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共和國歷史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2年5月26日) |
中非共和國的歷史一般可以分為四個時期。最早的時期為游牧民族在約10000年前開始在此定居並從事種植和捕魚。下一個時期為大約1000年至3000年前,一些非土著從其他非洲大陸地區遷居至此。第三個時期是法國和德國的殖民征服,時間為19世紀後期至1961年。最後的一個時期是中非共和國獨立至今。
早期歷史
[編輯]約10000年前,荒漠化使得狩獵和採集的部落向南遷徙來到中非北部的薩赫勒地區。這些部落開始定居並從事農業活動,這個成為新石器革命的一部分。[1]
在7世紀,中非已經有眾多居民居住,他們部分被幾大帝國統治,有加涅姆-博努(Kanem-Bornu)、瓦達伊(Ouaddai)、巴吉爾米(Baguirmi)和沿着上尼羅(the Upper Nile)以乍得湖為基地的達富(Dafour)部落。後來,多個蘇丹國宣稱擁有現今中非,並把它作為奴隸的來源。
法國殖民(1894—1940年)
[編輯]1875年,蘇丹國蘇丹Rabih az-Zubayr統治上烏班吉。1894年納入法屬剛果,1903年為法屬烏班基‧夏利領地(Territoire d'Oubangui-Chari),1910年屬法屬赤道非洲。
非殖民化(1940—1960年)
[編輯]1940年8月,此地與剩餘的法屬赤道非洲一起響應戴高樂的自由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給予自治權。1946年,所有的法屬赤道非洲居民被賦予法國公民並允許建立地方議會。烏班吉沙立的地方議會由巴泰勒米·波岡達領導,他是一名羅馬天主教司鐸。1958年成立自治政府,之後成為半自治的中非共和國(Répulique Centrafricaine),波岡達擔任首任總理,1959年波岡達死於空難之中,大衛·達科(David Dacko)繼任為總理。 1960年8月13日中非共和國獨立後,大衛·達科出任臨時總統,不久成為該國首任總統,實施一黨專政。
1964年中非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博卡薩政變
[編輯]1965年12月31日晚上,陸軍參謀長博卡薩上校發動政變推翻達科,博卡薩在次日自立為總統。博卡薩上台後推行暴政,人民苦不堪言。1976年12月4日,博卡薩自封皇帝,改國名為中非帝國,並在次年12月4日舉行盛大的加冕禮。
達科反政變
[編輯]1979年9月20日,前總統達科趁博卡薩出國訪問利比亞之際,在法國軍隊協助下發動政變推翻博卡薩,宣佈廢除帝制,恢復共和。達科再次出任總統,並恢復國名為中非共和國。
1980年3月達科建立中非民主聯盟,代替原黑非洲社會進化運動。1981年3月達科當選為總統。
科林巴政變
[編輯]1981年9月,中非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安德烈·科林巴將軍發動政變推翻達科,宣佈達科總統辭職,軍隊接管政權,成立全國復興軍事委員會,行使行政、立法權力。科林巴任全國復興軍事委員會主席、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對外奉行不結盟和國際合作政策,維護民族和國家主權,強調睦鄰友好。
多黨選舉
[編輯]1993年,中非舉行歷史上首次民主選舉,昂熱-菲利克斯·帕塔塞當選總統。
博齊澤政變
[編輯]2003年3月,前武裝部隊參謀長弗朗索瓦·博齊澤的部隊攻入首都班基,帕塔塞政府被推翻,博齊澤自立為總統。博齊澤在2005年總統選舉中勝出。曾經接待流亡的海地總統阿里斯蒂德。2007年4月13日,政府與民主團結聯盟在比勞簽署和平協議。2010年4月的總統選舉被延期。
塞雷卡衝突
[編輯]2012年後期,舊的反叛組織更名為「塞雷卡重新戰鬥」,重啟衝突。另有其他未知名組織加入。2012年12月27日博齊澤請求國際援助,遭到了法國的拒絕。2013年1月11日停火協議在加蓬簽訂,反叛組織放棄要求總統辭職。2013年3月24日,反叛軍控制首都大部分地區。博齊澤逃離出中非共和國。塞雷卡領導人米歇爾·喬托迪亞宣佈自己為總統。2014年1月23日,嘉芙蓮·桑巴-潘扎擔任臨時總統。
參考資料
[編輯]- ^ The History of Central and Eastern Africa, Amy McKenna, 2011, pg.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