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米斯海战 (前306年)
萨拉米斯海战,发生在前306年塞浦路斯岛的萨拉米斯近海。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他的两位将军兼继业者托勒密和安提柯为了争夺庞大的马其顿帝国遗产,双方于第四次继业者之战爆发冲突,其中安提柯之子德米特里率领舰队在萨拉米斯海战彻底摧毁托勒密的舰队,获得决定性胜利。
埃及总督托勒密占据塞浦路斯岛后,命弟弟墨涅拉俄斯为塞浦路斯岛的统帅,并以此为基地向帝国亚细亚统帅安提柯治下的小亚细亚和黎凡特发动海上袭击。前306年安提柯派遣他的的儿子德米特里率军入侵该岛,于岛上东北角登陆后,德米特里率陆军往岛上城市萨拉米斯城进军,于途中击败墨涅拉俄斯所率的陆上部队,迫使敌人退回萨拉米斯城困守。在围城战中德米特里首度展现他在攻城武器设计和建造的才华天赋,后来为他赢得“攻城者”的绰号。尽管如此,墨涅拉俄斯依旧坚守萨拉米斯城直到援军到来,这支援军是由托勒密亲自率领的埃及主力舰队,托勒密他期望可以与墨涅拉俄斯夹击下消灭德米特里的军队,一路沿着海路朝着萨拉米斯城前进。德米特里得知军情后,对承担的风险精心计算,他大胆只让少数舰队去阻碍来延滞墨涅拉俄斯与托勒密会合的时间,趁这机会自己集中舰队在敌人会合前先与托勒密舰队交战。海战的结果德米特里大获全胜,不仅消灭埃及主力舰队,也俘虏大批陆军。此战后墨涅拉俄斯献出萨拉米斯城投降,随后整座岛都臣服于德米特里。
这场大胜不仅让德米特里威名远播,他的父亲安提柯挟著此战大胜的威名正式自立为国王巴西琉斯,正式建立安提柯王朝,结束自从国王亚历山大四世被谋杀后的王位空缺期。安提柯在自立为王后第一时间,他也立自己儿子德米特里为共治王,随着安提柯一世父子在继业者之间率先称王,其他继业者起而效尤,纷纷自立为王,马其顿帝国正式分裂。
背景
[编辑]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去世,继业者战争爆发,埃及总督托勒密他在控制埃及本土后,进一步占领了塞浦路斯岛,并以此为基地向他的敌人安提柯沿海领地发动军事行动。透过塞浦路斯岛,托勒密的军队可以劫掠小亚细亚和黎凡特的沿海城市。在前306年前半,安提柯为了彻底解决这个威胁,他命令自己的长子德米特里去夺取塞浦路斯岛[1]。德米特里前一年率军队推翻马其顿卡山德在雅典建立的政权,并让雅典这座城市和邻近的墨伽拉一同恢复民主体制,让一些希腊城邦与安提柯和德米特里结盟[2]。当德米特里收到父亲的命令时他还在希腊本土,他随后集结舰队和大军,于前306年从雅典出发前往塞浦路斯岛,除了自己的舰队外,雅典也提供30艘四列桨战船(quadrireme)参战[3]。
在横渡爱琴海后,德米特里率舰队来到卡里亚沿岸,并依据其父安提柯与罗德岛所签订的盟约,要求罗德岛率领舰队参战。但罗德岛人与托勒密保持友善关系,拒绝了参战要求[4]。德米特里继续向东航行来到奇里乞亚,在这里增援了一些部队,随后他率领舰队和一支15,000名步兵和500名骑兵的大军横渡海洋来到塞浦路斯岛,他的舰队由53艘重型战船和110艘轻型战船组成,其中重型战船包含7艘“七列桨”、10艘“六列桨”、20艘“五列桨”,轻型战船大致上组成数量不明确,但主要由“四列桨”和“三列桨战船”组成[5]。德米特里即将面对的是托勒密的弟弟墨涅拉俄斯所率领的托勒密守军,他拥有12,000名步兵和800名骑兵,以及一支60艘战船组成的舰队[6]。
围攻萨拉米斯和托勒密亲自来援
[编辑]德米特里于塞浦路斯岛东北部的卡尔帕斯半岛登陆,在那里建造一个设有壕沟和木墙的坚固军寨,德米特里以此为基地开始肆略该地区。他攻下城镇卡尔帕斯和乌拉尼亚(Urania)[6][7],将舰队停注于此,自己率领陆军往城市萨拉米斯进军。墨涅拉俄斯也率领12,000名步兵和800名骑兵的军队前来阻止,双方在城外八公里处展开萨拉米斯陆战。此战墨涅拉俄斯战败并在交战中损失惨重,根据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记载埃及军战死1,000人且3,000人被俘,被迫率领残军退往萨拉米斯城坚守。对于战俘,德米特里把他们释放并编入自己军中,然而这些墨涅拉俄斯的士兵试图逃走,因此德米特里就把他们转送回叙利亚,由其父安提柯管理[6][8]。
接下来,墨涅拉俄斯在匆忙间布署该城的城防措施,他在城墙上安置投石机,并派遣使者回埃及本土向兄长托勒密求援,同时德米特里也在准备攻城武器。这也是德米特里攻城武器的首度现世,他从亚洲召来精湛的工匠和高品质的木料和铁料来打造大型攻城武器,其中包含两座巨型冲车,外有巨大的护板来防护箭矢射击。还有一座九层的巨型攻城塔“破城者”,这座可移动的攻城塔在每层上安置投石机和扭力弩炮,并由超过200名人员操作它[6][9],这些机具为德米特里后来赢得“攻城者”(Poliorcetes)的绰号。接着德米特里让他的舰队和攻城器具从海、陆两个方向进攻这座港口城市。在几天的攻势后,德米特里的攻城武器从城墙上打破了一个缺口,他立刻下令对城中发动突击,直到日落才被迫停止攻势。萨拉米斯城此时情势岌岌可危,当夜墨涅拉俄斯他收集易燃材料向德米特里的攻城武器发动夜袭,成功烧毁这些巨型机具,免除城市立即失守的危险[10][11]。
托勒密收到弟弟的求援信后,他亲自率领援军和140艘战船所组成的舰队从亚历山大出发,来到塞浦路斯岛西部沿海的帕福斯[a]。这支舰队吨位最大是“五列桨”,其他是由“四列桨”和“三列桨”战船组成,还有200艘运兵船,戴有超过10,000名士兵[12][13]。根据普鲁塔克记载,托勒密发了一封通牒给德米特里,要求他立即从塞浦路斯岛撤离,而德米特里回击要求托勒密从希腊本土的战略要地西库昂和科林斯撤军的话,他就会照办[14]。
托勒密决定在晚上从基提翁夜航出发,绕过格雷科岬角急行来到萨拉米斯城,计划对城外的德米特里海陆大军发动一次急袭,若加上弟弟墨涅拉俄斯的60艘战船,他在战船总数上可以压倒过德米特里,然而德米特里已经知道托勒密的动态。为了阻止敌人前后夹击,德米特里在他的船上安置弩炮,让他的精锐部队登船成为海军陆战队,之后让一支10艘的小舰队于萨拉米斯城港口前脱锚封锁出入,要求他们尽力拖延墨涅拉俄斯的舰队,来防止敌人从后方会师夹击,自己则率领主力舰队迎战托勒密的舰队。透过这样的手段,德米特里清楚知道自己的风险,他必须在墨涅拉俄斯舰队突破封锁并攻击自己背后前,先行击破托勒密的主力舰队[15][16]。
海战
[编辑]托勒密的舰队在接近黎明前来到萨拉米斯城外海域,当他们第一眼见到远处的萨拉米斯城的同时,也发现德米特里的舰队已经排好战斗位置,准备以逸待劳。德米特里舰队算上从来到塞浦路斯岛时夺取的,总计约有180多余艘战船,其中多数是“五列桨”。他派遣安提西尼(Antisthenes)率10艘“五列桨”战船在港湾狭小处封锁萨拉米斯城港口,来阻止或延滞墨涅拉俄斯的60艘舰队行动,自己率领大部分舰队来对付托勒密主力。战线上,德米特里在左翼集中自己最强大的战舰群—7艘腓尼基的“七列桨”战船、雅典的30艘“四列桨”、左翼后方是10艘“六列桨”和10艘“五列桨”。尽管德米特里本人所在的旗舰为一艘“七列桨”战船,它布署于左翼上,但整个左翼由舰队提督拉里萨的迈迪亚斯指挥,他是整支舰队的实质指挥者。中间战列是由较轻型的战船组成,由萨摩斯岛的提米森(Themison)和佩拉的玛耳绪阿斯指挥。右翼则是哈利卡那索斯的赫格西仆和科斯岛的普勒斯提阿斯指挥,普勒斯提阿斯是舰队的舰队首席领航员(archikybernetes),等同副提督[17][18]。托勒密见状立即进行作战布署,命载运士兵的运兵船集结到战列后方保持安全距离,如同德米特里的类似布阵,托勒密把重型战船布署在自己的左翼并亲自指挥[12][19]。如同现代学者理查德·比洛斯指出,“这场海战就是两位指挥官比赛,看谁先用自己强大的左翼击败敌人的右翼,然而再转头夹击敌人的中央战列”,或者比“墨涅拉俄斯舰队是否可以即时突破封锁,来与托勒密前后夹击[20]”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提供较完整、也较具可信度的战役记载[21],他提到双方舰队接近到差不多3个斯塔德(约550米)的距离时,托勒密和德米特里舰队亮出象征攻击讯号的镀金盾牌,双方开始交火,战船提速准备进行冲角冲击[22]。在战役中狄奥多罗斯提到双方交战主要以冲角和接舷战术以及投射武器交火为主的战况:
最早是使用弓箭和弩炮,然后是有如阵雨的标枪,他们会给投射距离之内的人员带来伤亡;等到船只开始接触,引发暴力的冲突,甲板上面的士兵保持蹲伏的姿态,操桨手受到领班的驱策,吆喝声中带着绝望的神情躬身划动船桨。只要疾驶的船只聚集在一起,过于接近会将彼此的船桨折断,这样一来有些船只变得无法逃脱也不能追赶,船上的人虽然热衷于投身战斗,但受到阻挠不能参加会战。很多船只用船头的撞角互相撞击,接着后退再重新发起冲刺,船上的士兵对于近在眼前的目标,彼此都会张弓不停射出箭矢。 当他们的船长对敌人的船只施以侧舷的冲击,船头的撞角陷入船身无法动弹的时候,手下的人就会跳到对方的船上,接着带来严重的伤亡,没有一方可以全身而退;所有的人在船只接近之际,要紧抓船上的横梁或栏杆,只要不慎失足跌落海中,立刻会被站在上方的敌人用长矛戳死;另外有些人的接战非常顺利,杀死几个敌人以后,逼得剩下的人在狭窄的甲板上无法立足,最后都被迫从船上跳进海中。整个战斗过程真是变化多端而且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很多次那些弱势的一方占到上风,在于他们的船只有高耸的船身,反倒是战力较强的一方因为位置居于劣势惨遭失败,战斗产生的结果毫无成规可以遵循。提起陆地上面的战斗,要是没有来自外部或出于偶然的干扰,英勇可以明显让人占到上风;海战的影响因素太多而且极其复杂,这方面根本没有道理可言,他们就能打败过去靠着本领赢得胜利的人。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希腊史纲》,[23]
德米特里本人在战斗中格外英勇,当托勒密士兵接舷攻上他的旗舰时,“成群的敌人向他冲杀过去,有的被他掷出的标枪射中倒地身亡,有的在近距离被他用长矛戳死。虽然很多不同种类的投射武器把他当成目标,但有些在他看到以后及时避开,有的靠着铠甲提供防护”。他的三位护卫在战斗中带着盾牌保护他,其中一位身中标枪而亡,另两位受到重伤[24]。参战的雅典舰队也表现出色,战后德米特里从战利品中分给雅典人共1,200套战甲[20]。最后德米特里的左翼急破敌人的右翼,托勒密右翼整个溃散,战败恐慌慌也卷袭靠近该翼的其他中央阵列战船。托勒密本人也以最重型战船为旗舰,并在他自己左翼亲自指挥,他成功率领他最精锐的舰队击破德米特里的右翼舰队。但回头过来他发现自己的左翼不仅早被德米特里击败,连带中央的舰队也已经溃散,德米特里正挟著胜利的军威迫进过来,无可奈何下托勒密只得带着剩下的舰队退出战场。在另一方面,据守萨拉米斯城的墨涅拉俄斯在海战爆发时,命令墨诺提俄斯率领60艘战船前去增援托勒密,但他们遭到德米特里10艘战船阻击,经过一番战斗击退敌军后来到主战场,发现慢了一步,此时德米特里已经获得战役胜利[20][25]。
战后
[编辑]德米特里战胜后,命尼翁(Neon)和布瑞克斯(Burichus)追击残兵并拯救那些落海的士兵,而自己乘着旗舰凯旋回母港。根据狄奥多罗斯记载,德米特里的舰队只有20艘战船损坏无法继续航行,但只要再经过修理后这些船只还能继续服役。此战后托勒密损失惨重,不仅100艘运兵船被俘,船上的8,000名士兵也沦为阶下囚,托勒密海军中40艘战舰也连船员一起被俘虏,还有80艘战船丧失动力,最后都被胜利者一一拖回[20][26]。古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则提到,托勒密当时仅有8艘战船与他自己可以脱身,其他70艘战船被俘[27]。在众多的战俘中,托勒密的情妇雅典的拉弥亚也落入德米特里之手,她后来成为德米特里的情妇。托勒密还有一个儿子列昂提斯库斯(Leontiscus)也被俘[28]。战后德米特里派遣米利都的阿里斯托德穆斯乘着他的旗舰返回叙利亚,向安提柯报告这个大捷[29][30][31]。
托勒密在惨败后只得退回埃及本土,墨涅拉俄斯被迫带着守军一同向德米特里投降,这使德米特里的力量更加盛大。接着下一步德米特里占领全岛,并把当地守军收入自己麾下。根据狄奥多罗斯记载,接收降兵后德米特里的总兵力达到16,000名步兵和800名骑兵[29][30][32]。尽管双方的敌对立场,托勒密和德米特里之间交流依旧仍保持君子风度,互相尊重。早在前312年春加萨战役中托勒密大胜德米特里,当时托勒密就无条件释放被俘虏的德米特里士兵和辎重队伍[33],后来德米特里在隔年的迈乌斯(Myus)胜利时也同等手法回报托勒密[34]。在萨拉米斯海战大捷后他继续维持这种君子作风,他立即释放墨涅拉俄斯和拓勒密其他亲属与伙友,也允许他们带走私人财物[29][35]。多年后,当托勒密于前295年夺回塞浦路斯岛时,于萨拉米斯俘虏了德米特里母亲斯特拉托妮可和孩子,托勒密也保持君子风度释放了她们[36]。
影响
[编辑]在前309年卡山德谋杀国王亚历山大四世之后,马其顿王位一直空缺。当安提柯收到德米特里大胜的消息,他趁着这个威名宣布自己是新的马其顿人国王巴西琉斯,建立安提柯王朝,并立德米特里为自己的共治王兼继承人[37][38]。其他的继业者也效法,纷纷以其他战功来自立为王,至此亚历山大帝国正式解体。在称王后,安提柯一世趁着托勒密在萨拉米斯海战大败军力衰弱之际,于同年秋季发动大规模入侵埃及行动,但本次作战遭到失利[39]。隔年德米特里一世率军入侵罗德岛,在罗得围城战也未取得胜果[40]。最终于前302年,亚历山大大帝剩下的继业者托勒密一世、塞琉古一世、利西马科斯、卡山德再度联合起来,于伊普苏斯战役击败安提柯一世和德米特里一世。战后安提柯被杀,他的领土也被胜利者瓜分[41]。德米特里从战场上幸存,由于他靠着强大的舰队,仍可以控制西顿、泰尔、科林斯和西小亚细亚许多沿海城市,以及塞浦路斯岛、基克拉泽斯和爱琴海一些岛屿。在往后的日子,当德米特里一世对黎凡特或雅典和希腊南部发动攻势时,塞浦路斯岛就是他的重要作战基地,直到前295年他在希腊作战时,托勒密趁机攻占了这座岛屿[42]。
现代学者认为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雕像可能是为了纪念某次海战胜利而雕,这场海战的可能候选者有三,分别为前322年的阿玛格斯战役,前261年或前255年的科斯岛战役,以及本条目前306年的萨拉米斯海战[43]。
注释
[编辑]注脚
[编辑]- ^ Billows 1990,第151–152页.
- ^ Billows 1990,第146–151页.
- ^ Billows 1990,第151, 227页.
- ^ Billows 1990,第151, 202–203, 207–208页.
- ^ Billows 1990,第151–152, 153 (注 38)页.
- ^ 6.0 6.1 6.2 6.3 Billows 1990,第152页.
- ^ Diodorus Siculus,20.47.2.
- ^ Diodorus Siculus,20.47.2–4.
- ^ Diodorus Siculus,20.47.7–8 & 20.48.1–3.
- ^ Billows 1990,第152–153页.
- ^ Diodorus Siculus,20.48.4–7.
- ^ 12.0 12.1 Billows 1990,第153页.
- ^ Diodorus Siculus,20.49.1–2.
- ^ Plutarch,Demetrius, 15.2.
- ^ Billows 1990,第153–154页.
- ^ Diodorus Siculus,20.49.3–5, 20.50.5.
- ^ Billows 1990,第153–154, 267页.
- ^ Diodorus Siculus,20.50.1–4.
- ^ Diodorus Siculus,20.50.5–6.
- ^ 20.0 20.1 20.2 20.3 Billows 1990,第154页.
- ^ Billows 1990,第154–155 (note 39)页.
- ^ Diodorus Siculus,20.51.1–2.
- ^ Diodorus Siculus,20.51.2–5.
- ^ Diodorus Siculus,20.52.1–2.
- ^ Diodorus Siculus,20.52.3 & 20.52.5.
- ^ Diodorus Siculus,20.52.4 & 20.52.6.
- ^ Plutarch,Demetrius, 16.2.
- ^ Plutarch,Demetrius, 16.3–4.
- ^ 29.0 29.1 29.2 Billows 1990,第155页.
- ^ 30.0 30.1 Diodorus Siculus,20.53.1.
- ^ Plutarch,Demetrius 17.2.
- ^ Plutarch,Demetrius, 16.4.
- ^ Plutarch,Demetrius, 5.2–3.
- ^ Plutarch,Demetrius, 6.2–3.
- ^ Plutarch,Demetrius, 17.1.
- ^ Plutarch,Demetrius, 35.3 & 38.1.
- ^ Billows 1990,第155–159页.
- ^ Diodorus Siculus,20.53.2.
- ^ Billows 1990,第162–164页.
- ^ Billows 1990,第164–169页.
- ^ Billows 1990,第169–185页.
- ^ Murray 2012,第121–122页.
- ^ Lawrence, A. W. The Date of the Nike of Samothrace. Journal of Hellenic Studies. 1926, 46: 213–218. JSTOR 625309. doi:10.2307/625309.
参考资料
[编辑]- 比洛斯, 理查德 A. Antigonos the One-Eyed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Hellenistic State.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0. ISBN 0-520-20880-3.
- 西西里的狄奥多罗斯. The Library of History. 洛布古典丛书 390. 由Russel M. Geer翻译.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4. ISBN 978-0-674994294.
- Murray, William. The Age of Titan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Hellenistic Navies. 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ISBN 978-0-19-538864-0.
- 普鲁塔克. Lives, Volume IX: Demetrius and Antony, Pyrrhus and Gaius Marius. Loeb Classical Library L101. 由Bernadotte Perrin翻译.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20. ISBN 978-0-674991125.
- Bennett, Bob; Roberts, Mike. The Wars of Alexander's Successors 323–281 BC; Volume I: Commanders & Campaigns. Pen and Sword Books. 2008. ISBN 978-1-84415-761-7.
- Bennett, Bob; Roberts, Mike. The Wars of Alexander's Successors 323–281 BC; Volume II: Battles and Tactics. Pen and Sword Books. 2009. ISBN 1-84415-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