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抗日戰爭第三戰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三战区

抗日戰爭第三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三戰區所轄範圍為江蘇浙江,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三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1937年

[編輯]

中國戰區首次劃分是於1937年8月;在日軍迅速佔領北平天津,且中華民國政府確定與日謀和落空之後。同年第三戰區也經歷參與了淞滬會戰等激烈戰役。

在戰鬥序列方面:

1938年

[編輯]

司令長官顧祝同

1939年

[編輯]

1939年10月,根據當年6月軍事委員會最高幕僚會議和軍委會5月頒發的《游擊隊調整計劃》的精神,制定了《第三戰區建立游擊根據地計劃》:

  • 第一游擊區:太湖之東南蘇浙兩省交界的杭嘉湖地區,包括浙西淪陷的13個縣和蘇南8個縣。[2]1939年11月15日第一游擊區總指揮部「先行視事」「組設黨務、政治、軍事各一組及軍法室、諜報隊,以便黨政軍工作之推行」,1940年2月1日正式成立,由第十集團軍第二十八軍軍長陶廣兼任總指揮。第二十八軍之第62、新30師常駐游擊區。1940年5月增調第192師加強。設浙江省政府浙西行政專員公署
  • 第二游擊區:太湖以西的蘇南、蘇皖邊地區,包括蘇南17個縣和皖南6個縣。1939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顧祝同兼任總指揮,冷欣任副總指揮。後改由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上官雲相兼任總指揮,冷欣繼續任副總指揮。第三十二集團軍之第52、第63師常駐游擊區內。1940年4月獨立第33旅與第52師換防。5月增調第40師加強。設江蘇省政府江南行政公署,冷欣兼任江南行署主任。

1942年

[編輯]

1942年秋,第三戰區撤銷了第一、第二游擊區,合編為浙蘇皖邊區游擊總隊司令部(後改為浙蘇皖邊區游擊指揮部,又改稱浙蘇皖邊區挺進軍總司令部),第二十八軍軍長陶廣兼任總司令,指揮第二十八軍之第62、第192師及配屬的第52師。

1944年

[編輯]

司令長官顧祝同

1945年(受降區)

[編輯]

第三戰區:江蘇(不含上海)、浙江福建

日軍戰俘集結:杭州廈門

9月15日在杭州接受日本第13軍投降。廈門則為中國海軍受降。

改組

[編輯]

1945年12月中旬,戰區改組為徐州綏靖公署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劉鳳翰:〈論抗戰期間國軍游擊隊與敵後戰場〉,《近代中國》第90期,刊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出版,1998年6月,ISBN 978-957-08-1826-0
  2. ^ 陶廣:《第一游擊區之作戰經驗及教訓與今後之對策》,第三戰區第一游擊區總指揮部印,1940年12月,第1-2頁。

來源

[編輯]
書籍
  •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1982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張明金、劉立勤 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