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穆罕默德·胡斯尼·谭林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意见

[编辑]

@春卷柯南

  1. “他在1927年当选荷属东印度人民议会议员后不久却联合东印度群岛10个民族主义组织,组成民族党团,巩固民族主义者的势力,以便在议会内抗衡反对印尼民族主义的祖国社。”这段的翻译虽然比原来好多了,但是在我看来我觉得还是累赘。“联合民族主义组织”、“组成民族党团”、“巩固民族主义者的势力”这三件是一样的事,所以你这一段话我用一个简单的句法公式表示就是“谭林联合了A、组成了A、巩固了A,来抗衡‘反对A’”。另外,就修辞来看,“巩固民族主义者的势力,以便在议会内抗衡反对印尼民族主义”与“以便巩固民族主义者的势力,在议会内抗衡反对印尼民族主义”的意义是有些微不同的,而谭林做的是比较倾向后者。所以呢,我还是觉得“1927年,他在当选荷属东印度人民议会议员后不久,却联合东印度群岛10个民族主义组织、组成民族党团,以期集中力量在议会内抗衡反对印尼民族主义的祖国社。”这个翻译比较到位与通顺。
  2. ,一些名词,像是区长(wedana)、巴达维亚威廉三世国王学校(Koning Willem III School te Batavia)、县丞署(Kantor Kepatihan)……这些如果没有什么翻译上的疑虑其实可以不要加注原文。换言之,如果这些翻译已经很常见,加注原文不但多余,还影响阅读的流畅性。另外一个处理方法,是放到注解去。
  3. “不过他却在1941年1月6日遭到软禁,原因是当局怀疑他援助向东印度群岛进军的日军”这一句我也觉得奇怪。日军是1942年1月才攻击印尼,为什么1941年1月他就因为援助向东印度群岛进军的日军而被软禁?我查了所附来源,来源只提到他与日本人有来往,并未提到他是援助日军。

-- Marcus Hsu  ✉  2016年11月11日 (五) 01:16 (UTC)[回复]

@Marcushsu感谢意见。在这方面我会就之前阁下的修订,以及上面阁下的意见回应。如果我同意您的观点,我就不多说,直接改了。但是不同意的地方确实要特意说明。
  1. 没错传主是巴达维亚人(Suku Betawi),虽然一般来说巴达维亚人都来自现在的雅加达,但是我们不能武断地说他的出生地就是他的故乡。就类似香港某些原居民的出生地也不一定是自己的出身的村落,可能是在外面的医院。
  2. 修订后的条目内文提到传主舅公的时候用了“印尼人法院”这个词语,但是在荷属东印度时期,官方用以称呼原住民的字词是“土著”,而不是“印尼人”;在20世纪之前,“印尼”这个词在东印度群岛也不常用。再者如果使用“印尼人”这个词的话,就会和下文传主要求荷兰殖民政府采用“印尼人”一词来称呼原住民的描述自相矛盾。
  3. “名从舅父”这里我不同意的原因是,读者可能会误以为传主的父亲和舅公的名字是一样的。因为“名从主人”的意思也是主人属意怎样的称呼,就用怎样的称呼。当然您可以改回去,不过最好解释一下。
  4. 修订后的条目内文提到传主的父亲当过“巴达维亚区长(wedana),(曾经)是印尼位阶第二高的行政官员。”这一句有一个很严重的事实错误。见此:荷属东印度的地方行政机构,由上而下,可以分为内政机关(Binnenlands Bestuur,暂译)和民政机关(Pangreh Praja,暂译)两级,其中民政机关隶属于内政机关。民政机关的重要公职由荷兰人出任,计有省长(以前翻译荷属东印度条目原来都忽略了原来荷属东印度有“省”这种区划)、驻扎官和助理驻扎官。民政机关的重要公职则由土著当中的士绅阶级(我看过的专著是这样翻译,不过翻译作“贵族”也不是不行)出任,计有县长(bupati)、区长(wedana)和镇/乡/里长(本来叫做助理区长,后来改称camat)。而且省长上面至少还有总督。所以没有理由传主的父亲是当时印尼位阶第二高的行政官员。此外,如果不做修改,读者可能会误以为传主的父亲当过巴达维亚的行政长官,这里我也改了。
  5. Priyayi没错是士绅/贵族,但是那是印尼所有民族的贵族么?我看过的书()都说priyayi是爪哇的贵族,因此之前我写印尼条目的时候都会把这个字词翻译成“爪哇贵族”。
  6. 我的一贯立场是,对专有名词来说,如果其他语言都没有对应的条目、翻译,加入原文并无不妥。这样做最主要的目标是方便对照,因为这些专有名词都没有规范的翻译。然而,能够转成绿连的都转了。
  7. 我看“Much to ...”这个句式表示的是“令⋯⋯感到⋯⋯”,但是看来修改后的文本却以此来表示传主的方案,或者心态纠缠不清。所以我认为自己的翻译没错,改回去了。
  8. 最后一段的事情看过很多资料,但是众说纷纭,叙述不很清楚。但是有两点是肯定的:一、传主被殖民政府软禁,并在寓所病逝;二、荷兰政府拘捕传主的原因是他们怀疑传主和日本人(但是不一定是日军)串通。这是1993年版美国国会图书馆编制的《印尼国家研究手册》(2011年改版删除了这些细节),其中关于日本侵略前的细节(38-39页)已经提到日本在1942年发动侵略之前就已经开始打荷属东印度的主意:1940年荷兰本土被纳粹德国攻陷之后,和纳粹德国同属轴心国的日本自然就要求荷属东印度和日本实行某种经济融合,并且贡献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为日军提供燃料,继续在中国进行侵略战争(其实我也不是很懂战争的细节)。这个荷兰是不可能不警惕的。我看现在的版本会好一点。
以上。--春卷柯南欢迎参加协作计划 ( ) 2016年11月11日 (五) 13:44 (UTC)[回复]
@春卷柯南我已经没什么意见。当时考虑要不要将Priyayi翻成“爪哇贵族”也是挣扎许久,考虑到读者可能并不清楚啥是爪哇贵族;还有继承名字的叙述也是苦思很久;印尼人法院的说法是直翻来源。无论如何,现在这个版本看起来舒服多了。👍 -- Marcus Hsu  ✉  2016年11月14日 (一) 05:56 (UTC)[回复]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外部链接已修改

[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穆罕默德·胡斯尼·谭林中的5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7年7月14日 (五) 20:5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