2004, (德文)
- ^ Regionalbahnsteig am Bahnhof Berlin-Wannsee nun stufenfrei erreichbar. DB Mobility Logistics AG. 4 April 2012 [2012-05-01].
- ^ Veolia Verkehr heißt ab 16. März 2015 Transdev und ist Teil eines weltweiten Netzwerkes innovativer Verkehrsunternehmen. Transdev GmbH. 2015-03-16 [2015-03-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存档副本.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6).
- ^ Beschreibung des Autozug-Terminals Berlin.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03).
- ^ Der letzte Autoreisezug fährt ab. Der Tagesspiegel. 3 April 2014 [2014-05-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存档副本. [2015-1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 ^ Karl-Heinz Schreck: Fähren im Bereich Berlin West. In: Berliner Verkehrsblätter Jahrgang 1986, Ausgaben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