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國家鐵路 (1887—2000年)
瑞典國家鐵路 | |
---|---|
原文名稱 | Statens Järnvägar |
公司類型 | 政府機構 |
後繼機構 | SJ AB,綠色貨運等 |
成立 | 1887年 |
結束 | 2001年1月1日 |
總部 | 瑞典斯德哥爾摩 |
產業 | 鐵路運輸、公共交通 |
產品 | 客運、貨運、基建 |
瑞典國家鐵路(瑞典語:Statens Järnvägar)[1],簡稱瑞典國鐵(SJ),是原瑞典國營鐵路所使用的名稱,在1990年之前曾是壟斷整個瑞典鐵路運輸及基礎設施的管理機構。1990年至2001年該機構採取企業化管理。從2001年1月1日起,管理機構的客運部門正式轉變為股份制公司,並改名為SJ AB。
國營鐵路時期
[編輯]瑞典國家鐵路於1856年隨着其首條鐵路幹線的投入營運而成立,並從此開始了爆發性的增長。國鐵為其所有鐵路沿線的巡道工和車站工作人員提供服務式公寓,並設立建築部門對鐵路設施及車站外觀的佈局和設計作出決策。例如,在1973年以前,便設有一個單獨的園林部門專門負責車站空間的裝飾。
瑞典國家鐵路在20世紀中葉逐漸壯大,這主要歸功於瑞典國會在1939年所作出的一項決定。根據決定,將幾乎全部的眾多瑞典私營鐵路公司收歸國有,合併入瑞典國家鐵路。因此,瑞典國鐵得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若干年後奠定其強勢地位。由瑞典國鐵通過國家鐵路網絡提供的客運、貨運以及公共汽車服務遍及全國各地。通過其附屬的瑞典貨運中心股份公司(Aktiebolaget Svenska Godsbilcentraler,ASG),瑞典國鐵在道路貨物運輸中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瑞典國鐵還擁有自己的旅行社、列車運轉車間,並經營汽車及火車輪渡業務。此外,瑞典的鐵路設施的建設與維護業務也設於瑞典國鐵內。瑞典國鐵的發展規模在1950年達到頂點,共擁有50,000名僱員,平均每百人便有1人在此供職,其中大部分服務於公共部門。
1963年,瑞典國會要求各種運輸形式均採取經濟獨立運作。這一決定導致了瑞典大部分的支線鐵路倒閉。同時,瑞典國家鐵路進一步開發了巴士運輸業務,使其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了瑞典最大的巴士營運商。
私有化
[編輯]在1980年代,根據瑞典的交通改革政策,需要將瑞典國鐵分拆並出售。首先便是將基建從列車營運中脫離:1988年,路網業務被轉移至國家行政機關Banverket,並自那時起開始負責瑞典全境的鐵路基礎設施業務。在接下來的私有化步伐中,於1990年代開始出售旅行社業務,並將營運巴士業務的子公司瑞典巴士(Swebus)轉讓給了現在的英國公司捷達集團。至2001年1月1日,瑞典國家鐵路主要的業務部門最終分拆新建為6家獨立的上市公司。由於技術原因,原瑞典國家鐵路在分拆後仍保留了小部分資產,它們組成了瑞典國家鐵路事業部(Affärsverket Statens Järnvägar),該部門不經營鐵路運輸業務,但仍持有少量鐵路車輛並租賃給不同的營運商。
拆分後的瑞典鐵路
[編輯]客運業務
[編輯]原瑞典國家鐵路的客運業務由由SJ AB接管,如今主要在瑞典盈利豐厚的線路上經營長途運輸。不值得經營的線路則由國家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進行招標,授予出價最優惠的鐵路公司營運。而區域運輸則由各省或地方議會管轄,因此在每個省都會有1個獨立的公司負責組織區域運輸並與交通營運商簽訂所需的運輸服務,這同樣是通過招標的方式授予。SJ AB可以同時參與長途或區域運輸服務的投標,但在區域運輸方面它們長期以來只贏得幾條線路的營運權,甚至在長途運輸方面也失去了一些重要的線路。但在進入21世紀後,SJ開始與其它鐵路公司採取合作,獲得了更多的營運線路。
貨運業務
[編輯]原瑞典國家鐵路的貨運部門被轉移到了綠色貨運。早在20世紀90年代,該公司便開始從事礦石運輸,並在瑞典北部經營由呂勒奧-耶利瓦勒-基律納-納爾維克的採礦鐵路。綠色貨運連同其子公司TGOJ佔了瑞典鐵路貨運的大多數份額,它們日益需要更多的競爭及新的競爭對手,例如赫克托鐵路(Hector Rail)的設立。在過去,綠色貨運與德國鐵路的貨運子公司德鐵辛克鐵路一直保持合作並有意合併。
其它業務
[編輯]列車的維護和保養業務分別由歐洲維修公司(EuroMaint AB)和國際車隊工程公司(Interfleet Technology)收購;耶恩胡森公司(Jernhusen AB)接管了原國家鐵路的物業管理業務,烏尼格里德公司(Unigrid AB)負責IT基礎設施業務;交通護理公司(TraffiCare AB)則接管了車站及列車車裝卸業務。交通護理公司目前已部分改組出售。
參考文獻
[編輯]- (德文)Rico Merkert: Die Liberalisierung des schwedischen Eisenbahnwesens – ein Beispiel vertikaler Trennung von Netz und Transportbetrieb. in: Volkswirtschaftliche Diskussionsbeiträge der Universität Potsdam; Diskussionsbeitrag Nr. 62; PDF-Dokume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