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曾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曾善在伊斯坦布爾的墳墓

王曾善(1903年—1961年)字孝先回族[1]山東省臨清縣[2]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率團訪問穆斯林國家

[編輯]

王曾善畢業於燕京大學,此後1925年自費入土耳其君士坦丁堡伊斯蘭大學[3]留學,1928年畢業,1930年歸國。[1][4]他和馬宏道二人開了近代中國學生留學中東國家的先河。[1]歸國後,1933年被任命為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1][5]

七七事變後,1937年7月,馬天英上海浙江路教堂與孫燕翼會面,表示願意組織一個宣傳隊赴穆斯林國家,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暴行,要求穆斯林國家同情並支持中國。當時,唐柯三(蒙藏委員會委員兼總務處處長)、王曾善(立法委員)、孫繩武(字燕翼,安徽省政府委員兼財政廳廳長)被稱為「回教三傑」,屬於回族的上層人士。在他們的一致倡議下,向白崇禧反映,並獲國民政府批准,於1937年11月在南京組成了「中國回教近東訪問團」。該訪問團起初共4人,到埃及時又加入王世明。團長王曾善(通土耳其語)。團員有馬天英(字醒東,在外交部任職,通英文、法文)、張兆理(字覺源,通英文)、薛文波(字錦章,時任西北中學訓育部主任)、王世明(通阿拉伯語)。[1]

該訪問團於1938年1月11日自香港出發,2月赴麥加朝覲,在沙特阿拉伯停留一個多月,後到埃及開羅,原欲自埃及赴土耳其,但因日本人造謠,赴土耳其遇阻,乃於5月赴黎巴嫩貝魯特敘利亞大馬士革伊拉克巴格達伊朗德黑蘭等地訪問。1938年7月初,抵達印度孟買,在印度卡拉奇加爾各達孟買等地訪問。此時,中國的回教協會指示,代表團仍要赴土耳其訪問,經中國國內交涉,代表團於10月11日離開印度赴土耳其。11月18日,自土耳其乘船返程。1939年1月25日乘飛機抵達重慶[1]

新疆任職

[編輯]

1945年10月14日,張治中作為國民政府中央和談代表,率梁寒操彭昭賢屈武張靜愚劉孟純、王曾善等七人飛抵迪化,組建新疆省政府[6]

1947年4月16日,張治中邀集新疆省政府副主席阿合買提江、民政廳王曾善廳長、賴希木江副廳長、新疆省政府艾沙委員、屈武委員以及監察使麥斯武德、外交特派員劉澤榮等人,自迪化飛赴阿克蘇,繼而赴喀什莎車和田等地視察,回程時又訪庫車焉耆,走遍了南疆的五個行政專區,共用23天。[7]

1949年8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蘭州新疆省以警備總司令陶峙岳為首的軍政大員籌備新疆和平解放。但以馬呈祥國軍整編七十八師師長葉成、整一百七十九旅旅長羅恕人、迪化市警察局局長張漢東等人為核心的一批軍官則反對新疆和平解放。經陶峙岳勸說,這些人的態度有所轉變。馬呈祥最終同意和平離開新疆。在陶峙岳通電起義的前一天即1949年9月24日,在騎五軍所部的護送下,馬呈祥離開迪化出走。跟隨馬呈祥出走的有軍參謀長張尊山及隨從副官馬崇義、馬顯武、陳廣慶、許保壽及兩名警衛員,共8人;和馬呈祥一道出走的還有葉成、羅恕人、劉漢東和新疆民政廳廳長王曾善及家屬、子女、警衛;一行人路過焉耆時,當地駐軍一百二十八旅旅長鍾祖蔭也隨着出走。他們一行抵達蒲犁後,通過巴基斯坦邊卡進入巴基斯坦境內。[8]

著作

[編輯]
  • 王曾善,中國回教近東訪問團日記,中國文化服務社,1943年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中國回教為民間團體開創了國民外交之先河,北方教育,2008-09-28[永久失效連結]
  2. ^ 中国穆斯林学生海外留学,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12-05-25. [2013-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1). 
  3. ^ 此處據《中國穆斯林學生海外留學》。《中國回教為民間團體開創了國民外交之先河》則作留學伊斯坦堡大學。
  4. ^ 中外雜誌1990年第47卷第1-6期,第97頁則作王曾善在土耳其的時間大約是從民國十六年(1927年)至民國廿年(1931年),馬宏道曾在約民國十五年(1926年)至民國廿一年(1932年)留學土耳其。
  5. ^ 劉壽林等編,民國職官年表,中華書局,1995年
  6. ^ 李唐民,张治中于佑任天池之游,阜康商务预报,2012-08-15. [2013-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7. ^ 宋希濂,新疆三年见闻录 第八章 镇压吐鲁番暴动的经过,载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华文史资料文库 第6册,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年,第92-128页. [2013-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9). 
  8. ^ 馬得勛,馬呈祥出走國外的經過,新華網,2009-11-14[永久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