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经济
货币 | 叙利亚镑 (SYP) |
---|---|
财政年度 | 1月 - 12月 |
贸易组织 | 阿拉伯经济统一委员会 (CAEU) |
统计数据 | |
GDP | 647亿美元 (2011年估计)[1] |
GDP增长率 | -28.9% (2012年估计)[2] |
人均GDP | $5,100 (2011年估计) |
各产业GDP | 农业(16.9%)、工业(27.4%)、服务业(55.7%) (2011年估计) |
193% (2013年估计)[3] | |
75.0% (2013年估计) | |
劳动力 | ▼501万 (2013年估计) |
各产业劳动力 | 农业(17%)、工业(16%)、服务业(67%) (2008年估计) |
失业率 | 48.8% (2013年估计) |
主要产业 | 石油、纺织品、食品加工、饮料、烟草、磷矿石、水泥、油料种子压榨和汽车组件 |
134th[4] | |
对外贸易 | |
出口 | ▼27.0亿美元 (2013年估计) |
出口商品 | 原油、矿产、石油产品、水果和蔬菜、棉纤维、服饰、肉类、活禽畜、小麦 |
主要出口伙伴 | 伊拉克 58.4% 沙特阿拉伯 9.7% 科威特 6.4% 阿联酋 5.5% 利比亚 4.1% (2012年估计)[5] |
进口 | ▼89.7亿美元 (2013年估计) |
进口商品 | 机械及运输设备、电子机械、食品和牲畜、金属及金属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塑料、纱、纸 |
主要进口伙伴 | 沙特阿拉伯 22.8% 阿联酋 11.2% 伊朗 8.3% 中国 7.3% 伊拉克 6.8% (2012年估计)[6] |
外债总额 | 98.0亿美元 (2013年12月31日估计) |
公共财政 | |
国内生产总值的58.9% (2013年估计) | |
收入 | 23.8亿美元 (2013年估计) |
支出 | 75.6亿美元 (2013年估计) |
经济援助 | 受援国 1.80亿美元 (2002年估计) |
▼18.9亿美元 (2013年12月) | |
叙利亚经济以农业、石油、工业和服务业为基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60年代增长八成,在1970年代总增长达到顶峰的336%,这情况被证明不可持续,经济在1980年代萎缩33%。然而在1990年代,由于成功多元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平均每年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08和2009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分别为近6%和3.9%。该国经济的两大支柱是农业和石油,合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一半。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受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严重的干旱所影响,根据中央统计局的初步数据,其国内生产总值份额从2007年的20.4%减少到2008年的17%左右。另一方面,原油价格上升抵销石油产量下降,导致预算和出口收入增加。[7]
自内战爆发后,经济一直受到大规模的经济制裁,限制贸易的国家有阿拉伯联盟[8]、澳大利亚[9]、加拿大[10]、欧盟[11](以及欧洲国家阿尔巴尼亚[12]、冰岛[12]、列支敦士登[12]、马其顿[12]、摩尔多瓦[12]、黑山[12]、挪威[13]、塞尔维亚和瑞士)[14]、格鲁吉亚[12]、日本[15]、土耳其[16]和美国[17],这些制裁和内战带来的不稳定使经济增长情况逆转,2011和2012年出现负增长[18]。根据联合国统计,直至2013年底,内战带来的总经济损失估计为1,430亿美元[19]。
基本资料
[编辑]1960年代期间,政府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为由,把大多数大型企业国有化,采取的经济政策旨在解决区域和阶级差距。国家干预,加上对价格、贸易和外汇的管制,经济增长受阻碍。投资水平偏低,工业和农业生产力相对较低。经济改革一直增加和渐进。该国在2001年把私人银行合法化,2004年有四家私人银行开始运营。2004年8月,当局成立委员会以监督建立股票市场。除了金融业外,政府对租金和税收法律推行大型改革,并正考虑对商业法和其他影响产权的法律推行类似的变革。
东北部油田自1960年代后期出产重油,1980年代初在东部代尔祖尔附近发现轻质低硫石油,缓解炼油厂的进口需求,用以混合国内重质原油。最近石油每日产量约37.9万桶,石油储量逐渐耗尽,2009年1月只有25亿桶。专家普遍同意,叙利亚将在十年后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近期发展包括发现新储量和成功开发油气,均有助振兴能源业。2009年,牛津商业集团发表叙利亚报告,石油业在2008年占政府收入的23%、出口的20%和国内生产总值22%。2008年出口量约15万桶,石油占出口收入的大部分[7]。
经济特设自由化使财富不平等情况恶化,国民普遍变得更贫困,只有少数在私人机构的人士财富增加。1990年,政府成立官方并行汇率,通过官方渠道提供汇款和出口的诱因,以改善基本商品的供应,降低走私商品的风险溢价以抑制通货膨胀。
1997年,国外援助总额估计为1.99亿美元。2004年7月,世界银行发表报告承诺援助叙利亚20个项目,总值6.61亿美元,当时有一个投资项目仍然活跃。
年 | 国内生产总值 | 美元汇率 | 通胀指数 (2000年 = 100) |
人均收入 (美国水平的百分比) |
人口 |
---|---|---|---|---|---|
1980 | 78,270 | 3.94 叙利亚镑 | 8.10 | 12.17 | 8,971,343 |
1985 | 146,225 | 3.92 叙利亚镑 | 14 | 11.64 | 10,815,289 |
1990 | 268,328 | 28.80 叙利亚镑 | 57 | 4.37 | 12,720,920 |
1995 | 570,975 | 35.30 叙利亚镑 | 98 | 4.18 | 14,610,348 |
2000 | 903,944 | 49.68 叙利亚镑 | 100 | 3.49 | 16,510,861 |
2005 | 1,677,417 | 56.09 叙利亚镑 | 122 | 3.70 | 19,121,454 |
2010 | 59,633,000 | 47.00 叙利亚镑 | 21,092,262 |
外部贸易和投资
[编辑]1990年代后期困扰该地区的严重干旱得以纾缓,加上能源出口收入回升,但经济仍面对严峻的挑战,近六成人口年龄为20岁以下,除非经济增长持续和强劲增长,否则失业率有机会高于目前的9%。
叙利亚位处主要的东西贸易航线,商业一直是该国经济的重要行业。该国城市鼓励传统产业如编织和包装干水果,同时推动现代重工业。鉴于1960年代至1980年代后期所采取的政策,该国拒绝加入环球经济,但在2001年底提交展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程序。叙利亚是前关税暨贸易总协定的原始缔约国,但在1951年因以色列加入而退出。当前贸易规则的主要元素,将因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而改变。2007年3月,该国与欧盟签署一项鼓励双方谈判的欧洲联盟联系国协定(European Union Association Agreement),寻求在2010年前制定自由贸易协定。
进口产品主要是工业、农业、设备和机械的必要原材料,而主要出口产品包括原油、成品油、棉花、服装、水果和谷物。
政府与周边国家以优惠汇率进行的交易增加,在2001年推出用于非商业交易的汇率,与当时的黑市汇率大致相若。
资本市场发展不良,加上缺乏接触国际货币和资本市场的渠道,因此弥补财政赤字仍然是货币政策的考虑因素。2003年,叙利亚在22年以来首次下调利率,并在2004年再次下调,但利率仍因法律保持固定。
外债
[编辑]叙利亚在减轻沉重外债负担方面取得进展,几乎与所有欧洲的主要债权人达成双边重新安排。2004年12月与波兰达成协议,将支付2.617亿美元债务其中的2,700万。2005年1月与俄罗斯签署协议,注销近八成赊欠的债务,涉及约105亿欧元(约合130亿美元),使赊欠莫斯科的债务减至少于30亿欧元(刚超过36亿美元),其中一半将在未来10年内偿还,其余将存入俄罗斯在叙利亚的银行账户,用于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投资项目和支付购买叙利亚产品,这是两国之间武器交易的一部分。同年,叙利亚与斯洛伐克和捷克达成协议,清偿估计约16亿美元的债务,而大量债务也被勾销以换取1.5亿美元的一次性付款。
经济产业
[编辑]农业
[编辑]农业是经济发展计划中的优先行业,因为政府力求实现粮食自给、增加出口收入和制止农村人口外出打工[20]。叙利亚曾经是许多农产品的净进口国,但在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发展、原材料补贴和价格支持持续下,它发展成为棉花、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的出口国,这转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对北部和东北部的灌漑系统作出庞大投资[21]。2009年,农业雇用劳动人口约1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1%[22][23],其中牲畜占16%、水果和谷物占40%以上[20]。
大部分土地为私人拥有,是农业成功背后的关键因素[20]。在1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21],约28%是耕地,其中灌漑面积占21%,大部分灌漑土地被指定为战略用途,意思是在定价、补贴和营销控制方面受到国家大幅干预。战略农产品如小麦、大麦和甜菜,必须以往往高于世界价格的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营销委员会,该措施支持农民生产,但为国家预算带来重大支出。最广泛种植的耕地作物是小麦,但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棉花是石油业发展前的最大单一出口产品。然而,种植棉花的土地总面积因日益严重的缺水问题和陈旧低效的灌漑技术而下降。由于储存设施不周,谷物如小麦的产量往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农业面临最普遍的问题是水和能源。另一个困难是政府决定开放化肥价格,价格增加一至四倍。干旱在2008年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旱情在2009年略有改善。2009年,小麦和大麦的产量较去年增长一倍,但高达100万农业劳动者的生计仍受到威胁。对此,联合国推出紧急呼吁,金额为2,020万美元。小麦一直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农作物之一,在20年首次从小麦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4]。叙利亚内战在2011年爆发期间,政府被迫收购10万吨小麦,是少数不受经济制裁的贸易产品之一[25]。
森林土地面积不到3%,只有部分用作商业用途。林业活动有限,仅集中在离岸不远的高海拔山区,该地区雨量较丰富[26]。
受内战和干旱影响,叙利亚在2016年的小麦收成创下27年以来的新低,只有130万吨,叙利亚政府只好从俄罗斯进口135万吨小麦弥补失收。[27]
采矿业
[编辑]磷酸盐是叙利亚开采的主要矿物,产量在1990年代初世界需求和价格下跌时急剧下降,但产量已增至超过240多万吨。2009年,该国是世界上第九大磷矿石出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1.9%左右[28]。其他主要矿物包括水泥、石膏、工业砂(二氧化硅)、大理石、天然原沥青、氮肥、磷肥、盐、钢和火山凝灰岩,一般不用于供应出口[26]。
能源业
[编辑]石油
[编辑]1933年,叙利亚在成为法国附属国期间开始勘探石油,由伊拉克石油公司(蚬壳公司、BP、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和古尔本金安组成的财团)所负责。1949年,在该公司钻下11口井并放弃钻探石油后,叙利亚总统舒克里·库瓦特利主动接触美国伊利诺伊州独立石油生产者前往勘探石油,1955年5月17日议会全票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1956年4月开始进行钻探,1956年9月发现石油蕴藏量超过10亿桶的盖拉舒克(Karatchok)油田,连续钻下六口井,每口井的日产量超过4千万桶。该生产者开始准备钻探毗邻的油田(储量超过500万桶),但1958年10月5日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在没有任何补偿下征用特许经营权,并没收装备和三台钻油台,当时叙利亚和埃及短暂性结盟(1958-1962年),纳赛尔胡乱国有化和征用公司和大型家族控股,复兴党领导的叙利亚政府一直拒绝考虑作出任何赔偿。石油业在1968年起飞,当时盖拉舒克油田在与霍姆斯炼油厂连接的管道完成后开始生产,并在1980年代中期开始出口石油[29]。该国是规模较小的石油生产国,2010年产量占全球0.5%[30][31]。叙利亚不是中东地区的主要石油出口国,但石油是经济一大支柱。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石油销售预计将为叙利亚政府带来3.2亿美元,占国家收入的25.1%[32]。
叙利亚是东地中海地区唯一的重要原油生产国,该地区涵盖约旦、黎巴嫩、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根据《石油及天然气杂志》,2010年1月1日石油储备约25亿桶(4亿立方米)[33]。已知石油储备主要处于东部,位于接近伊拉克边境和幼发拉底河沿岸的代尔祖尔省,中部另有一些规模较小型的油田[34]。2010年,该国每天生产原油约38.5万桶(6.12万立方米)[31][32]。石油产量在下跌数年后势趋稳定,将在新油田投产后回升。2008年生产53亿立方米(1,900亿立方英尺)天然气[35],并于两年后增加至78亿立方米(2,750亿立方英尺)。石油大多出口到欧洲,而天然气则回灌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国内发电[33]。
2009年石油净出口量估计为每日14.8万桶(23,500立方米)[28],国营销售商Sytrol负责销售所有出口石油,大部分以12个月的合同形式销售,原油主要出口至欧盟,尤其是德国、意大利和法国,欧洲统计局估计2009年日产量为137,400桶石油(21,840立方米)[36]。2010年,欧盟从叙利亚入口的石油总值41亿美元[37]。
石油业面临诸多挑战,技术问题和石油储量耗尽导致产量下降,产油量从1995年高峰时近每日61万桶(97,000立方米),稳步下降至2010年每日约38.5万桶(61,200立方米)。同时,使用量不断上升,意味十年内可能会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为了应付这个问题,叙利亚加大石油勘采力度。该国石油上游生产和发展历来是叙利亚石油公司的任务,该公司努力扭转生产和出口下降的趋势。该公司直接控制该国石油产量的一半左右,并在与外国合作伙伴的开发工作上持有50%的股权[33]。
外国投资是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因素,叙利亚在内战爆发后禁止西方公司运作。主要外国财团有1985年成立的合资企业发拉底石油公司,其中叙利亚石油公司、蚬壳公司和叙利亚喜马拉雅能源公司(Himalaya Energy Syria)分别持有50%、32%和18%所有权,喜马拉雅能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和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组成的财团[33]。另一个重要的财团是代尔祖尔石油公司,由叙利亚石油公司和道达尔石油公司拥有。该国与蚬壳公司的关系悠久,历史可追溯至1949年[34],与其合资伙伴平均每天生产10万桶(16,000立方米),2011年12月因欧盟制裁而暂停运营[38]。
道达尔在1988年开设叙利亚业务,2008年法国总统尼古拉·萨尔科齐访问叙利亚期间与该国续签合作伙伴共享协议,确认法国活动的利益。叙利亚内战之前,该公司每日平均从代尔祖尔附近的油田生产27,000桶(4,300立方米)石油[39]。叙利亚内战爆发和国际制裁开始实施后,道达尔自2011年12月起暂停该国业务[40]。
英国的Gulfsands石油公司较后进入叙利亚石油业。2011年初,其油田每日生产20,700桶(3,290立方米)[41],2012年暂停该国业务,并因欧盟对叙利亚政府禁止石油贸易的制裁而遇到不可抗力[42]。Gulfsands在叙利亚的贸易也受到欧盟制裁影响,总统表弟巨头拉米·马赫卢夫正式拥有该公司5.7%股权[43],股权因2011年8月相关的制裁措施被冻结[44]。其他国际公司来自加拿大、波兰、克罗地亚、俄罗斯和新加坡。[34][45]
国内石油使用量日益增加的处理方法,除了增加石油产量外,就是把燃油发电站改用天然气。2010年,已知天然气储量估计约2万6千亿立方米(9万1千亿立方英尺),约四分之三由叙利亚石油天然气公司所拥有[35]。天然气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物流,储备主要位于东北部,人口却集中在西部和南部[46]。
虽然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相对较少,但它该国处于地区安全和未来能源传输路线的战略位置。2008年,连接阿拉伯天然气管道落成,能源业的区域一体化预计将增加[33]。
电力
[编辑]2001年,叙利亚生产233亿千瓦的电力,而消耗216亿千瓦时电力[26]。2002年1月,总发电容量为7.6吉瓦,燃料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而水电容量为1.5万吉瓦[26]。2001年3月,连接叙利亚、埃及和约旦的电网落成[26],电功率共计45万千瓦。电力供应能力是重要的国家优先事项,政府希望在2010年增加3,000兆瓦发电容量,估计造价20亿美元,但进度因缺乏投资资金而被拖慢[26]。该国的发电厂受到密集式保养,而四座新发电厂落成[26]。配电网络存在严重问题,质量低劣的电线和变压器站导致传输损耗[26],估计高达总发电量的25%。当局推行一个项目以扩容和升级输电网络,预计在2005年完成[26]。
2009年5月,伊斯兰开发银行和叙利亚政府签署协议,提供1亿欧元贷款用作扩建发电站[47]。
工业和制造业
[编辑]2010年,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3%,其中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石油业,雇用大约16%的劳动人口。主要工业产品有石油、纺织品、食品加工、饮料、烟草、磷矿石、水泥、油料种子压榨和汽车组件[1]。制造业在1990年代经济改革前由国家主导,改革使本地和外国私人机构的参与度增加。不过,由于缺乏投资资金、输入和输出价格限制、繁琐的海关和外汇管理条例、恶劣的营销手法,私人机构的参与仍然受到制约[26]。
土地价格不受国家控制,房地产业是少数拥有现实和安全回报的投资渠道之一。建筑业活动反映经济变化。1991年第10号投资法开放某些领域的外商投资,其后开始强劲复苏,实质增长在2001年和2002年间增加[26]。
服务业
[编辑]服务业占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5.3%[22],在2008年雇用劳动人口的67%(包括政府服务)[23]。2009年5月,大马士革的办公室价格暴涨[48]。
银行与金融
[编辑]巴沙尔·阿萨德政府开始努力改革,改变金融部门的监管环境,包括2009年3月引进私人银行和大马士革证券交易所启市[49]。2001年,叙利亚把私人银行合法化,该新兴行业正在增长[7]。根据2001年3月的28号法律,外资银行在2002年12月获发牌照,允许建立私营和合资银行,外国人可以最多拥有银行的49%所有权,但不得持有控股股权[23]。2010年1月,该国有13家私人银行,其中包括两家伊斯兰银行。
叙利亚逐步放松对外汇的管制。2003年,政府取消把私营部门使用外币定为刑事犯罪的法律,并于2005年颁布立法,允许领有牌照的私人银行在某些情况下,出售特定金额的外币给予叙利亚公民和私人机构为进口贸易融资。2009年10月,政府进一步放宽外币转账的限制,允许出国旅游的国民从账户最多取出相当于一万美元的叙利亚镑。实际上,该决定允许当地银行开立账户,客户可以使用国际付款卡,最高金额为10,000美元,账户持有人在出国旅游时每月最多可以取款一万美元[7]。
在2007年,为吸引投资和更容易获得信贷,政府允许投资者从私人银行获取贷款和其他信贷工具,并通过本地银行利用项目募集资金偿还贷款和利息。2008年2月,政府允许投资者从本地私人银行获取外币贷款,用作拨付资本投资。该国拥有固定汇率,政府保持两组官方汇率,第一组用于计算预算、进口、关税和其他官方交易价值,第二组由中央银行每日制定,涵盖所有其他金融交易。2006年,政府通过法律允许私人货币兑换公司运作,但小规模的外币黑市仍然活跃[7]。
在开放金融业后,六家国家专业银行仍然是主要的金融业者,其中包括叙利亚中央银行(Central Bank of Syria)、叙利亚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 of Syria)、农业合作银行(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Bank)、工业银行(Industrial Bank)、大众信贷银行(Popular Credit Bank)和房地产银行(Real Estate Bank),为个别指定行业发放资金和接纳存款。叙利亚中央银行控制所有外汇和贸易交易,贷款优先给予公共机构。工业银行的资本不足,但公共机构也是主要服务对象。因此,私人机构往往被迫使用外国银行,程序比较昂贵,不能完全解决工业融资的需求。许多商务人士出国旅游以存入或借用资金,据估计叙利亚国民在黎巴嫩的银行存款达60亿美元。2004年5月,美国的制裁禁止金融机构与叙利亚中央银行进行交易,美元转账的中介来源需求增加[23],黎巴嫩和欧洲银行的作用将可能增加。叙利亚内战使美国、欧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和土耳其对央行实施制裁[50][51]。
旅游业
[编辑]2002年,110万名非阿拉伯人前往叙利亚,该数字包括所有访客,不只是游客。同年,阿拉伯访客总人数为320万人次,大部分来自黎巴嫩、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23]。不少伊拉克商人在叙利亚港口设立企业,从事伊拉克进口业务,使到访叙利亚的伊拉克人数在2003-4年增加[23]。旅游业有庞大潜力成为外汇收入和经济增长的来源[23]。旅游业在200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6%,当局正研究推行更多的改革,以增加旅游收入。在1991年第10号投资法案下,酒店睡床数量在1999年增加51%,在2001年进一步增加[52]。2002年,当局宣布计划发展生态旅游,参观沙漠和自然保护区[53]。2004年底,两间豪华酒店在大马士革开业[53]。自2011年3月,旅游业因内战持续而下跌。
劳动人口
[编辑]叙利亚拥有约2,100万人口,官方人口增长率为2.37%,35岁以下人口占六成半,而15岁以下人口则超过四成[7],每年超过20万名新求职者进入就业市场,但一直无法被经济吸纳[53]。2010年,总劳动人口估计约550万人。据估计,2008年从事服务业(包括政府)、工业和农业分别占67%、17%和16%[1]。政府和公共机构的雇员,构成总劳动人口的三成左右,他们的工资非常低[7]。
根据叙利亚政府统计,2009年失业率为12.6%,但更准确的独立来源指近20%[7]。七成劳动人口每月赚取少于100美元[53]。轶事证据显示,在黎巴嫩工作的叙利亚人数高于官方公布的数字[53]。2002年失业委员会成立,负责在五年内创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53]。2009年6月,约70万户家庭没有收入,约350万人受影响[54]。政府官员承认,经济增长不能创造足够的新就业机会,以配合人口增长的步伐。200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宣布该国三成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11.4%人口的生活水平不足以糊口[7]。
冲突的机会成本
[编辑]亚洲智囊团“策略展望集团”(Strategic Foresight Group)发布报告[55],估计1991至2010年间中东冲突的机会成本为12万亿美元,其中叙利亚占超过1,500亿美元。政府的军事花费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高于医疗保健的2%。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CIA World Fact Book - Syria's Econom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ia.gov.
- ^ Myntsvindlere herjer i Oslo. Deutsche Welle. 2 September 2012 [2 Sept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4).
- ^ COUNTRY COMPARISON :: INFLATION RATE (CONSUMER PRICES).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21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1).
- ^ Doing Business in Syria 2012. World Bank. [21 November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2).
- ^ Export Partners of Syrian Arab Republic. CIA World Factbook. 2012 [2014-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2).
- ^ Import Partners of Syrian Arab Republic. CIA World Factbook. 2012 [2014-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7).
-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Background Note: Syria, September 2010. US State Department - Bureau of Near Eastern Affairs. [2014-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4).
- ^ Syria unrest: Arab League adopts sanctions in Cairo. BBC. 27 November 2011 [24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7).
- ^ Australia Ramps Up Sanctions on Syria. ABC. 25 June 2012 [24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9).
- ^ Canada imposing further sanctions on Syria. CBS. 23 December 2011 [24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5).
- ^ EU Preparing New Syrian Sanctions. The Daily Telegraph. 19 July 2012 [24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7).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Georgia joins EU sanctions against Syria. Georgia Times. 8 August 2012 [24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3).
- ^ Norway Aligns Itself with Tougher EU Sanctions against Syria. The Nordic Page. 26 July 2011 [24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6).
- ^ Swiss broaden sanctions against Syria. Reuters. 14 August 2012 [24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7).
- ^ Japan Imposes New Sanctions on Syria. RTT. 6 July 2012 [25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6).
- ^ Turkey Moves to Intensify Sanctions Against Syria. New York Times. 30 November 2011 [24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3).
- ^ U.s. trade and financial sanctions against syria.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Damascus. [24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2).
- ^ Syria's ailing economy hits citizens and regime. Financial Times. 6 February 2012 [24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6).
- ^ 存档副本. [2014-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3).
- ^ 20.0 20.1 20.2 Country Profile: Syria, April 2005 (PDF). Library of Congress –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p. 9-10 [2014-09-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4-01).
- ^ 21.0 21.1 Syria (08/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S State Department.
- ^ 22.0 22.1 The World Bank DataBank | Explore . Create . Sha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atabank.worldbank.org.
-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The World Factboo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ia.gov.
- ^ Syr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S State Department (24 October 2012).
- ^ Syria Looks for Big Wheat Purchase. Reuters. 29 August 2012 [31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6).
- ^ 26.00 26.01 26.02 26.03 26.04 26.05 26.06 26.07 26.08 26.09 26.10 Country Profile: Syria, April 2005 (PDF). Library of Congress –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p. 10 [2014-09-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4-01).
- ^ Battered by War, Syria's Wheat Crop Halved This Year to New Low. VOA. 2016-09-22 [2016-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3).
- ^ 28.0 28.1 Taib, Mowafa. 2009 Minerals Yearbook: Syria (PDF). US Geological Survey. [23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5-13).
- ^ Background Note: Syria. US State Depaterment. [18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3).
- ^ Fineren, Daniel. Factbox: Syria's energy sector. Reuters. 14 August 2011 [18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4).
- ^ 31.0 31.1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1 (PDF). British Petroleum. pp. 6-8. [18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9-02).
- ^ 32.0 32.1 IMF Country Report No. 10/86 (PDF). March 2010: 17 [18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7-17).
- ^ 33.0 33.1 33.2 33.3 33.4 Country Analysis Brief: Syria. US Energy Information Agency. [18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4).
- ^ 34.0 34.1 34.2 The Report: Syria 2011. Oxford Business Group. 2011: 96 [2014-09-16]. ISBN 1-907065-3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5).
- ^ 35.0 35.1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1 (PDF). British Petroleum. pp. 22. [18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9-02).
- ^ Imports (by country of origin) - oil - annual data. Eurostat. [23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2).
- ^ Registration of Crude Oil Imports and Deliveri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2010 (PDF).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General for Energy. [21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1-31).
- ^ Shell to quit Syria after EU extends sanctions. Financial Times. 2 December 2011 [29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4).
- ^ Syria, 2010.. London: Oxford Business Group. 2010: 103 [2014-09-16]. ISBN 978-1-907065-1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9).
- ^ Total: To Stop Operations With General Petroleum Corp Of Syria. Wall Street Journal. 5 December 2011 [29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3).
- ^ Gulfsands Petroleum Annual Report 2010 (PDF). pp. 18 [21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年8月13日).
- ^ Block 26, Syria. Gulfsands Petroleum. [28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12日).
- ^ Young, Sarah. Gulfsands faces risk of extra EU sanctions on Syria. Reuters. 19 August 2011 [21 August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8).
- ^ Mason, Rowena. Syria: Gulfsands Petroleum suspends shares belonging to president Bashar al-Assad's cousin. The Daily Telegraph. 24 August 2011 [28 August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9).
- ^ Russia launches into oil exploration in Syria (in French). Le Monde. 2013-12-25 [2013-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7).
- ^ Syria country profile, pp. 10-11.
- ^ Islamic Bank to loan Syria €100M[永久失效链接]
- ^ Damascus office prices are skyrocketing[永久失效链接]
- ^ "Syria launches first stock exchan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oogle, AFP (10 March 2009).
- ^ Cutler, David. Factbox: Sanctions imposed on Syria. Reuters. 28 November 2011 [2014-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6).
- ^ Turkey Slaps Economic Sanctions on Syria. Fox News. 30 November 2011 [2014-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2).
- ^ Syria country profile, pp. 11-12.
- ^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Syria country profile, p. 12.
- ^ Syria: 160 villages abandoned due to famine[失效链接]
- ^ 存档副本 (PDF). [2014-09-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5-19).
- Syria country stud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ibrary of Congress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April 2005).
外部链接
[编辑]- US Department of Sta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开放目录项目中的“Syria Economic Development”
- Economy of Syr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xtual and chart data from the world bank and CIA factbook, hosted by the Lebanese Economy Fo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