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約翰·貝施特

這是一篇優良條目,請按此取得更多資訊。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牧師大人
約翰·貝施特
約翰·貝施特畫像
第16任喬治城學院校長
任期
1829年3月31日—1829年9月14日
前任威廉·費納
繼任托馬斯·穆勒迪
個人資料
出生約翰·威廉·貝施特
(1763-05-20)1763年5月20日
奧屬尼德蘭盧森堡公國
逝世1842年1月6日(1842歲—01—06)(78歲)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約克縣天堂鎮區
墓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亞當斯縣科紐戈禮拜堂

約翰·威廉·貝施特SJ(英語:John William Beschter,德語:Johann Wilhelm Beschter,1763年5月20日—1842年1月6日)是生於奧屬尼德蘭盧森堡公國天主教牧師和耶穌會士,1807年移民美國,在賓夕法尼亞州馬里蘭州鄉間傳教。貝施特是蘭開斯特聖母教堂最後的耶穌會牧師,還是巴爾的摩聖約翰福音教堂牧師和賓夕法尼亞州眾多德語教會牧師。

貝施特暫停傳道前往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縣懷特馬什引導見習期的新耶穌會士,還曾在1829年短暫出任喬治城學院校長。他在馬里蘭州與來到美國的歐洲大陸耶穌會士結成統一戰線,支持教會領導人的君主制觀念。貝施特卸任校長後在喬治城學院繼續工作一年擔任德語教授,再到賓夕法尼亞州約克縣天堂鎮區擔任12年牧師後辭世。

早年經歷

[編輯]

約翰·威廉·貝施特1763年5月20日生於神聖羅馬帝國奧屬尼德蘭盧森堡公國[注 1][2][3][4],早年經歷缺乏記載。若望·卡羅爾大主教稱貝施特1807年從阿姆斯特丹啟程遠赴新大陸前曾在盧森堡當牧師座堂主任牧師[5]

貝施特抵達美國後於1807年10月10日加入耶穌會[6],並把姓名英語化[7]。1809年8月22日和1814年4月21日,他在蘭開斯特縣申請歸化[4]

美國傳教

[編輯]

賓夕法尼亞州

[編輯]

貝施特抵達美國同年就當上賓夕法尼亞州蘭開斯特聖母教堂祭司[7],第二年又當上牧師[2],是耶穌會在美國復興後該教堂唯一的耶穌會牧師[8]。分到聖母教堂後他同時向當地的美國人德意志人愛爾蘭人三大族群傳道並贏得卡羅爾大主教讚譽[9]。教區此前因牧師國籍和語言爭執不下,貝施特擔任牧師後事態平息。上任牧師赫爾曼·斯托克(Herman J. Stoecker)英語尚有欠缺,愛爾蘭教徒頗感不滿。斯托克的上任牧師弗朗西斯·菲茨西蒙斯(Francis Fitzsimons)是愛爾蘭人但不會德語,這又令大部分德裔教民難以接受。貝施特的母語是德語而且精通英語,所以能滿足各方需求、解決爭議。[10]

貝施特擔任牧師期間,教會於1810年在賓夕法尼亞州萊巴嫩創辦傳教區,此前該州其他地區都已建立這類傳教區。同年7月23日[11],貝施特參與奠基儀式並為教堂起名聖母升天教堂[12]。主持儀式時他用英語和德語向天主教與新教會眾宣講[13],台下還有摩拉維亞弟兄會牧師一人,信義宗改革宗牧師各三人[9]。貝施特牧師贏得教眾支持[14],1812年卸任後愛爾蘭人邁克爾·伯恩(Michael J. Byrne)接手[2][9]。貝施特擔任牧師頗受認同,有「非常聖潔的人」 美譽,但他並不因此滿足,據卡羅爾所述,貝施特就像其他許多前來美國的外國傳教士一樣「想獲得更好教育」[15]

馬里蘭州

[編輯]

接下來貝施特前往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縣懷特馬什White Marsh)引導見習期的新耶穌會士。耶穌會早在1741年就立足懷特馬什,[16]但成立新會士見習區是在1814年才真正提上日程。貝施特陪同首批新會士從弗雷德里克出發,1814年7月12日抵達懷特馬什見習區[17],這年他就在此充當見習導師[18]

1816年,貝施特當上賓夕法尼亞州亞當斯縣科紐戈鎮區Conewago Township助理牧師,協助牧師路易·德巴特Louis de Barth[19]。科紐戈周邊的天主教徒越來越多,原本的傳教區獲得更大自治權但仍屬科紐戈教區。貝施特負責其中約克縣天堂鎮區Paradise Township)鴿子山(Pigeon Hills)的布蘭特禮拜堂(Brandt Chapel)傳教區。[20]同年他前往弗雷德里克並停留兩年[21]。1818年,生病的貝施特已同費城主教邁克爾·弗朗西斯·伊根發生分歧[9],為此前往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喬治城[2]。為紀念馬丁·路德撰寫《九十五條論綱》三百周年,費城出版署名貝施特的書冊《祝福改革宗——馬丁·路德自畫像》(The Blessed Reformation – Martin Luther portrayed by himself)。但書冊其實是安東尼·科爾曼Anthony Kohlmann)所寫,借用貝施特的姓氏為化名[22]

1820年,貝施特接替布羅修斯(F. X. Brosius[23])出任巴爾的摩聖約翰福音教堂牧師[2],這裡大部分教眾是德裔[2],1828年他又由路易·德巴特接替[23]。美國耶穌會對歐洲大陸耶穌會領導層心存疑惑,雙方關係緊張,1820年總會長路易吉·富蒂斯Luigi Fortis)決定生於波蘭裔弗朗西斯·齊澤羅辛斯基Francis Dzierozynski)擔任美國耶穌會總會長查爾斯·尼爾Charles Neale)的助理、顧問和告誡師[注 2],賦予齊澤羅辛斯基非常廣泛的權力[25]。貝施特支持富蒂斯總會長的決定,譴責美國耶穌會「不知何故」反對君主制,還有「主權本質上屬於人民」這麼奇怪的觀念[26]。1821年2月2日,貝施特獲頒耶穌會古典學術職位[27][28]。1823年齊澤羅辛斯基當上美國耶穌會總會長,貝施特再度表態支持[29]

喬治城學院

[編輯]
1829年喬治城學院校園

1828年,貝施特轉到喬治城學院擔任神職人員[2]。1829年身患結核病威廉·費納獲許辭職(同年六月去世),貝施特受命繼任喬治城學院校長[30],3月31日上任[31]。選他當校長頗讓許多人意外並招來英美平信徒反對,聲稱貝施特英語讀寫不流利[32],對他完全可以用英語講道視而不見[33]。他們還斷信貝施特對高校運作一無所知,抱持本土主義立場的耶穌會士曾以類似理由反對科爾曼、斯蒂芬·拉里格多勒·杜比森Stephen Larigaudelle Dubuisson)等他國出生人士進入喬治城學院領導層[32]

與過去幾任校長相比,貝施特執掌期間喬治城學院情況良好,計有45人學[34]。同年學校在弗雷德里克開設分支院校聖約翰文學院約翰·麥克埃羅伊John McElroy)負責,學校在上一年8月7日奠基[35]。執掌喬治城學院期間,貝施特與斯蒂芬·迪凱特Stephen Decatur)皈依天主教的遺孀蘇珊(Susan)結為好友[36]。1829年9月4日,托馬斯·穆勒迪接替貝施特的校長位置,後者留在學校擔任德語教授到1830年[37]

晚年和逝世

[編輯]

貝施特1830年從喬治城學院退休後回到仍屬科紐戈教會的天堂鎮區布蘭特禮拜堂,餘生都在此當牧師[2],最後一年還得到同住天堂鎮區的菲利普·薩基(Phillip Sacchi)協助[38]。1842年1月6日,約翰·威廉·貝施特在天堂鎮區與世長辭[39],遺體送到科紐戈禮拜堂下葬[40]

注釋

[編輯]
  1. ^ 有文獻稱貝施特生於林堡公國[1]
  2. ^ 此處的「助理」取意譯,原文為拉丁語「socius」,是耶穌會省級會長的重要助理職位[24]

參考資料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Buckley & 2013,第127頁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Devitt & 1911,第242頁
  3. ^ Woodstock Letters & 1901,第350, 352頁
  4. ^ 4.0 4.1 Naturalization Index.
  5. ^ Woodstock Letters & 1901,第350–351頁
  6. ^ Woodstock Letters & 1901,第351頁
  7. ^ 7.0 7.1 Sener & 1894,第327頁
  8. ^ Devitt & 1933,第185頁
  9. ^ 9.0 9.1 9.2 9.3 Häberlein & 2009,第198頁
  10. ^ Häberlein & 2009,第197–198頁
  11. ^ Sener & 1894,第337頁
  12. ^ Nolt & 2002,第185頁
  13. ^ Chinnici & 1979,第727頁
  14. ^ Burson,Wright & 2015,第210頁
  15. ^ Burson,Wright & 2015,第213頁
  16. ^ Devitt & 1933,第173頁
  17. ^ Devitt & 1933,第175頁
  18. ^ Devitt & 1933,第181頁
  19. ^ Reily & 1885,第63頁
  20. ^ Reily & 1885,第68頁
  21. ^ Reily & 1885,第200頁
  22. ^ Devitt & 1911,第243頁
  23. ^ 23.0 23.1 Scharf & 1881,第540頁
  24. ^ Gramatowski & 2013,第27頁
  25. ^ Kuzniewski & 1992,第54頁
  26. ^ Kuzniewski & 1992,第55頁
  27. ^ Gramatowski & 2013,第15頁
  28. ^ Mendizabal & 1972,第21頁
  29. ^ Burson,Wright & 2015,第214頁
  30. ^ Curran & 1993,第99頁
  31. ^ Shea & 1891,第79頁
  32. ^ 32.0 32.1 Curran & 1993,第101頁
  33. ^ Lee & 2010,第34頁
  34. ^ Easby-Smith & 1907,第65頁
  35. ^ Shea & 1891,第81頁
  36. ^ Warner & 1994,第199頁
  37. ^ Shea & 1891,第90頁
  38. ^ Devitt & 1932,第363頁
  39. ^ Reily & 1885,第69頁
  40. ^ Devitt & 1932,第344頁

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天主教會職銜
前任者:
赫爾曼·斯托克
蘭開斯特聖母教堂牧師
1807至1812年
繼任者:
邁克爾·伯恩
前任者:
布羅修斯
巴爾的摩聖約翰福音教堂牧師
1820至1828年
繼任者:
路易·德巴特
學術機關職務
前任者:
威廉·費納
第16任喬治城學院校長
1829年
繼任者:
托馬斯·穆勒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