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巴利薛爾:飛常任務 (電影)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巴利薛爾:飛常任務
American Made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德格·里文
監製
編劇蓋瑞·史賓尼利
主演
配樂基斯杜菲·碧加
攝影塞薩爾·查朗英語César Charlone (cinematographer)
剪接
製片商
片長117分鐘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西班牙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2017年8月25日 (2017-08-25)(臺灣)
  • 2017年8月31日 (2017-08-31)(新加坡)
  • 2017年9月7日 (2017-09-07)(香港)
  • 2017年9月29日 (2017-09-29)(美國)
發行商環球影業
預算5,000萬美元[1]
票房1.34億美元[1]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美國行動
香港巴利薛爾:飛常任務
臺灣美國製造
新加坡美國製造

巴利薛爾:飛常任務》(英語:American Made,前稱作Mena[2])是一部2017年美國犯罪片,由德格·里文執導,蓋瑞·史賓尼利撰寫劇本,湯·告魯斯主演[3][4]。《巴利薛爾:飛常任務》定於2017年9月29日在美國上映,這也是德格·里文繼2002年的《叛諜追擊》後第二部由環球影業發行的導演作品。

劇情

[編輯]

1978年,為環球航空公司駕駛商用噴射飛機的巴吞魯日飛行員巴利·薛爾被一名自稱為蒙蒂·舍費爾的中央情報局案件官員招募。他要求一直通過加拿大將古巴雪茄走私到該國的巴利,使用小型、快速、雙引擎的Piper Smith Aerostar 600為中央情報局執行秘密偵察任務,該飛機在中美洲上空,配備精密的空中監控攝影鏡頭。薛爾告訴他的妻子露西,他還在環球航空。

1980年代,舍費爾要求薛爾開始在巴拿馬擔任中央情報局和諾列加將軍之間的亡情使者。在一次任務中,麥德林集團找到了巴利,並要求他在返回美國的航班上攜帶可卡因。薛爾接受並開始將麥德林集團的可卡因空運到路易斯安那州,通過空投將毒品運送到鄉村,而不是降落在機場。中央情報局對毒品走私視而不見,但美國緝毒局追蹤到了薛爾。為了避開當局,薛爾和他的家人必須搬到偏遠的阿肯色州梅納鎮,他的妻子開始接受他的新生活所產生的財富。作為美國可卡因販運的中心,這個小鎮逐漸變得富有。

後來,舍費爾要求薛爾向設在洪都拉斯的反共武裝尼加拉瓜康特拉運槍。薛爾意識到康特拉對戰爭並不認真,只想致富,他開始將槍支交易給麥德林集團。中央情報局在梅納建立了一個康特拉訓練基地,巴利駕駛着康特拉進入,但他們中的許多人一到就逃走了。

薛爾賺了很多錢,他把錢埋在後院的手提箱裏。薛爾的小舅子JB搬進來,需要一份工作。最終,他開始從薛爾那偷錢,並在警長喬·唐寧用一個裝滿洗錢現金的公文包抓住他後被捕。 JB 被保釋後,巴利給了他錢和一張去波拉波拉島的機票,並告訴他為了自己的安全而迷路。 JB 每週要求現金並侮辱露西。當巴利追趕他時,JB 在他的車裏被麥德林集團放置的炸彈炸死,麥德林集團此前曾承諾「處理」JB 問題。

聯邦調查局很快就聽到了梅納街頭突然繁榮的風聲,JB 不計後果的開支沒有幫助,最終,中央情報局關閉了該計劃並放棄了薛爾,後者同時被聯邦調查局緝毒局美國煙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和阿肯色州警察逮捕。薛爾通過與白宮達成協議而逃脫起訴,白宮想要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是毒販的證據。他們要求巴利獲取將麥德林集團與尼加拉瓜桑地諾聯繫起來的照片。巴利設法得到了這些照片,但白宮將它們作為對桑地諾的宣傳而發佈。薛爾在照片中突出顯示,這導致他被十字軍的州檢察長起訴,以及麥德林集團策劃報復。

薛爾被判有罪,但僅被判處 1,000 小時的社區服務。從一家汽車旅館搬到另一家汽車旅館,記錄他的經歷,薛爾害怕每次發動汽車都會發生爆炸。由於他每天晚上都在同一棟救世軍大樓進行社區服務,因此薛爾無法躲避麥德林集團並被刺客槍殺。中央情報局銷毀了所有將他們與薛爾聯繫起來的證據。在薛爾死後,中央情報局繼續走私,而不是按照舍費爾的建議,利用伊朗向康特拉運送槍支

舍費爾因他的想法而獲得晉升,不過很快就被公眾發現,有​​記者向雷根總統和布殊副總統關於醜聞。露西和她的孩子們搬回巴吞魯日,在那裏她滿足地在快餐店工作。在她的手腕上可以看到她的一件昂貴的珠寶。

演員

[編輯]

製作

[編輯]

2015年1月17日,據報導,湯·告魯斯確認參演毒品題材的驚慄片《Mena》,由曾在《異空戰士》與克魯斯合作的德格·里文執導。該片原本定由朗·侯活執導,但後來轉讓給了李曼,而克魯斯將會主演巴瑞·塞爾英語Barry Seal[3]。片名後來於2016年8月被改為《American Made》[2]

拍攝

[編輯]

主體拍攝2015年5月27日在佐治亞州開始進行[7]。拍攝地點包括切羅基縣克萊頓迪卡爾布縣富爾頓縣格威納特縣摩根縣皮肯斯縣[7]。2015年8月20日,湯·告魯斯抵達哥倫比亞麥德林,並在8月31日抵達聖瑪爾塔進行拍攝工作[8]

飛機墜毀事件

[編輯]

2015年9月11日,在哥倫比亞的一架電影用飛機墜毀造成兩人死亡,以及另一名人員嚴重受傷。該雙引擎的航空之星飛機英語Piper Aerostar正在運送機組人員(三名美國飛行員)時,卻遇到了惡劣天氣而發生墜機事件;這時飛機正在麥德林返回奧拉亞埃雷拉機場英語Olaya Herrera Airport的航道上[9]。兩名死者後來被確定是卡羅斯·貝爾和艾倫·普文英語Alan Purwin,他們分別是Helinet航空公司的創始人和總裁。另一名重傷傷患為美國飛行員吉米·李加蘭,受傷後的他馬上被送往當地醫院[10][11]

發行

[編輯]

2015年5月,環球影業將電影定於2017年1月6日在美國上映[12]。 2016年8月8日,電影的發行日被改至2017年9月29日,而片名也被更改,這主要是為了避免與《陰宅2》、《妖夜尋狼:世紀血戰》共同競爭[2]

評價

[編輯]

《巴利薛爾:飛常任務》獲得了普遍好評。爛番茄上根據256條評論,持有86%的新鮮度,平均評級為6.94/10[13]。在Metacritic上,電影的得分達65[14]。據CinemaScore調查,觀眾的評價在A+至F間落於「B+」。

票房

[編輯]

在北美,《巴利薛爾:飛常任務》與《靈異空間》、《直到死為止英語'Til Death Do Us Part (film)》、《男女單打戰》同天上映並競爭,分析師預估《巴利薛爾:飛常任務》於首週末能從3023間戲院中獲得1200萬至1500萬美元的票房[15]。美國首週末票房為1670萬美元,位居當週票房排名第三。據調查,首週末有91%的觀眾超過25歲[16]

上一屆:
保鏢救殺手
臺灣地區2017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第34週
下一屆:
紅衣小女孩2

歷史偏差

[編輯]

影片暗示塞爾供職於環球航空時被中情局招收,但他在法庭上否認曾為中情局工作。1974年,環球航空聲稱塞爾參與走私計劃時詐病請假,開除了他。蒙蒂·謝弗是虛構人物,現實中並非中情局特務。走私毒品時,塞爾沒有直接聯繫毒梟,直到1984年他才親自和巴勃羅·埃斯科巴奧喬亞兄弟英語Ochoa brothers見面。

露西的部分原型是他的第三任妻子德博拉,德博拉表示塞爾1975年開始走私毒品,並不是影片所暗示的1980年,一開始集中在大麻,後來才送的可卡因。塞爾的緝毒局記錄還指出,他於1978年擴大到走私可卡因,並表示早在1976年他便走私大麻。塞爾和曼德林毒梟集團英語Medellín Cartel的聯繫也不是在塞爾於哥倫比亞給飛機加油時遭綁架,而是從洪都拉斯飛回家途中碰到一位為毒梟豪爾赫·奧喬亞(Jorge Ochoa)賣命的走私客時開始的,在1979年被抓到走私毒品後,曾在當地一所監獄服刑九個月。黛博拉是黑頭髮的,不是露西那樣的金髮女郎。

Vulture的亞伯拉罕·里斯曼(Abraham Riesman)問這部電影是不是傳記片,導演德格·里文回答:「你懂得,我們並不是拍傳記片。湯·告魯斯的樣子不像巴瑞·塞爾。他的角色的靈感源自我們了解到巴瑞的報道。」值得注意的是,塞爾不是湯·告魯斯那樣的七尺男兒,反而大腹便便,據報重達136公斤。里曼承認,片中的零重力性愛場景是他的想法,他和克魯斯在駕駛艙內拍攝飛行鏡頭時撞到一起,得到了靈感。

塞爾對走私軍火和毒品的行為沒有悔意,甚至曾在電視採訪中方言:「不管你認為這是財富戰士或什麼的,反正這就是我生活的方式,我很享受,我還會繼續做下去」。他並沒有在郊區附近迫降飛機,里曼表示這部電影是「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有趣謊言」。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American Made(2017). Box Office Mojo. [2018-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1). 
  2. ^ 2.0 2.1 2.2 Hipes, Patrick. ‘American Made’: Universal Moves Tom Cruise-Doug Liman Film Up One Week – Update. Deadline.com. 2016-04-20 [2017-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4). 
  3. ^ 3.0 3.1 Sedighzadeh, Kazem. Tom Cruise Adds ‘Mena’ to Busy Filming Schedule!. Masterherald.com. 2015-01-17 [2015-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4. ^ Fleming, Mike. 'Edge' Guys Tom Cruise, Doug Liman Eye Drug Pilot Tale 'Mena'. Deadline.com. 2015-01-14 [2015-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7). 
  5. ^ Hipes, Patrick. Jayma Mays Joins Tom Cruise’s ‘Mena'; Tessa Thompson Cast In Indie ‘War On Everyone’. Deadline.com. 2015-04-13 [2015-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5). 
  6. ^ 6.0 6.1 American Made (2017). IMDb. [2017-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7. ^ 7.0 7.1 Universal Starts Production on Doug Liman’s Mena, Starring Tom Cruise. comingsoon.net. 2015-05-29 [2015-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0). 
  8. ^ Tom Cruise llega a Santa Marta para grabar escenas de su película.. RCN Radio. [2016-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2). 
  9. ^ A. Lincoln, Ross. Fatal Plane Crash Claims 2 Lives On Set Of Tom Cruise Film ‘Mena’. deadline.com. 2015-09-11 [2015-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2). 
  10. ^ Brumfield, Ben; Williams, Alima. Tom Cruise movie crew members in plane crash that kills 2 in Colombia. CNN. 2015-09-12 [2015-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11. ^ Cowden, Catarina. Deadly Plane Crash Occurs On Set Of Tom Cruise Film Mena. cinemablend.com. [2015-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12. ^ Fleming Jr, Mike. Universal Sets Tom Cruise-Doug Liman ‘Mena’ Flight Plan For January 2017. deadline.com. 2015-05-27 [2015-05-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9). 
  13. ^ American Made (2017). Rotten Tomatoes. [2017-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1). 
  14. ^ American Made reviews. Metacritic. [2017-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11). 
  15. ^ Ryan Faughnder. 'It' drives record September box office with Tom Cruise's 'American Made' ready to battle 'Kingsman'. Los Angeles Times. 2017-09-27 [2017-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2). 
  16. ^ D'Allesandro, Anthony. ‘It’ Breaks Three-Way Tie Battle, ‘Kingsman’ & ‘American Made’ Fight For Second. Deadline.com. [2017-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1).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