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泰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清西陵
泰陵
泰陵正殿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所在河北省易縣
分類古墓葬
時代
編號1-180
登錄1961年

清泰陵滿語ᡝᠯᡥᡝ
ᠮᡠᠩᡤᠠᠨ
轉寫elhe munggan)位於中國河北易縣清西陵,是清世宗雍正帝陵墓,建於雍正七年(1730年)。內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憲皇后敦肅皇貴妃,附設一座皇后陵泰東陵內葬孝聖憲皇后、以及一座妃園寢葬有雍正的21位妃嬪。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築時間最早,規模最宏大壯觀,體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總共占地8.47公頃。

雍正生前曾下詔,不為自己的陵墓修建石像生神道,其子乾隆帝卻不僅補建了石像生、鋪設長達2.5公里的神道,還在神道前建造了目前中國最大的三座石牌坊。

1980年,文物工作者在泰陵月牙城壁前右下角發現一個盜洞,經國家文物局批准開始進行搶救性挖掘。挖到了地宮前的第一道屏障金剛牆時,盜洞消失,這意味着盜墓未成功,於是進行回填,恢復原貌。

選址[編輯]

林乾《論雍正相度「萬年吉地」的幾個問題》[1]梳理了清朝滿漢文檔案,認為雍正帝放棄遵化昌瑞山的東陵兆域,而在易州營建泰陵,並不是因為有意迴避其父康熙帝景陵,更不是因為奪嫡爭議而心虛。實際上雍正三年起,就在遵化昌瑞山周邊尋找「萬年吉地」。欽天監選定的是遵化州以北二十里的九鳳朝陽峪(九鳳朝陽山),大致的位置在今天的河北省興隆縣半壁山鎮車道峪村東邊。選址官員認為這裡「龍身金星宏偉」「案內明堂舒暢開陽,案外大堂規模宏闊」。

陵址選定後,下一步要「定穴」,即選定整個陵寢的建造基準點——金井的位置。但相關官員立樁牽線後,發現這個位置「正(對)水道出口之處,堂局全無」。也就是說,如果按照風水標準,取「癸山丁向」,整個陵寢布局朝向東南的話,方向正沖水口,地宮之前無法營建神道、碑亭、隆恩門、隆恩殿等所有的禮制建築。如果換一個朝向,則無法滿足風水方面的要求。此外還發現土中有大量砂石,無法攥成圓丸,說明這裡土質不好,也是營造皇陵的禁忌。

雍正五年,精通風水堪輿的福建總督高其倬回京,隨後由怡親王帶領,前往遵化查看九鳳朝陽山。高其倬最終認為這裡「未為大地」,連作為王侯墓址都不合適,更不用說皇陵了。雍正在他的建議下,決定在京畿周邊「再加尋覓二三處佳地」,最終選定了易州泰寧山天平峪(後改名太平峪)。此時,之前為營建九鳳朝陽山皇陵而在兩廣採辦的金絲楠、油楠、鐵力木等木料,江蘇燒造的金磚,房山和河北等地開採的石料,已經多運往遵化,存放在遵化。雍正放棄九鳳朝陽山陵址後,木料多運往西陵,而石料和磚料則留在遵化,乾隆初年修建景陵妃園寢的二十個地宮時取用。

乾隆三年乾隆帝為自己選擇陵址時,選擇範圍也非常廣泛,包括太平峪泰陵西南的管頭村,易州東北的瑞麟山,乃至密雲三河豐潤遷安等地,甚至關外的奉天,也都在選址範圍內。乾隆也派兵部尚書訥親等人考察了九鳳朝陽山,最後結論是這裡確實不可用。到乾隆七年三月,最終選擇了昌瑞山的勝水峪作為陵址,即裕陵

參考文獻[編輯]

  1. ^ 林乾:《论雍正相度“万年吉地”的几个问题》 (PDF).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