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私會黨
馬來亞華人社團、團體、私會黨,指馬來亞的秘密結社、秘密會黨,均為洪門(天地會、三合會)在海外的擴散與繁衍。[1]早期有著名的義興公司和海山公司。私會黨傳入馬來亞,也是與中國移民同一時期。根據巴素博士說:「馬來亞華人私會黨,大體來說,出於天地會分脈,亦稱為洪門,也叫做三合。」[2]它們在中國已生存有好幾個世紀,原本屬於宗教或慈善自助的團體,而在滿清時,具有「反清復明」的政治意識。
此類秘密會社,其入會儀式、倫理規範、人際關係,均類似幫會或是黑幫。
歷史
[編輯]馬來亞最早成立的私會黨是檳城的義興,時間大約是1790年代。[3]另據南洋華僑史研究學者溫雄飛所述,1799年,檳城就已經有天地會中人舉事的記載。[4]
19世紀是天地會在南洋最騷亂的時代,單是在檳城即有和勝公司(1810年)、海山公司(1823年)、存心公司(1820年)、建德堂(大伯公會,1844年)、和合社(1860年代初)、全義社(1860年代初)與義福公司(約1875年)等。
它們多以地緣和方言群為組織脈絡,展開活動。至1881年,義興、建德、和勝、存心、義福和海山六大秘密會社的黨員人數,約佔當時華族總人口的69%,或男性人口的84.6%4。人數如此之多,當然不能稱為「秘密會社」,而就是「會社」了。只因其入會儀式、行事做風,與幫派會黨相似,故一般仍以秘密會社或私會黨來稱呼。其實這些私會黨幾乎完全與地域方言團體疊合。
他們的初期組織結構是:「海山」與「義興」,多成立於三州府的檳榔嶼、馬六甲及新加坡,之後散佈各個馬來亞有華人定居的各處,初期為同鄉互助福利團體,後演變互相爭鬥的幫派組織。會員均服從會中領袖的命令及約束。他們稱其領袖為大哥,這些私會黨分作四個、八個或十二個主要幹部,然後分成許多支派,每個幹部及每個支派,都有一位頭目管理。
萊佛士描述私會黨強制華人入黨的情形,迫使他們就範,否則受到毒打,甚至被殺害。以當時的情形看來,南來的華人一無所有,他們別無選擇,只有被迫參加這些私會黨。
根據史載,私會黨後來竟分成兩大派系,一為義興,一為海山。這兩大派系吸納來自不同省、籍的華人,且以拉律的暴亂為最嚴重的衝突實例。
霹靂的暴動也稱拉律暴動。拉律以產錫聞名,起初歸海山黨人開採,首領是鄭景貴,地盤是在吉利包礦區(即今太平監獄地),另在太平甘文丁,則歸義興黨人所發掘,首領為蘇亞昌。兩黨為利而爭,兼之籍貫互異,「義興屬粵之四邑,海山屬閩南五縣」。另一說法,義興以廣府人為主,海山以客家人為主。首次暴動發生於1862年,繼之1872及1874年再發生第二及第三次暴動。
1882年,英殖民政府政府修訂法令後,不准私會黨註冊。1889年,明令取締,但未能禁絕。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本土黑幫分化為兩個組織洪門和華記兩大派。
組織運作
[編輯]從唐山(中國)南來的移民,叫做「新客」,他們來到任何一個地方時,這些會便派人邀請他們入會,假如他們拒絕的話,便會受迫害。由此可見,早期的華人結幫立會,在表面和名義上是講求兄弟義氣,有福共享,有難同當,但實際上卻是領袖在培植勢力,以向英殖民政府爭取更大的利益。
在政治方面,他們是沒有濃厚的傾向,雖然標榜「反清復明」,但在利益爭奪底下,私會黨已淪為爭奪地盤的組織了。儘管如此,英人還是沒辦法控制他們,以致有人形容私會黨組織是「政府中的政府」,儼然是馬、星華人社群的「統治者」。
知名私會黨
[編輯]馬來亞洪門會各支派從前分裂成大約有九十多支,不過部分已名存實亡。仍然有幾十支在江湖上活躍和有一定實力。仍然活躍的洪門會支派約佔大馬社團70%。各個支派之間都互相敵對以及互相廝殺,只有少部分支派有聯繫。這與約佔大馬華人私會黨25%的華記有所不同 ,華記俗稱『四窿』,各派之間都會互相連繫和團結。另外有獨自成立的華人私會黨約佔5%。其實兩大派和其他幫派正式會員也許超過二十萬,甚至更多。這些會員也只是掛名而已,極少參於幫派活動。
曾經出現在學術研究報告的社團有義興、海山、義福、和勝、大伯公(建德)、萬安泰、枋廊、甘榜內、大居軒山、小居軒山、新義興、乾坤、義䦉伍龍。
洪門
[編輯]洪門會派系組織有:578組織, 壹點紅 , 義洪鷹,義鳳山,洪金蘭,北海同裕益社 ,洪一綺,義南閣,聯英社,義䦉公司,忠義堂,青蓮堂,洪順堂,家後堂,參太堂,宏化堂,新邦瓜拉互助會,洪義堂洪軍公司,紅花亭,小三王,泗公仁義堂,洪金龍,義和社,青龍山,五指山,四海公司,海山公司,二一海,義益公司,合和同,洪河,鳳凰山,英義堂,五色旗,月山社,日山社,全山公司以及洪門共濟會等等。
洪門各派之間都經常聯繫與交流促進華人的團結與文化傳統。
華記
[編輯]華記也不遑多讓,約佔大馬華人社團的20%。 華記俗稱『四窿』或『四洞』,據說是早期青幫或者義興公司演變而來.華記與義興公司一樣是四邑粵語為主,主要來自廣東的台山、新會,開平和恩平四個縣的華人被稱作四邑,零四, 四洞和四窿。 義興公司和華記的標誌都是兩個銅錢。兩個銅錢交叉看起來相個 "義" 字。 義興公司的口號是'各路平安'而華記的口號是'水陸平安'。 1990年代,華記和其他十八派大聯盟,如華記(四洞仔,四窿仔或零四)和十八仔(十八羅漢或助慶堂),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稱呼。而現今義興公司也演變成馬來西亞工商總會。
由於時代越來越進步,馬來亞的洪門各個組織與華記各個組織都開始各自轉型為正行合法企業,開始經營合法生意。很多洪門與青幫的組織成員已經開始沒有敵對的意識,從而促進華人與華人之間的團結共同的把文化傳承下去。
參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張健. 论十九世纪新马华人私会党兴盛的原因. 八桂僑刊. 2006, (03): 35–40 [2022-04-20]. ISSN 1002-3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0).
- ^ 《設立華民護衛司署》,Bukit Pagar Group 網站. [2011-04-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9).
- ^ Mervyn Llewelyn Wynne, Triad and Tabut, Singapore: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41
- ^ 溫雄飛,《南洋華僑通史》,上海東方印書館,1929年,第111頁
- ^ 張清江譯、麥留芳原著,《星馬華人私會黨的研究》,正人書局,1985年,第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