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老爺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老爺閣
概要
興建期1860年
拆除日1966年9月23日(或13日)
老爺閣前的西大街

老爺閣,本名關聖閣,建於1860年,毀於1966年,是一座供奉關帝武財神趙公明的二層樓閣。原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營口市

歷史[編輯]

老爺閣建於清咸豐十年(1860年)十月[1]。老爺閣原名關聖閣,由於閣中供奉的關羽俗稱關老爺而得名老爺閣[2]。關於修建老爺閣的原因,民間有「大刀壓小刀」和「黃鼠狼吃雞」的傳說(見#民間文化)。有學者認為,修築老爺閣的真正原因是當時營口西大街商貿繁榮,商人們供奉關帝以求平安、富裕。[2]

營口開埠至宣統元年(1909年)間一直沒有獨立的行政建制,分屬海城縣蓋平縣。老爺閣恰好位於兩縣的分界線上,以西為海城縣,以東為蓋平縣。1909年,清政府析海城、蓋平縣設營口直隸廳,老爺閣不再是兩縣的分界。[3][4]老爺閣沒有廟會,沒有廟產;全年僅元宵節重陽節開門,其餘時間大門緊鎖。[2]民國十二年(1923年)七月,高永祺、王煥等重修老爺閣。[1]

1963年,老爺閣入選營口市文物保護單位[5]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營口市的紅衛兵運動在1966年8月底興起。紅衛兵用「破舊立新」四字覆蓋了老爺閣的「正大光明」匾額,後來在1966年9月23日(一說為9月13日[5])將老爺閣徹底拆掉。[6]有資料稱,「正大光明」匾額曾保存在西市區武裝部,後來下落不明。老爺閣拆除後,原址修築城市道路,遺蹟全然無存。[7]

建築[編輯]

老爺閣坐東朝西,占地面積約一百平方米,高十多米。[8]老爺閣建在條石砌成的高台上。石台四周圍有木柵欄,老爺閣建於柵欄之中。[1]樓閣平面呈方形,共兩層,歇山頂,覆青瓦。[5]一層供奉黑面武財神趙公明[1][9]。趙公明騎黑虎、戴鐵冠、握鐵鞭,形象勇猛[9]。塑像上方懸有「威鎮坎宮」匾額,兩旁掛有對聯「無以爲寶惟善以爲寶則財恆足矣;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又從而招之」。[1]二層供奉關帝坐像[10],兩旁塑關平周倉[7]。塑像上方懸「俯察百隧」匾額,兩旁的對聯爲「河北辭朝正當有事之秋,怒斬曹瞞六將;江東赴宴如入無人之境,笑傾魯肅酒三杯」,落款爲「民國十二年浴佛日丹徒弟子吳兆元敬立」。[1]室內有三國故事彩色壁畫。[7]閣外朝西一側,一層懸有民國十二年營口縣知事陳文學所書大匾「正大光明」,二層懸有咸豐十年匾額「文武聖神」。[1]石台上立有兩通石碑。閣後有一座小院,院內有三間磚房,曾有僧人、窮困民眾在此居住。[7]

民間文化[編輯]

民間傳說,修建老爺閣是為了「以大刀壓小刀」。故事的一種版本是:營口舊時治安不好,常有匪徒搶劫勒索。由於這些人作案時都帶匕首,當地人稱之為「小刀子匠」。通縣康莊回民康福亭擅長武術,遷居營口後帶人教訓「小刀子匠」,營口治安有所好轉。當地人為了讓「小刀子匠」不再作亂,修築老爺閣,供奉關羽,關羽身側塑周倉持大刀像,「以大刀壓小刀」。[9]另一種版本稱:老爺閣附近時常有切糕小販夜間持切糕刀搶劫。為了解決問題,當地人決定修一座老爺閣,用關公的大刀對抗切糕刀。[2][7]

另有傳說聲稱修建老爺閣與教堂有關。營口開埠後,傳教士在遼河南岸修建了一座教堂。教堂頂上安裝了一個公雞形的風向標,因此百姓稱呼教堂為「公雞樓」。營口俗稱「營子」,「營子」與「蠅子」同音。公雞吃蠅子,當地人認為西洋傳教士修築「公雞樓」有吞占營口之意。為了反擊,眾人在教堂南側修築了老爺閣,閣內塑有黃鼠狼,以「黃鼠狼吃雞」對抗洋人。不過,有人指出「公雞樓」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晚於老爺閣,這個故事並不成立。[2][7][9]

「老爺閣的匾——正大光明」是營口當地的一句歇後語[11]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楊晉源 (編). 营口县志(下部). 1933: 212. 
  2. ^ 2.0 2.1 2.2 2.3 2.4 曲景太 (編). 辽宁地域文化通览 营口卷.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4-11: 376-378. ISBN 978-7-5472-2470-0. 
  3. ^ 王輝 (編). 百年商埠——西大街.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3-06: 122-127. ISBN 978-7-5472-1605-7. 
  4. ^ 营口旧方志. 老邊區人民政府. 2018-12-14 [2021-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2). 
  5. ^ 5.0 5.1 5.2 崔艷如; 馮永謙; 崔德文. 营口市文物志. 瀋陽: 遼寧民族出版社. 1996-03: 150-151. ISBN 7-80527-681-1. 
  6. ^ 營口市史志辦公室 (編). 营口通史 第2卷. 瀋陽: 萬卷出版公司. 2012-12: 245-246. ISBN 978-7-5470-1681-7. 
  7. ^ 7.0 7.1 7.2 7.3 7.4 7.5 西市區檔案局; 西市區檔案館 (編). 人文胜迹. 營口. : 17-20. 
  8. ^ 營口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編). 营口市志 第5卷. 呼和浩特: 遠方出版社. 1999-01: 407. ISBN 7-80595-141-1. 
  9. ^ 9.0 9.1 9.2 9.3 營口市史志辦公室 中共營口市委黨史研究室 (編). 营口风物志 第1册. 瀋陽: 萬卷出版社. 2014-03: 228-229. ISBN 7-5470-1774-6. 
  10. ^ 遼寧省博物館 (編). 辽宁史迹资料. 瀋陽: 遼寧省博物館. 1962-01: 127. 
  11. ^ 薛濤 (編). 大辽河文萃:营口史话. 哈爾濱: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3-04: 16. ISBN 7-207-0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