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朝鮮半島歷史紀年[編輯]

朝鮮半島雖然在歷史上長期為中國藩屬國,在冊封儀式上接受中國的年號。但中國一直就是將朝鮮半島歷史視為外國史而非中國史。朝鮮半島記錄歷史事件的時候也不使用中國的年號。官修國史《高麗史》採用的是朝鮮君主紀年,《朝鮮王朝實錄》使用的是干支紀年。現代書籍《高麗外交史》([韓]盧啟鉉著 紫荊,金榮國 譯)使用的是朝鮮君主紀年。可見朝鮮半島自古記錄歷史的時候就不使用「年號」。中國本土出版有關朝鮮半島歷史的書籍多為中朝/韓關係史之類,這類書籍是站在中國的角度看待中朝關係,但在紀年上還是大多採用公元紀年,只有涉及到中國的時候才有使用中國年號的情況。一些漢本位的非專業維基人在維基上採用中國年號來描述朝鮮半島歷史,是違背維基中立原則的,也會被網上憤青當作依據說什麼朝鮮半島沒有歷史之類。不涉及中國的朝鮮歷史事件理應就該在朝鮮半島歷史背景下進行描述,使用朝鮮君主紀年或公元紀年,而非像中國史那樣使用中國朝代年號。為避免以後再發生類似朝鮮定宗的編輯爭議,我提議維基能夠增加朝鮮半島歷史紀年的規則:

  • 不涉及中國的朝鮮歷史使用朝鮮君主紀年或公元紀年。
  • 涉及到中國的朝鮮歷史事件可以只使用公元紀年或添加中國年號以及朝鮮君主紀年。

-- EditQ留言) 2023年6月11日 (日) 04:05 (UTC)

供其他人參考的前情和討論:Special:PermaLink/77631991#正在發生的編輯爭議Special:PermaLink/77633212#朝鮮定宗--YFdyh000留言) 2023年6月11日 (日) 04:21 (UTC)
(-)反對此鼓吹歷史否定主義的提案。這裏讓大家看一下他以前是怎樣無視社羣意願並一味地推銷觀點的,我們必須堅定制止這種Forum shopping式的行徑。Sanmosa 解氣但不解恨 2023年6月11日 (日) 04:50 (UTC)
原來這位EditQ就是釘釘啊。--西 2023年6月11日 (日) 16:47 (UTC)
(-)反對:作為條目朝鮮定宗的主編者,也要出來澄清。關於年號部分,《高麗史》相應部分,年號都是跟着中國改的,朝鮮半島年號列表就足以說明這點;韓國建立的《朝鮮王朝實錄》網站,紀錄時間是君主紀元、西元年、中國年號三者並存的。幾個條目編寫下來,君主紀年會使得行文變得很繞、重複,建議提及年份採中國年號、加註西元年的形式。目前條目被全保護,紀元、年號並存的狀況顯得四不像,應該只留一種。——George6VI留言) 2023年6月12日 (一) 05:45 (UTC)
這是《高麗史》原文,使用的是高麗君主紀年。《朝鮮王朝實錄》使用的干支紀年,其實就相當於現代的公元紀年。單純的朝鮮歷史使用朝鮮君主紀年有助於讓讀者了解事件發生於朝鮮哪個朝代。中國年號是中國史的方式,用中國國內史的方式寫外國史是不恰當的。而且歷史上,遼、金、元、清都是通過武力脅迫使朝鮮將中國視為正朔。現代文明社會要是沿用這種脅迫方式貶低朝鮮歷史,那就是沒有道理。EditQ留言) 2023年6月12日 (一) 12:39 (UTC)
所以有沒有二手來源說明應該怎樣辦呢?有沒當代學者寫書的時候,在書前凡例說明用不用年號呢?--Ghren🐦🕐 2023年6月13日 (二) 17:30 (UTC)
我的意見在管理員佈告板講得很清楚了,這裏不多說。——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6月13日 (二) 17:44 (UTC)
從中文二手來源看,朝鮮所用曆法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場景,有數次複雜變化,且依場景、使用者而不同,不能簡單轉換沿用中國政權曆法的更替。不能說用某種曆法就符合或貶低朝鮮,因為朝鮮本身就有很多種取向,年號也並不緊隨中國用法。
如《中國旅遊文化概覽》16頁說,明朝滅亡後朝鮮僅與清朝文書用清朝年號,但內部改用干支或君主紀年,民間也有堅持崇禎年號到崇禎二百餘年(《經崖國學教育叢書 國學梯級公開課 3》45頁說用到崇禎三百餘年)。《這個清朝太有意思了 第2卷 皇太極》73頁說,臣服清朝後改用清朝年號,但史學家和學者仍以明朝年號為主;學者寫崇禎紀年,但進入中國境內就改寫干支紀年,拒寫清朝年號。《明清易代 4 大清立國》254頁(等)說,使用崇德年號是屈服於強力,祭祀等仍使用大明年號;《馮爾康文集 文化史散論》171頁有更詳細介紹。《明代頒歷制度研究》134頁詳細講了朝鮮官方對「私歷」的態度和頒行。--YFdyh000留言) 2023年6月13日 (二) 20:25 (UTC)
順便補充一下站內條目--崇禎紀元。--日期20220626留言) 2023年6月14日 (三) 03:58 (UTC)
其他朝鮮主題條目情況我不清楚,現在不便評論它們使用何種方式比較適合。不過最近我打算改寫的條目是朝鮮王朝歷代君主,參考來源是以中國/朝鮮官方文獻、現代文獻為主,輔以朝鮮王朝的私人著述。既然對象是朝鮮國王,自然是需要奉明、清正朔,官方文書、宗廟祭祀使用中國年號的紀錄俯拾即是,直到高宗自立年號為止。我覺得至少國王條目紀年使用年號,是比較好的。——George6VI留言) 2023年6月14日 (三) 06:02 (UTC)
以中國為正朔,與是否使用中國年號寫歷史不存在因果關係。比如越南歷史就不使用中國年號。朝鮮與中國的官方文書等使用中國年號也不意味着需要用中國年號寫朝鮮歷史。請問那個「中國/朝鮮官方文獻、現代文獻」是使用中國年號來寫朝鮮歷史?請列出具體的例子。只有涉及到中國的時候才是這樣的。中朝/韓關係史這類站在中國角度看待朝鮮歷史的書籍都是使用公元紀年為主的,涉及到中國采使用年號,否則也會太土氣了,只是中國的話,何談國際關係呢?EditQ留言) 2023年6月14日 (三) 13:14 (UTC)
補充:Yumeto在User talk:Sanmosa#EditQ中指出的情況亦值得各位關注。Sanmosa Акум орь ничодатэ, кроеште-ць алтэ соарте 2023年6月14日 (三) 00:36 (UTC)

順便放個相關問題討論。朝鮮世宗的陰曆生日是四月十日,之前中文條目記載他的公曆生日是1397年5月7日,日文維基也如此記載;然而韓文、英文等條目都記為1397年5月15日,Google他的生日也是寫5月15日,韓國將這日期視為世宗誕辰,還訂為韓國教師節。由於1582年以前西方用的是儒略曆、以後至今用的是格里曆(公曆),1397年這時換算後天數會差了八天;5月7日是儒略曆,5月15日是格里曆。目前方針已經說明,1582年以前事件原則上用儒略曆,若要將這年以前的日期換算成格里曆,要註明。我目前個人傾向這時期用儒略曆,但是我看了一下,究竟換算要用儒略曆、格里曆也不統一,似乎是格里曆居多一點。那麼相應條目是否需要更改日期(若要全改恐怕是個大工程),或者修訂方針?——George6VI留言) 2023年6月14日 (三) 02:33 (UTC)

大家需要承認《高麗史》使用高麗君主紀年,《朝鮮王朝實錄》使用干支紀年這個主流歷史事實。當然某些特定情況,特定人會採用些非主流的做法,這說明不了什麼。比如清滅明後,朝鮮有人使用明最後一個年號崇禎等。但這些不是寫朝鮮歷史的主流做法。我的提議中也說了,涉及到中國的時候除了使用公元紀年外,也可以添加中國年號。George6VI全部使用中國年號的做法,在專業的歷史書籍里是不存在的。是他的OR. EditQ留言) 2023年6月14日 (三) 12:5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