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學恭
解學恭 | |
---|---|
中共山西省委代理書記 | |
任期 1951年7月-1952年7月 | |
中共天津市委第一書記 | |
任期 1967年1月-1978年6月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16年10月6日 中華民國山西省隰縣 |
逝世 | 1993年3月3日 | (76歲)
籍貫 | 山西省隰縣 |
政黨 |
解學恭(1916年10月6日—1993年3月3日),曾名謝賓,山西省隰縣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民國時期
[編輯]解學恭早年在山西省立第九中學(校長張學常[1])就讀[2][3]。193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在家鄉參加東征紅軍,後隨軍返回陝北。1937年,日軍攻陷太原,他被派往臨汾,由北方局安排,擔任洪洞趙城(洪趙)特委委員。1938年,任中共晉西南隰蒲特別區委書記、隰蒲游擊第五大隊政治委員。1939年,任晉西南洪趙游擊第3大隊政治委員。1940年2月至1941年8月,任中共晉西區洪趙地委書記,八路軍第120師洪趙縱隊政治委員、縱隊長[4]。1941年8月至1942年8月,任中共晉西南工委委員、工委組織部部長。1942年8月至1945年,任中共晉西南工委書記,八路軍第120師洪趙縱隊縱隊長、洪趙獨立支隊政治委員[5]。
1945年9月至1948年8月,任中共呂梁區黨委副書記兼社會部部長、組織部部長(至1946年夏)、呂梁軍區副政治委員[6]。1948年8月至1949年8月,任中共晉中區黨委副書記兼社會部長、晉中軍區副政治委員,中共太原市委(與晉中區黨委合併後)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農村工作委員會主任、晉中軍區副政治委員[5]。
共和國時期
[編輯]1949年4月,任太原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同年8月至1951年12月,任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949年9月至1951年3月,任中共山西省委黨校校長。1950年8月至1952年9月,兼任山西省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主任。1951年2月至同年7月,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副書記。1951年7月至1952年7月,任代理書記。1952年1月至12月,兼任中共山西省委企業管理委員會書記。同年7月至1954年8月,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組織部部長。1952年11月至1958年4月,任對外貿易部副部長。1954年8月起,任北京對外貿易學院院長[7]。
1956年,任中共中央國家機關黨委常委、中共中央國家機關監察委員會書記。1958年4月至1961年3月,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處書記;1960年11月至1966年12月,任中共中央華北局書記處書記[8]。1961年2月至1962年5月,兼任中共中央華北局財貿辦公室主任。
因內人黨事件,烏蘭夫下野,1966年8月,解學恭被任命為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第一書記[9],但是並未到職。1967年1月至12月,他改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一書記。1967年12月至1978年6月,任天津市革命委員會主任[10]。1970年4月至1971年5月,任天津市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小組組長[11]。1971年5月至1978年6月,任中共天津市委第一書記。1969年10月至1975年10月,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政治委員。1969年10月至1978年6月,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警備區第一政治委員;1977年12月至1978年6月,兼任天津市第五屆政協主席,1978年4月至6月,兼任中共天津市委黨校校長。
文化大革命結束,因以及文革期間他對江青、小靳莊事件上[12],對江青一派採取配合和縱容態度,被調往中央接受審查。華國鋒將天津的問題推給王曼恬身上,促使解學恭擺脫壓力。然而1977年王曼恬的自殺案,促使1978年3月14日,天津市委召開組織工作會議,審查文革中尚未平反的案件,平反萬張集團案等,並指出主要責任在市委及負責人解學恭。1978年6月復職的後鄧小平,仍然堅持改組中共天津市委,並繼續追究文革中天津的371起冤案,免除解學恭所有黨內外職位[13]。然而對解學恭黨籍問題上,胡耀邦仍然主張解學恭對共和國成立前後有貢獻,應保留黨內職位,王鶴壽則反對。而1987年胡耀邦下台後,中共中央書記處仍然決定在整黨中開除解學恭的黨籍[14]。
1993年3月3日,解學恭因病逝世,享年77歲[5]。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隰縣委員會 (編). 隰县文史资料 第9辑. 1995年12月: 97–99.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西省隰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隰县文史资料 第2辑.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西省隰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1986年12月: 125.
- ^ 王哲士. 风清月白. 北京: 作家出版社. 2006年6月: 25. ISBN 7-5063-2689-2.
-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 七大代表忆七大 上.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7月: 317–318. ISBN 7-208-05854-7.
- ^ 5.0 5.1 5.2 王波,李迎. 晋绥风云人物 党政人物卷.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7年12月: 189–190. ISBN 978-7-5073-2448-8.
- ^ 王春吉,趙鍾著. 风云纪实.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3年1月: 277. ISBN 7-203-08024-2.
-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7月: 243–244. ISBN 7-208-05733-8.
- ^ 任百平,郭寶主編;紅軍東征紀念館. 数风流人物 1936年红军东征.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5年9月: 529. ISBN 7-5073-1788-9.
- ^ 中共中央組織部等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第6卷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5-1976.10.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175. ISBN 7-80136-318-3.
- ^ 魏建一. 天津市机构编制大事记. 北京:海洋出版社. 2013年3月: 96. ISBN 978-7-5027-8523-9.
- ^ 中共中央組織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第6卷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5-1976.10.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144–145. ISBN 7-80136-318-3.
- ^ 黨史博覽雜誌社. 党史博览 2002年合订本. 黨史博覽雜誌社. 2002: 77.
- ^ 陳冠任. 1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改革启动纪实.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9年11月: 94. ISBN 978-7-5098-0457-5.
- ^ 原胡耀邦政治秘书刘崇文:耀邦和我谈下台前后. 文化中國-中國網. [2015-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外部連結
[編輯]中國共產黨職務 | ||
---|---|---|
前任: 賴若愚 |
中國共產黨山西省委員會代理書記 1951年7月-1952年7月 |
繼任: 高克林 |
前任: 烏蘭夫 |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第一書記 1966年8月-1971年5月 |
繼任: 尤太忠 |
前任: 萬曉塘 |
中國共產黨天津市委員會第一書記 1967年1月-1978年6月 |
繼任: 林乎加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職務 | ||
前任: 胡昭衡 天津市人民委員會市長 |
天津市革命委員會主任 1967年12月-1978年6月 |
繼任: 林乎加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委員會 | ||
前任: 萬曉塘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主席 1977年12月-1979年7月 |
繼任: 閻達開 |
教育職務 | ||
前任: 李秋野 |
北京對外貿易學院院長 1954年9月-1958年12月 |
繼任: 李秋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