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拼音輸入法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新條目推薦[編輯]

處理時在候選頁的最後結果

處理人:—天上的雲彩‧ธันวา| สนทนาธรรมได้ที่นี่ 2009年12月4日 (五) 00:19 (UTC)[回覆]

合併[編輯]

本條目被掛上合併模板建議合併。

細想下,其實拼音輸入法漢語拼音輸入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誠如拼音輸入法內文說的:「在中文輸入法中,依據漢字的發音進行編碼的輸入法稱為拼音輸入法,包括使用普通話發音的漢語拼音輸入法注音輸入法,使用粵語發音的各類粵語拼音輸入法等」,因此,拼音輸入法有很多種,漢語拼音輸入法只是其中一種,如勉強合併,則會抹煞了其他輸入法。因此,小弟對合併建議有所保留--210.6.97.225 2009年11月29日 (日) 14:40 (UTC)

Quest for Truth君也有類似的看法--210.6.97.164 2009年12月3日 (四) 11:15 (UTC)[回覆]

我是建議直接在拼音輸入法中介紹各個不同的拼音類輸入法,因為目前的條目中,拼音輸入法漢語拼音輸入法的內容是重複的,像漢語拼音輸入法條目中也直接說「拼音輸入法有幾種輸入方案包括全拼和雙拼」。--玖巧仔留言 2009年11月29日 (日) 15:00 (UTC)[回覆]
如果是這樣的話,巧君可先試行按所述計劃,把拼音輸入法改寫,把不同的中文拼音輸入法資料,分類加進拼音輸入法條目內,如果出來的效果良好,條理分明,我相信大家(包括我)都會支持這合併建議的^_^--210.6.97.139 2009年11月30日 (一) 09:17 (UTC)
有時間我會改進的,也希望你們同協助。--玖巧仔留言 2009年11月30日 (一) 10:49 (UTC)[回覆]
看到您的努力成果,辛苦了^_^
有興趣也順道關注一下這項始於2005年的合併爭議嗎?^^"--210.6.97.218 2009年12月1日 (二) 07:14 (UTC)
已經前去發表看法,感覺討論的時間跨度很大,可見關注那個條目的人並不多,我是比較排斥內戰歷史的,所以不可能提出什麼好的建議。--玖巧仔留言 2009年12月1日 (二) 11:11 (UTC)[回覆]

Wikipedia:合併條目[編輯]

拼音輸入法對網絡語言的影響[編輯]

"拼音輸入法對網絡語言的影響"一節實際還是在討論重碼的問題(換句話說是同音別字對網絡語言的影響,建議有興趣的人改寫在同音別字條目中,或者網絡語言)",重碼的問題已經在"缺點"一節有了,但沒有說透,所以我用這一句有來源的話代替:一些人不願意花費時間找出正確的字,只選擇排在前面的字.另外選字問題不是難以克服,詳見我的修改.—test test (留言) 2009年12月9日 (三) 01:48 (UTC)[回覆]

要區分輸入法編碼和輸入法軟件,區分普通鍵盤輸入和速錄技術的概念[編輯]

首先要區分輸入法輸入法軟件的概念:

  • 輸入法(英文:Input Method)指的是輸入編碼方式而不是實現文字輸入的軟件。
  • 輸入法編輯器(英文:Input Method Editor)是實現文字輸入的軟件,又稱輸入法軟件、輸入法平台、輸入法框架或輸入法系統。

在不引起混淆的時候,很多時候也將輸入法軟件的「軟件」去掉,直接稱為軟件,如「谷歌拼音輸入法」,但本質上是一個輸入法軟件,採用了拼音編碼方式。

所以在討論拼音輸入法的特點(包括優缺點)時,應該區分哪些是拼音編碼的特點,哪些才是軟件的特點,軟件的特點不是拼音編碼方式所特有,很多拼音輸入法具有的特點,在五筆軟件等形碼輸入法的形碼軟件中也存在,例如QQ五筆同樣存在手寫的功能,Rime、Lime等輸入法軟件能夠讓五筆、倉頡碼等形碼輸入法整句輸入,同時還能夠支持詞序調頻、自動造詞等智能學習功能。

在提到拼音編碼特點時,其重碼率本身不會因為軟件功能就能夠有所變化,對於單字的重碼率本身就是固定的,而對於詞組的重碼率則要看詞庫的大小。但是拼音的智能並不是降低重碼作用,而是根據詞頻將智能的靠前,這樣就可以省去翻頁的選重。

而對於輸入法軟件中提供的筆畫輸入、托音輸入、形碼輔助碼等方式,這些已經不屬於拼音編碼,這是軟件所提供的功能,其編碼方式本質上是:筆畫和托音(即部首)輸入屬於形碼輸入編碼,形碼輔助碼輸入屬於音形碼編碼方法。這些編碼都有自己特定的特點,而不能夠和拼音編碼混在一塊,更不能說這些軟件賦予的功能就是拼音編碼的功能。

關於提到拼音不會忘記,這個不是其特點,中文輸入法中除了五筆、鄭碼部分形碼輸入法會忘記外,還有很多形碼或音形碼同樣可以像拼音那樣,如筆畫輸入法、二筆輸入法、自然碼輸入法等,只要漢字沒有忘記,輸入法編碼都是不會忘記。


還要區分的另外一組概念就是速錄技術普通鍵盤輸入法,這篇文章通篇提到的都屬於普通鍵盤輸入法,而在談到拼音輸入法特點的時候就拿速錄的例子,明顯不合適,速錄的方式與普通鍵盤輸入法完全不同。速錄技術一般採用專用的速錄鍵盤和設備,常採用並擊技術(即每次按鍵多個手指按下不同鍵位)。速錄技術中採用的編碼方式有亞偉速錄的拼音編碼,也有五筆雙打的五筆編碼,這類速錄的軟件支持與普通的軟件也完全不一樣,也不存在什麼智能功能、整句輸入等。

而原文中提到「過去,專業打字不用拼音,而用五筆。但是,隨着拼音的智能化程度提高,技術進步,連速錄員都使用拼音輸入了,例如,亞偉速錄就是用拼音輸入的,最高紀錄每分鐘500字,遠遠多於五筆字型的每分鐘240字。」,這裏有兩個問題,一方面是速錄技術在拼音遠沒智能之前就已經誕生固定成型,亞偉速錄是在1993年就出來,而這時拼音輸入法整句輸入能力都還沒有,更沒有所謂智能功能,而實際上亞偉速錄是固定編碼的輸入法,即賦予每個詞組特定的編碼組合,對於有重碼的也是每個都要記住,所以每按一下就出來一個詞組,這種方式實際上就相當於形碼或音形碼中的熟悉詞庫的做法,而與智能化、技術進步一點關係都沒有。另一個問題就是,亞偉速錄採用的是並擊技術,而五筆為普通鍵盤輸入法,如果拿五筆雙打比較的話,同樣可以達到亞偉速錄類似的水平,因為都是用到了並擊技術,這才有可比性。Applelinux留言2013年6月17日 (一) 21:5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