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博格爾
喬治·博格爾(George Bogle,1746年—1781年)[1]蘇格蘭格拉斯哥人,探險家、外交官,第一位同西藏建立外交聯繫並試圖獲得中國清朝承認的西方外交官。他的使命至今仍是中國和西藏獨立運動人士之間相互爭論的依據之一。
生平
[編輯]早年生涯
[編輯]喬治·博格爾是一個富有的格拉斯哥商人、煙草主(Tobacco Lords)達爾多維的喬治·博格爾(George Bogle of Daldowie)的第二個兒子。其母安妮·辛克萊(Anne Sinclair)是一位出身紳士家庭的婦女,是蘇格蘭的詹姆斯一世和詹姆斯二世的直系後裔。他的父親達爾多維的喬治·博格爾在蘇格蘭同商界及政府的精英們有廣泛的社會聯繫,貿易聯繫遍及整個大英帝國。[2]
他出生於1746年,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他的哥哥約翰·博格爾最終在弗吉尼亞開設種植園,而他的另一位兄弟羅伯特·博格爾在倫敦商業冒險(開設進口商號「博格爾和斯科特(Bogle and Scott)」)失敗之後,在格林納達建立了棉花種植園。他的這兩個兄弟都密切參與了黑奴三角貿易。他的四個姐妹都同她們一家所屬的紳士階層的貿易商、領主和律師結婚。母親去世時,喬治·博格爾年僅13歲。次年,他赴愛丁堡大學專攻邏輯學。18歲時,他在恩菲爾德的一家私立學院完成了教育。在此之後,他花了半年時間在法國旅遊。此後,他的兄弟羅伯特讓他當「Bogle and Scott」的業務員,在那裏他當出納4年。[3]
印度
[編輯]他利用自己家的社會聯繫,獲東印度公司(EIC)聘為作家。1770年,在嚴重的孟加拉饑荒中,他抵達英國在印度的權力中心加爾各答。他內容廣泛的家信,以及他的日記,均表明他已是一位活潑、好客並富有洞察力的作家。他的同事和其他人的評價表明他是一位很隨和、喜愛玩樂——如果有時候可以稱為放蕩——的同伴。毫無疑問,這些素質影響了東印度公司總督沃倫·黑斯廷斯,後者任命博格爾為自己的私人秘書。喬治·博格爾的信件表明他意識到黑斯廷斯涉嫌貪污,並對此產生疑慮(後來黑斯廷斯很快就因腐敗遭到彈劾),他決定隨遇而安。
出使不丹和西藏
[編輯]1773年,黑斯廷斯回應了從庫赤比哈(Cooch Behar)的拉者到孟加拉北部的求助,它們都報稱不丹的竺第悉(Druk Desi)Zhidar入侵其領土。黑斯廷斯同意在庫赤比哈承認英國統治權的條件下出兵援助。拉者同意後,在英國軍隊的幫助下,他們於1773年將不丹軍隊驅趕出杜阿爾斯(Duars),一直驅至山腳下。
竺第悉Zhidar隨後面臨不丹的內戰。他的對手是吉美森格(Jigme Senge),時任年僅7歲的夏仲(Shabdrung)的攝政,吉美森格支持了不丹上下對Zhidar的不滿情緒。當時Zhidar受到廣泛不滿,一是因為差役稅(他希望在一年之內重建一個主要的宗(dzong),這明顯是不可能的),二是因為他向清朝皇帝示好而威脅到不丹的獨立。Zhidar很快就倒台,並被迫流亡西藏,在西藏他被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監禁起來。一位新的竺第悉貢嘎仁欽(Kunga Rinchen)上台,英國由此獲得了同不丹進行外交往來的機會。
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為了調解第一次英不戰爭[4],寫信給印度總督沃倫·黑斯廷斯,班禪通過竹第悉把護照交給使團。[5]:78[6][7][8]黑斯廷斯抓住這一時機委任博格爾率外交和調查團「為未知的孟加拉北部邊界繪圖」,以期開拓與西藏的貿易,並試圖由此為同中國清朝的貿易另闢蹊徑,當時大清帝國將對外貿易嚴格控制在廣州。
博格爾的團隊於1774年開始了此次冒險。該團隊包括博格爾本人、軍醫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浦南吉爾(Purangir Gosain,Gosain為托缽僧之意,他原是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的信使),以及隨從僕人若干。他在日喀則受到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接見。他對班禪額爾德尼印象良好,並在隨後六個月在班禪額爾德尼的宮殿內過冬,學習一切他可以學到的西藏文化和政治知識。博格爾對自己的經歷深感震撼,並在日記中寫道,「當我回想自己在山上度過的時光時,這就像一場童話般的夢(When I look upon the time I have spent among the Hills it appears like a fairy dream.)」他的日記出版後,可能建立了西方有關西藏如同香格里拉的神話。博格爾幫助班禪額爾德尼合作撰寫了至今仍然十分著名的《印度地理》(Geography of India)一書。
回到印度後,博格爾滿足了班禪額爾德尼的要求,在離東印度公司總部不遠的恆河岸邊建立了一座寺廟,在印度的佛教僧眾可以在這裏回歸其信仰之基。
儘管同中國建立貿易通道的任務最終沒能完成,但是英國同西藏人的長久聯繫建立了起來。博格爾的出使被視為獲得了成功,並在1775年被繪製成一幅油畫,畫面為博格爾覲見班禪額爾德尼。該油畫由在加爾各答工作的英國畫家Tilly Kettle創作,據說由黑斯廷斯獻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現在屬於皇家收藏(Royal Collection)。
刺探中國
[編輯]衝破阻礙赴中國的希望被寄托在班禪喇嘛身上,他被視為可以同清朝乾隆帝溝通的中介。1780年,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赴北京訪問,並幾乎為博格爾爭取到了護照。乾隆帝賜給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許多禮物,這種好意似乎預示着一張護照將可能被發放下來。但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很快因天花而於同年在北京西黃寺圓寂。此事便不了了之。
死亡
[編輯]1781年4月3日,博格爾逝世,原因可能是染上霍亂。[9]後來他被埋葬在南公園路公墓(South Park Street Cemetery)。[10]他終身沒有結婚,但身後留下了一個叫喬治(George)的兒子,以及兩個分別名為瑪莎(Martha)和瑪麗(Mary)的女兒。據家族傳說,這兩個女孩的母親是藏族人。兩個女孩被送回達爾多維家中,在那裏,她們兩個被博格爾的家人撫養長大,最終嫁給了蘇格蘭人。[11][12]
博格爾出使的遺產
[編輯]1876年,博格爾的日記及旅行日誌出版,為薩拉特·錢德拉·達斯(Sarat Chandra Das)訪問西藏提供了部分動力。達斯翻譯並出版了有關第六世班禪額爾德尼藏文傳記的一部分,並在文中描述了他和博格爾的友誼。一些評論指出博格爾和達斯為後來吉卜林的小說《金》(Kim)提供了靈感,特別是吉卜林使用了「Teshoo Lama」的頭銜(這是班禪喇嘛的另一種寫法,被博格爾和其他同世代的英國文獻使用)。[13]
博格爾的出使至今仍然在激起迴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官方網站上以之作為英國承認中國當局對西藏的統治權的例子。[14]他們將班禪額爾德尼向乾隆帝叩頭視為向中國臣服。而藏族人則將其解釋為學生(乾隆帝)和師尊(班禪額爾德尼)之間的會晤。
註釋
[編輯]- ^ Stewart, Gordeon T., Journeys to Empire: Enlightenment, Imperialism, and the British Encounter with Tibet, 1774-190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p. 15. ISBN 978-0-521-73568-1
- ^ Teltscher, Kate. (2006). The High Road to China: George Bogle, the Panchen Lama and the First British Expedition to Tibet, p. 26. Bloomsbury, London, 2006. ISBN 0-374-21700-9; ISBN 978-0-7475-8484-1;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New York. ISBN 978-0-374-21700-6
- ^ Teltscher, Kate. (2006). The High Road to China: George Bogle, the Panchen Lama and the First British Expedition to Tibet, p. 27. Bloomsbury, London, 2006. ISBN 0-374-21700-9; ISBN 978-0-7475-8484-1;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New York. ISBN 978-0-374-21700-6
- ^ 六世班禪. 西藏頻道-人民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5).
- ^ Gour Das Bysack. Notes on a Buddhist Monastery. Journal of the Asiatic Society of Bengal (Kolkata, India: Asiatic Society of Bengal). 1890年, 59 (1) [2021-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1) (英語).
- ^ Clements R Markham (編). Narratives Of The Mission Of George Bogle To Tibet. London: J. Jetley. 1876年: 241,250頁 (英語).
- ^ Deb, Arabinda. Tibet and Bengal: A Study in Trade Policy and Trade Pattern. Bulletin of Tibetology (Gangtok, Sikkim: Namgyal Institute of Tibetology). 1984, 20 (3): 17.
- ^ Francis Edward Younghusband. India and Tibet. Asian Educational Services. 2005: 7 [2021-02-15]. ISBN 978-81-206-084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3).
- ^ Stewart, op. cit. p. 145
- ^ Bernstein, Jeremy Dawning of the Raj The Life and Trials of Warren Hastings Chapter One, Prologue, George Bogle, Ivan R Dee, Lanham MD USA, 2000 ISBN 1-56663-281-1
- ^ Teltscher, Kate. (2006). The High Road to China: George Bogle, the Panchen Lama and the First British Expedition to Tibet, pp. 234-235; 252-253. Bloomsbury, London, 2006. ISBN 0-374-21700-9; ISBN 978-0-7475-8484-1;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New York. ISBN 978-0-374-21700-6
- ^ Markham, Clements R. Narratives of the mission of George Bogle to Tibet: and of the journey of Thomas Manning to Lhasa, pp. cliv-clv. Trübner and Co., London. Second edition, 1879
- ^ Teltscher, op. cit., pp 257-260
- ^ Teltscher, op. cit., pp 265
參考文獻
[編輯]- Bogle, George, Hamilton, Alexander, and Lamb, Alastair. Bhutan and Tibet : the travels of George Bogle and Alexander Hamilton, 1774-1777. Hertingfordbury : Roxford Books, 2002
- Markham, Clements R. (editor). Narratives of the Mission of George Bogle to Tibet, and of the Journey of Thomas Manning to Lhasa, edited, with notes, and introduction and lives of Mr Bogle and Mr Manning. London 1876. Reprinted: New Delhi, Manjusri Pub. House, 1971.
- Stewart, Gordon T.: Journeys to Empire: Enlightenment, Imperialism and the British Encounter with Tibet, 1774-1904,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9 ; ISBN 978-0-521-73568-1 (paperback)
- Teltscher, Kate. (2004). "Writing home and crossing cultures: George Bogle in Bengal and Tibet, 1770-1775." In: A New Imperial History: Culture, Identity and Modernity in Britain and the Empire, 1660-1840, edited by Kathleen Wils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4. ISBN 0-521-00796-8; ISBN 978-0-521-00796-2
- Bernstein, Jeremy Dawning of the Raj The Life and Trials of Warren Hastings Chapter One, Ivan R Dee, Lanham MD USA, 2000 ISBN 1-56663-281-1
延伸閱讀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Kate Teltscher分析博格爾的信Colonial Correspondence: The Letters of George Bogle from Bengal, Bhutan and Tibet, 1770-8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Asia Times對Kate Teltscher著The High Road to China的書評BOOK REVIEW Back to the future in Tibet
- 博格爾父親George Bogle of Daldowie簡介, in "Curiosities of Glasgow citizenship"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n ebook available via the Glasgow Digital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