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橋
北京城中軸線 (含現代延伸段) | ||||||||||||||||||||||||||||||||||||||||||||||
---|---|---|---|---|---|---|---|---|---|---|---|---|---|---|---|---|---|---|---|---|---|---|---|---|---|---|---|---|---|---|---|---|---|---|---|---|---|---|---|---|---|---|---|---|---|---|
|
||||||||||||||||||||||||||||||||||||||||||||||
|
||||||||||||||||||||||||||||||||||||||||||||||
|
||||||||||||||||||||||||||||||||||||||||||||||
|
||||||||||||||||||||||||||||||||||||||||||||||
註: ←|→表示兩側建築物關於城中軸對稱的佈局。 | ||||||||||||||||||||||||||||||||||||||||||||||
金水橋是明清北京金水河上的多組橋樑,分別稱內金水橋、外金水橋,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1]
外金水橋
[編輯]外金水橋位於今天安門前的外金水河上,明朝初年為木橋,景泰年間始改為石橋[2]。現存的外金水橋為五座並列的三孔拱券式漢白玉石橋。於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1][2]。中間一座稱「御路橋」,東西各一座稱東、西「王公橋」,最外側東西各一座稱東、西「品級橋」[3]。
在外金水橋的東、西兩側,還各有一座拱券式漢白玉石橋,分別位於今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前的外金水河上[1]。原先這兩座橋均稱「公生橋」,兩座公生橋分別對着南面千步廊的東公生門、西公生門[2]。現在有的也將這兩座橋歸入外金水橋的範圍內,用外金水橋泛指這七座橋[1]。
1982年1月10日,北京市出租汽車公司一司機因與公司發生矛盾,駕駛一輛小轎車衝進天安門廣場遊客人群中,致使五人死亡多人受傷。此次事件前,天安門廣場和道路一直是連成一片,沒有遮攔;此次事件後,廣場上豎起不少柵欄及隔離墩,延續至今[4]。
2009年,金水橋修繕工程修繕了全部七座橋,工程於2009年5月1日前全面竣工[3]。
2013年10月28日發生「10·28」暴力恐怖襲擊事件,天安門前的外金水橋被撞受損,隨後獲得修復。
2024年7月27日,外金水橋作為「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的組成部分,入選世界遺產[5]。
-
天安門前的外金水橋
-
夜晚有射燈照射的天安門前的外金水橋
-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前的外金水橋
-
遠處為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前的外金水橋
內金水橋
[編輯]內金水橋位於今北京故宮內太和門前廣場的內金水河上,為五座並列單孔拱券式漢白玉石橋。[1]
太廟金水橋
[編輯]北京太廟(今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是明朝永樂十八年的建築。太廟的戟門前有金水河流過,河上有7座漢白玉石橋,稱金水橋。自明朝建成後,太廟金水橋曾在明清兩朝多次維修。200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將太廟犧牲所修繕和金水橋防風化保護列入市級以上文物搶險修繕計劃。2003年11月起,北京市文物部門開始對太廟展開大規模修繕,重點是戟門前的7座金水橋和廟門內東南角的犧牲所。全部修繕工作於2004年11月19日完工。此次保護工程是近600年來唯一一次對太廟金水橋全面保護兼大規模修繕。2005年1月,太廟金水橋大規模修繕驗收,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孔繁峙對媒體介紹了工程情況[6]。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京城两处金水桥与华表,中国建筑装饰材料网,于2012-9-27. [2012-09-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11).
- ^ 2.0 2.1 2.2 張先得. 明清北京城垣和城门.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
- ^ 3.0 3.1 专家“会诊”金水桥选择修复材料. 網易. 2009-03-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8).
- ^ 1982年天安门广场撞人事件:女司机驾车撞死5人,网易,2007-09-07. [2013-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9).
- ^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華網. 2024-07-27 [2024-07-27].
- ^ 太庙金水桥大修完工验收 裂缝和孔洞已经全部修补. 網易. 2005-0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