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围福海宫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5年2月28日) |
福海宫 | |
---|---|
基本信息 |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桃园市芦竹区滨海路一段445号(临时红坛) |
主神 | 辅信王公李伯瑶 |
例祭 | 农历3月8日(辅信王公圣诞) |
庙格 | 道教 |
建立时间 | 清朝咸丰4年 (1854年) |
竹围福海宫,位于中华民国(台湾)桃园市大园区竹围里的庙宇,地方习称竹围(仔)王公庙,为大园区重要的信仰中心之一,与大园仁寿宫并列为“大园双庙”。目前已于2024年4月16日暂迁至芦竹区海湖福安府临时红坛,未来将迁往大园埔心“前空军桃园基地设施群”,持续成为航空城守护神,并护佑在地的信众。
临时红坛所在的海湖福安府,主祀从竹围福海宫迎回的辅信王公分灵,地址:桃园市芦竹区滨海路一段445号。
祀神
[编辑]主祀“辅信王公”李伯瑶(又曰伯苗)字昆宗,号辅信,唐朝开国名将卫国公李靖之孙,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东北)。一楼辅信王公宝殿祀辅信王公、观音佛祖、福德正神二楼圣母殿祀天上圣母、杨府元帅、开漳圣王;三楼天公殿祀玉皇大帝、北斗星君、南斗星君左边殿祀斗姥元君。其中大王公为大陆来台之金身,专为信徒处理各种疑难杂症;二王公专长为医学病理;三王公专长为捉妖驱邪;四王公专长为风水堪舆;由于相当灵验且深得民心,成为了竹围当地的信仰中心。一楼主殿前也有奉祀中坛元帅。
沿革
[编辑]先民陈佑于1853年(清咸丰三年,岁次癸酉)六月,独自驾舟强渡台湾海峡,前往福建省漳州府漳浦县墩上社辅信王公祖庙,欲迎回金身。虽然请示王公慨允所请,但当地士绅却不准陈佑分灵,且恐金身失踪,日夜加派人手护守。不久陈佑粮尽囊空,只得驾舟返台,未料舟行海中,突遇狂风巨浪猛袭,舟身倾覆而被漂回墩上社港口。陈佑奔往祖庙,见守护信众皆酣睡,再度请示,王公欣允所求,乃从容请回金身驾舟返台。由鸡笼登陆,安座于竹围陈佑家宅,供众信焚香拜谒。1854年(咸丰四年,岁次甲寅)于现址建庙。[1]
1896年(日明治二十九年),受日治初期战火波及,部分庙殿被烧毁,翌年修复。1909年(日明治四十二年)增建前殿,所需中梁一时在台湾各地难寻。数日后,居民发现海中漂流大小杉木,随浪漂至竹围海滨,捡获数大株,其尺寸应用在中梁和大小梁刚好,宛如订货。翌年花月竣工,并举行前殿落成。
1925年(日大正十四年)至1970年(民国五十九年)期间,历经四次增修建,始有今日之规模。
1990年(民国七十九年)十二月十日凌晨四时,中殿电线不慎走火,引燃横梁古木,抢救不及致全殿尽成灰烬,庙里多尊神像几乎无一幸免,所幸王公金身安然无恙,仅衣服及胡须烧焦。于1991年(民国八十年)农历三月初八日,辅信王公诞辰节庆日展开重建,1995年(民国八十四年)农历十一月十二日落成。
重建后的福海宫庙宇建筑是华南式,华丽庄严,木雕、石雕与彩绘都是一时之选的工艺精华,无论龙柱、花鸟或表彰忠孝节义的图案,细致如生。
2022年6月,配合桃园航空城计划,迁至芦竹海湖福安府临时红坛,未来将迁往大园埔心。[2]
参考资料
[编辑]- ^ 竹圍福海宮飛輦轎、過金火. 国家文化资产网. [2021-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5).
- ^ 配合桃園航空城遷廟 百年竹圍福海宮輔信王公6/3安座. 自由时报. [2023-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7).