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中國茉莉花活動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政治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政治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政治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中國專題 (獲評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關於條目名稱

[編輯]
茉莉花示威並非原創,請見:京滬民眾響應「茉莉花示威」遭警察驅散;會做如此移動,最主要提醒原條目中「革命」名稱不符合「比例原則」(革命:「革命...指對現行體制的推翻或取代...),在此考量下,宜使用BBC報導之標題名稱;維基總不能人云亦云,搞得個不符實際的條目名稱。--Winertai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06:27 (UTC)[回覆]
我上面還提到了普遍性,Google「"中國茉莉花革命"」的結果(約有 94,400 項結果),Google「"茉莉花示威"」的結果(約有 2,770 項結果),一眼就看出來誰用的更多了(差一個數量級)。正名這事情不應該由我們去做,根據維基的方針,我們要做的只是把二、三手資料來源寫進維基而已,我們的工作要對專業性準確性負責。至於二、三手資料來源的對錯,不是我們應該去管的。當然你可以找出具有更大支持面的二、三手資料去提升條目質量。(參見原創研究)我尊重每個人不同的看法,但是寫作維基這樣的百科全書必需去異求同。(其實一個合格的維基人做事就和寫論文差不多,不過不能提出個人觀點,也不能以個人觀點左右資料選材。在寫作其他條目時這方面我算不上及格吧)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06:55 (UTC)[回覆]
如果你覺得「茉年花示威」有一定的使用基礎,你大可以加到別名之中,再由其他維基人公斷。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06:56 (UTC)[回覆]
Google新聞的結果:「"中國茉莉花革命"」約有 207 項結果,「"茉莉花示威"」2 項結果。這可是兩個數量級的差距了,謝謝。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06:59 (UTC)[回覆]
1.我已經證明「示威」一詞有可供查證來源。2.Wikipedia:原創研究從沒教導我可以用Google搜尋數量來判別名稱普遍性3.我再強調原條目名稱中「革命」不符合比例原則;也就是不準確。惠請閣下就這三點集中說明。--Winertai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07:22 (UTC)[回覆]
我簡單回應一下。1.你所謂比例原則完全忽視了兩詞在媒體中使用的"比例"——誰多誰少,誰是主導(明顯是中國茉莉花革命為多且主要使用)。這樣可以不用跟你說下去;2.維基沒教你用Google數量判斷普遍性,但是還是需要判斷,而且維基也不拒絕貢獻者用Google判斷。3.你所謂不符合「比例原則」屬原創研究,再者維基有這樣的方針:當不符合的你「比例原則」,可是忽略事實存在的普遍性而徑直用那些支持來源不多的資料嗎?你好像都在迴避我普遍性的問題吧,維基也不是以的原則寫論文的地方。請你不要再迴避普通性問題,回答大家寫一些沒有普遍認可的內容進維基是否正常的做法?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08:49 (UTC)[回覆]

用中國茉莉花革命這詞不恰當

[編輯]
  • 維基百科所指的革命意指「往往是一個利益集團採取暴力等激烈的方式打擊另一個利益集團,從而形成不同的利益格局的系列性變革。」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而且還是和平示威性質的運動,改為茉莉花革命中國波動諸如此類的比較恰當。噴出牛奶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04:07 (UTC)[回覆]
名字是抄來的,地點都選擇舶來餐廳,當事人全不現身,唯一手段是在網上尋找中共打壓的「證據」,呵呵--┐(´∀`)┌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05:12 (UTC)[回覆]
名字是根據號召文稿的,不恰當不是由誰來說吧。除非新聞有更恰當的名字(Wikipedia:可靠來源)。樓上說話失失中立吧。請在有共識或可靠來源的情況下再移動條目。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07:41 (UTC)[回覆]
這條目一開始就POV了,成了一方的宣傳……我好心給你打個Air quote,免得其真成為「鬧劇」一場……--┐(´∀`)┌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0:12 (UTC)[回覆]
鬼都沒出來,好一場「革命」 噴出牛奶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0:25 (UTC)[回覆]
行為藝術。--狗見愁 - 此處給我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7:57 (UTC)[回覆]
這種程度的事件叫作「革命」,僅僅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媒體意淫又一例。--百楽兎 2011年2月24日 (四) 08:55 (UTC)[回覆]

請各位提出看法

[編輯]

Winertai (留言) 對現在條目名稱「中國茉莉花革命」有相當大的意見。請各位就原名稱「中國茉莉花革命」及Winertai提出的「茉莉花示威」的普遍性(公眾認受性、兩詞在媒體等公眾引用的使用程度)及疑為Wineratai原創研究的比例原則指導編輯本條目使用媒體認受性較低的條目名稱是否恰當,謝謝。

樓上這為朋友能就題目評論下麼?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09:42 (UTC)[回覆]
各方媒體皆使用「中國茉莉花革命」為多數,故宜採用之。--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 2011年2月21日 (一) 14:12 (UTC)[回覆]
(!)意見:請Ivantalk討論就討論,不要動不動就搬岀「原創研究」,「命名常規」什麼方針,請看看從討論到今,閣下已經誤引了幾回?--Winertai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14:29 (UTC)[回覆]
我個人主張還是暫時使用茉莉花革命,基本上我所看到的媒體都在用「革命」一詞,茉莉花示威聽起來有點不倫不類。—Pagan (留言) 2011年2月21日 (一) 16:46 (UTC)[回覆]
(!)意見:還是那句,建議用甚麼名稱的人都不要以自己意見為依歸,請提出一個有廣大媒體基礎(比中國茉莉花革命)的詞語吧。維基百科的一切內容都要是可以查證的。噴出牛奶,請你按照我上面的建議去「同意」Winertai的意見,不要為同意而同意。命名的目的是,一般人在新聞媒體接觸到這個事件後,就馬上可以用聽到的名字訪問條目。謝謝。(如果有媒體支持,可以在條目開始處用短小篇幅說明這是個不合格的革命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0:52 (UTC)[回覆]
(!)意見:我耐著性子再說明一次:現在癥結點在於「多位參與編輯者認為:「中國茉莉花革命」條目名稱不正確,而不是「普遍不普遍」問題。我們幾位異議者,只是想找另外個「可供查證的條目名稱」來替代原本不正確條目名稱。至於要符合「聽到的名字」訪問條目;只要作重定向就可以。另外請Ivantalk善意推定,不要把與閣下意見不同者通通視為寇讎。--Winertai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4:17 (UTC)[回覆]
(&)建議:為了條目穩定性及避免編輯戰,個人逾越本際地鄭重建議User:Ivantalk可否停止關注及編輯此條目或討論區一至兩天,等您冷靜點、條目冷點了,幾天後再來編輯。個人認為這樣對您或大家或此條目都好。--Winertai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4:24 (UTC)[回覆]
(&)建議,上面有資料的具體回覆中有超過一半都是支持保留現有「中國茉莉花革命」的條目名的,你沒有通過維基的機制,提出更有可靠性和普遍性的資料來源,再進而以你一個人的看法來代表整體編輯者,是否有違反Wikipedia:禮儀呢?我是你的話,我就不會那麼冒昧的提出讓我「停止關注及編輯此條目或討論區一至兩天」,乖乘的在網上搜集更多資料以準備完成你的改名大計。你提不出證據的話,管你是或不是維基管理員的誰,一樣不能把非公認的資料寫進維基。請你關注編輯條目及資料的可靠性,停止「逾越本際」的在維基開展政治活動吧,謝謝。人的容忍是有限度的。我也不會聽你說「停止關注」本條目,而讓某些人藉此機會不依可靠來源的原則去編輯、塗鴉和騎劫本條目。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4:30 (UTC)[回覆]

(!)意見:呵呵,看到「人的容忍是有限度的」的貌似人身攻擊警告,我覺得很可笑。算了,善意勸告到此為止。我早知道你不會接受我的意見,我只是想做些記錄在此;希望您不要為了想掌控此條目所有權,並在爾後為了這條目犯編輯戰,人身攻擊等方針。--Winertai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4:39 (UTC)[回覆]

(!)意見:我對你的做法多次提出建議和回覆,你都視而不見。還敢「善意勸告」,抑或是惡意的視若無睹,這留給編輯者判斷。我每次有根有據你給你回覆,你卻給我瞎寫幾句,看着手都覺得有點累。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4:50 (UTC)[回覆]

目前的情況

[編輯]

目前條目名字和其他地方的引用都保持「中國茉莉花革命」,簡約引用(或定性)時則用「事件」(指「革命」)和「集會」(指具體集會活動)。個人認為可以用現在的情況作為編輯時對事件引用和稱呼的標準。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6:24 (UTC)[回覆]

中國茉莉花示威?

[編輯]


中國茉莉花活動

[編輯]

沒人有意見就移動到中國茉莉花活動,革命實在有點怪,反正也能重定向。69.64.91.184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4:59 (UTC)[回覆]

你問得實在太快了,這條目的名字也被移動了五、六次。誰說不反對了?你只按自已的意願去篡改維基,管理員應該收拾你!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23 (UTC)[回覆]
你們重新定嚮導致了一個迴環啊喂~~~這是要搞行為藝術麼?= =||| —Pagan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25 (UTC)[回覆]
不要把我算在內,我實在沒辦法才和他們摻和。我都忍住不回退了,忍到剛才出現迴圈的時候。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27 (UTC)[回覆]
有人支持嗎,不要在拖了69.64.91.184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33 (UTC)[回覆]
(!)意見,你要玩暴民民主嗎?維基不是你玩民主的地方。你們把條目定向搞的亂七八糟,訪問個頁面都要等上幾秒鐘....這算Wikipedia:破壞吧。不要在這裏玩。180.94.143.233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37 (UTC)[回覆]
(&)建議是不是保護起來先?貌似要打編輯戰和回退戰的感覺--Noah~~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38 (UTC)[回覆]
大家退一步海闊天空,嘴砲解決不了事情,小學生都會覺得這不是革命69.64.91.184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43 (UTC)[回覆]
海闊天空?這裏不是論壇,還是需要按照章程辦事。另,我早已申請保護了,但因為眾所周知的中文WK的效率,暫時還是處於被無視狀態。要麼直接去找管理員?…… = =b —Pagan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46 (UTC)[回覆]
限時5分鐘之內再沒有人反對就當默認,移了哦69.64.91.184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53 (UTC)[回覆]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人身攻擊,已由Symplectopedia (留言)於2011年2月22日 (二) 16:05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覆]

我反對你移動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53 (UTC)[回覆]

真頭疼,有時候激情太高也不是好事 囧rz……--Noah~~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56 (UTC)[回覆]
維基百科條條款款實在太煩,你們慢慢玩吧 69.64.91.184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6:02 (UTC)[回覆]

維基的條目名稱不等於為事件定義屬性

[編輯]

世界革命從來沒有真正發生過,一直以來都只是個設想,但這個條目哪個語言版本都是一樣的世界革命。

「中國茉莉花革命」也差不多,作為一個設想,或者一個流產OR失敗的行動,以及共產黨政權面對一個小小謠言作出的驚弓之鳥的反應的這個系列的事件。用作條目名稱是沒有問題的。

維基百科使用什麼作為名稱也從來不是為該事物定義一個屬性。請注意這一點。-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2月22日 (二) 16:24 (UTC)[回覆]

學理上我會認為叫做茉莉花嘉年華會,然而維基百科只具記錄功能,人家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寫,如果是說定義,倒不如說這是一次網絡惡攪事件好過,我支持用革命兩個字,不代表事件與革命有任何關係,正如王政共和的波蘭明明是共和國,卻叫做王國一樣,但有必要思考的,是條目已經太過冗雜,對公信力已經造成扣損,該移至其他地方的章節怎移動,該否合併,怎樣刪節才比較重要。--罰抄(罰抄會館) 2011年2月22日 (二) 18:22 (UTC)[回覆]

不如改為→中國「茉莉花革命」?一勞永逸

[編輯]

是的,在"茉莉花革命"上加引號,我似乎有在維基上見過先例,而且有許多實際媒體報道這樣使用。可惜引號是搜索語法符沒辦法通過搜尋引擎證明使用率,不過例如BBC:中國是否會發生「茉莉花革命」?;例如博訊(臨時): 中國「茉莉花革命」發起者的話;連"法廣""自由亞洲電台"都用引號。

這樣,認為如此規模談不上革命的、認為需要尊重通稱的,正反雙方都可以顧及。--林卯 (留言) 2011年2月27日 (日) 07:43 (UTC)[回覆]

考慮到「條目名稱不等於為事件定義屬性」,收回下面的提議

條目重命名

[編輯]

====方案一:易名为“2011年中国反政府示威”==== 理由如下:

  • 這只是少部分人在2011年2月底組織的一次小規模的和平示威,並沒有發展到「革命」的程度。
  • 所謂「中國茉莉花革命」實質上與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並沒有直接聯繫,至多只是受其影響,不應該直接借用「茉莉花革命」的名稱。
  • 「反政府示威」與這次活動的性質最為貼切,同時也是參考了2011年敘利亞反政府示威條目。

====方案二:易名为“中國「茉莉花革命」”==== 理由如下:

  • 同「方案一」前兩點。
  • 為了避免所謂「原創研究」,條目暫時保留「茉莉花革命」的說法,在新聞媒體的報道中,也有不少是在茉莉花革命上加了引號的。這已經是最大的妥協,即使是在介紹此次阿拉伯世界示威的條目中,用的也僅是「反政府浪潮」。

最後,為了防止重蹈前面討論石沉大海的覆轍,如果一周內方案一沒有出現反對意見,或反對意見明顯少於支持意見,則移動為方案一的名稱;否則移動至方案二的名稱。如果方案二的反對意見過多,則易名事宜再議。--Patvoiiage (留言) 2011年4月19日 (二) 14:09 (UTC)[回覆]

此事件的「號召人」

[編輯]

最初是中國境外民眾通過境外網站發起號召,不是中國境內民眾發起的事件。 參與者也寥寥,大部分都是看熱鬧的民眾而已。Kerinlau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1:19 (UTC)[回覆]

號召人是誰現在還不清楚。消息首發境外不能說明是境外人發起的。中國禁止網絡自由發文你不會不知道吧?Dayten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1:43 (UTC)[回覆]

以我個人見解,發起者以境內的為多。為甚麼?起事前一天(2月19日)有一票人被抓了,他們就事起事的幹部組織。海外人員充其量就是吶喊助威而已(像王丹一樣)。歡迎提供可靠來源證明你說法。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3:04 (UTC)[回覆]

策劃者 :據美聯社報導,「中國茉莉花革命」或由美中情局秘密指示數個美籍反華組織共同實施。<- 有沒有網址 或 報章 的詳細資料?例如日期和頁數。

號召人另一版本

[編輯]

剛剛發現有人把加拿大一個論壇的已刪貼文資訊轉來,稱中國茉莉花革命是由庾至正號召的,請注意並查證之。--羊男 (留言) 2011年2月27日 (日) 21:00 (UTC)[回覆]

內容其實就是對本條目不正確版本的引用而已,居然還有維基人用作來源,如果不是一時不察就是居心叵測。211.72.90.49114.35.207.116分別在2011年2月28日 (一) 20:582011年3月1日 (二) 02:07都以此作來源增刪內文。(其中211.72.90.49累犯達四次)。以上涉及破壞的操作都已經被我回退。請各位維基人留意以上人仕及其他維基人有否出現以上操作,如發現請及時回退及警告。Ivantalk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03:13 (UTC)[回覆]

主辦方寫得也太扯了吧

[編輯]

王丹的在Facebook上的那個頁面同樣是轉載的,怎麼他本人成了「主辦方」?「mypowercell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05:42 (UTC)[回覆]

已修改。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07:42 (UTC)[回覆]

不存在的事件不宜創建條目

[編輯]

此條目在所指事件所謂的「發生」之前就已經創立,直接起到了廣告作用。維基的作用是記錄歷史,並非改變歷史。本條目原文更適合在個人網絡日誌中發表。—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Kerinlau對話貢獻)於2011年2月20日 (日) 15:21加入。

樓上沒簽名?此事已獲大面積的新聞媒體報導了,自己看資料來源。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07:42 (UTC)[回覆]
看了下監視列表 (差異 | 歷史) . . Talk:中國茉莉花「革命」‎; 15:21 . . (+256) . . Kerinlau (討論 | 貢獻) (→不存在的事件不宜創建條目: 新段落) 「mypowercell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07:56 (UTC)[回覆]
  • (!)意見不是都有人被抓了嗎?應該算是存在的事件了,不論是否有流血或失敗。(要求結束一黨專政?那國民黨或民進黨,能夠跑去與共產黨搶執政權嗎?危機也可能是轉機,若是無血革命那就是往一個中國更進一步,反之就是鼓勵異議者走向分離之路。)-P1ayer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09:15 (UTC)[回覆]
有人進去了=/=革命,造這麼大的雷,下這麼小點雨,小心人民都被搞得「狼來了」--┐(´∀`)┌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0:12 (UTC)[回覆]
包括有BBC和DW等的媒體報道,有足夠知名度。話說今天看香港TVB時享用了10分鐘的公益廣告……囧。—Pagan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0:54 (UTC)[回覆]

多少人參與能被形容成革命?事實就是出來抗議,遊行的就10個以內的的,其餘都是圍觀的,如果說這個規模的事件都可以列為一個條目說明的話,是不是以後凡是中國境內10人以下的群體事件例如拆遷,罷工,上訪也好,每次事件都可以被列為一個條目?廣而言之世界許多地方10人以內的抗議行動層出不窮,是不是都得列為條目敘述?13億的國家沒幾個抗議的那才見鬼了。換做任何其他國家的10人抗議行動,維基會否立新條目呢?還是說就是衝着中國來?--94.213.108.96 (留言) 2011年3月2日 (三) 19:09 (UTC) 幾個小群體的狂歡,大部分人根本不感興趣,僅僅因為符合了某些人的期待,就可以如此大書特書,煞有介事地描繪出一幅「革命」畫卷,真的不知道中立性何在。維基百科要淪落為廣告宣傳專版嗎?[回覆]

我覺得有些人太扯了

[編輯]

有時間亂掛模板,還不如幫忙貢獻下條目內容...不知道那些人自於甚麼心理,只會搞Wikipedia:破壞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2:02 (UTC)[回覆]

另外大家注意下,無可靠來源的東西就盡量不寫了;寫了就盡量把來源找出來。那些閑得蛋疼、只會掛模板的維基人可以在這方面給予幫助嗎?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2:04 (UTC)[回覆]
掛模板可以吸引維基人關注,使條目得以改善,而且維基人又不是樣樣都精通,無法每次看到參考資料不足或不中立就動手修改。--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1年2月20日 (日) 12:06 (UTC)[回覆]
分工合作是好事,而只分工不合作還是一邊淨吆喝,一邊淨幹活。只掛模板不提高質量的人(哪怕上網辨異一下)是不是不會寫維基的,還是只懂得模板語句?不要跟我說沒時間,沒時間還來編輯戰。我都賴得說了。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2:12 (UTC)[回覆]
有時間並不代表一定要來對這個條目分工合作,掛模板也是種貢獻,因為能吸引有興趣的編者注意並修改。--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1年2月20日 (日) 12:21 (UTC)[回覆]
你的意思是「有時間就搞搞編輯戰」......? =.= 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2:28 (UTC)[回覆]
掛模板根本不會引來編輯戰,倒是一些有新的貢獻者一直搶着回退維護模板,不知閣下為何將事情真相扭曲成這樣?-- 小虎 Tiger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011年2月20日 (日) 12:33 (UTC)[回覆]
  • 剛把內容修訂過了一遍,很多確實沒有可靠來源的部分我就先掛上[來源請求]的模板。註腳也有一點雜亂,還需要再整理,也有一些不知是被河蟹還是其他原因,註腳的連結已失效。-TW-mmm333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2:14 (UTC)[回覆]
摘錄維基百科Wikipedia:可供查證方針供諸位閱讀-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1年2月20日 (日) 12:24 (UTC)[回覆]

是,香港蘋果日報頭版,香港電視台亦重點報導「The Writer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7:17 (UTC)[回覆]

編輯探討

[編輯]

- 我這裏有蘋果日報的網民要茉莉花 解放軍嚴陣,供各位維基人參考編輯。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2:38 (UTC)[回覆]

蘋果日報免責聲明里說,

,所以是否能作為可靠來源值得商榷--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1年2月20日 (日) 12:58 (UTC)[回覆]

這種是與不是都自保式免責滿大街都是吧?而且沒有直接關係到內容真實性呢。表示不解...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3:14 (UTC)[回覆]
同意Ivantalk所言,因為中國目前對言論嚴格箝制,常會導致原有的網絡資訊在發表後被刪除,甚至會有官方發言明顯偏離事實的現象,所以這種無責聲明不應影響到其成為可供查證來源之標準。-TW-mmm333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3:23 (UTC)[回覆]
嗯,那應該問題不大。@Mmm333k 但是蘋果日報不是不在大陸麼....@Ivantalk 我的意思是,傳媒需要給自己內容背書吧,不過我看到這個報道最後有一個(來源:互聯網)...-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1年2月20日 (日) 13:43 (UTC)[回覆]
哥哥你眼神不好呢,它是說那個集會地點的列表是來自於網絡,你再看一下(我之前就想到這點了,但那列表地球上的媒體目前都是用轉的)。裏面還採訪了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秘書鮑彤呢,怎麼可能從網上轉來...:)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4:02 (UTC)[回覆]
這樣的話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問題了,祝Ivantalk兄能找到更多的佐證來源-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1年2月20日 (日) 15:12 (UTC)[回覆]

「侵犯持不同政見者人權」標題玄乎

[編輯]

User:噴出牛奶,我說玄乎原因有三:

  1. 標題一般側重主體寫在前方,謂語寫在後方,較合理的標題是「不同政見者的人權遭侵犯」。
  2. 動不動說到人權,人權的含義很廣的,這種表述有點太法律。
  3. 你把我原來用兩個標題說明的文字合併成一個標題,但是那兩段文字敘述的內容還是有明顯差別的:第一段是異見人土被捕,準確的說是中共行駛了拘捕的司法職能;第二段則只是中共派員純粹限制某部份人的自由而已(並無拘捕和拘禁的行為),所以我還是主張使用我原來的兩個標題「多名人士被捕 」和子標題「維權人士人身自由受限」,謝謝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4:45 (UTC)[回覆]
  1. 第一點我同意。
  2. 正是因為您所撰寫的語句的確意指侵犯人權才整體概括,而且對應此具體事件。太法律?維基百科好像沒有這個規則
  3. 根據世界人權公約第九條: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拘禁或放逐。及第十一條

(一)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經獲得辯護上所需的一切保證的公開審判而依法證實有罪以前,有權被視為無罪。 (二)任何人的任何行為或不行為,在其發生時依國家法或國際法均不構成刑事罪者,不得被判為犯有刑事罪。刑罰不得重於犯罪時適用的法律規定 及第三條:人人有權享有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這不是侵犯人權是什麼。噴出牛奶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5:03 (UTC)[回覆]

太法律的意思是不方便一般人閱讀。你上面不是人權的定義,只是人權的一部份;你不如把人權的所有含義列出來吧。這樣打擊面太大而且討論主體不明顯(我只是說異見人士被捕和禁足而已,不是說他們的「安全的權利、自由的權利、政治的權利、訴訟的權利、平等的權利、福利的權利(經濟的權利)、民族的權利」被侵犯——摘自人權條目)。我還是認為你這樣的做法簡化過度了。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5:14 (UTC)[回覆]
改成不同政見者的人權遭侵犯,前一句多名人士被捕的情節較嚴重改成粗黑體方便辨識 噴出牛奶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5:27 (UTC)[回覆]
支持。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15:28 (UTC)[回覆]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Pagan (留言)於2011年2月21日 (一) 03:40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覆]

關於訴求和定性問題

[編輯]

那麼,既然有編輯者認定此次事件的參與者的訴求是「為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和獨裁統治」。則:

  • 文中和現場為何並非都是相關口號?從邏輯上來說,比如要求新聞自由,不等同於要現政權下台,若以部分人的部分口號代替所有,則是編輯者的主觀認定行為,屬於POV PUSH。
  • 何以判斷「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獨裁統治」?如此來自於示威者的泛泛且POV的口號式判斷不適用於WK行文中。

Pagan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4:13 (UTC)[回覆]

沒辦法反駁你的問題,不過我提個個人看法,這次政治事件(或者叫示威吧)和以往不同的是口號中有「結束一黨專政」,偉光正最怕就是這個了,所以事情才會開始鬧大。以過往的示威事件相比,過往的示威事件都是相當溫和的。
POV方面,既然出自於示威者的口號,應該換種行文方式;保留他們的觀點之餘,不要讓觀點影響到維基的POV。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4:25 (UTC)[回覆]
可以運用中文的引用句形和復述語法去解決這個問題。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4:34 (UTC)[回覆]
對於爭議性條目的編輯,需要注意NPOV的標準,編輯者不應當憑藉自己的主觀想法作出定性的判斷。在參與者的口號和訴求並非非常明確時(反例如2011年埃及革命),首段不適合作出對事件本身的定性判斷,具體的訴求和口號可以在後文具體說明。所以我認為不應當明確在首段作出「為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和獨裁統治」這類代替讀者作出的POV判斷,至於事實如何應當由讀者自行判斷,而非由編輯者來「引導」。—Pagan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4:43 (UTC)[回覆]
同意。轉成複述或者放在別段如何?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4:47 (UTC)[回覆]

請問所謂的「示威、集會」現場有人喊口號嗎?如果沒有,口號就不成為「口號」。98.27.133.127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4:57 (UTC)[回覆]

所謂口號應該是計劃中的口號,「中國茉莉花革命」沒有成為實在的革命遊行,但是我們不應該從這一點去否認它的設計內容吧。口號從設計伊始就是口號,並不需要別人「喊」出來確認。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4:59 (UTC)[回覆]

請至少刪除惡搞的什麼民族企業的段落,惡搞的人在這裏有洋洋得意的炫耀 http://www.newsmth.net/bbstcon.php?board=MilitaryJoke&gid=133200&start=133200&pno=1

口號或者訴求下文實際上已有,無論是計劃還是實際,基本上只要保持有可信源支持就沒問題。還有我以為儘可能避免有爭議的量化行為,比如人數一類,需要引用量詞時,適合用「部分」一類模稜兩可的字眼,而最好避免「多數」或「少數」這類容易引起爭議的字眼。—Pagan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5:11 (UTC)[回覆]
其實我還是(+)支持你現在的做法吧,因為在口號中已經說出了「革命」的目的。這應該是為了避免Wikipedia:NPOV的折衷做法。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6:16 (UTC)[回覆]

Google動作好快,馬上我剛加入的內容收錄。Bus88MRT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6:05 (UTC)[回覆]

需更換新聞連結

[編輯]

由於Yahoo奇摩新聞連結之後會消失,因此應盡可能使用原報社的網頁連結,或是適合的網頁存檔備份空間。--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08:24 (UTC)[回覆]

對條目進行整理的意見

[編輯]

事實上這個條目細瑣的內容已經過多了,就連自由時報論壇的一個投書都可以寫一行出來,再加上個別關鍵字封鎖,完完全全可以整合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審查等條目中,而各地集會情況方面,既然事件並沒有主辦方的預期成果,而事實上各地亦沒有事情發生,舉辦地方面大可以只保留城市名,用段落形式列出參與城市,並將可能有參與者的兩三個城市概況列出,其餘城市就一筆帶過即可。(留意我用了可能字眼,事件並沒有要求參與者提供標識,在本來就人潮較多地區用觀望作共通點,本來就容易產生混淆,不論政治中立也好,不敢盡信傳媒也好,加上可能一詞便足以兼具保存知識內容及對無可能証實的內容作出足夠存疑表示了,這亦是史學界對無法証實內容的一貫做法)

至於實際上如何修訂,我建議將這個條目合併到2010-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示威中成為一個獨立章節,分兩段說明事情經過及結果,即使不作合併,亦應該仿效日文條目般對內容作大規模刪減,以保持公信力。這個沒有簽名的留言是user:Panel在2011年2月23日 (三) 02:22留下的

(!)意見應該整理。來源應該盡量以三級來源為主,所以投書那個就可以免了。
關鍵字封鎖部份,把沒有來源的全部去掉,其他的保留在原條目(要讓看的人知道的確在甚麼時候發生了甚麼網絡控制措施)
城市方面支持你的看法。不過我不支持合併,在中或人而言,這兩個事件的關係其實就只有名字了。有必要重寫。(維基的編輯工作對編輯者的語文掌握能力也有一定要求的...)
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3:02 (UTC)[回覆]

請注意應對針對本條目進行的惡搞和破壞

[編輯]

剛才去看了一下前面有人貼出的水木社區的討論串,發現有惡意人士將繼續對本條目進行持續的惡搞,而且供認出青島這個城市的內容屬於惡搞( http://www.newsmth.net/bbstcon.php?board=MilitaryJoke&gid=133200&start=133200&pno=4 ),經過參看參考鏈接11的內容,發現青島部分的內容並不包含在博訊網新聞當中,確屬於惡搞。所以請大家關注新增的內容並考核參考文獻部分,及時清除惡搞部分,維護條目質量。 FucGFW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0:45 (UTC)[回覆]

請特別留意某些用戶,如WangliusZuxy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2:27 (UTC)[回覆]
那些經常移動、大幅修改頁面,卻又不說一句話的用戶(我就不開名了),我覺很有問題。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3:03 (UTC)[回覆]
另外也希望有管理員定期值班整理頁面,尤其是整理框架架構,合適時候該要開新頁面把冗長的資訊「分門別類」到子頁裏,尤其是已發生而比較少跟進補充資料的或者經常更新動態消息的可開新分頁(如各次集會情況),本頁面提供提要資訊,而且也避免編輯戰與段落調動與資訊重覆,就如我這類補充資料與維基化的基礎建設會比較順暢與方便。--羊男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15:04 (UTC)[回覆]

博訊網的來源

[編輯]

根據維基百科的Wikipedia:可靠來源方針,我們應該使用二次文獻(或者更佳的三次文獻),但是現在條目中很多來源都是使用博訊網的一次文獻(在我們外人看來,他算是半個組織者,所有新聞的來源都是它)。為了保證條目可靠性,我建議大家開始為這些博訊網的來源轉換為二次文獻來源。(可以一次文獻和二次文獻一起來,維基不會嫌來源多的)

博訊的出版過程連可靠來源的標準都不滿足(任何人都可以自行發表),更加談不上成為一次文獻了。--Skyfiler留言2012年8月30日 (四) 15:56 (UTC)[回覆]

還有一個發生了但已解決的問題也說一下,之前我留意到有不少來源都是直接連到博訊首頁的。在引用博訊網的內容時,請維輯者確定可以獲得該息消的唯一URL(而不是博訊網臨時網站的首頁)。謝謝。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16:24 (UTC)[回覆]

我建議大家開始為這些博訊網的來源轉換為二次文獻來源

看不下去了,Ivantalk又再次誤引方針。正確二次文獻條件之一是引用學者創作並由學術出版機構出版;而不是由條目編輯者整理出來的就叫二次文獻。較好描述這段語意的意境是不要把資料堆砌,而是要經過整理。--Winertai (留言) 2011年2月24日 (四) 04:15 (UTC)[回覆]
在上面,我沒有定義甚麼是一次文獻二次文獻,定義內容在各自的條目中。我說說我的意思吧,免得有些人要鑽牛角尖:只來源於博訊網或自接來自民眾記錄的,叫一次文獻來源(比如我去了茉莉花革命現場,我把現場的實況記錄下來);二次文獻某某報社綜合了我和(或)其他資料來源寫出來的東西,並在媒體網絡發佈;更嚴格的三次文獻是其他媒體機構縱合了上面某某報社的和其他同層次的作品,再精煉出來的結果。無論二次、三次文獻都不會出自於編輯者的手筆。還有,這兩文獻等級是參考了論文寫作規範出來的東西,對於新聞文學寫作和維基編輯就有適當調整。總而言之,不要直接用來自現場的記錄(一次文獻),最好用有被媒體機構綜合過的資料(二次或三次文獻)。理論上是這樣沒錯,但是有時候一次文獻可能是唯一的資料來源,這個就要靈活處理。User:Winertai就你會再次誤會我的意思了,其他維基人也不需要我大段文字說明。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4日 (四) 06:34 (UTC)[回覆]
看清楚,是你誤解我的說法。維基借用了學術論文範法的用法,在Wikipedia:可靠來源中列明了一、二、三次文獻(維基中又叫一、二、三級來源)的定義,和建議使用二級及以上來源。方針的正確意思就是不要用現場、第一手的記錄。而不是你說的「不要把資料堆砌,而是要經過整理。」(確定可靠來源的實施者是學術機構/媒體機構,也不是你忽略掉你主語。漢語中被忽略調的主語認為「聽話者」)
還有轉換應該用更確切的字面替換(找出二次文獻的出處如URL,替換掉一次文獻的出處如URL),因為有些人就要死死的去解字面意思,而不懂得變通。如果你還有疑問、或者現在不會再誤會我的講法的話,請你說明。希望你想下一為甚麼你會誤會別人誤引維基方針,還有發出批評之前請先思考。Ivantalk (留言)
需要更準確定義的朋友,請直接Wikipedia:可靠來源Ivantalk (留言) 2011年2月24日 (四) 07:03 (UTC)[回覆]
自圓其說。--Winertai (留言) 2011年2月25日 (五) 02:23 (UTC)[回覆]
Ivantalk 的留言,我看不出有任何的問題。而 Winertai 的部份,我覺得純屬誤解的成份居多。--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2月25日 (五) 15:58 (UTC)[回覆]
如果可以從一次文獻轉成二次文獻,維基編輯者大家都可以當報社編輯或論文撰述者了。這種即時事件,哪會那麼快出來「二次」文獻?除了專文出版,最低標準的碩士論文也要等到七月或一月,何況更費時的「三次」(三級文獻)?我的意思是說:碰到這種時事條目,我們最好因應就是「不要把資料堆砌,而是要經過整理」改寫潤文就是。Ivantalk誤引方針,振振有詞,後來還自圓其說。不料,這樣子還有人幫腔,真是怪哉。--Winertai (留言) 2011年3月7日 (一) 16:35 (UTC)[回覆]

影響

[編輯]

那一年代,有「蘇東波」,中國則有「六四」; 這一年代,有「中東波」,中國則有「00」。

註:00表示待填的數目字。--220.142.194.200 (留言) 2011年2月24日 (四) 01:24 (UTC)[回覆]

又見西方媒體不實報道

[編輯]

我在英文維基上也發了同樣的東西,不過在這裏就不需要翻譯了,自行前往

解釋一下:

1.這是activist網站,一般來說不能當RS看,但是這個帖子的內容是有事實證據的,應該可以用吧。

2.POV了,不過個人感覺跟3.14一樣,西方媒體捏造不實證據,被ac抓到了。問題是這捏的也太假了吧。Zlqq2144 (留言) 2011年2月25日 (五) 21:02 (UTC)[回覆]

(?)疑問請把anti-cnn中所有沒有的連結(來源)補上。另外我不知道anti-cnn給的第一個事實證據——「美國Online USA News」是不是西方媒體,其頁面底部甚至其自我介紹頁面也沒有介紹其來歷,除了一個詞 ——「Pakistan」(巴基斯坦)。太危險 (留言) 2011年2月26日 (六) 03:34 (UTC)維基百科處理編輯衝突的能力越來越差了。[回覆]
(?)疑問我根據anti-cnn的描述搜出來了台灣《自由時報》的原網頁,卻無anti-cnn所指摘的照片,而anti-cnn偏偏在此時不給原文連結,不知為何。太危險 (留言) 2011年2月26日 (六) 03:58 (UTC)[回覆]
我沒有anti-cnn的ID,希望樓主幫忙去問問這是怎麼回事。謝謝。本條目應該沒有引用anti-cnn所寫的來源。另外,有沒有人懂挪威語的?太危險 (留言) 2011年2月26日 (六) 04:01 (UTC)[回覆]

因為代理原因,不知道為什麼只能發新話題而不是繼續上面的寫,哪位好心人幫忙改一下吧。

關於anticnn帖子的內容東西我也不是很了解,因為不是我發的,也沒參與。不實報道目前還有質疑,而且數量就目前來說還不算太多,所以我覺得應該繼續觀察,看看有沒有更多的報道出現。Zlqq2144 (留言) 2011年2月26日 (六) 12:18 (UTC)[回覆]

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新發話題不留標題就直接跟在上一個標題後面。--達師198336 2011年2月26日 (六) 13:18 (UTC)[回覆]
  • 「某些境外媒體不惜濫竽充數,甚至張冠李戴」具體是哪些?「屈指可數的幾個人表演行為藝術」有何憑據?「為了完成既定的炒作任務」只不過是作者編的小說而已。我想起了08年anti-cnn的無邏輯的、造謠的帖子,真是「本性難移啊」!--Jerry Wong (留言) 2011年2月28日 (一) 14:33 (UTC)[回覆]

:*這次確實有點小題大做了,但是08年AC可是貢獻了不少主流媒體的不實報道吧,『造謠』是從哪來的?Zlqq2144 (留言) 2011年3月2日 (三) 13:37 (UTC)[回覆]

改掉「事件歷程」和「事件動態」之說明

[編輯]

「事件歷程」和「事件動態」過於籠統。「事件動態」裏面記錄的很大部分是上個星期的事情,已成過去,算不上「動態」。而仔細比較「事件歷程」與「事件動態」,分明記錄的是推動革命(標題如此)與反對革命的兩股力量的行動。故改成現有段落標題。太危險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23:17 (UTC)[回覆]

我已回退,原因如下:
儘管舊有兩個標題真的有點不堪,但是此事件本身的性質也同樣的模糊不清。你使用的章節稱呼中,「反革命」一則是從近代中國就存在的刑法罪行,二則文字上帶有暗示此事為「革命」。目前媒體對事件定性接近於示威,但還沒有統一論調;維基人也對事件定性多有爭論,其中反對稱為「革命」的不少。條目名稱應以媒體報導為基礎(「中國茉莉花革命」),但是對事件的稱呼,尤其是標題應該注意不要使用這種「隱含定性」的做法(或者是讀者對行文的誤會所引起的)。可以的話,盡量以「事件」等中性名詞指代「中國茉莉花革命」,以避免絕輯爭端及歧義、暗示等問題。Ivantalk (留言) 2011年3月2日 (三) 02:41 (UTC)[回覆]
在不清楚事件的關係時,動不動就用XX和反XX這種結構,可能會有Wikipedia:NPOV的問題。Ivantalk (留言) 2011年3月2日 (三) 02:42 (UTC)[回覆]

由於此次行動發生在春天開始之時,再有鑑於發生過北京之春事件,因此個人先將「事件動態」的段落名稱,調整為現名。依時、依物而得其名「茉莉花」。 ——小南 2011年3月3日 (四) 00:55 (UTC)

修正個人前面看法,以「茉莉花之春」對「事件歷程」。「事件動態」讓「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取代,對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沒想到,居然連都不給唱了……『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小南 2011年3月3日 (四) 01:13 (UTC)

現在已有媒體報導事件的名稱,怎麼還要另行定名?參見Wikipedia:命名常規。維基百科是記實百科,不是抒情百科,那些自由發揮的標題請拿掉。(Wikipedia:中立的觀點Wikipedia:胡言亂語Wikipedia:可靠來源)維基更多的需要Wikipedia:可靠來源而非Wikipedia:原創研究吧,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放棄個人的創意。Ivantalk (留言) 2011年3月3日 (四) 02:31 (UTC)[回覆]

就好比中國茉莉花後面應該接上「行動」、「革命」等等……或什麼的,標題只是標題,並不能代表什麼。正因為標題不能代表什麼,真正能敘述過程的是內容。更何況北京之春、民謠茉莉花都是實際存在的東西;就算是抒情,也僅是個人論定,那是心理投射(內部效度#影響因素:主試對被試的印象時總是假設其他人有相同傾向,即把自我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所致。——小南 2011年3月3日 (四) 03:28 (UTC)

另外就你所提的維基百科:命名常規,該條目摘要早寫到:「……本頁面雖然是方針、是所有維基百科用戶應遵從的標準,但畢竟只是整理了過去編者約定俗成的常規,並非絕對。隨着維基百科的逐漸發展變化,有些一度有意義的常規可能已經過時,某些特定常規可能明顯不再合適。無論如何,當你對條目命名猶豫不決的時候,請參考命名常規所倡議的標準,總的來說,所有條目命名都應當首先使用大多數中文用戶最容易理解、最不容易混淆的文字……」。依理論事,就過去發生事件(布拉格之春北京之春;「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是茉莉花 (民歌)歌詞)內容而名,本質上來說,不屬於我個人創作,就沒有什麼所謂的「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放棄個人的創意」。 ——小南 2011年3月3日 (四) 03:28 (UTC)

"茉莉花之春"這改的什麼玩意……能否用容易理解的語句?--林卯 (留言) 2011年3月3日 (四) 07:37 (UTC)[回覆]

不然呢,單用茉莉花?春?茉莉花春?茉莉?茉春?要動嘴巴、動筆質疑當然很簡單,給個所謂「容易理解」的建議吧。而「茉莉花綻放」是OK的,最起碼我承認 ——小南 2011年3月3日 (四) 14:55 (UTC)
(你是想與每一個提出異議的人卯上,排斥異見是嗎) 你所舉的"茉春"等例子…呃…都不是例子(就像某人把餃子命名為包子,旁人認為不對後,某人卻用"不然呢,豆沙包?小籠包?"來反駁——你這是故意吧?)。而你改的實際上只有你知道具體是什麼意思,別人只能猜個大概,甚至還需要你的解釋,這就是所謂「不容易理解」。總之這真不適合放維基。我真的不知道"茉莉花之春"是指什麼,到底是事件發起還是事件歷程還是事件脈絡還是事件大綱?或者是無解、微妙、內涵、不可理喻的?--林卯 (留言) 2011年3月7日 (一) 06:35 (UTC)[回覆]
茉莉花之春,除了個人提出之外,已有媒體提到。引述明報2011年2月28日之報導,「張文光: 茉莉花之春,【明報專訊】革命不會永遠都在遠方,不要低估中國的茉莉花之春……」。既然都是人家質疑我,總該小南發問了。可否給幾個不該用「茉莉花之春」的正當理由,而你的依據是什麼?如果茉莉花之春不夠好,請問您的命名是? ——小南 2011年3月3日 (四) 14:55 (UTC)
很簡單,就用類似「事件發起」,「事件歷程」——你也可以說"茉莉花之春"意思不是"發起"、不是"歷程",那麼還可以改成「事件**」,但"茉莉花之春"意思絕對不明確,這不是有沒有人用就能解釋的。如果你認為"茉莉花之春"意思明確,可否用通俗語言說明一下這是指什麼?話說User:Aistsana為何因為我一句話發兩段回復,難道是戳中要點了=_,= ?--林卯 (留言) 2011年3月7日 (一) 06:35 (UTC)[回覆]

牆國的革命居然都是用繁體的人寫的,好笑 Zxj boy (留言) 2011年3月5日 (六) 07:47 (UTC)[回覆]

這個規模稱為"革命",未免太太貶低"革命"了。不過我說的是規模,你可能是指"深遠"意義。--林卯 (留言) 2011年3月7日 (一) 06:35 (UTC)[回覆]

新增【茉莉花革命影響】

[編輯]

新增維基條目茉莉花革命影響,與茉莉花革命有關的他國後續發展,希望大家增修到這裏。——小南 2011年3月5日 (六) 15:44 (UTC)

有鑑於某人作為

[編輯]

有鑒於用戶:J87j8787茉莉花革命影響進行條目重定向之作為。另一方面,茉莉花行動影響已提升至全球層面,就之前在中國茉莉花革命之編修的回退結果([2])來看。個人覺得,與中東北非無關的資料不該放至「2010-2011年中東地區和北部非洲的反政府示威」此處。且條目標題時間地區定義都太狹隘,所以內容放至此處不妥。強烈建議該做個變動,甚至與「茉莉花革命影響」或新增「其他」對調,以權衡內容比重。況且,中國茉莉花也算是正式事件,不是附屬在中東地區和北部非洲之下。(個人意見)——114.40.53.220 (留言) 2011年3月5日 (六) 16:29 (UTC)[回覆]

第四次?累不累啊。。

[編輯]

雖然中國社會矛盾重重,民生問題堪憂,但是還沒有到實在沒法活的地步,個人感覺近幾年出現大規模示威起義不太可能。Xiehechaotian (留言) 2011年3月9日 (三) 15:49 (UTC)[回覆]

維基百科,就是客觀記錄所發生的事件。至於起義的可能性大不大,這不在詞條討論范圍內,詞條只需記錄事實。Solelyeagle (留言) 2011年3月13日 (日) 07:21 (UTC)[回覆]

維基百科「可查證」、「有可靠來源」的標準愈來愈低了

[編輯]

一碰到批評政府的條目,可查證、可靠來源的標準就降到這麼低的程度,」引用某位網友的話「,」據不願透露姓名的目擊者稱「。。。 啥也不多說了。 馬不停蹄 (留言) 2011年3月16日 (三) 11:27 (UTC)[回覆]

「據不願透露姓名的目擊者稱,下大雨,在西藏路有2、3千人聚集,包括大學生、訪民和下崗工人,大批全副武裝配備長、短衝鋒鎗警察、便衣和幾卡車軍隊驅散群眾、抓捕外國記者」。這種挑戰讀者智商的話還是去掉好。--馬不停蹄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03:21 (UTC)[回覆]

這個條目僅僅是某些人喊出的幾句口號,我認為用革命一詞或者事件一詞都脫離了現實意義,只能說是一次煽動未遂。「Landao123456 (留言) 2011年3月17日 (四) 03:23 (UTC)[回覆]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金肅(留言)於2011年3月20日 (四) 04:54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覆]

「中國茉莉花革命」事件,這個名字倒還能接受。共產黨真牛逼,抓得這麼牢這麼小心,十年不行,看看二十年內倒台有沒有希望,坐等。

來談談茉莉花革命本人的看法,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獨輪運沒有身先士卒,這點上獨輪運真沒有譚嗣同的那股子勁兒,這也是我鄙視歧視獨輪運的根本原因。茉莉花這兩天在網上抄的沸沸揚揚,讓云云們好像產生了8964的幻覺,美好的夢總是要醒的。這幫8964難民懷揣着一顆對自己遭遇不公的嫉妒不平衡扭曲的變態的心全部怨恨到中國政府頭上,還沒種站在最前沿,只有在網上歪歪唧唧的,真是讓我們新一代留學生和全國人民所唾棄!

他們已被中國拋棄了,國內的人沒有人願意理他,沒有人贊同他們,他們回不了國,沒有真正的朋友,白人歧視他們,國人歧視他們,甚至有時連他們自己都歧視自己!真正的民運要像戊戌6君子一樣身先士卒,敢為斷頭第一人!

試問獨輪運,你們有這種勇氣嗎?我幫你們回答了,「沒有!」

這次所謂的茉莉菊花大哥命,站出來的寥寥無幾,看熱鬧得多,國內老百姓正常生活,正常賺錢,學生正常上學,商人正常經商,一切井井有序,欣欣向榮。看來獨輪運所期待的一起只是他們安慰自己意淫的幻覺而已

3月27日的呢?

[編輯]

沒後續報道了?要太監了?

都已經唔係新聞,仲加舊野上去做乜

[編輯]

都已經唔係新聞,仲加舊野上去做乜都已經唔係新聞,仲加舊野上去做乜都已經唔係新聞,仲加舊野上去做乜

地點/信息正確嗎?

[編輯]

很奇怪在右上角信息框的地點裏看到了我所在城市,就我所知當時那裏未有人聚集,連警察都沒有增多,這個地點是怎麼算進去的?

話說現在還有必要加新聞動態標記嗎?另外看了英文維基頁,只記錄到20 March,2011——不談這個,集會地點後面的五六七好像連來源註腳都沒有,最奇怪的是「讓散步者增長到十六億」這什麼玩意…倡議不至於這麼不切實際,連植物人也算上?…抑或惡搞?--林卯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15:30 (UTC)[回覆]

宣傳

[編輯]

目前集會地點部分,宣傳已經大於記述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4月7日 (四) 14:18 (UTC)[回覆]

參考英文維基將集會地點並入活動現狀,五六七次集會地點沒有參考來源及未能表達正確意義而刪除,文章中一些宣傳性的外部連結例如文章第一段中:每週活動的具體時間、地點等其他信息在 中國茉莉花革命發起者博客發佈。這種內容去除。Zxj boy (留言)

「呼籲地點」的內容竟然快有條目的一半長了,這種純宣傳的內容還是刪掉比較好,留着只會影響條目本身的客觀性。 --馬不停蹄 (留言) 2011年5月13日 (五) 03:27 (UTC)[回覆]

中國斬茉莉 21歲知青被判勞教2年

[編輯]

文章中用邪黨稱呼中共違反了維基中立原則

[編輯]

希望於以更正

早點把這文章刪除了吧

[編輯]

說實話,各位自己心裏都清楚,所謂的茉莉花,其實屁事都沒發生,頂多算煽動未遂,真正實際發生的事情就是十幾個看熱鬧的,加上一群反華媒體巴不得想出點事情。結果,最後是什麼事也沒發生,但是反華媒體白白浪費了表情,於是維基百科就有了這麼長一篇文章描述此事的,仔細看看,大多數篇幅都在描述一下幾個東西: 1. 煽動者制定的詳細規則,包括嘗試過煽動哪些城市,試圖在哪個廣場聚集等。 2. 反華媒體是多麼期待出點事情,不停的發報道說沒有出現大規模示威,然後猜測沒有出現的原因是中共打壓。 3. 所謂的第三方,也就是反華勢力對此事的評價,什麼王丹啊,馬英九啊,也就是一群喊熱鬧的人。 4. 煽動者與官方的衝突,包括一些明明收到了禁令還去現場採訪的記者。 但是最最最最最最關鍵的是,實際上真正觀測到的,發生事情是,國內民眾根本不鳥這些鼓動,自己該幹啥幹啥,少數幾個閒的無聊的人在看熱鬧。 沒了。 總結一下,真正實際發生的事情是,反華勢力看到阿拉伯革命了,心裏癢了,聚在一起大肆鼓動中國民眾上街鬧革命,於是發生了1-4條所說的事。換來的是十幾個看熱鬧的人。 這算革命嗎?要革命好歹也要有幾個貨真價實的國內民眾自發上街抗議的行為吧?(香港台灣那幾個濫竽充數的不算)。事實是,真正的革命的影子都沒有,有的是積極的煽動。 編輯這篇文章的作者們,你們以為在維基百科上寫了一篇超長的標題為「中國茉莉花革命」的文章,茉莉花革命就真的發生了嗎?別搞笑了。即使毫不知情的人看了這篇文章也會覺得這所謂的革命根本就是作者YY出來的。 你們自己也應該看看,此文是不是絕大多數部分都在描述某些人嘗試煽動革命的過程?如果承認了,就應該意識到,中國歷史上海外勢力嘗試煽動顛覆中國政府的例子多的數不完了,就單從這次煽動的手法、結果來看,這次煽動是在是太業餘了,相當於是在搞笑,根本無特殊之處,不值得記載。 早點刪了吧,免得以後被人看了笑。68.145.215.183 (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00:54 (UTC)[回覆]

孩子,小心民主後被殺全家68.145.220.234留言2013年8月25日 (日) 22:27 (UTC)[回覆]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無證據侮辱他人,已由Fanglongzong(留言)於2012年8月5日 (日) 00:59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覆]

水深火熱,不想可想像。

所謂的「第三方」大半是民運的人,這也太不妥當了吧。137.189.228.1留言) 2012年12月24日 (一) 15:57 (UTC) 哈哈,你也不是不知道,中國大陸有一個東西叫「牆」。相信我吧,要是真是哪一天共產黨的信息部門不再用屁股指揮腦袋,「皇恩浩蕩」把牆拆了,中文維基百科三天之內就得掛鐮刀錘子標。47.240.25.9留言2019年8月18日 (日) 16:54 (UTC)[回覆]

缺乏持續性深入報道

[編輯]

找到的新近文獻都是和這個事件類比的,不屬於案例分析之類的深入報道。--Skyfiler留言2012年8月8日 (三) 00:04 (UTC)[回覆]

這有什麼好深入報導的?這事件根本就沒有後續,誰叫中國人沒有阿拉伯人那麼好煽動,其實也是因為阿拉伯國家都太蠢了當初事件發生時沒有及時封鎖掉臉書這個專門替西方猶太人煽動那些目的在顛覆發展中國家政權的叛亂的西方自由派喉舌加猶太人開的媒體才導致以色列那些猶太人得逞(我實在想不出阿拉伯之春對除了以色列之外的國家有什麼好處,歐洲人一開始被猶太人的臉書(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就是個猶太人,臉書會促成阿拉伯之春就是因為猶太人有明顯的動機要忽悠阿拉伯人自相殘殺,猶太人是所有阿拉伯人的共同敵人)誤導所以那時候歐洲人還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喊打喊殺喊的很歡,結果最後歐洲人發現內戰導致的敘利亞難民都往他們那去了之後就開始轉換立場變成支持阿薩德了,自私自利的以色列卻連一個敘利亞難民都沒收,明明以色列是離敘利亞最近的國家之一)。123.192.250.229留言2017年11月27日 (一) 12:57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國茉莉花革命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3日 (四) 06:39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國茉莉花革命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8月2日 (四) 13:57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中國茉莉花革命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8月29日 (三) 06:08 (UTC)[回覆]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與本討論頁面無關,已由某人2019年9月11日 (三) 02:55 (UTC)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