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龍虎紋青銅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龍虎紋青銅尊
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龍虎紋青銅尊
所屬年代約3,500年前
時期或古文明商代
器型青銅酒器
紋飾虎食人紋,雲雷紋蟠龍紋,饕餮紋
發掘於1957年
發掘地點 中國安徽省阜南縣朱寨鎮台家寺遺址潤河舊河道
現存於 中國北京市中國國家博物館

龍虎紋青銅尊,簡稱龍虎尊,別稱阜南龍虎尊[1]安徽龍虎尊[2],是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台家寺遺址出土的一件商代青銅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屬國家一級文物,距今已有三千五百年歷史,是中國十大青銅器之一。[3]

文物背景[編輯]

位於阜南縣街心公園的龍虎紋青銅尊巨型雕像

1957年6月,阜南縣朱寨鎮農民徐廷蘭在月兒河邊撒網抓魚時,意外撈出八件青銅器皿,分別為兩件古代飲酒器,兩個銅[4],一件饕餮紋尊,兩個銅,以及一件大口沿青銅酒器(龍虎紋青銅尊)。[5][6] 半個月後,時任阜南文化館館長蔣家琦聽聞有村民挖到寶後趕來查看,並向安徽省文化廳寫信反應此事,文化廳將又將信轉呈至安徽省博物館。省博物館派人赴當地調查,後初步認定為一套罕見的青銅酒器。徐廷蘭後將此文物上繳國家。[5] 據推斷,商代時淮河流域有名為「淮夷」的古老部族,淮夷族和商王朝關係密切,文化交流頻繁。龍虎紋青銅尊有可能是洪水泛濫、河道變遷後,把埋藏在附近地下淮夷族墓葬隨葬品沖入了河裏。[6]

龍虎紋青銅尊在被上交後,先入藏至安徽省博物館(今安徽博物院),後於1959年再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7]

1985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在阜南縣朱寨鎮發現了台家寺遺址。[8] 該處遺址緊鄰潤河舊河道月兒河,距離龍虎紋青銅尊的發現地僅200米遠,兩者同屬於商朝時期。[9] 此外,在台家寺遺址中發掘出了安徽省內首個大型商代貴族宮殿遺址,在實地考古中又發現了四件商代青銅器,佐證了當年龍虎紋青銅尊就出土於朱寨鎮台家寺遺址的觀點。[10] 台家寺遺址中發掘出的大量商代建築、墓葬、遺物等,揭示了商代高等級貴族在淮河流域的生活場景,是商代淮河流域青銅文明的中心。[11] 2019年,台家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

外形特徵[編輯]

龍虎紋青銅尊高50.5厘米,口徑44.9厘米,足徑24厘米,重26.2千克。[13] 上方開口口徑較大,直徑超過人的肩寬,頸部末端稍向內收縮,使其形如喇叭。肩部稍微鼓起,向下彎曲形成腹部,腹部呈弧形並逐漸向內收斂,形成圓底。底部有圈足,裝飾着十字鏤空的花紋。在龍虎尊的肩部,有三條彎曲的龍紋,圓雕龍頭探出肩部之外。腹部則以雲雷紋為背景,裝飾着三組虎食人紋。而圈足部分則裝飾着饕餮紋[13]

整體來看,龍虎紋青銅尊塑造出了三條蟠龍的形象,造型誇張但不失主動,而虎身浮雕則透露出莊嚴威武的氣勢。[6]

文化釋義[編輯]

龍虎紋青銅尊上雕刻有虎食人紋,虎口中含有一人,人無衣冠。這種虎食人的形象也出現在其它商代青銅器上,如河南安陽殷墟青銅鉞、后母戊鼎,以及現藏於日本法國虎食人卣等。[14]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黎婉欣副教授認為,虎食人紋對於鑄造者來說,除觀賞作用外可能還有額外用途。工匠可能曾接觸過類似的圖案,或者是相關的祭祀活動,將虎食人紋鑄於尊上。[4] 此外,東漢王充論衡·訂鬼篇》引《山海經》佚文,記有虎噬鬼魅之說,虎食人像意為震懾邪祟。[14]

對於龍虎紋青銅尊上的龍紋而言,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文博系副教授韓鼎認為,龍虎紋青銅尊的上龍紋是在繼承二里頭龍紋特徵的基礎上,增加了菱形額飾和雙角。商代龍的形象的構成元素包括蛇身與鳥爪,分別對應了黃泉和天上兩個不同的宇宙層次,將蛇與鳥的特徵融入龍,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兩者象徵性的融合。[15]

相似器物[編輯]

四川省廣漢三星堆遺址也出土過一件龍虎紋尊,形制和紋飾都與安徽龍虎尊十分相似,但其龍虎紋飾四肢僵硬,缺乏生氣,身體扁平,線條軟綿遲滯,年代也比安徽尊稍晚。[16]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趙昊副教授認為,三星堆發現的青銅器可分為兩類,一種是中原風格,或稱外來風格,還有一種是本地風格。安徽尊屬於外來風格,四川尊的形式與其基本完全一致,反映了當時四川盆地和周圍的交通雖然不太便利,但實際上仍然和周邊地區存在文化交流。[17]

參考資料[編輯]

  1. ^ 韓鼎. 商代阜南龙虎尊纹饰的再研究. 中國美術研究. 2020, (02): 17-26 –透過CNKI. 
  2. ^ 任雪莉. 艺术史与考古学研究方法之对比——以两件龙虎尊为例.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33 (1) [2024-02-13]. ISSN 1008-4193. doi:10.13467/j.cnki.jbuss.2013.0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3) –透過CNKI. 
  3. ^ 安徽省廣播電視局宣傳處. 龙虎尊. 安徽省廣播電視局. 2024-02-08 [2024-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4) –透過安徽省廣播電視局. 
  4. ^ 4.0 4.1 黎婉欣. 论商后期与西周早期青铜器的人兽结合纹饰与造型. 江漢考古. 2021, (02): 54-63+52 –透過CNKI. 
  5. ^ 5.0 5.1 張殿兵. 龙虎尊:安徽唯一的“中国十大国宝”. 合肥晚報. 2015-12-25 [2024-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4) –透過鳳凰網安徽. 
  6. ^ 6.0 6.1 6.2 趙婷. 一网捞出的国宝——龙虎纹青铜尊. 北京日報. 2015-04-10 [2024-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4) –透過人民網-文化. 
  7. ^ 晏德付. 馆藏龙虎纹青铜尊的复制. 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報告集. 2020 [2024-02-13]. doi:10.26914/c.cnkihy.2020.05607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3) –透過CNKI. 
  8. ^ 王秋生. 阜阳文化史 史前至魏晋南北朝卷.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65025297. 
  9. ^ 宋吾能. 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或与龙虎尊有关联. 鳳凰安徽綜合. 2015-12-25 [2024-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4) –透過鳳凰網安徽. 
  10. ^ 政府信息公開. 朱寨镇台家寺遗址介绍. 阜南縣人民政府. 2021-07-02 [202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4) –透過阜南縣人民政府網. 
  11. ^ 鮑曉菁. 台家寺遗址被证实是商代淮河流域青铜文明中心 距今约3300年. 新華社合肥. 2017-01-21 [2024-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4) –透過新華網. 
  12. ^ 國務院.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 2019-10-16 [2024-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4) –透過國務院客戶端. 
  13. ^ 13.0 13.1 藏品詳情. 龙虎纹青铜尊. 中國國家博物館. [202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4) –透過中國國家博物館. 
  14. ^ 14.0 14.1 赫英海、董子龍. 中国国家博馆馆藏青铜器龙虎纹青铜尊赏析. 人民網-書畫頻道. 2016-12-07 [202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5) –透過人民網. 
  15. ^ 齊澤垚. 龙飞九天 考古学者与您一起追寻龙的足迹.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24-02-06 [202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4) –透過中國社會科學網. 
  16. ^ 線上微課堂. 三星堆“尊小弟”撞脸安徽“尊大哥”. 安徽博物院. 2021-03-26 [202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13) –透過安徽博物院. 
  17. ^ 趙昊. 关于三星堆,这些答案可能你也想知道!. 新華訪談. [2024-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5) –透過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