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实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实录东亚地区所流行的一种编年体史书,在中国,专门指史官为记录先朝皇帝各类事迹所编写的历史书。

起源、发展与影响

[编辑]

起源与发展

[编辑]
  • 南朝梁周兴嗣最早撰有《梁皇帝实录》,专记梁武帝[1]
  • 不过,作为一种正式编纂史书,则要到唐朝才开始完备,唐太宗门下省设立起居郎[2]。专门记录皇帝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并负责编写《起居注》、《日历》,在前代皇帝去世后,由宰相领衔,根据《起居注》、《日历》、中央与地方各部门档案等材料撰写类似于编年体的长编,进呈皇帝阅览,并得到正式许可之后,再抄写数份,将其保存在皇宫的图书馆中,以后沿为定制,历宋、元、明、清而不改。
  • 实录修成后,皆藏于皇宫内的图书馆,严禁刊印与流传,但又由于历代战乱,实录大都毁于兵火。

影响

[编辑]
  • 受到中国的影响,日本、朝鲜半岛与越南也有以“实录”为名的历史书。
    • 越南的《大南实录》,是由记载阮朝历朝皇帝事迹的“本纪”和重要人物的“列传”所组成,比较近似于中国历朝所编纂的本朝国史,并不完全是以编年为主的“实录”体。
    • 日本的《日本文德天皇实录》与《日本三代实录》则为横跨数代或是仅限某个年号的历史记录,则与严格意义上的“实录”内容不同;不过《续日本后记》只记载仁明天皇一代的历史记录,又与“实录”编写方式相近,所以究竟当时的日本编纂者是如何理解“实录”这一体裁,则仍有待研究。
    • 朝鲜王朝的《李朝实录》则不论在形式、内容与编写方式上都与中国历代编写“实录”的方式相近。

现存的实录与类似的编年体史书

[编辑]

中国

[编辑]
  • 唐朝的《唐实录》:
    • 唐顺宗实录》5卷,编纂者为韩愈,元和九年(814)完成。因为韩愈本身是著名文学家,所以被收入在其文集中的外集,而被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根据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的记载,《顺宗实录》本身又有详本和略本之间的差别,所以现存的《顺宗实录》是否完整,仍有疑问。[3]
  • 五代十国的实录:
    • 周世宗实录》40卷,现存辑本1卷,编纂者为王溥,助手为扈蒙、张淡、王格、董淳4人,显德六年(959年)冬编纂,建隆二年(961)完成。
  • 辽朝的《皇朝实录》(《辽实录》):
    • 辽太祖诸帝实录70卷,元代后失传。
  • 宋朝的《宋实录》:
  • 金朝的《金实录》:
    • 金朝诸帝实录如《祖宗》3卷、《太祖》20卷、《太宗》、《熙宗》、《海陵庶人》、《睿宗》10卷、《世宗》、《显宗》18卷、《章宗》120卷、《宣宗实录》皆已亡佚。[5]
  • 西夏的《西夏实录》:《宋史·夏国下》记载有诏修实录一事,但未有成书记录。
  • 元朝的《元实录》:
    • 自太祖建国至惠宗北走,共15帝,其中天顺帝、惠宗未修实录,其余13帝实录通称《元十三朝实录》,含《太祖实录》、《太宗实录》、《定宗实录》、《宪宗实录》、《世祖实录》、《成宗实录》、《武宗实录》、《仁宗实录》、《英宗实录》、《泰定实录》、《明宗实录》、《文宗实录》和《宁宗实录》。另有《睿宗实录》及《顺宗实录》等。今皆已亡佚。
  • 明朝的《明实录》:
    • 总计2,964卷,除了最后一代皇帝明思宗未修实录和《明熹宗实录》因人为原因有部分残缺外[6],基本上被完整的保存下来[7],另有《睿宗实录》今存抄本第11-50卷[8]
  • 清朝的《清实录》:
  • 先王实录》。编纂者为明郑时期户官杨英,约于1664年至1666年间成书。现存的版本为1980年陈碧笙所校订之版本。

日本

[编辑]
  • 《续日本后记》20卷,编纂者为藤原良房等人,贞观十一年(869)完成,为《六国史》的第四本。
  • 《日本文德天皇实录》10卷,编纂者为藤原基经等人,元庆三年(879)完成,为《六国史》的第五本。
  • 《日本三代实录》50卷,编纂者为源能有等人,延喜元年(901)完成,为《六国史》的第六本。
  • 《昭和天皇实录》,由宫内厅编纂,平成二十六年(2014)完成。

韩国

[编辑]

越南

[编辑]

价值与缺失

[编辑]

价值

[编辑]
  • 由于“实录”所采用的资料大多从起居注、日历、中央与地方各部门档案当中编写而来,所以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可以纠正以后朝眼光所编纂的正史所欲掩盖的部分。
  • 明朝基本上不同于前朝,不编纂本朝的国史,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明实录》本身亦可视为是明朝的国史。

缺失

[编辑]
  • 不过,由于《实录》本身的编纂,就会牵扯到掌权者之间的政治斗争、王朝本身的忌讳,所以失实之处亦复不少:
    • 例如,《宋神宗实录》与《宋哲宗实录》就曾经过多次改写。[11]
    • 例如,明朝基本上将明惠帝的事迹附录于《明太宗实录》之前,称为〈奉天靖难事迹〉,而不另外编纂“明惠帝实录”;另一个被废的明景帝的事迹,则记载于《明英宗实录》之内,称为《废帝戾王附录》。
    • 例如,《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就曾经过多次修改,现存的版本是在清高宗时期所完成,与《满文老档》、《大清太祖武皇帝弩儿哈奇实录》[12]、《大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稿本》[13]相比,便有许多失载与失实之处。

注释

[编辑]
  1. ^ 隋书卷三十三》《志第二十八》《经籍志卷二》著录有《梁皇帝实录》三卷,周兴嗣撰
  2. ^ 旧唐书卷四十三》《志第二十三》《职官二》《门下省》起居郎条
  3. ^ 见福井重雅于“《旧唐书》-它的祖本的研究。”中的讨论,收入早稻田大学文学部东洋史研究室编《中国正史的基础研究》,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84。
  4. ^ 它们是卷26至卷35、卷41至卷45、卷76至80,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主要由两种不同抄本所组成,民国25年(1936),上海商务印书馆曾重印出版,收入《四部丛刊三编》中。
  5. ^ 邱靖嘉《金史纂修考》。
  6. ^ 缺天启四年(1624)、七年(1627)六月。
  7. ^ 主要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图书馆,民国五十一年(1962),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国立北平图书馆所藏的清明史馆《红格抄本》为底本,经过校刊后,重印出版。
  8. ^ 高艳林《论〈大明恭穆献皇帝实录〉的史料价值》
  9. ^ 分别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辽宁省档案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台湾的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1986年,中华书局曾按照中国所藏诸本,相互补充后,重印出版。
  10. ^ 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清宣统帝在退位后,其遗臣仿照“实录”体,编《宣统政纪》一书,共七十卷,完成于中华民国大陆时期,1986年,中华书局按照北京大学所藏稿本,附于《清实录》中而重印出版。
  11. ^ 见近藤一成于“洛蜀党议与《哲宗实录》-《宋史》党争纪事初探。”中的讨论,收入早稻田大学文学部东洋史研究室编《中国正史的基础研究》,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84。
  12. ^ 之前曾认为此《大清太祖武皇帝弩儿哈奇实录》编纂于清太宗时,现在研究者则普遍认为,应该是清世祖时的修订本,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国立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曾加以排印后出版。
  13. ^ 罗振玉曾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以“史料整理处”名义,将清圣祖时期开始修改,而残存的《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稿本三种影印出版。

参考书目

[编辑]
  • 金毓黻,《中国史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9年 [1946].
  • 孟森,〈读清实录商榷〉,收入 孟森,《明清史论著集刊》,台北:世界书局,1980年.
  • 刘节,《中国史学史稿》,台北:弘文馆,1985年[1982].
  • 早稻田大学文学部东洋史硏究室 编,《中国正史的基础研究》,东京:早稻田大学出版部,1984年.
  • 杜维运,《中国史学史》,台北:三民书局,1993年。
  • 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
  • 山根幸夫 主编;田人隆、黄正健 译,《中国史研究入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 砺波护岸本美绪杉山正明 主编,《中国历史研究入门》,名古屋:名古屋大学出版会,2006年.
  • 谢贵安,《中国已佚实录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