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說明討論:如何輸入間隔號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建議保留甚至鼓勵增加包含「.」的重定向頁

[編輯]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

目前中文維基在使用外國人名的符號時,規定採用「·」而不是「.」,目前經常的情況是,有用戶建了有「.」的條目,就被移到「·」後,原來的重定向頁也被刪除,但事實上,很多人的電腦是打不出「·」的(像我就是,都要用編輯工具),很多新用戶或純讀者也很可能用「.」來查詢,這就造成經常明明有的條目找不到,或甚至不小心重建條目的情形,我覺得統一符號是合理的,但同時應該照顧習慣用別的符號的人,因此希望建議大家往後能保留甚至鼓勵增加「.」的重定向頁來解決這個問題。--ffaarr (talk) 00:52 2006年4月13日 (UTC)

  • (+)贊成,可以增加檢索條目的便利性,所有的·都應該增加來自.的重定向。--Jasonzhuocn...._交流03:03 2006年4月13日 (UTC)
  • (-)反對,實際上在維基中絕大部分對條目的查找是通過內部連接而不是搜索器來實現,而且對於目前的搜索功能來說,實際存在的繁簡體的問題要比隔點嚴重。對於這個問題,解決的手段應該是把內部搜索改為「關鍵字」而不是「完全符合」的搜索方式,不利用一不到位而是通過搜索結果判斷是否存在該條目。--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43 2006年4月13日 (UTC)
  • 這個符號的確是個大麻煩。--百楽兔05:29 2006年4月13日 (UTC)
這個問題常用的使用者和編輯者也許搞得清楚,但搞不清楚的人一定很多,我強調的是「不要刪除」這些重定向,這樣既要花時間刪,又增加了搜尋的麻煩,至於是不是每個條目都要有重定向,願意作的人就作,沒時間作也無妨。保留重定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另外,繁簡的問題當然很嚴重,所以我們會保留繁簡轉換的重定向,現在這個提議只是把「.」的問題和繁簡同等看待而已--ffaarr (talk) 06:28 2006年4月13日 (UTC)
  • (-)反對,保留「.」會讓這種表示方法在條目中也存在的。建議在搜索時用空格代替,如「喬治 布什」。--Isnow 08:04 2006年4月13日 (UTC)
  • 檢索條目本來就是維基百科功能中較不足的一環,對於一個尋找條目的使用者來說,能夠使用搜尋器來找到想要的資料就是作為一部百科全書最基本的功能。身為百科編輯者的我們,應當為閱讀者著想,以手動編輯重定向的方式來讓所有查詢.指向·,以提高維基百科檢索的召回率(en:recall)。--Jasonzhuocn :)☆☆☆ 08:30 2006年4月13日 (UTC)
  • 另,維基百科對使用者難以上手是個不爭的事實,現在以重定向來提升維基百科的檢索效率,也是造福習慣輸入.甚至不能輸入·的朋友,能否讓我們體諒不知道使用·來檢索條目的閱讀者呢,一次搜到條目與換個方式再多搜幾次才得到,我認為前者是我們應努力的方向。條目命名規則統一使用·的目的之一即是避免有兩條使用點的條目重複了。--Jasonzhuocn :)☆☆☆ 08:30 2006年4月13日 (UTC)
  • 再補充一段話,遠兄會發起這個提議,就是有位新手為了貢獻第一個條目而準備了一個禮拜的功課。建立時卻沒有發現因為已有另一個·的同名條目存在,條目被刪除。如果有做好兩點的重定向,以後就不會發生這種遺憾了。--Jasonzhuocn :) ☆☆☆ 08:42 2006年4月13日 (UTC)
  • 我與Isnow有非常相似的擔心。現在已經有許多用戶在正文中不使用推薦的隔點,我們在重定向上放開不只是影響了搜尋,而且是鼓勵了他們在正文中也這麼做。另外,無論怎麼簡化,維基本身的龐大體系都不會讓人覺得舒服的,我直到現在也有許多技術問題搞不清楚。對「.」隔點的保留對整個維基體系的過分複雜貢獻甚微。--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9:58 2006年4月13日 (UTC)
  • (+)支持,提供友善的搜尋介面是百科優先考量。--阿儒 | 這裡泡茶 11:00 2006年4月13日 (UTC)
  • (+)支持。--眼鏡虎 (討論|貢獻) 11:26 2006年4月13日 (UTC)
  • (=)中立,這個應該可以通過修正維基百科的搜索程式來改進。--藍色理想@鬱郁竹林 05:28 2006年4月14日 (UTC)

其實我覺得目前google 的搜尋比維基內部的還較準確(google中國的不計),加上「site:zh.wikipedia.org」就幾乎都找到所需,甚至繁簡不會有問題,也比較快...用google找根本不會有上述的問題,不過要像其他wiki引擎一樣要加上google搜尋框似乎不易。^o^Stewart~惡龍->講! 08:49 2006年4月14日 (UTC)

補充,個人認為,保留「.」只能稍微改進wiki的「轉到」功能,對「搜索」功能沒有幫助。--Isnow 12:54 2006年4月14日 (UTC)
個人感覺搜索的話也是使用「site:zh.wikipedia.org」比較準確:P。添不添這個點將影響上千個頁面,個人希望是能夠從改進維基百科搜索引擎入手,或推廣使用site:zh.wikipedia.org這種方式。--學習第一|有事找我 09:47 2006年4月18日 (UTC)

間隔號是否也能地域轉換

[編輯]

台灣所制定的間隔號,是佔一整格的「‧」,但是維基百科裡只有大陸制定佔半格的「·」。是否能夠將「‧」納入,並設置轉換功能,讓兩者能在使用繁簡不同字體檢視時能互相轉換,就像台灣的引號「」與大陸的引號“”也能互相轉換一樣?--jitcji留言2012年5月25日 (五) 15:02 (UTC)[回覆]

路過插嘴,引號這個和甚麼地方制定有關的嗎?我還以為只是中英文、全半形有關……—— 天真傻子  §⇈ 狼來了!狼來了! 2012年5月25日 (五) 15:24 (UTC)[回覆]

其實我覺得是不是應該都用「‧」?顯示為一格和半格和系統/瀏覽器/字體有關,在我這裡顯示都是半格。另外「‧」:U+2027 HYPHENATION POINT;「‧」:U+00B7 MIDDLE DOT。Liangent (留言) 2012年5月25日 (五) 16:45 (UTC)[回覆]
大陸和台灣的間隔號(「‧」,U+00B7 MIDDLE DOT)都是站一整格的,但是歐美國家電腦的字體中的符號都是占半格的。-- ──★──  2012年5月27日 (日) 03:42 (UTC)[回覆]
這樣的話,就應該把維基百科裡的間隔號全部改正為一整格的「‧」,包括編輯時的標點符號工具列、如何輸入間隔號,希望有具職權的維基人出面處理。另一方面也很好奇,目前百科裡一律使用半格的「·」當初是如何決策的?--jitcji留言2012年5月28日 (一) 14:14 (UTC)[回覆]
根據間隔號條目,似乎是中台都用·,也就是U+00B7--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5月28日 (一) 15:26 (UTC)[回覆]
我是台灣人,從小到大閱讀的書籍包含教科書在內,間隔號全是佔一整格「‧」,從未見過「·」,中華民國教育部網站的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示範的間隔號亦是全形格式,間隔號條目的內容明顯寫錯了。至於中國大陸我找不到官方標準資料,不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裡看到他們使用的間隔號是「·」。--jitcji留言2012年5月29日 (二) 06:28 (UTC)[回覆]
目前間隔號·至少應該是各種中文輸入法中都有比較好支持,較容易輸入的吧?另,關於標準,目前大陸的標點符號用法是1995年制定,1996年實施的,基本沒有涉及到電腦上如何使用的問題--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5月30日 (三) 07:10 (UTC)[回覆]
剛查了一下GB/T 15834-1995(標點符號用法),該標準主要是用來規範書寫和書刊印刷的,因此並沒有說間隔號要用哪一個編碼的(那時有unicode嗎?)。其中關於間隔號的說明中有提到「間隔號一般占一個字的位置」。而在2012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標準GB/T 15834-2011中則改為「間隔號占半個字位置,上下居中」,但是仍然沒有說應該是哪個編碼(注意:標點符號用法只是推薦標準,不是強制標準)--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5月30日 (三) 07:46 (UTC)[回覆]
請仔細看我發表的文字,從來沒有提到「編碼」的問題,一直都是計較符號的「模樣」而已。中華民國的標準是「佔一個字的位置,居正中」,那麼就應該以模樣最符合該條件的「‧」或「.」來與之對應,無論如何絕對不會是只佔半個字的「·」;而中國大陸的新標準是佔半個字位置,那就是選用「·」與之對應,只是一個這麼簡單的邏輯而已,無關編碼。--jitcji留言2012年5月30日 (三) 08:44 (UTC)[回覆]
問題是模樣是由編碼決定的啊。另外,剛才特意注意了一下你提到的占格問題,奇怪的是我電腦上(win7+firefox),(「·」,U+00B7 MIDDLE DOT)占的是整格,而「「」:U+2027 HYPHENATION POINT」則是半格,正好與jitcji說的相反--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5月30日 (三) 08:48 (UTC)[回覆]
我又測試了一下不同瀏覽器下的占格問題(win7):
  • firefox12(字體為SimSun-ExtB): U+2027「‧」為半格,U+00B7「·」為整格
  • Chrome18(字體為SimSun-ExtB)與firefox12同
  • IE9(字體為SimSun-ExtB):U+2027「‧」為整格,U+00B7「·」為半格

另外,「.」在三種瀏覽器下雖然是整格,但位置是左下角,並不居中。此外,U+2027「‧」在瀏覽模式下看起來更像是短橫線而不是點(看起來像是比連接線「-」略短一點的橫線);但是在編輯模式下U+2027「‧」則是一個點--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5月30日 (三) 09:08 (UTC)[回覆]

這些是不同語言的「字體」造成的。

日文中點「・」只在日文中使用,故通常會顯示為一個漢字寛(這個字符是萬能的好方法,但是否適用於維基百科有待討論)。而間隔號「·」因為多語言共用,如果瀏覽器或系統用了西文字體在前、中文字體在後的fallback順序,那麼多數情況會把間隔號顯示為半寛。

IE9開始和最近版本的Webkit已經支援CSS3 @font-family下的「unicode-range」屬性,除了不正確編碼的日文中點或全型句號「.」(這個字符在Mac OS X上的多數字體中都顯示於左下角,而非正中間),也可以善用這個功能解決間隔號問題。Jonas留言2012年5月30日 (三) 09:27 (UTC)[回覆]

我使用作業系統Win XP、Vista、7,瀏覽器Firefox、IE都檢視過,U+2027「‧」都是整格、U+00B7「·」都是半格,不管瀏覽模式或編輯模式都相同;我的瀏覽器都是預設的字體,Firefox為Arial,IE為Times New Roman。再將U+FF0E「.」、U+2027「‧」、U+00B7「·」三個符號皆逐一套用ArialTimes New Roman細明體新細明體標楷體五種常用的字體來檢視,發現不管哪種字體,前兩種符號都佔整格,後一種符號都佔半格;位置上除了後一種符號在細明體時會稍偏下方,其餘皆居正中。上述實驗結果不管在瀏覽器裡還是文書處理軟體裡(例如Microsoft Word)都相同。如果上述五種字體也是大陸電腦的常用字體,並且在大陸電腦裡實驗後得到的也是相同的結果,那麼可否在百科裡以U+2027「‧」為台灣的間隔號,U+00B7「·」為大陸的間隔號,並使其能夠互相轉換?--jitcji留言2012年5月31日 (四) 08:23 (UTC)[回覆]

你這個間隔號字符用法只考慮到WIndows的字體排序,很不可靠。Jonas留言2012年6月1日 (五) 02:16 (UTC)[回覆]

我在Microsoft Word里試了一下,U+FF0E「.」大多是靠下居中,而占位問題,還是U+00B7「·」占整格居多。或許這與操作系統、應用軟件、字體、環境語言編碼等都有關係?另外一個問題是,占位多少,並不必然與使用哪個字符有關,也就是說,大陸沒有任何規定說U+00B7「·」是間隔號,台灣也沒有任何規定說U+2027「‧」為間隔號。其實到底用哪個作為間隔號,可能約定俗成更主要。例如各種中文輸入法下,在輸入中文標點符號時,是否有對某個間隔號輸入的支持?例如參考Help:如何輸入間隔號,繁體的新倉頡輸入法就將U+00B7「·」作為標點符號之一可以直接輸入。因此,用哪個作為間隔號,或許目前比較有效的做法是看看常用的簡體和繁體輸入法都支持哪個間隔號?--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6月1日 (五) 02:19 (UTC)[回覆]
(:)回應:台灣官方有規定間隔號(音界號)對應內碼:
音界號:BIG-5 A145→U+2027
音界號(小):BIG-5 A150→U+00B7
--Justice305留言2012年6月1日 (五) 03:08 (UTC)[回覆]
雖然台灣這樣規定,但其實很不嚴謹,更不該把音界號和間隔號混用,西文標點「‧」(U+2027 HYPHENATION POINT)其實是在字典中為單字分音節用的。Jonas留言2012年6月1日 (五) 09:42 (UTC)[回覆]
U+FF0E「.」與U+2027「‧」也是可以用倉頡輸入的,分別是「zxae」與「zxaf」,不是新倉頡也可以(其實U+00B7「·」也是)。我猜想只要有輸入標點符號功能的輸入法應該也都可以輸入這三種符號,只不過我們沒有一一試過。若要說最常被台灣人當做間隔號使用的符號,應該就是U+FF0E「.」,因為輸入這個符號只要在任何一種中文輸入法全形時按下鍵盤上的英文句點鍵就能得到(有時候可能要同時按Shift鍵或調整為英數模式,但還是比較簡易又直接,那些輸入法的特殊輸入方式若沒有特地查詢或嘗試根本不會知道),而這個符號在多數台灣電腦常用字體下的模樣也符合官訂的「佔一個字的位置,居正中」。
但是,從Justice305的留言我們可以確定,台灣官方是有規定間隔號的電腦符號的,那就應該照著這個標準使用U+2027「‧」了。中華民國標點符號的音界號就是間隔號以前的名稱,兩者是同一個符號,並不是指英文裡面分音節用的符號。--jitcji留言2012年6月1日 (五) 16:21 (UTC)[回覆]

數天沒人討論了,可是問題還沒解決。現在可確定台灣的間隔號就是U+2027「‧」了,希望有人能找出大陸間隔號的編碼,若沒有則找出在大陸電腦最普遍的設定下顯示的模樣與官方標準描述相同或最接近的符號。--jitcji留言2012年6月6日 (三) 14:32 (UTC)[回覆]

其實對於標點符號的偏好是一種習慣,在看習慣目前維基百科上使用的字碼版本之後,縱使我是台灣用戶,也並不希望符號改為您所提出的U+2027「‧」。--泅水大象 訐譙☎ 2012年6月6日 (三) 19:13 (UTC)[回覆]
這是標準,不是偏好。有標準的事自然該照著標準來。--jitcji留言2012年6月7日 (四) 13:04 (UTC)[回覆]

另有一個問題是這兩個符號是否僅作為中文分隔號使用?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7日 (四) 14:25 (UTC)[回覆]

這兩個符號在其它語文裡也會出現,多是做分隔音節之用,不過相同的符號在各語文裡用法不同應該沒關係吧?--jitcji留言2012年6月8日 (五) 07:27 (UTC)[回覆]
會帶來錯誤轉換。如果在中文中有符號也常用於他處,那就只能單向轉換甚至不能轉換。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8日 (五) 07:40 (UTC)[回覆]
想到一個地方,navbox里作分隔項目似乎也有使用點號,不知道用的是哪個。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8日 (五) 07:41 (UTC)[回覆]
不知道您指的是不是當中文維基裡寫了外文,其中含有以上符號時可能被錯誤轉換?這種情形應該不會很多吧,為符號加上 -{}- 就可以避免了。--jitcji留言2012年6月9日 (六) 09:11 (UTC)[回覆]
大概是,還有不作為間隔號用的點(比如列表項)。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9日 (六) 09:40 (UTC)[回覆]
很多navbox用U+00B7「·」來分項,不過不一致,也有使用U+2027「‧」、「-」、「|」、「、」的。我覺得可以先不更動,如果設了轉換後發現版面變得不好看,再改用別的符號。--jitcji留言2012年6月10日 (日) 07:11 (UTC)[回覆]
不知道台灣常用的各種輸入法都是怎麼輸入間隔號的?前面提到的半格、整格問題又不管了嗎?另外,前面Jonas提供的台灣官方間隔號標準里,U+00B7也是間隔號啊,為何現在非要用U+2027,而不用U+00B7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6月11日 (一) 02:54 (UTC)[回覆]
在大多數台灣的電腦的設定下,U+00B7的模樣不符合中華民國教育部重訂標點符號手冊修訂版規定的「占一個字的位置,居正中」,而U+2027不但符合該規定,也符合台灣文書實際上的使用情形,自然該選用U+2027。半格、整格的問題沒有不管啊,U+2027就是符合台灣用的整格。至於怎麼輸入,因為我不會使用那麼多種輸入法所以沒辦法全部都知道,只知道我用的倉頡是輸入zxaf,其它輸入方式要請使用不同輸入法的眾維基人們提供了。我現在還想知道的是,在大多數大陸電腦的設定下,哪一個符號最符合大陸現行對間隔號的規定?--jitcji留言2012年6月11日 (一) 06:01 (UTC)[回覆]
占格的問題前面已經不知我說過了,這和操作系統、語言、編碼、字體、軟件等可能或多或少都有關係。前面我已經測試了在不同瀏覽器下,同樣的字體設置都會有不同效果。剛才我在word下也測試了一下,
  • Arial:U+00B7半格,U+2027半格
  • 宋體:U+00B7整格,U+2027半格
  • 微軟雅黑:U+00B7半格,U+2027半格

至少可以看出不同字體就可能不一樣。大陸對間隔號的編碼在標點符號用法中沒規範(最新的規定只是要求占半個字位置,而之前的標準則是占一個字位置。而且標準本身也只是推薦性標準,沒有強制力),但是其他的信息編碼規範中有沒有不太清楚,一時查不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6月11日 (一) 06:23 (UTC)[回覆]

我知道佔格問題會因那些因素有所不同,所以我才說「大多數電腦的設定」啊,以台灣來說,大多數的便是Windows系列、Big5、新細明體、Microsoft Office系列,瀏覽器可能是Firefox。--jitcji留言2012年6月11日 (一) 06:57 (UTC)[回覆]
這個中華民國標準並不具強制性,且維基百科應該選擇最適合、中立的字符,而非完全遵從某一國家的標準,即使是用在地區轉換上。中央社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卻多用全形句點「.」作為間隔號;即便是教育部《重訂標點符號手冊》,都使用全形句點。
再說另一個中華民國標準——國字標準字形,難道我們應該在「zh-tw」中強制使用「國字標準字形」字體來顯示文章?
用「大多數電腦的設定」來做準則更是不可取,請見下面這張由@lianghai製作的圖表,每一字體範例的四個「點」分別為U+00B7、U+2027、U+FF0E、U+30FB:

http://d.pr/i/T3is

由此圖可以發現,每個平台預設的中文字體所顯示的效果都各有不同,你也不能否認,現今上網方式已非僅限於個人電腦,多數行動裝置、Mac OS X、Linux……等系統平台都不使用新細明體,遇到的顯示問題該如何解決?Jonas留言2012年6月11日 (一) 14:19 (UTC)[回覆]
您給的那張圖表不知該用什麼程式開啟,我看不到內容只看到一些原始碼。當一件事無法滿足所有人的時候,本來就是選擇能滿足最多數人的方案,這是古今中外永恆不變的處事通則,何來不可取?而那些單位用全形句點,原因就像間隔號條目裡說的,標準的間隔號輸入不便造成的,同時許多人也不知道有U+2027「‧」這個符號,全形句點符合重訂標點符號手冊的描述,就直接使用了。要以全形句點為 zh-tw 的間隔號也可以,無論如何不會是U+00B7「·」,台灣沒有人使用這個符號。--jitcji留言2012年6月11日 (一) 14:54 (UTC)[回覆]
我編輯了,現在應可正常顯示那張圖片([1])。
現時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硬體上網的比例有多少?使用Mac OS X的人數又有多少?「滿足多數人」在此處不是處事通則,只是不負責、選擇性忽略罷了。我上面也提到,使用CSS3可以很簡單地解決「U+00B7」的字寬問題,IE9及最近版本的Webkit都能支援。
「台灣沒有人使用這個符號」也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在Mac OS X上,系統原生的繁、簡體輸入都可以非常快速方便地輸入「·」(U+00B7),不可能沒人使用,只是多數人不懂各個點號的區別而混用而已。
如果你硬要說那些單位使用「全形句點」是「輸入不便造成的」,那麼那個中華民國標準又何以不是編寫者對於萬國碼瞭解不足才選用「U+0027」?Jonas留言2012年6月11日 (一) 15:20 (UTC)[回覆]
另,編輯區的下方有中文標點符號表,以點按的方式就能快速輸入間隔號,「輸入法打不出來」這個理由也很站不住腳。Jonas留言2012年6月11日 (一) 15:35 (UTC)[回覆]
「滿足多數人」在此處不是處事通則?是不負責、選擇性忽略?那您認為應該怎麼做?難道應該選擇少數人使用的嗎?「CSS3」、「Webkit」又是什麼東西?電腦的初始設定就有嗎?每個人都會用嗎?Windows比Mac多人用是顯而易見的現象,公共場所提供的公用電腦幾乎都是Windows,家庭及公司行號非特殊用途的電腦也都是Windows,Mac真的不常見。至於那些行動上網是新興起的東西,可想而知還不會比傳統的方式多。我說「沒有人使用」是誇張了,但是真的非常非常少見。
「輸入不便造成」並不是我提出的個人意見,而是條目裡這麼寫的。而我也已經說了以全形句點為間隔號我也接受,畢竟真的挺常見。而我並沒有以輸入不便的理由要求維基更換間隔號。不知Jonas的立場是不是支持繼續使用原本的U+00b7「·」?那麼維基當初又是如何定此號為間隔號的?有什麼令人信服的理由嗎?--jitcji留言2012年6月11日 (一) 16:08 (UTC)[回覆]
CSS3、Webkit是什麼東西?一個是下一代的網頁標準,後者則是目前全世界最多人使用的瀏覽器Google Chrome所採用的排版引擎。我也說了,IE9也支援這個功能,只要在維基百科的樣式表中多加幾行CSS3代碼,便能讓多數較新的設備正常顯示間隔號。這個方法沒有技術門檻,所以是的,每個人都會用。看看上面那張我放的圖,連Windows Vista以後的繁中預設字體「微軟正黑體」都以「半形」來顯示「U+0027」。你口口聲聲的「多數」在未來會大大地減少變成「少數」。行動裝置也並非「非常非常少見」,你從來沒在公車、捷運、公共場所見人使用智慧型手機或iPad?這些人從來不用手中的設備瀏覽維基百科?
各種點號的詳細用法和說明請參見知乎上此篇的答案Jonas留言2012年6月11日 (一) 17:41 (UTC)[回覆]
zhihu上的這篇文章一下子解惑了,非常感謝!原來如此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6月12日 (二) 01:58 (UTC)[回覆]
先澄清一下,我不是說行動上網非常非常少見,我是說我稍早的回文裡說台灣沒有人使用U+00B7是誇張了,但這個符號在台灣的文書裡真的非常非常少見。沒斷成另一段寫,造成誤會了。
反覆讀了好幾遍Jonas提供的文章,還是不能理解。該作者認為U+FF0E與U+2027兩個符號是從別的用途挪用過來的所以不適合,但U+00B7不也一樣嗎?電腦裡可能沒有任何一個符號是為了中文的間隔號而創設的吧?這樣一來不管用哪一個符號都是挪用。
再來,該作者說U+FF0E與U+2027在不同字體中的樣式差別極大,但U+00B7在他做的圖片裡有些字體下呈現出偏左邊的情形,也無法各種狀態下都一致。--jitcji留言2012年6月12日 (二) 09:00 (UTC)[回覆]
0027在萬國碼中屬於音界號,用以區隔單字的各個音節,這和中文「分詞」、「分名、姓」的用法不同;FF0E是全形句點,語義和間隔號完全不同,基本上不用考慮。
00B7在萬國碼中的說明為「中點」,雖然不屬於中日韓表意文字專用的間隔號,但這個字符比較中性,我們也很難推翻「間隔號不是中點」這個說法,畢竟間隔號的確位在字元中間。比起音界號,這個字元也少有與西文共用的困擾。我想這也是00B7成為中文間隔號de facto標準的原因。
在@lianghai的圖表中,有二個字體將00B7顯示在字元左側,分別是儷黑Pro(Lihei Pro)和黑體-繁(Heiti TC),前者已不再是Mac OS X的預設字體,使用機率很低;後者是Mac OS X 10.6以後的繁中預設字體,10.6在目前仍算較新的系統版本(一般使用者主要使用Safari及Google Chrome瀏覽器,少部分使用Firefox),而Safari、Google Chrome都支援CSS3的「unicode-range」,所以要解決顯示問題也不是很困難。
日文的假名間隔號「・」(30FB)在討論中一直被忽略,這個符號和中文間隔號的用法基本一致,也因為絕大多數中文字體不支援這個字符,所以系統或瀏覽器會順理成章地fallback到日文字體,顯示一個漢字字寬,如果不使用CSS3解決00B7的問題,這個字符應該是最佳的解決方案。但現今多數中文輸入法不支援這個符號的輸入,如何規避萬國碼中的「KATAKANA」也是個問題。Jonas留言2012年6月12日 (二) 15:55 (UTC)[回覆]
依然很好奇,這些字符的用途是怎麼規定下來的,是否創設之初即做了明確的定義?有什麼規範要求大家不要挪為它用嗎?--jitcji留言2012年6月14日 (四) 07:31 (UTC)[回覆]

我把可能因作業系統字體fallback導致顯示錯誤的中文標點以CSS3的@font-face提出來,獨立為一個單獨的標點字體,用來解決中文維基百科的標點問題(尤其是間隔號)。詳情請見:中文維基百科·標點符號樣式修正(請用Webkit、IE9以上版本的瀏覽器)

希望大家討論一下,把這個解決方案加入維基百科的預設樣式表內的可行性。Jonas留言2012年6月17日 (日) 09:07 (UTC) [回覆]

不喜歡,太難看。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17日 (日) 10:07 (UTC)[回覆]

請解釋一下是如何的難看法。是代碼難看、還是顯示效果難看?如果是後者,麻煩請將你的作業系統、瀏覽器版本寫出來,如果可能的話,也請貼張螢幕截圖,謝謝!Jonas留言2012年6月17日 (日) 10:10 (UTC)[回覆]

mw:Extension:WebFonts了,最好別又弄一套新的設計出來。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17日 (日) 10:16 (UTC)[回覆]

然後實際上很多內容不是在:lang(zh)裡面,而是具體的某個variant。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17日 (日) 10:17 (UTC)[回覆]
你說的variant還是算在:lang(zh)下的「:lang(zh-hant/hans/TW/HK/CN)」裡吧?Jonas留言2012年6月17日 (日) 10:28 (UTC)[回覆]
上面不是說大陸和台灣要的效果不同嗎?似乎應該分開處理。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17日 (日) 10:34 (UTC)[回覆]
五種符號中,需要分開處理的應該只有「間隔號」,不過究竟要不要採用2012年開始的新標準「GB/T 15834-2011」也需要討論出一個共識。Jonas留言2012年6月17日 (日) 10:44 (UTC)[回覆]

如果可以的話,考慮把這個問題和生僻字顯示的問題一起解決。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17日 (日) 10:19 (UTC)[回覆]

上面劃掉的:弄錯了,以為是掛了個包含標點的字體文件。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17日 (日) 10:23 (UTC)[回覆]

提供一下我這的效果:http://imagebin.org/216753 ,如果用Firebug把font-family禁用掉:http://imagebin.org/216754 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17日 (日) 10:32 (UTC)[回覆]

Firefox目前不能完整支援這個效果,請先使用Webkit瀏覽器。如果討論後大家覺得這個方法可行,可以再放一個只包含那五種標點符號的字體文件在後方,作為對不支援「unicode-range」的舊版瀏覽器的解決方式。Jonas留言2012年6月17日 (日) 10:38 (UTC)[回覆]
用Chromium的話:http://imagebin.org/216755 沒地方放字體文件,如果要放,看我上面劃掉的內容。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17日 (日) 10:44 (UTC)[回覆]
請問你使用的是哪個作業系統?放字體文件是為了兼容舊版瀏覽器,具體方式可以再討論,使用mw:Extension:WebFonts應該也是可行的。Jonas留言2012年6月17日 (日) 10:57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