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
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 | |
---|---|
通稱 | 北校區 |
類型 | 主校區 |
地址 |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路381號 |
座標 | 23°09′18″N 113°20′32″E / 23.15500°N 113.34226°E |
建立日期 | 1934年(校區興建) 1952年(華工成立) |
隸屬 | 華南理工大學 |
總面積 | 2,745畝(183.0公頃) |
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又稱北校區,簡稱北校),是華南理工大學的主校區和最早的校區,位於天河區石牌高校區,所在地為原中山大學石牌校區[1],是教育部命名的「文明校園」[2],與華南農業大學(前身亦為原中山大學石牌校區)和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相鄰。該校區佔地約2,745畝(183.0公頃),為大部分工科學院的所在地。
歷史
[編輯]石牌五山一帶,清末19世紀80年代是劉永福將軍駐軍的地方之一。在創校初,孫中山便命首任校長鄒魯選擇石牌五山官地籌建新校園。西南政務委員會於1932年確定開展工程,分三期、6年完成。[3]:9一期的規劃設計者主要是楊錫宗,第二期主要為林克明,第三期主要為余清江。由1933年3月開始第一期工程,並於1934年9月完工,農、工、法三學院先遷入新校舍。第二期工程於1935年10月完工,全校除醫學院和附屬醫院外,均遷入新校舍。1936年開始最後一期,由於積欠各營建商過多費用,工程放緩;後抗日戰爭爆發,建校工程停頓。[4][5]
1952年11月,華南工學院(今華南理工大學)成立,原石牌校園約有五千餘畝土地劃歸華南工學院。[3]:10
分區
[編輯]五山校區按地理位置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其中東西南中區之間無特定的劃分標準,而北區與該四區之間分隔有市政路東莞莊路。2003年11月,華南理工大學全校師生投票選出了「華工校園十景」,包括北湖晚照、鳳山雅築、西湖島影、紅樓映翠、黌門晨光、石梯礪步、平湖鐘聲、古石生輝、偉人風姿和靈石育英。
中區
[編輯]中區主要為公共教學樓和學院辦公實驗樓。
- 12號樓(華工十景之鳳山雅築)
- 是一棟中國傳統古宮殿式的三層建築,與5號樓形成東西副軸線對稱佈局,為原國立中山大學法學院故址(今為工商管理學院所用)。該樓原為紀念海外國民黨人士及僑胞捐資而建,由嶺南近代著名建築師林克明設計。建於1934年10月,竣工於1935年11月。[6]2002年7月,被列入廣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7]
- 日晷台
- 法學院故址前,1936年建,由嶺南著名建築師、時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建築工程系教授胡德元設計。原台座上的日晷於戰火中丟失,現日晷為2001年建成的仿製品。
- 6號樓(又名建築紅樓,華工十景之紅樓映翠)
- 由著名建築師楊錫宗設計,於1934年9月建成。原為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化工系教室,1945年抗戰勝利後,成為學校總辦公廳所在地。1952年10月起,該樓曾一度用作圖書館及學校辦公場所。中山大學搬離後,1954年底,華工辦公用2號樓建成,該樓轉歸建築學系使用至今。1958年,學校黨委第一書記張進為該樓題寫樓額:「建築紅樓」,從此該樓又稱建築紅樓。[8]2002年7月,該樓被列入廣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7]
- 正門(南門,華工十景之黌門晨光)
- 老校門始建於1962年,由土木工程系李恩山老師設計;現有新校門落成於2003年10月,由華工建築設計研究院何鏡堂院士主持,與鄭少鵬共同設計。新校門以6根乳白色方柱為主體,中間各兩根為一組,分為主門和兩側門。校門前廣場的一塊巨石上刻有華南理工大學的校名。[9]
- 百步梯(華工十景之石梯礪步)
- 是通往12號樓的一段百餘級的水泥階梯。該梯由嶺南近現代著名建築師楊錫宗設計,始建於1936年1月。初以三合土(即1份水泥、2份沙、4份半寸碎石加水混合的建築材料)為材,後改為磚砌敷水泥砂漿步級。[10]2002年7月,被列入廣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7]
- 孫中山先生塑像(華工十景之偉人英姿)
- 位於華工北校區正門中山路北端校園中軸線上的中山廣場,為中國雕塑家尹積昌等在1958年創作完成的混凝土塑像,高5.3米,重約8.7噸,曾獲1987年全國首屆城市雕塑優秀獎。該塑像原立於廣州中山紀念堂,1999年9月遷至華工的孫中山先生銅像原址。
- 該處曾擺放梅屋莊吉在1933年向國立中山大學贈送的孫中山先生銅像。[11]1952年10月,中山大學遷往原嶺南大學校園辦學,不久後該銅像輾轉遷往中山大學。
- 致遠石(華工十景之靈石育英)
- 置於逸夫科學館旁邊的草坪上,該石是1996年春學校建造新樓時自地下挖出,後刻上篆體「致遠」兩字以作裝飾。
- 位於中山路東側,原系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總館館址。總館由著名圖書館學專家、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主任杜定友教授主持、著名建築設計師楊錫宗設計,於1936年11月動工,後因全國抗戰爆發而停工。1951年1月31日,由建築設計師夏昌世教授主持修改;1952年10月由華工續建此工程,並於1954年5月竣工驗收。1959年被國家建築部建築科學研究院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十年》畫冊收錄。[12]
- 勵吾科技樓
- 位於學校中軸線之末,為五山校區目前第一高樓,地上13層。該樓由學校建築設計院何鏡堂、郭衛宏等共同設計,2004年2月動工,2005年11月20日建成。該樓由學校及61屆校友蔡建中和夫人羅愛梅共同出資興建。[13]該樓的建成,使五山校區最終形成從校門經孫中山塑像、1號樓,到2號樓、東湖,至勵吾科技樓的完整南北中軸線空間。
西區
[編輯]西區主要為生活設施和學生宿舍、教職工住宅區。
- 逸夫人文館(華工十景之平湖鐘聲)
- 位於東西湖之間,由邵逸夫先生捐資港幣500萬元、學校與廣州市政府共同籌資興建,華工建築設計研究院所設計。[14]該館原址為洞庭湖(西湖)上一片沼澤,到20世紀50年代中因淤塞與人工填埋之故,曾陸續改為花園、教工會、學生與教工俱樂部、學校招待所、教工第一飯堂及湖濱廳等建築用地。
- 西湖、金銀島(華工十景之西湖島影)
- 國立中山大學在廣州石牌辦學時期,曾以「洞庭湖」之稱冠名兩湖,而位於西湖中的金銀島這一名稱在當時已有之,但當時的小島只是淺淺水塘中一個雜草叢生、灌木蔥蘢的孤島。1948年5月11日到6月14日,中大學子為加強游泳鍛煉,將西洞庭湖(即西湖)掘深、拓寬,歷時1個月,建成了洞庭湖泳場,同時將掘出的淤泥堆積在金銀島四周,擴張了島的規模。1984年,為方便師生過往西湖,學校修建了近30米長的5孔石拱橋。[15]
東區
[編輯]東區主要為生活設施和學生宿舍、教職工住宅區,臨近五山路。
- 老體育館
- 原為國立中山大學體育館,由著名建築師關以舟、余清江設計,1936年6月動工,次年9月竣工,樓前正門門額「體育館」3字為時任校長鄒魯所書。全館分為前後兩部,前為體育館兩層輔助用房,後為單層室內運動場。20世紀70年代中期之前,該館後部平日作集會及文化活動場所,雨天則作室內體育課場地。後陸續改為學校體育教研室用房和機關辦公場所。2002年7月,該館被列入廣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7]現為學校保衛處辦公用地。
- 民主廣場
- 為原稱「五座宿舍」的東一至東五宿舍樓前所圍成的半圓形空地,在廣州解放前夕一段時間內被稱為民主廣場,多次召開過由地下黨組織或領導的,以學生臨時工委會名義召集的學生大會。民主廣場和五座宿舍為廣州七二三事件[註 1]的發生地。
南區
[編輯]南區主要為化工類院系的辦公實驗樓和教職工住宅區。
- 舊中大南門牌坊
- 華南理工大學校徽中代表學校組建基礎的標誌性建築牌坊——老國立中大石牌校區正門牌坊,位於今五山路廣園快速路口旁。校名由國立廣東大學首任校長鄒魯題寫,題字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水泥覆蓋,改成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至2014年初修復。牌坊左豎掛「華南理工大學」匾,右豎掛「華南農業大學」匾。
- 啟新亭
- 由著名建築師林克明設計的小亭,以紀念1925年學校在石牌進行農場勘界收用時遭當地村民毆打流血的事件。時任校長鄒魯曾書「締造艱難」亭額,但在文革期間被毀。
北區
[編輯]北區相對於東西南中區的距離相對較遠,中間有東莞莊路分隔。北區在早期為化工機械系(現屬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的所在地,該區的很多建築在早期都被冠以「化機」之名(如化機1號樓、化機教1宿舍等);現主要為工科學生的宿舍和教職工住宅區,亦有教學設施和實驗室。
- 北湖(華工十景之北湖晚照)
- 位於北區中部,水面面積17,090.3平方米,平均水深1.5~1.7米。在20世紀30年代初,北湖是一個蓄納周邊山地地表徑流的天然池沼,當年稱為「青海湖」。1978年7月後,該片區域劃歸華工,後以方位命名該湖為「北湖」。2002年12月,學校在北湖西側的湖面上建起了全國高校首家水上高爾夫練習場,但現時已不再使用。[17]
- 校訓石(華工十景之古石生輝)
- 位於北區西南部的木蘭山路中段、賀蘭山與天梯山兩小山丘交匯點,為一塊高約7米、長約10米、厚約6米的花崗岩質巨石,刻有中山大學校訓。1934年11月中大舉行10周年校慶,校長鄒魯抄撰校訓,依「中庸」篇原文在每句末尾都加一個「之」字,刻石時就成了「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5句15字。2002年7月,被列入廣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7]
- 劉義亭
- 位於北區梁山山腰上,為紀念晚清抗法援越和抗日保台著名將領劉永福,由當時的湖南省主席何鍵捐資千元,於1937年2月前建造的六角亭。劉義亭地處劉永福當年屯兵遺址,亭中所豎記事碑碑文為時任校長鄒魯題寫,其中「登斯亭者,咸能繼將軍禦侮之志,則民族復興可指日焉」,意在勉勵學生發奮讀書,復興民族。該亭於文革期間遭破壞,1988年學校對其重新修繕。[18]2002年7月,該亭被列入廣州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7]
- 賀蘭山青磚堡
- 位於北區海拔54.0米的賀蘭山上,是一座直徑約5.5米、高約5米的圓柱形炮樓,為劉永福營盤碉堡遺址。
公共教學設施
[編輯]五山校區最初的公共教學樓為1號樓。在文革後的1984年,學校辦學進入恢復性建設階段,為解決課室緊缺的的問題而新建了22-24號樓作為公共課室。到了2003年,學校新建成了31-34號樓作為北校區教學樓群。北區方面,最初只有26號樓和35號樓作為教學樓,但大部分生活於該區的學生仍需至31-34號樓上課。為緩解華南理工北區課室緊張局面,雲峰投資集團總裁黃維崧捐資建設了博學樓並於2016年投入使用。[19]
現時五山校區主要承擔教學任務的公共教學樓有32-34號樓和博學樓,承擔公共實驗課任務的則為31號樓。1號樓仍有部分課室可用於自習,22號樓改由工商管理學院使用,26號樓改為幼兒園臨時用房,23-24號樓則正在進行裝修改造,35號樓改為學生創業實踐基地。
文體設施
[編輯]五山校區的運動設施主要有東西北區的運動場,為在校師生主要的運動場所。東區的老體育館已不再使用,但游泳場仍保留,部分場地改為提供電影服務的華工電影院。而文娛設施主要是東區的海麗文體中心和教工活動中心。
生活設施
[編輯]住宿
[編輯]五山校區的學生宿舍主要分佈在東、西、北三區。本科生中體育、工管和除化工學院的化工類學院學生住在西區,土交學院學生住在東、西區,公管、建築學院住在東區,其餘學生住在北區;研究生主要住在西區和北區,該兩區內還設有博士後公寓;留學生則住在西區的西一和西五留學生公寓。而其中,北區的住宿條件相對較好,部分樓棟更裝有電梯。
五山校區內亦有多個教工住宅區,包括西區的西秀村,南區的南秀村、紅棉苑、紫竹苑,東區的東秀村、鳳凰新村以及北區的教工宿舍群等。
西湖旁還有一個由學校後勤集團營運的西湖苑賓館,為廣東省首家高校營辦的三星級旅館。[20]校內另有一兩個招待所。
餐飲、購物
[編輯]五山校區內每區都有1-2個飯堂,其中東區擁有該校區唯一的民族學生飯堂。除飯堂外,西區的西湖苑賓館亦有提供餐飲服務,學校後勤集團亦利用原有發電所設施開辦發電所餐廳。校內有多家西亞·興安生活超市,在南區還有華工唯一的菜市場。
交通
[編輯]校內交通
[編輯]校內有兩條校巴路線:1號線來往於北區和中區,主要方便北區學生出行;2號線則來往於東區、西區和南區。
校區間交通
[編輯]校區間有供教職工乘坐的穿梭巴;直連五山校區和大學城校區的公共交通則有大學城2線(「專線2」)。
校外交通
[編輯]地鐵
[編輯]巴士
[編輯]- 北區:天河客運站:B11、B12、28、30、39、46、54、65、83、84、84A、126、236、252、290、297、303A、345、345A、346、494、498、503、534、535、564、884、高峰快線18、高峰快線21、高峰快線54、高峰快線64、夜10、夜69、夜70、夜71、夜90、夜100;長福路站:B11;能源路站:400
- 東區:華工大站/華農大正門站:B10、20、41、78、78A、197、218、405、高峰快線32、夜23、夜53;華工大總站:32、230、775、大學城專線2
- 南區:消防總隊站:B18、B19、60、214、266、503、776、大學城專線2、高峰快線28、高峰快線32
周邊道路
[編輯]- 北區:燕嶺路、長福路、能源路
- 東區:五山路
- 西區:東莞莊路
- 南區:廣園快速路
參考資料
[編輯]- ^ 王则柯:探访国立中山大学旧址. 澎湃新聞. 2016-09-18 [2019-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 ^ (受权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中國文明網. 2017-11-17 [2019-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 ^ 3.0 3.1 劉, 戰. 华南理工大学史:1952-1992. 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4. ISBN 9787562307006.
- ^ 岭南掌故·石牌时期的中山大学. 廣州文史. 廣州圖書館. 2011-08-16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
- ^ 鄭力鵬. 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园建设的典范——原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园规划建设. 新建築. 2004, (06): 64-67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6).
- ^ 华南理工大学人文建筑:12号楼. 華南理工大學. 2017-10-31 [2019-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3).
- ^ 7.0 7.1 7.2 7.3 7.4 7.5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关于确定我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廣州政報. 2002, (16) [2019-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 ^ 6号楼(建筑红楼). 華南理工大學檔案館. [2019-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3).
- ^ 五山校区正门. 華南理工大學. 2016-12-09 [2019-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3).
- ^ 百步梯. 華南理工大學檔案館. 2012-12-18 [2019-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3).
- ^ 孙中山先生塑像. 華南理工大學檔案館. [2019-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 ^ 蔡, 敏. 书香沁华园: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60年. 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62337980.
- ^ 蔡建中校友向母校捐赠港币一千万元兴建科学技术大楼. 華南理工大學50周年校慶專題網站. 2004-05-30 [2019-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5-30.
- ^ 不只是逸夫楼——邵逸夫先生与华南理工的不解之缘. 中國科學報. [2019-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3).
- ^ 曾, 用強. 《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建筑与人文景观》. 廣州: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62330349.
- ^ 人文建筑之旅——五座宿舍广场. 華南理工大學報. [2019-10-23].[永久失效連結]
- ^ 华南理工开设高尔夫球选修课 受到学生欢迎(图). 搜狐新聞. 2007-05-15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
- ^ 百年记忆:刘义亭和黑旗军的故事. 華南理工大學. 2019-01-25 [2019-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3).
- ^ 励吾建筑楼、博学楼奠基仪式举行. 騰訊教育. 2012-11-19 [2020-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
- ^ 酒店介绍. 西湖苑賓館. [2019-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