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討論:Qian2007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您好,Qian2007!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裏。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政策
政策
GNU
GNU
版權問題解答
貢獻內容必須是您所著或獲得授權
並同意在CC-BY-SA 3.0和GFDL條款下發佈
手冊
手冊
問號
問號
有問題?請到互助客棧詢問,或在我的對話頁提出。別忘記:討論後要簽名,方式之一是留下4個波浪紋「 ~~~~ 」。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Chinese Wikipedia, please leave a message here. Thank you for visiting!

-- LokiTalk 2022年4月18日 (一) 03:55 (UTC)[回覆]

授予IP封禁例外權通知[編輯]

您好,現已授予您IP封禁例外權限,登入後即可編輯頁面。如果您超過6個月沒有任何編輯活動,權限會被解除。如果該權限已無用,請申請解除權限,或是自行移除。詳見Wikipedia:IP封禁例外。祝您編輯愉快。--Xiplus#Talk 2022年4月20日 (三) 06:06 (UTC)[回覆]

感謝您上傳File:Photo of HatouEichi.jpg。我注意到這份檔案的描述頁面,目前沒有指明其內容的創作者為何,因此其著作權狀態尚未明朗。如果您自己並非該檔案的創作者,必需要獲得著作權所有者的授權。如果您是從某個網站取得,請增加您取得該檔案的網站連結,以及該網站的使用條款聲明概要。如果該檔案的著作權持有者與該網站無關,請一併標明該持有者為何。請在這份檔案的描述頁面進行編輯並增加這些資訊。

如果您在5日內沒有增加必要的資訊,該檔案將會被刪除。如果這份檔案被刪除了,您仍然可以提交存廢覆核,尋求解決相關問題的機會。

請參考圖像使用方針瞭解哪些檔案可以或不可以上傳至維基百科。請您檢查其他您所上傳的檔案,確保所有檔案都有標明來源。這裏有一份您所上傳的檔案清單以協助您進行檢查。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想要尋求協助,請在互助客棧求助區提問。感謝您。--Wcam留言2023年10月12日 (四) 12:20 (UTC)[回覆]

不知名的梵語留言[編輯]

https://sa.m.wikipedia.org/wiki/%E0%A4%B8%E0%A4%A6%E0%A4%B8%E0%A5%8D%E0%A4%AF%E0%A4%B8%E0%A4%AE%E0%A5%8D%E0%A4%AD%E0%A4%BE%E0%A4%B7%E0%A4%A3%E0%A4%AE%E0%A5%8D:Qian2007?markasread=127298&markasreadwiki=sawiki--英智留言2023年12月4日 (一) 11:03 (UTC)[回覆]

2024年1月[編輯]

Information icon 請不要向文章添加原始研究對已發表材料的總結,如閣下於復仇主義條目所作之編輯。請為您所有的貢獻引用直接發表了對所引用內容之分析的可靠來源,謝謝。 🐹通遼汗國鐵道總督討論·貢獻·成就2024年1月14日 (日) 23:09 (UTC)[回覆]

目前已添加部分可靠來源,而仍涉原始研究或對已發表材料總結的部分,目前仍保留來源請求。如閣下沒有其他異議,本人將繼續完善在復仇主義編輯中所作編輯的來源。--英智留言2024年1月15日 (一) 09:12 (UTC)[回覆]
請主編注意,維基百科本身除非是在與其自身相關的條目中,否則絕不能作為「可靠來源」引用,微信文章也同樣不建議用。以您主編的復仇主義為例,您引用了維基百科條目愛國賊和共青團中央的一篇公眾號文章。即使後文的作者是共青團,明顯代表着中國大陸的官方立場,也建議您去找新華社或者其他更專業的新聞媒體。另外,引用網頁在中文維基百科有專門的{{cite web}}{{cite news}}等模板,建議您用上,顯得比較規範。
從材料選擇的層面看,您似乎想要證明中國大陸存在對美日十分強烈的「復仇主義」,對俄羅斯則沒有,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中-美日之間沒有「友誼」,而中俄之間有「友誼」。我對您想證明的內容不作評論,您說的可能都是事實,而維基百科是自由的百科全書——然而第一,文中所舉出對美日的態度是「復仇主義」還是單純的「反美」「反日」;不同情日本的天災和美國的911,這是不是因為想要「復仇」?第二,有多少人「希望無人生還」,有沒有形成一種社會現象,而有關這種現象(假設有),專業人士是怎麼評論的?第三,對俄羅斯真的不存在「復仇主義」嗎,如何證明「少之又少」;中俄都是上億人口的大國,兩國之間的「友誼」通過一篇共青團講述兩國元首會晤的文章就能充分證明嗎,對此有沒有更加綜合、從上到下的研究?第四,即使中國大陸對美日確實存在「復仇主義」,有沒有專門的文章證明這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日本和中國在當代的外交摩擦?),而「極端民族主義者」是「打着」「愛國主義的旗號」;即使對俄羅斯確實沒有什麼「復仇主義」,有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這是「因為」「目前的『中俄友誼』」(會不會是因為簽了條約)?
維基百科不是搜集新聞的地方,對於這種講述抽象概念的條目就更加如此。按理說這樣的條目中,對單個事件的具體報道是不足以抽象成概念的,應當避免在上面花費過多時間。您也許會認為多找幾個例子就可以了,但「中國大陸的xx要對yy復仇」的例子再多,不經過抽象也形不成「中國大陸(在社會層面上)存在對yy的復仇主義」這種概念,而這個「抽象」的過程不應該由維基百科的編者來做,同樣維基百科編者也不負責探索這種現象的成因,編者某種意義上只是搬運工,將學界(最好是學界)已經有的說法搬運過來,而具體的新聞報道在這類條目中最多貼少量幾條,作為已有觀點的補充。
從文字上來看,理論上維基百科不能表現出任何自身的立場,所以「打着旗號」「反人類」「不當言論」這類定性的說法同樣不應該由維基百科的編者來說——除非全社會對此有極為明確的共識,即使這樣也建議給出定性的來源。當然我們在實際編寫中應該做不到「完全」沒有立場,即使吉米·威爾士也做不到——但至少在寫東西的時候可以寫得規範一些,抑制自己的衝動,選取合適的材料,讓敲下的文字不像自己拍腦袋想出來的東西(即使您可能認為這種想法十分自然),而像是有着堅實證據的百科文章,比起真正的學術來說,這樣的要求並不高。此致,順祝 編安--C.-S. Hsie PER‧ASPERĀ‧AD‧ASTRA. 2024年1月15日 (一) 10:52 (UTC)[回覆]
收到,本人同意閣下的觀點。經過本人分析,認為復仇主義中此部分的確不屬於復仇主義,本人犯了兩個錯誤,首先混淆了復仇主義與民粹的概念,其次未及時提供可靠來源。本人將回退此部分內容。在此向閣下表示誠摯的感謝。--英智留言2024年1月15日 (一) 12:05 (UTC)[回覆]

日語髒話頁面存廢討論通知[編輯]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日語髒話」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該頁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請不要自行移除頁面存廢模板,討論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頁面不適合維基百科。請參與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討論期間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頁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Keiri留言2024年2月2日 (五) 10:4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