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思摩(583年-647年4月25日),[1]唐朝赐姓而获得李姓,原出身为蓝突厥阿史那氏,因此又称作阿史那思摩,他是突厥汗国创立者伊利可汗的曾孙,佗钵可汗之孙,咄六设之子,[2]曾被唐朝立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短暂重建了作为唐朝附庸的东突厥汗国

生涯[编辑]

突厥时期[编辑]

思摩起初以佗钵可汗之孙的身份在突厥汗国内担任波斯特勤(古突厥语:bars tegin[3]的职位。公元599年,突厥汗国正值内乱,都蓝可汗西突厥可汗达头可汗联合攻击亲隋的突利可汗(即日后的启民可汗),突利可汗大败,逃往隋朝。[4]而在603年,西突厥内乱,臣属于步迦可汗(即达头可汗)的铁勒诸部发起叛乱,步迦可汗逃往吐谷浑[5]思摩就在这权力真空期即位为俱陆可汗(古突厥语:külüg qaγan[6],统治薛延陀回纥仆骨同罗等部落。但同年(603年)就遭到臣属于隋朝的启民可汗击破,被拘送至隋朝。隋炀帝亲自解开思摩的束缚,赐物五百段,并且让他回去东突厥,思摩也因此不再拥有可汗的头衔。[7][8]

后来在始毕可汗在位期间(609年-619年),思摩被任命为迦苾特勤(即各史料中的“夹毕特勤”)[9]。620年,颉利可汗即位,改授思摩为罗失特勤。[10]

武德(618年-626年)初,思摩数次代表东突厥出使唐朝。[8]624年9月,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启民可汗之孙)率大军攻入唐朝,进军到了五陇坂。然而颉利与突利叔侄二人产生分裂,又受李世民的挑拨,对于战或和的意见出现了分歧。9月22日,颉利因此派思摩与突利前去和唐请和。思摩受唐高祖引见,被赐予和顺王的头衔,赐物万段。[11][12]

思摩虽受始毕与处罗两位可汗喜爱,但因思摩的样貌像胡人(很可能指粟特人),不像突厥人,被怀疑并非阿史那氏的族人。因此在二人统治期间(609年-620年),思摩都只能当个特勤而无法担任可以统领军队的[8]

河南时期[编辑]

630年,东突厥汗国瓦解,颉利可汗遭到唐军俘虏。东突厥汗国末期,国内开始纷乱之时,很多部落都选择臣服唐朝,只有思摩一直跟随颉利,最终与他共同被俘。唐太宗很欣赏思摩的忠诚,因而封他为右武卫大将军(或右武候大将军)[13]、夏州都督(或化州都督)[14]、怀化郡王,赐姓李氏,使思摩于河套地区统领过去所属于颉利的部落。[12][15]

身为唐朝附庸的东突厥可汗[编辑]

639年(贞观十三年)发生了结社率九成宫突袭唐太宗的事件。在此之后唐太宗后悔将突厥人安置在黄河以南,而群臣也借此重新提起将突厥人留于河南的不宜,因此唐太宗便决定使突厥人返回黄河以北居住。但突厥人因惧怕薛延陀的攻击而不肯返回漠南。唐太宗于是派遣司农卿郭嗣本前往薛延陀,许诺薛延陀的地位高于突厥,并且不许侵袭突厥人。薛延陀的真珠可汗虽然同意,但对突厥人返回漠南一事仍十分不满。639年8月13日(贞观十三年七月庚戌 ),唐朝派遣赵郡王李孝恭在黄河旁筑坛封思摩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赐予鼓纛,回到漠南统治他所率领的突厥部落,同时以阿史那忠为左贤王,阿史那泥孰为右贤王,辅佐思摩。但是直到641年月28日(贞观十五年正月乙亥)思摩才正式率领部众渡过黄河,在定襄城建立牙帐,这时思摩统领的部众有三万帐,人口十万,当中可以作战的有四万人,马也有九万匹,拥有的领地范围最南到黄河,最北到白道川,在北边与取代东突厥主宰北亚草原的薛延陀汗国接壤。[16]

思摩带领部众返回漠南后依然受到来自薛延陀的巨大压力,薛延陀向突厥征收牲畜并要求派遣侍卫至薛延陀,意图将重建不久的东突厥纳为附庸。641年12月13日(贞观十五年十一月癸酉 ),薛延陀派大军攻击东突厥,思摩无力抵抗,带领部众进入朔州[17]

之后唐军虽然击退了薛延陀的军队,但东突厥仍数次受到薛延陀攻击。公元644年(贞观十八年),思摩的部众因不信服思摩以及薛延陀的压力而离开他南渡黄河,请求唐朝将他们安处于胜州夏州之间。思摩本人也只好回到洛阳,重建的东突厥汗国也随着思摩的南返而消亡。[18]

从攻高句丽[编辑]

645年,思摩统领“蕃兵”跟从唐军攻打攻高句丽,在路途上被授为右武卫将军。[12]6月28日(贞观十九年五月丙申),李思摩于攻打白崖城(各史料作白岩城)时受到箭伤,唐太宗亲自为他吮血,将士听闻后都为之动容。[19]回军时又被授为翰海道行军总管,隔年(646年)被授为右武卫大将军。[20]

去世与后事[编辑]

思摩不久后于647年4月25日(贞观廿一年三月壬寅)病逝在位于长安城居德里的宅第,享年六十五。6月6日(四月甲申),陪葬于昭陵。唐太宗下诏赠思摩兵部尚书使持节、都督夏银绥三州诸军事、夏州刺史,赐予东园秘器,并下令让思摩的遗体以突厥人的习俗火化后埋葬墓中。[15][21]

墓志铭[编辑]

李思摩的墓志铭于1992年10月出土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昭陵乡庄河村西北的李思摩墓之中。盖面篆书“唐故右武卫将军赠兵部尚书李君铭志”。[22]以下为墓志与墓志铭的内容:

  大唐故右武卫大将军赠兵部尚书谥曰顺李君墓志铭并序

  公讳思摩,本姓阿史那氏,阴山人也。耸崇构于淳维,奄天山而开国。滥遥源于冒顿,疏翰海”而承家。刻木结绳,威令存于遂古;茹毛饮潼,神化习于往初。雄朔野而飞声,候月圆而鸣镝”。会蹛林而腾实,待胶折而控弦。曾祖伊力可汗,威摄龙乡,道高狼望,北降屈射,东争瓯脱。祖”达拔可汗,屡扰萧关,频惊细柳,负空同而称骄子,阻昌海而擅全兵。父咄陆设,气凌大荔,威”加小月,功宣左衽之域,绩著毡裘之君。公昴宿垂精,轩台降祉,符采外朗,温润内发。泛水镜”于冲衿,英华自远;悬鸣锺于灵府,芳声日隆。须卜挹其谟猷,类轻尘之栖嵩岳;呼衍钦其令”望,如涓流之会谷。王以可汗之孙,授波斯特勒,俄迁俱陆可汗,统薛延陁、回纥、暴骨、同罗等”部。后为启民所破,拘于隋室,炀帝亲释其缚,赐物五百段,仍放还蕃。始毕可汗用公为伽苾”特勒。始毕没,颉利可汗立,改授罗失特勒。于是军谋密令,并出于公。去来塞下,屡为边患。武”德七年,因使入朝,蒙授和顺王,赐物万段。(下空)”皇上君临宇县,八宏有截。龙漠肃清,龟林底定。公明晓去就”,理鉴安危。每劝单于,启颡魏阙”。贞观三年,匈奴尽灭,公因而入朝。主上嘉其迺诚,赐姓李氏,封怀化郡王、右武卫大将军”。娄敬献都秦之策蒙刘氏之荣,陆支有归汉之功享因淳之封,未闻肃奉栏锜,翊赞钩陈。增”显观于文㮰,集晖光于武帐。寻授夏州都督。十三年,改授乙弥泥孰可汗,率部落归于黄河”之北。既袭广大之号,还膺拜日之尊。顾眄则右贤风从,抑扬则左将云会。十八年,其种部携”离,稍自归于河南胜州等界,公归罪于洛阳宫。从驾东行,在道蒙授右卫将军,仍领蕃兵”度辽。攻白崖城,为流矢所中,主上亲观传药,恩越等夷。凯旋至并州,又授翰海道行军”总管。廿年,蒙授右武卫大将军,检校屯营事。八校清严,五营禁切。委同心旅,寄深爪牙。岂谓”水阅龙门,忽魂游于太素;晖沉鸟次,竟神往于赤山。以贞观廿一年岁次丁未三月丁亥朔”十六日壬寅,遘疾卒于居德里第,春秋六十有五。即以其年四月丁巳朔廿八日甲申窆于”昭陵。悼结宸衷,哀缠士庶。有诏赠兵部尚书、使持节、都督夏银绥三州诸军、夏州刺史”,余官如故。宜令使人持节册命,陪葬昭陵。赐东园秘器,于司马院外高显处葬,冢象白道”山。葬事所须,并宜官给。仍任依蕃法烧讫,然后葬。京官四品、五品内一人摄鸿胪少卿监护”,其仪仗鼓吹等送至墓所,并送还宅。仍为立碑。惟公局量凝深,神仪幽邃。宿彰聪察,幼标悍”勇。似出丹山,散五色于凤彩;犹生泥水,骋千里于龙文。妙尽弯弧,尤长传剑。忠昭白日,孝感”青松。尽享鲜之方,得理绳之术。包九天之秘奥,罄八阵之宏图。鸣玉锵金,期奉义于熊掌;曳”朱怀紫,亦轻死于鸿毛。方将侍銮辂于云亭,陪翠华于嬴里。山颓奄,歼我良人。其子左屯”卫中郎将李遮匐痛深疮拒,哀缠风树。敬镌圆石,以纪芳猷。乃为铭曰:
  轩丘肇系,弱水分源。教清热坂,威肃寒门。风车雾集,月竁云奔。扬尘侥外,鸣笳塞垣。冥壑效”灵,同山渐庆。雄姿峻上,宏才迥映。霜松表质,贞筠比劲。剑动星芒,弓弯月净。丕承鸿业,拜日”砂场。金方布义,升极开疆。抑扬鹿野,叱咤龙荒。先粄昔著,后伏今彰。王庭解辩,魏阙垂缨。文”㮰挺耀,武帐韬荣。西光遽奄,东川不停。俄悲千月,倏谢百龄。恩隆诏葬,礼备饰终。楚挽”哀咽,骑吹吟风。坟栖宿草,隧列新松。惟余生气,万古无穷。   

[20]

家庭[编辑]

[编辑]

子女[编辑]

延伸阅读[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注释[编辑]

  1. ^ 铃木宏节,〈突厥阿史那思摩系谱考:突厥第一可汗国の可汗系谱と唐代オルドスの突厥集団〉,《东洋学报》,第 87 卷(2005),第 1 号,页 44。
  2. ^ 铃木宏节,〈突厥阿史那思摩系谱考:突厥第一可汗国の可汗系谱と唐代オルドスの突厥集団〉,页 50。
  3. ^ 铃木宏节认为此“波斯”是古突厥语的“虎” 'bars' 之音译。参考铃木宏节,〈突厥阿史那思摩系谱考:突厥第一可汗国の可汗系谱と唐代オルドスの突厥集団〉,注 14。
  4. ^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一七八,〈隋纪二〉。
  5. ^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一七九,〈隋纪三〉。
  6. ^ 铃木宏节认为“俱陆”是古突厥语 'külüg' 的音译,“俱陆可汗”就是“著名的、有荣誉的、有名的可汗”。参考铃木宏节,〈突厥阿史那思摩系谱考:突厥第一可汗国の可汗系谱と唐代オルドスの突厥集団〉,注 15。
  7. ^ 铃木宏节,〈突厥阿史那思摩系谱考:突厥第一可汗国の可汗系谱と唐代オルドスの突厥集団〉,页 48 和 51 - 52。
  8. ^ 8.0 8.1 8.2 欧阳脩等,《新唐书》,卷二一五上,〈突厥上〉。
  9. ^ 铃木宏节,〈突厥阿史那思摩系谱考:突厥第一可汗国の可汗系谱と唐代オルドスの突厥集団〉,页 54。
  10. ^ 铃木宏节,〈突厥阿史那思摩系谱考:突厥第一可汗国の可汗系谱と唐代オルドスの突厥集団〉,页 48 - 49。
  11. ^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一九一,〈唐纪七〉。
  12. ^ 12.0 12.1 12.2 张沛,《昭陵碑石》(陕西:三秦出版社,1993),页 112。
  13. ^ 除〈李思摩墓志〉作“右武卫大将军”外,其余史料皆作“右武侯大将军”。
  14. ^ 〈李思摩墓志〉作“夏州都督”,《旧唐书》与《新唐书》皆作“化州都督”。
  15. ^ 15.0 15.1 刘昫等,《旧唐书》,卷一九四上,〈突厥上〉。
  16. ^ 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页 228 - 230。
  17. ^ 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页 230。
  18. ^ 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页 232。
  19. ^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一九七,〈唐纪十三〉。
  20. ^ 20.0 20.1 张沛,《昭陵碑石》,页 112 - 113。
  21. ^ 张沛,《昭陵碑石》,页 113。
  22. ^ 张沛,《昭陵碑石》,页 12。
  23. ^ 铃木宏节,〈突厥阿史那思摩系谱考:突厥第一可汗国の可汗系谱と唐代オルドスの突厥集団〉,页 59。
  24. ^ 铃木宏节,〈突厥阿史那思摩系谱考:突厥第一可汗国の可汗系谱と唐代オルドスの突厥集団〉,页 44 和注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