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南
王亞南(1901年10月—1969年11月13日),湖北省黃岡縣(今團風縣)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生平
[編輯]父母早逝,在兄長支持下在黃州讀完小學。考入武昌第一中學。
求學
[編輯]1923年考入私立武昌中華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前身之一)教育系。同時兼任中學英語教員以維持生活。受武漢中小學教員黨政練訓處負責人董必武影響。
1927年在長沙參加北伐軍。在軍中任政治教員。中國國民黨清黨後,他從武昌東下上海、又輾轉來到杭州因生活所迫寄居在大佛寺,結識了上海大夏大學哲學系畢業後同樣流寓大佛寺的郭大力。兩人決定一起從事《資本論》的翻譯工作,制定嚴密計劃,先用8年時間翻譯馬克思之前的6部經濟學和經濟史名著,包括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為全譯《資本論》打開通道。
1929年東渡日本。在東京研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從事寫作並開始翻譯資產階級古典經濟學,為翻譯《資本論》奠定基礎。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回國。在上海以翻譯和教書為業,並從事進步文化活動。後兼任暨南大學教授。在此期間與郭大力合譯的李嘉圖《經濟學及賦稅之原理》(1932年)、亞當·斯密的名著《國富論》、馬爾薩斯的《人口論》、約翰·穆勒的《經濟學原理》等經濟學著作,自己著述《經濟學史》、《世界政治經濟概論》等也陸續問世,在學術界開始嶄露頭角。從中國經濟史入手,探索舊中國的社會經濟問題,完整系統地提出「地主經濟論」,認為中國的封建制度分為領主經濟和地主經濟兩大階段,而以地主經濟形態和半封建生產方式作為一個整體,從經濟結構、政治體制和文化思想等幾個方面,進行全面系統的、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研究,來解釋中國社會經濟史長期爭論的「停滯發展」問題。主張「西周封建說」。
1933年,十九路軍福建事變。1933年11月,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函邀他往福州出任福建人民政府的文教委員和《人民日報》社社長。入閩參與其事,不久事敗被通緝而經香港乘船逃亡歐洲。在德、英等國住了一年多,深入考察西歐資本主義制度,廣泛搜集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與事跡,並繼續進行經濟學的寫作和翻譯。
中文版《資本論》翻譯者
[編輯]1935年冬經日本回到上海,與郭大力正式開始合譯的《資本論》。讀書生活出版社的負責人找到王亞南,向他說明翻譯《資本論》的迫切性,並希望儘快譯出,早日付印,並且預支了部分費用。1938年中文版三卷正式由上海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
1938年,到武漢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設計委員會委員,接受周恩來的指導。1940年9月,到在粵北山區辦學的國立中山大學任經濟學教授兼經濟系主任。1943年,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訪華,與王亞南深入探討中國封建官僚政治問題。1944年,轉任福建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同年應邀兼任當時內遷至長汀的廈門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講授《高級經濟學》、《中國土地問題》等專題。1945年秋,任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兼經濟學系主任。1948年,《中國官僚政治研究》出版。1949年1月赴香港,5月赴北京,任職於清華大學。
建國後
[編輯]1950年6月任廈門大學校長。是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兼常委、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福建省教育工會主席、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1957年5月23日在廈大參加中國共產黨。文革開始後,受到殘酷迫害,1969年11月13日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1]。1978年平反[2]。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國官僚政治研究,王亞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6 ISBN 7-5004-0789-0
- ^ 潘潮玄. 我在厦大十三年. 世紀. No. 05. 2021: 22–27.
外部連結
[編輯]教育職務 | ||
---|---|---|
前任: 汪德耀 |
廈門大學校長 1950年5月-1969年11月 |
繼任: 曾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