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門三聖殿
隘門三聖殿 Aimen Sansheng Temple | |||||
---|---|---|---|---|---|
基本資訊 | |||||
位置 | 臺灣 885 澎湖縣湖西鄉隘門村40號 | ||||
宗教 | 台灣民間信仰 | ||||
主神 | 金府千歲 萬府千歲 文衡帝君 中壇元帥 水仙尊王 玄天上帝 | ||||
廟格 | 角頭廟、王爺廟 | ||||
領導 | 重要人物:洪清徙 | ||||
開基 | 林投村民 | ||||
建立時間 | 清朝乾隆50年(公元1785年) | ||||
地圖 | |||||
漢語名稱 | |||||
|
隘門三聖殿(臺灣話:Ài-Mn̂g Sam-Sìng Tiān),全名代天巡狩三聖殿,古名代天巡狩廟、大巡狩宮。臺灣澎湖縣廟宇,位於湖西鄉隘門村,鄰近澎湖機場[1]。開基之初奉中壇元帥,後主祀金府千歲,今主奉萬府千歲。[a][2]法師流派為普庵派。[3]
沿革
[編輯]隘門村自清領時期屬「林投澳」[4]:169,廟宇坐落於村內俗稱「七星穴」所在。[5]根據日治時期的調查:三聖殿在清乾隆乙巳年(即乾隆50年,公元1785年)便有「代天巡狩廟」的廟宇紀載、乾隆丙午年(乾隆51年,公元1786年)則作「大巡狩宮」,曾請外來的客神「紙王爺」來鎮境,後奉「金府王爺」為主神[5],而在民國91年(2002年),主祀神明又改為「萬府千歲」。[2]
已故的洪清徙法師長曾推論過三聖殿的歷史,最早應能追溯至乾隆初年至中葉(1736年-1775年),但依據廟方所藏的「並受其福」、「聲靈赫濯」兩匾,落款年份為乾隆51年(1786年)、而乾隆50年(1785),隘門三聖殿有從他處遷建至今址的文獻紀錄,故建廟可考歷史年代仍以乾隆50年(1785年)為主。[5]
隘門代天巡狩廟分別在光緒15年(1889年)、 昭和四年(1929年)間進行過修建工程;在民國57年(1968年)修建時,乃委請大木匠師葉根壯施作[6],並將原「代天巡狩廟」增改作「代天巡狩三聖殿」,順利於民國60年(1971年)落成入火。據稱「三聖」係指原祀奉的萬、金府兩位王爺千歲,又添入扶鸞信仰的文衡聖帝,引以為三聖,故以「三聖殿」名之。[5]
民國85年(1996年),隘門村民籌組「三聖殿管理委員會」,鑒於廟舍老舊、屋頂漏水嚴重,委員會於民國86年(1997年)提出舊廟全拆、另立新廟之議,獲得全體委員同意。新廟於民國86年(1997年)農曆十月初十動土、民國88年(1999年)農曆十月廿八舉行入火安座,農曆十一月正式告成,即為今貌。此次重建耗時兩年,重建經費則總計為新台幣6000萬元左右。[5]
軼聞
[編輯]據稱當初雕塑三聖殿神像之時,金府恩主公(金府千歲)曾託夢予廟中的人,表示要選擇眼睛旁帶一點紅痣的神像,但是之後取神像的人並非是神明託夢之人。另外那人在雕刻店挑選之時,以為「目旁紅痣的神像」為瑕疵品,所以挑走另外一尊神像,事後發現請錯的時候,原本那尊已經被大倉嶼的人給攜回。嗣後據稱,但凡隘門三聖殿信眾祭拜金恩主時,都須面朝村落的西北方,乃是因為金恩主的元神仍座落於西北方大倉嶼的緣故。[2]
圖輯
[編輯]-
廟埕、榕樹
-
天公爐、楹聯
-
大符雷令
-
神明廳
-
慈悲為懷匾(李登輝題)
-
壁畫:黃龍祖師渡化呂純陽
相關條目
[編輯]交陪廟
註釋
[編輯]- ^ 原本主祀金府千歲,在民國91年(2002年)改登記為萬府千歲。
參考資料
[編輯]- ^ 〈澎湖機場〉.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9-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9) (中文(臺灣)).
- ^ 2.0 2.1 2.2 〈隘門村三聖殿〉.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9-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7) (中文(臺灣)).
- ^ 甘, 村吉. 《澎湖廟宇的法師與乩童圖錄》. 澎湖縣: 甘村吉. 2009. ISBN 9789574164110 (中文(臺灣)).
- ^ 顏, 尚文. 《續修澎湖縣志.卷二.地理志》.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 2005. ISBN 9860015104 (中文(臺灣)).
- ^ 5.0 5.1 5.2 5.3 5.4 〈三聖殿〉.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19-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5) (中文(臺灣)).
- ^ 林, 世超; 張, 宇彤. 《宮廟巧藝:跨越傳統的葉根壯大木作技術》. 臺中市: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2018: 33. ISBN 9789860561944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