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进攻上海
太平军进攻上海 | |||||||
---|---|---|---|---|---|---|---|
太平天国之乱的一部分 | |||||||
| |||||||
参战方 | |||||||
大清 法兰西第二帝国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美国 | 太平天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李鸿章 程学启 黄翼昇 潘鼎新 郭松林 刘铭传 卜罗德 † 何伯 华飞烈 Edward Forrester |
李秀成 谭绍光 李容发 吉庆元 陈坤书 陈炳文 郜永宽 | ||||||
兵力 | |||||||
40,000 绿营 20,000 淮军 3,000 常胜军 4,000 3,000 | 120,000 | ||||||
伤亡与损失 | |||||||
10,000 死亡 | 25,000 死亡 |
太平军进攻上海是1861年6月至1862年7月太平天国之乱期间的一场战役。英法联军在中国首次大规模使用火炮。炮火给太平军造成重大伤亡,太平军指挥官李秀成被大炮发射的子弹打伤了左腿。
序幕
[编辑]1851年到1853年,上海老城厢被名义上与太平天国结盟的小刀会占领。清军于1853年2月全面收复该地区。[1]
1860年6月,赖文光率领的两万太平军攻入上海,五个月后撤离。1861年初,李秀成控制了浙江省和江苏省两省,同时他还指挥着60多万太平军[2]。他的目标是夺取上海。应李秀成的要求,英法两国承诺保持中立。
1861年6月11日,太平军已集结了由谭绍光、李容发、陈坤书人等率领的五支军队。
太平军一攻上海
[编辑]1862年3月1日,洋枪队在奉贤县肖塘击败了太平军。 [3]
李容发率领20,000人进攻浦东, [4]在他占领浦东后,上海当局向英国和法国寻求帮助。农历十月,美国人华飞烈带着他手下的2000名菲律宾和中国士兵对抗太平军。
在李容发呼吁进行为期15天的停火后,上海当局于12月向朝廷寻求帮助。作为回应,20,000名淮军士兵立即驰援上海。 [4]
太平军二攻上海
[编辑]1862年农历4月10日,李鸿章升任江苏巡抚。五天后,淮军开始反攻上海。
与此同时,金山县县令率领5000人绿营围攻被太平军占领的太仓。4月19日,李秀成派10万大军前往太仓。尽管李鸿章下令撤军,但县令拒绝撤军,导致全军覆没。
4月29日,陈炳文占领嘉定,清军撤往上海。太平军随后准备从嘉定进攻松江和上海西北部。李鸿章命令程学启反击陈炳文。
5月1日,嘉定被英、法和洋枪队收复。同时李容发的部队在南汇向淮军投降。这激怒了李容发,他下令吉庆元进攻刘铭传,但以失败告终。这迫使李容发于5月10日从浦东新区撤出。清政府因此重新控制了上海东部和南部。
5月8日,程学启向位于松江的太平军发起进攻,经过13天的战斗最终将他们驱逐出境。5月12日,青浦被清军收复。太平军从奉贤撤出[5]。
李秀成得知松江、青浦失守后从苏州发动反攻。5月17日在太仓击败清军,并立即进攻青浦和嘉定。很快嘉定再次被太平军攻占。6月9日,青浦被太平军攻占。6月17日,太平军攻入上海,抵达法华寺、徐家汇、九里桥,并在九里桥、虹桥等地交战。后来太平军退回至泗径。当时由于曾国荃率湘军进逼天京并且驻营雨花台,洪秀全要求李秀成回援,李秀成于是放弃泗泾,并将嘉定、青浦、太仓等地交由谭绍光负责,自己则回到苏州准备援救天京。[5]
李鸿章的淮军于五月中旬抵达上海周边,但在嘉定被太平军击败。 [6]
太平军三攻上海
[编辑]1862年9月,一支由谭绍光指挥的8万名太平军再次进攻上海,上海由淮军的郭松林负责防守。
9月12日,太平天国7万人从太仓、昆山再次向清军发起进攻。很快他们抵达了青浦,并包围了两万清军。清军在反击下取得了一些阵地,但即使得到常胜军的增援,也未能取得太大进展。太平军利用这段时间建造了许多浮桥。
李鸿章亲自到场督战,命令他的将军们要在嘉定击败谭绍光。9月21日,程学启指挥6000名淮军和清军水师的联合部队,在8时至14时之间连续对太平军发动8次进攻,终于切断了太平军的退路。淮军最终杀死了3万多太平军。程学启胸部受了严重的枪伤。
谭绍光后来在郜永宽的陪同下退守苏州。太平军又发动四次进攻,但未果,洪秀全下令停止进攻并且撤军,上海战斗结束。清政府、英法联军取得胜利,太平天国此后不再打算攻占上海。
参考文献
[编辑]- ^ Williams, S. Wells. The Middle Kingdom: A Survey of the Geography, Government, Literature, Social Life, Arts, and History of the Chinese Empire and its Inhabitants, Vol. 1, p. 107. Scribner (New York), 1904.
- ^ Zheng, Xiaowei. Loyalty, Anxiety, and Opportunism: Local Elite Activism during the Taiping Rebellion in Eastern Zhejiang, 1851–1864. Late Imperial China. December 2009, 30.
- ^ Elleman 2001,第54页.
- ^ 4.0 4.1 Ness, Immanuel; Cope, Zak. The Palgrave Encyclopedia of Imperialism and Anti-Imperialism. Palgrave MacMillan. 2016: 744–745. ISBN 978-0-230-39277-9.
- ^ 5.0 5.1 《战火三千年 第4卷》王天晞主编;颜吉鹤等撰 西安:未来出版社 1997 第56页.
- ^ Elleman 2001,第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