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交泰殿

座標39°55′14″N 116°23′49″E / 39.9205514°N 116.396934°E / 39.9205514; 116.39693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39°55′14″N 116°23′49″E / 39.9205514°N 116.396934°E / 39.9205514; 116.396934

交泰殿 (滿語ᡤᡳᠶᠣᠣ
ᡨ᠋ᠠᡳ
ᡩᡳᠶᠠᠨ
, giyoo tai diyan),是北京故宮內廷後三宮之一,位於乾清宮坤寧宮之間。交泰殿在明朝嘉靖年間以前建成 [1]

交泰殿匾額
交泰殿
[2]

歷史

[編輯]

「交泰」位於乾清宮和坤寧宮之間。取《易.泰卦》卦象下乾上坤之意。泰卦象徵天地相交,《易.泰.彖傳》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命名「交泰」兼有吉祥之義(陰陽交泰、萬世昌隆之意)。唐朝興慶宮便曾有交泰殿。《唐會要·卷三十》記載:「天寶十載四月二十一日。興慶宮造交泰殿成。」[3]

交泰殿在明朝嘉靖年間以前建成,《明史·輿服志》記載:「十八年建北京,凡宮殿門闕悉如南京,壯麗過之……乾清宮是曰正寢,後為交泰殿,又後曰坤寧宮。」嘉靖以前曰「中圓殿」,為仿南京「省躬殿」的設置(省躬殿是建文年間始造,為協調乾坤卦象避免否卦產生而建造),作為退朝燕息之殿,初時與華蓋殿同為方檐圓頂建築,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八年(1669年)都有重修。清朝嘉慶二年(1797年)乾清宮失火,延燒交泰殿,同年重建。[4][5]

交泰殿西側面

清朝,交泰殿是皇后千秋節(皇后生日)受慶賀禮之所。[5]千秋節當天,慶典活動會在交泰殿舉行,皇貴妃、貴妃、妃、嬪、公主、福晉命婦等都要前來交泰殿祝賀,向皇后行六肅三跪三叩禮。然後皇子再向皇后行禮。[6]

清朝在交泰殿貯存二十五寶璽。每年正月,欽天監選擇吉日吉時,設案開封陳寶,皇帝來交泰殿拈香行禮。清世祖所立的「內宮不許干預政事」鐵牌曾立在交泰殿。皇帝大婚時,皇后的冊、寶安設在交泰殿內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蠶,皇后提前一日在交泰殿查閱採桑用具。[5]

交泰殿內現為宮廷生活原狀陳列。[5]

建築

[編輯]
交泰殿內景。中為寶座,左為大自鳴鐘,右為銅壺滴漏。

交泰殿平面為正方形,面闊進深都是三間。單檐四角攢尖頂,銅鍍金寶頂,頂覆黃琉璃瓦。雙昂五踩斗栱,梁枋飾有龍鳳和璽彩畫。四面明間開門,三交六椀菱花,龍鳳裙板隔扇門各四扇,南面次間安有檻窗,其他三面次間均是牆。殿內頂部是盤龍藻井,龍口銜寶珠(軒轅鏡)。地面鋪墁金磚。[4][5]

交泰殿內景。中為寶座,左為大自鳴鐘,右為銅壺滴漏。

交泰殿明間設有寶座,上方懸掛乾隆帝恭摹康熙帝御題「無為」匾額。兩側柱子上掛有乾隆帝御題對聯:「恆久咸和,迓天休而滋至;關雎麟趾,立王化之始基。」寶座後有板屏一面,其上有乾隆帝御製《交泰殿銘》:[4][5]

交泰殿銘

乾清宮後、坤寧宮前,殿名「交泰」,象取也。天丕顯祖宗,奉茲宮殿居正,臨民曰明、曰旦,始惟宮壼,逮德為鄰以御家邦,必本修身用祗循,亦欽責實健,顯卓中所其無逸,財成輔相,小往大來,無為以治,殿楹「無為」一匾為皇祖御書,聖訓昭垂,小人道消,君子道長,以左右民,尚慎充盛,持盈保泰,勿恤其孚,億萬斯年,凜懷永圖。

乾隆壬辰孟春之吉,御製並書。

交泰殿東次間陳設有銅壺滴漏,這個銅壺滴漏是乾隆十年(1745年)製造,乾隆年後不再使用。交泰殿西次間陳設有嘉慶三年(1798年)清宮造辦處製造的大自鳴鐘,清朝時宮內時間以此為準。自鳴鐘外殼是仿中國式樓閣型的木櫃,高5.8米,分為上中下三層,背面有給鐘上弦用的階梯。據稱此鐘仍可使用。[4][5]

後三宮位於一個「工」字形台基上,其中交泰殿東西兩側及坤寧宮前後的台基邊緣均有琉璃磚牆。交泰殿外台基東西兩側有台階,可分別通向東側的景和門、西側的隆福門。東西台階下南北兩側緊貼台基,各有五間小房,明間開門,共計20間。

二十五寶

[編輯]
交泰殿內景。左為大自鳴鐘。

交泰殿也是存放清朝皇帝行使權力的各種印璽的地方。這樣的印璽有25顆,統稱「二十五寶」。

這些印璽一直存放於交泰殿內。最初印璽共有39枚。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將39枚印璽經過挑選整理,保留其中的25枚。這二十五寶分別為: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子寶、皇帝之寶二方、天子之寶、皇帝尊親之寶、皇帝親親之寶、皇帝行寶、皇帝信寶、天子行寶、天子信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敕命之寶、垂訓之寶、命德之寶、欽文之璽、表章經史之寶、巡狩天下之寶、討罪安民之寶、制馭六師之寶、敕正萬邦之寶、敕正萬民之寶、廣運之寶。這些印璽的材質有玉、金、檀香木等,存放在盒內,上面蓋上黃色的綾。這些印璽分兩列存放在交泰殿的前兩側,它們各有其不同領域的用途。

  • 用於發佈詔令、法令的:「大清受命之寶」、「皇帝奉天之寶」、「敬天勤民之寶」、「制誥之寶」、「垂訓之寶」、「敕命之寶」;
  • 用於軍事方面的:「皇帝信寶」、「制馭六師之寶」、「討罪安民之寶」;
  • 用於司法的:「皇帝之寶」;
  • 用於教育文化方面的:「欽文之寶」、「表章經史之寶」等;
  • 用於宗教活動:「天子之寶」等;
  • 用於頒發賞賜用:「皇帝行寶」等。

它們由宮殿監監正管理。需要使用印璽的場合需經內閣向皇帝請示並得到許可方可使用。

二十五寶
  1. 大清受命之寶 白玉質 面14厘米見方,通高12厘米,紐高8.2厘米 以章皇序之用
  2. 皇帝奉天之寶 碧玉質 面14厘米見方,通高15.2厘米,紐高11.5厘米 以章奉若之用
  3. 大清嗣天子寶 鎏金質 面7.9厘米見方,通高7.6厘米,紐高5厘米 以章繼繩之用
  4. 皇帝之寶 青玉質 面12.5厘米見方,通高9.5厘米,紐高6.3厘米 以布詔赦之用
  5. 皇帝之寶 栴檀香木質 面15.5厘米見方,通高16.6厘米,紐高11厘米 以肅法駕之用
  6. 天子之寶 白玉質 面7.8厘米見方,通高6.4厘米,紐高4.2厘米 祭祀百神之用
  7. 皇帝尊親之寶 白玉質 面6.8厘米見方,通高6.1厘米,紐高4.3厘米 以章奉若之用
  8. 皇帝親親之寶 白玉質 面7.2厘米見方,通高7.7厘米,紐高4.2厘米 以展宗盟之用
  9. 皇帝行寶 碧玉質 面15.6厘米見方,通高13厘米,紐高7厘米 以頒錫齎之用
  10. 皇帝信寶 白玉質 面10.5厘米見方,通高6.5厘米,紐高5厘米 以征戎伍之用
  11. 天子行寶 碧玉質 面15.5厘米見方,通高13.8厘米,紐高7.8厘米 以冊外蠻之用
  12. 天子信寶 青玉質 面12.1厘米見方,通高8.5厘米,紐高4.5厘米 以命殊方之用
  13. 敬天勤民之寶 白玉質 面10厘米見方,通高9.8厘米,紐高5.3厘米 以飭覲吏之用
  14. 制誥之寶 青玉質 面13厘米見方,通高14.7厘米,紐高8.5厘米 以諭臣僚之用
  15. 敕命之寶 碧玉質 面11.3厘米見方,通高9厘米,紐高5.5厘米 於誥敕諭旨上鈐用
  16. 垂訓之寶 碧玉質 面13厘米見方,通高10.5厘米,紐高5.9厘米 以揚國憲之用用
  17. 命德之寶 青玉質 面13厘米見方,通高10.4厘米,紐高6.2厘米 獎勵忠良之用
  18. 欽文之寶 墨玉質 面11.7厘米見方,通高9.8厘米,紐高5.5厘米 專鈐於有關文教之諭旨
  19. 表章經史之寶 碧玉質 面15.3厘米見方,通高13.2厘米,紐高7厘米 以崇古訓之用
  20. 巡狩天下之寶 青玉質 面15.3厘米見方,通高13.3厘米,紐高7.3厘米 以從省方之用
  21. 討罪安民之寶 青玉質 面15.3厘米見方,通高13.9厘米,紐高7.5厘米 以張戎伐之用
  22. 制馭六師之寶 墨玉質 面17厘米見方,通高10.8厘米,紐高6.6厘米 以整戎行之用
  23. 敕正萬邦之寶 青玉質 面13厘米見方,通高10.7厘米,紐高6.3厘米 以誥外國之用
  24. 敕正萬民之寶 青玉質 面12.6厘米見方,通高10.4厘米,紐高6.2厘米 以誥四方之用
  25. 廣運之寶 墨玉質 面19厘米見方,通高15.6厘米,紐高9厘米 以謹封識之用

清朝滅亡後,在溥儀居住在紫禁城後半部的13年間,二十五寶一直保存在交泰殿。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驅逐,執行命令的馮玉祥部下鹿鍾麟查封了交泰殿。後來二十五寶由1925年10月成立的故宮博物院收藏。交泰殿依然存有當年存放印璽的盒子,印璽本身則移到乾清宮東側的「清代典章文物陳列室」展出。[6]25隻印璽盒子目前分為五組排列在交泰殿,其中寶座後面一組,寶座前東西兩側各一組,銅壺滴漏、大自鳴鐘以北各一組。二十五寶現陳列於珍寶館內養性殿西次間展出。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明史·輿服志》記載:「十八年建北京,凡宮殿門闕悉如南京,壯麗過之……乾清宮是曰正寢,後為交泰殿,又後曰坤寧宮。」
  2. ^ |url=http://www.dpm.org.cn/www_oldweb/China/phoweb/BuildingPage/1/B499.htm |title=交泰殿,故宮博物院,於2014-11-19查閱 |accessdate=2014-11-18 |archive-date=2014-11-2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1129035336/http://www.dpm.org.cn/www_oldweb/China/phoweb/BuildingPage/1/B499.htm |dead-url=no }}
  3. ^ 唐会要·卷三十. [2014-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0). 
  4. ^ 4.0 4.1 4.2 4.3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cri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jtd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6. ^ 6.0 6.1 劉北汜. 可爱的北京系列:故宫春秋.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1年1月. ISBN 7-5301-020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