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同行評審/殉教者愛德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殉教者愛德華[編輯]

以下討論已結束,請不要對此存檔進行任何編輯。
殉教者愛德華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英文版是優良條目,中文版翻譯之餘亦稍為重整了結構。評審目標也是優良條目。希望大家不吝賜教,謝謝。—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12年8月6日 (一) 01:26 (UTC)[回覆]
評審期︰2012年8月6日 01:26 (UTC) 至2012年9月6日 01:26 (UTC)

內容與遣詞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意見:總的感覺是語言很流暢,但感覺翻譯不夠精準。「信、達、雅」中「」還是要放到首位的。

仔細對照英文版,看到「繼承王位」一節就已經發現很多問題。

  1. 「charter」一詞翻譯為「憲章」似乎不妥。該詞在英國法律上有其獨有的一些含義,可以指「 契約;(財產等的)轉讓證書,證書或類似文件」等。比如英文條目en:Eadwig中「Eadwig is known for his remarkable generosity in giving away land. In 956 alone, his sixty odd gifts of land make up around 5% of all genuine Anglo-Saxon charters. 」這裏的charter就應該是土地契約的意思。在這個條目里,聯繫上下文,感覺這裏的charter應該是指類似出生證明/公證之類的一些法律證明文件。
  2. 有些譯名前後不一致,比如「Edmund」有時被翻成「愛德蒙」,有時又是「埃德蒙」。
  3. 「Edmund's brother Æthelred may have inherited his position as favoured heir. 」一句你的翻譯是「 愛塞烈德可能從愛德蒙那裏繼承了王儲的地位」,我覺得應該是「愛德蒙的兄弟愛塞烈德可能已經作為受喜愛的繼承人而獲得繼承權」。
  4. 「Edgar had been a strong ruler who had forced monastic reforms on a probably unwilling church and nobility, 」一句你的翻譯是「埃德加是一位強勢的君主……強迫教會和貴族改革修道院。」你的翻譯給人印象好像埃德加超級強勢,可以影響到整個教會和貴族階層。但這裏有一個單數詞「a」,所以我覺得應該翻譯為「埃德加是一位強勢的君主,他曾經強迫過一個不情願的教派和貴族進行修道院改革」。
  5. 「By endowing the reformed Benedictine monasteries with the lands required for their support, he had dispossessed many lesser nobles, and had rewritten leases and loans of land to the benefit of the monasteries. Secular clergy, many of whom would have been members of the nobility, had been expelled from the new monasteries.」一句,你的翻譯是「 他為改革後、歸屬本篤會的修道院批出了許多土地,甚至因此令很多次要貴族失去土地,和使一些過着較世俗生活的神職人員被逐出新的修道院。」我覺得應該翻譯為「因為改革過的本篤會要求用捐獻土地來換取他們支持,他剝奪了許多小貴族的財產,還重訂了與修道院的租約和租金以給他們更多利益。在俗修士(有些已經是貴族)也被從改革後的新的修道院中除名。」Secular clergy感覺就像中國歷史上的掛名和尚,和寺廟掛鈎,逃脫各種賦稅和徭役。
  6. 緊接着後面的「the discontents which these changes had provoked came into the open. 」你翻譯成「 那些被驅逐者對政府的不滿在埃德加死後漸漸變得公開」。我覺得應該是「這些改變所激起的不滿開始變得公開化了」。
  7. 「The choice between the sons of Edward the Elder had divided his kingdom, and Edgar's elder brother Eadwig had been forced to give over a large part of the kingdom to Edgar. 」一句你的翻譯是「之前長者愛德華去世時,王國已曾為繼承人的問題分裂;而埃德加的兄長埃德威亦曾因繼承權爭議而被迫割讓一大片土地給埃德加」。前面講了對於兩個可能的繼承人的問題「既沒有法律又沒有先例可以遵從」,再通過閱讀資料發現,埃德加和埃德威兄弟倆之間並沒有繼承權問題,只是單純的兩派不同勢力造成的分裂。埃德威也只是將不支持他的那部分地盤分封給他弟弟而已,並沒有發生兩國並立。而且埃德威也不是直接從他父親長者愛德華手裏接位,而是在他叔叔死後,依照繼承人順序從他的叔叔那裏接過的王位。所以這一句應該翻譯為「選擇支持長者愛德華的哪一個兒子已經使得王國分裂過一次,當時埃德加的哥哥埃德威被迫讓出了一大部分王國給埃德加管理」。
  8. 「Later sources suggest that perceptions of legitimacy played a part in the arguments」被翻譯成「後世的記載似乎顯示這爭議建基於對「嫡子」的定義」 。條目前面已經提過王后和埃德加的婚姻的合法性受過質疑,那這裏的legitimacy可能就不單指「嫡子」 的問題,理解為更廣義的「合法性」比較好。這句可以翻譯為「後來的資料建議對合法性的看法佔據了爭論的一部分」。
  9. 「Æthelred appears to have been given lands which normally belonged to the king's sons, some of which had been granted by Edgar to Abingdon Abbey and which were forcibly repossessed for Æthelred by the leading nobles.」 一句的翻譯是「愛弗里芙似乎得到了一些原本應該是王子才會得到的土地,而一些由埃德加分給阿賓頓修道院的土地亦被迫轉給愛塞烈德」。我覺得有些從句理解的不對,感覺好像有兩部分土地,但實際上後一部分土地是包括在前一部分土地里的。這裏是舉了個例子,為什麼有些土地被劃分給了愛塞烈德。因為阿賓頓修道院是站在愛塞烈德這一方,當然不願意被愛德華直接統治。

僅僅對照了這一小節,就花了我幾個小時,發現了這些問題,也就不繼續往下看了。希望編者自己能繼續細查下去。希望編者想想優特條目佔總條目的比例,以及自己花在條目上的時間,對優特的評選心態平和些。--Towerman留言2012年8月6日 (一) 01:47 (UTC)[回覆]


(:)回應:謝謝您的意見。謹就各點分別回應如下。

  1. 重新檢視後,文內所有「憲章」已改為「法令」。相關連結亦作出修改。
  2. 「愛德蒙」僅出現一次,已改為埃德蒙。其他譯名稍後再重新檢視。
  3. Favoured 這一詞很難翻譯,因為譯成「受喜愛的」總覺得不太通順。如果意譯為「埃德蒙死後,埃德加似乎希望由愛塞烈德繼承王位」,會否與本意有較大差距?(關鍵是這個 favoured 是否指 favoured by Edgar,我會想辦法看看參考資料怎樣說)
  4. 第四點我認為我沒有譯錯──除了一處:我忽略了「unwilling」這個詞。英格蘭當時不是很大,即使埃德加一個人做不成,加上幾個大主教(尤其是鄧斯坦),肯定可以強迫全國的貴族做同一件事。英文冠詞的規則有時比較模稜兩可,看上文下理,這一句即使用 "a",應該還是指某些有相當規模的教會、貴族勢力,因此不能以直譯的方式加上「一個」。我在原句加上了「不願跟他合作的」,去補上「unwilling」所表達的意思。
  5. 稍作修辭上的改動並採用到條目之中。
  6. 同上。
  7. 再看一次之後,「Neither law nor precedent offered much guidance」那句不應該譯,後面的句子改了一些語氣過重的用字應該可以。現在的句子是:「之前長者愛德華去世時,各派已曾為繼承人的問題爭執;而埃德加的兄長埃德威亦曾因繼承權爭議而被迫把一大片土地交給埃德加管理」。
  8. 有關句子改為「後世的記載似乎顯示這爭議部份涉及兩個王子與埃德加的父子關係的合法性,以及他們的年紀。」
  9. 的確錯了,對不起。那句整句都是說愛塞烈德。如果改成這樣:「愛塞烈德似乎得到了一些按慣例歸屬當任國王之子的土地,當中一部份是埃德加分給阿賓頓修道院的──這部份土地在大貴族的壓力下被讓予愛塞烈德」,是否好一些?

我會再重新審視其他段落,希望您有空的話繼續賜教。 -- 派翠可夫 (留言按此) 2012年8月7日 (二) 05:2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