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鯤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鹏鸟

,又稱鵬、大鵬、鵬鳥、鯤鵬,是中國傳說中北冥奇大無比的神魚,出水則化為鵬鳥。

起源和描述

[編輯]

中國的「鵬」字,根據《說文解字》、《字林》等典籍乃「鳳」的古字。《說文解字》曰:「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朋為朋黨字。」可見「鵬」左邊的「朋」來自它群鳥之王的地位。就字源而論,可以推測大鵬和鳳凰源自先民的同一種鳥圖騰,後來帶上不同特徵逐漸分化。對大鵬的正面記載毫無疑問始於《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而《神異經·中荒經》裡描述的大鳥「希有」,也與大鵬有相當的關係:「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水經注》引《神異經》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此鳥有綠、紅雙色,不鳴叫也不進食。僅僅背上小片沒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麼龐大。

象徵意義

[編輯]

後世詩人以大鵬為高遠志向、豪放氣概的象徵。如阮修《大鵬贊》中有「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鷽鳩仰笑,尺鷃所輕。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句子。借大鵬來抒發蔑視官宦、抱負超遠的心境。而李白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邑》)更是千古傳誦。直至如今,漢語中仍有「鵬舉」、「鵬程」之類的詞語,借喻遠大的前程和抱負。

佛教影響

[編輯]

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民間信仰中逐漸出現了大鵬金翅鳥這一神話形象。這主要源於古印度的神鳥迦樓羅(Garuda),也糅合了大鵬的特徵。在印度神話中,迦樓羅身長八千由旬,翼長四千由旬,以為食,能任意穿梭宇宙,為毗濕奴坐騎。而對大鵬金翅鳥的描繪多見於明清小說,著名的有《西遊記》中獅駝國的三大王,稱為「雲程萬里鵬」,能夠「摶風運海,振北圖南」(這八個字源於《莊子》),扇一翅有九萬里,和如來佛祖有淵源(這又源於印度傳說)。《說岳全傳》中,大鵬金翅鳥因在佛祖座前嫉惡如仇,啄死女土蝠,被貶往東土投胎,生為岳飛。《說唐》中,隋唐第一條好漢李元霸便是大鵬金翅鳥轉世。《封神演義》中大鵬稱為「羽翼仙」,貪吃好殺,後被燃燈道人收伏。《喻世明言》中張道陵化為大鵬,震懾住鬼帥變的八條大龍。

漢族以外的傳說

[編輯]

藏族創世歌謠《斯巴形成歌》的歌詞內提及「最初斯巴形成時,天地混合在一起,分開天地是大鵬,……」而關於藏族遠古象雄六大氏族「瓊」的起源,在典籍中也有記載「報身化身慧明王,化作三鵬空中游,棲落象雄花園內,象雄人們大驚喜,從未見過此飛禽,老人稱其有角鵬。三鵬飛返天空時,爪地相觸暖流閩,黑白黃花四蛋生,每孵幼童叫瓊布。」其餘版本大鵬卵生人而為始祖的神話也在各個支系流傳。故推測大鵬和藏族的創世神話有關。而苯教神話中,大鵬稱為「曲」,它與惡龍相鬥,在《格薩爾王傳》也有出現。這與印度以龍為食的伽樓羅是否有無聯繫,仍有待考證。

納西族東巴神話中,大鵬稱為「休曲」,與獅、龍等作為護法神守護含依巴達神樹。在《鵬龍爭鬥》傳說中,休曲制服了高傲的署神(納西族的龍神)。它還出現在東巴教的木牌畫與紙牌畫上。

滿族《多龍格格》神話中,一群黑色的大鵬給人類帶來災難。弓箭神在神鵲的指引下,射殺大鵬,為民除害。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