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極中爪魷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王酸漿魷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軟體動物門 Mollusca
綱: 頭足綱 Cephalopoda
目: 管魷目 Teuthida
科: 小頭魷科 Cranchiidae
亞科: 孔雀魷亞科 Taoniinae
屬: 中爪魷屬 Mesonychoteuthis
Robson, 1925
種:
大王酸漿魷 M. hamiltoni
二名法
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
Robson, 1925[2]

南極中爪魷學名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英文名:Colossal squid),又可翻譯為大王酸漿魷南極大王魷巨槍魷魚,是十腕總目管魷目下的一種,也是大王酸漿魷屬(Mesonychoteuthis)下唯一已知的成員。

由於生物樣本太少,目前只能從其天敵抹香鯨胃裏所發現的屍體估計其最大尺寸,大約落在6-18米(18-59呎)長,重量可能高達750公斤(1,650磅),但根據未成年個體來推算,成體體重應已超過大王烏賊,而使其成為最重的已知無脊椎動物,不過大王酸漿魷的體長仍不及大王烏賊,這使牠和大王烏賊一起並列為地球上最大型的軟體動物

命名

[編輯]

牠的屬名 Mesonychoteuthis 源自於希臘語「mesos(middle,中等)nychus(claw,勾爪)teuthis(squid,烏賊)」的組合而成的詞,意思就是指有着中型勾爪的烏賊。

型態

[編輯]

大王酸漿魷比巨烏賊還要重,身長約6-14米以上。2003年在南極海捕到幼魚,2007年再次捕獲到未成熟個體,此個體外膜有2.5米長,體重重達450公斤,而成熟個體的觸手被認為有可能長達8米。大王酸漿魷的眼睛與嘴喙的大小均凌駕大王烏賊之上,觸手上沒有吸盤而是大小約5厘米的鈎爪,以此來捕捉獵物或自衛。

大王酸漿魷與大王烏賊的主要差異,在觸手的勾爪上。大王烏賊的觸手沒有勾爪,而是周邊附有硬質鋸齒的吸盤。大王酸漿魷的胴體具有巨大的游泳鰭,但在胴體與觸手的長度比例上則不如大王烏賊。同樣長度的大王酸漿魷與大王烏賊相比,大王烏賊的觸手長度會超過大王酸漿魷。兩者的共同點在體色都是紅褐色。

歷史

[編輯]

該物種最早是在1925年在抹香鯨胃裏發現的奇怪觸手為起點,當時證明是兩條帶鈎子的魷魚觸手,但部分人認為這可能是巨烏賊的觸手[3]

1970年代,在南極的捕魚船在捕獲到的魚類身上找到奇怪的鈎爪痕跡,不過科學家無法判斷這是哪一種動物的「鋸齒」。

1981年,位於南極海岸的俄羅斯拖網漁船捕獲一條總長4米(13呎)的魷魚標本,後根據調查判定屬於M. hamiltoni屬的未成年雌性魷魚,這也是第一條較為完整的大王酸漿魷標本[4]

2003年,南極海域附近再次找到未成年的巨型魷魚樣本,總長度為6-8米(23呎),身體長度為2.5米(8.2呎)[5]。經過研究認為該魷魚體重可達500公斤(1,100磅),但也可能高達750公斤(1,650磅)。

2007年由新西蘭南極漁船捕獲的最大記錄標本。最初估計長度為4.5米(15呎),重量為450公斤(990磅)。魷魚被帶回新西蘭進行科學研究。其實際重量為495公斤(1,091磅),但由於觸角收縮的原因,總長度僅為4.2米。

習性

[編輯]

捕食

[編輯]

由於該物種為最近才發現,所以對其習性一直都是未解之謎。部分人認為大王酸漿魷和其他魷魚一樣,會用兩條長觸手捕捉獵物再送入觸手中心的嘴部,並用鳥喙狀的鋸齒將其嚼碎再吃掉。其食物包括深海巨型魚類、頭足類以及鯊魚等。其中包括智利鱸魚以及深海鱈魚等。其觸手上的鈎子可以進行360度旋轉,能在獵物身上留下又深又圓的傷口。

Remeslo,Yakushev和Laptikhovsky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南極牙魚是其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拖網漁船上帶入的8,000條牙魚中,71條有明顯受大王酸漿魷攻擊的跡象。在南極洲的普茲茲灣地區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一隻雌性魷魚的胃中有魷魚的屍體殘留,這表明該物種內有食用同類的可能。

代謝

[編輯]

大王酸漿魷被認為擁有非常慢的代謝率,一隻500公斤(1,100磅)重的成魷每天只需要約30g(1.1安士)的獵物。其能量需求的估計意味着它是移動緩慢的伏擊捕食者,主要依靠巨大的眼睛來偵測獵物,而非主動積極獵捕。

天敵

[編輯]

大王酸漿魷幾乎沒有天敵,其對人類而言只有研究價值,而不具食用價值。幼體大王酸漿魷的天敵是以小型生物為食的深海魚類,如鮟鱇魚、喙鯨(如南部寬吻鯨)、抹香鯨、海豹、巴塔哥尼亞牙魚和信天翁等;但成年個體的天敵僅有南極睡鯊抹香鯨,且根據研究判斷,僅有抹香鯨能準確獵殺成年的大王酸漿魷。從抹香鯨身上的條狀疤痕來估算,最大的大王酸漿魷體長約2.5米。[6]

許多抹香鯨的背上都有疤痕,據信是由大王酸漿魷的鈎子所造成。大王酸漿魷是南極抹香鯨的主要獵物,在牠們胃裏發現的魷魚喙中,有14%是屬於大王酸漿魷,這表明大王酸漿魷佔這些鯨魚消耗的生物量的77%。

視覺

[編輯]

與箭魚和其他大型遠洋魚類不同,大王酸漿魷(以及大王烏賊)的眼睛直徑幾乎是深海同類的2-3倍。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大王酸漿魷能夠看到大型捕食者移動時破壞浮游生物的生物發光。 大王酸漿魷的眼睛在黑暗中會散發光芒。

未解之謎

[編輯]

由於活體捕獲量太少,大王酸漿魷的生活習性至今仍然難以被確認。此外已捕獲到的大多都是未成年的雌性個體,而雄性個體至今仍未被發現,以至於科學家很難去推算牠們的生活習性以及雌雄大小。部分人相信南極洲海域內高濃度的氧氣,以及豐富的漁業資源可能讓魷魚的體型變得巨大。儘管從抹香鯨或者南極睡鯊的胃裏能找到魷魚的喙,最大的可達到49毫米,體長估計達到了8米(24)。[7]另外讓科學家費解的還是其掠食者,除了抹香鯨外,雖然從抹香鯨和南極睡鯊體內都可以發現大量的魷魚嘴,但是其長度大多集中在13米以內,因此有科學家判斷成年種可能要比以往推算的大的多,但存在爭議。另外南極睡鯊雖然捕食大魷魚,但很少發現其外皮有魷魚留下的爪痕以及傷疤,因此推算該種只能捕捉其亞成體或者死體,而不會捕獵健康的成體。[8]

分佈

[編輯]

大王酸漿烏賊分佈在南美洲南非新西蘭海域一帶。大多在南極海域周圍,2,000米的深海棲息。

活體捕捉

[編輯]
展示中的大王酸漿魷

新西蘭官員2007年2月22日宣佈,一艘新西蘭籍漁船在南極捕獲了一隻大王酸漿魷,為人類第一次捕捉到完整活體樣本,這隻巨魷全長4.2米(包括觸手),重達495公斤,是一隻雌巨魷,2008年4月30日,一群科學家解凍這隻已經冰凍一年多的巨魷並在不破壞形體的情形下以內視鏡進行研究,這隻巨魷隨後被製成標本保存在惠靈頓的一個博物館裏。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Barratt, I.; Louise Allcock Allcock, L. 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4, 2014: e.T163170A980001. doi:10.2305/IUCN.UK.2014-1.RLTS.T163170A980001.en.  Downloaded on 01 March 2018.
  2. ^ Julian Finn. 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 Robson, 1925. World Register of Marine Species. Flanders Marine Institute. 2016 [1 March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7). 
  3. ^ Robson, G.C. 1925. On Mesonychoteuthis, a new genus of oegopsid, Cephalopoda. Annals and Magazine of Natural History, Series 9, 16: 272–277.
  4. ^ Ellis, R. 1998. The Search for the Giant Squid. The Lyons Press.
  5. ^ Griggs, Kim. Super squid surfaces in Antarctic. BBC News (Wellington). 2003-04-02 [2015-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0). 
  6. ^ 《抹香鯨的食物及其捕食習性》 1984-12-30,《水產學報》,董正之,第八卷,第四期
  7. ^ 存档副本.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7). 
  8. ^ 存档副本. [2018-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